明末强国梦-第2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是打算派出一个班的特种兵来完成这个任务,但是大都督府的命令改变了这个决定。大都督府有两点考虑,其一,是因为他们有可能碰上俄国人,如果在大草原上遭遇,无处躲藏,兵力太少就危险了。其二,一旦阚城出现突然的危机,而大部队尚在千里之外,那么这个特种兵小队就可以有所作为。阚文明知道自己考虑不周,就修改了命令,一个排的特种兵全部派出去了。
特务排编制很小,只有三十人,为了加强他们的火力撤下来两门掷弹筒,换上一门82迫击炮,带四十发炮弹。此外还有马驮的一部无线电台。其他辎重也都是驮马,没有车辆。
第五骑兵营中蒙古族士兵占多数,但是特务排还是汉族士兵多,其原因是蒙古族士兵普遍文化程度低,达不到特种兵的要求。特种兵要会使用各种武器;会看地图,按照侦查画出地图;要会使用灯光通信和电报,没有文化知识是很难达到的。
临走之前,阚文明对杨荣说,你们要多带给养,因为俄国人什么时候来不好预测,有可能十天半个月,也有可能一直到初冬。只要不是大雪封山,他们都有可能过来。你们埋伏监视的地点最好在阚城以西一两天路程的位置,这可以为大军争取一天的时间,如若遇到紧急情况,准许你们进入阚城。
另一个北上的小队是修整道路的工程队,他们的任务是沿途修路、建立路标。修路小队有营部直属的工兵排和舟桥排共70人,他们携带了工具车辆,还有100人的蒙古民夫。
严格地说他们不是修路,是清除道路上的障碍,使得国防军的马车能够通过即可,因此工程量不大。
。。。。。。
阚城已经安排就绪,就看俄国人来不来了。我们暂时放下,也该说一说辽宁了。
现在已经是秋季,按照计划,清国和跟随他们的科尔沁蒙古人应该在今年的秋季全部撤离。清国的留守大员是豪格,他还是比较守信用的,现在是八月末,他们最后等待运输的人员已经不足三万,这其中包含了他们做善后的官员,平民已经不多了,如今这些人都集中到了金州地区。因此,到现在为止,整个辽宁已经被国防军接收了。
辽宁的官府衙门迁到沈阳,接收之后的工作很多,最主要的还是建立政权,辽宁的官员们也都在为政权的各种事务忙碌。这几年培养的年轻学员都用上了,这才勉强支撑起县以上的政权。乡一级的政权多数是就地选人,稍加培训就认命临时职务,有的连临时的职务都没有,就给一个“书办”之名暂时办公。
大批的移民工作还要等待,原因是辽宁的变化还在保密之中,不宜大张旗鼓的招揽移民,尽管这种保密已经越来越困难,不少心机灵敏之士已经闻到了味道,朝廷的探报体系也会逐渐的得到消息,但是,事情没有公开,他们也就是议论揣测而已。
。。。。。。
这个时代俄国人到达唐努乌梁海地区时间还不长,他们投入的力量还不大,原因只是部分贵族在主张向东扩张,反对的声音也不小,没有办法动员俄国的全国之力。因此,他们的人力,兵力都还不足。这就导致了唐努乌梁海地区久久的不能完全平定,这一年多的时间俄国人一直在忙碌着平定收服这里的蒙古人,这就是他们到达了贝加尔湖沿岸暂时停顿的原因。
为了平定这一地区也需要不小的军事力量,为此俄国人找来了部分哥萨克骑兵,用他们来对付蒙古人。俄国人的各种力量加起来,在这一地区也有六七千人了,号称两万。有洋枪洋炮,有彪悍的哥萨克骑兵,这几千人足以在这里称王称霸了。
他们得到雅库茨克城失守的消息定然是不可理解的,在他们的眼中雅库茨克城堡之坚固,蒙古人是无法攻克的。但是事实如此,雅库茨克确实被蒙古人占领了,十七人的一个联络小队,只回来四人。这个结果骄傲的俄国人无法接受,他们还没有把蒙古人放在眼中。眼看冬季临近了,必须及早用兵,否则就要等到明年了。为此他们紧急集结了三千人的队伍,其中一千人的洋枪队,并且装备了两门重炮,小炮四门。因为要攻打城池,所以必须带重炮,这六门炮是这一地区的主要力量了,还都是从城防中临时拆卸来的。另外两千人是哥萨克骑兵。这样的兵力无论攻城还是野战都将向所无敌。
阚城以西山区中埋伏的国防军特务排并没有等多少时间,到九月十二日上午,他们就发现了大队的俄军。侦查清楚俄军人数装备之后,报告军情的电报就发到了乌尔格。
………第344章完………
第345章:要精于计算()
俄军的大炮引起了阚文明的注意,他是到过阚城的,城池很小,关键是哪个木制的城门,绝对抵挡不住炮轰。守城的蒙古兵手中也有大炮,并且射程不近。可是蒙古兵都是新炮手,他们未必能够击毁俄军的火炮。一旦城门被毁,攻城的俄军有三千人,守军只有两百人,那是十分危险的。城内为了防止破门,准备了多个拒马作为临时封堵城门之用,但是在大炮的面前其作用不大。
因此,阚文明立即给特务排复电,给杨荣下达了命令:设法摧毁俄军的火炮,最低限度要摧毁那两门重炮。同时告诉他们援军今日即出发,三日之内可以到达,让他们的电台保持联络。
已经做好准备的第五骑兵营带着临时组建的临时营立即出发,同时阚文明派出信使通知祖大寿和坎岱道尔吉。时间是崇祯七年九月十二日中午。
坎岱王爷对于老毛子出兵的速度、人数都感到吃惊,在他看来3000人的罗刹兵几乎是无敌的。同时他也吃惊花皮的通信速度,因为他的烽火台还没有消息。花皮出动还是让他稍安。
到了九月十四日上午,坎岱王爷设置的烽火台传来了消息:“阚城危急!”坎岱道尔吉亲自登上屋顶,观看远处的狼烟,那烟柱笔直冲天。这是他们规定的危机信号。
第五骑兵营有700多人,临时营1000人。他们的武器中比较突出的就是两辆重机枪战车,重武器主要有10门82迫击炮、两门20直射炮和六挺轻机枪。
此外,他们还带着三辆马车的舟桥,因为到达阚城附近时有一条河流,名叫柳江。马匹和人可以涉水过河,车辆却是需要浮桥的。有了桥,人马就不必涉水了,现在的天气已经很冷了,冰水之中难免造成非战斗减员。
位于阚城附近的特务排接到摧毁俄军火炮的命令之后,他们感到这个任务很棘手。原因就是这里的山地很少,在大草原上,骑兵的速度极快,俄军大部分是骑兵,从装束上看有2000人是哥萨克骑兵。在平原上开战极难应付。特务排对骑兵的有效装备只有三门掷弹筒可以射击散弹,但是其阵地必须提前构筑,此外还有一挺轻机枪。他们临时配置的一门82迫击炮,如果射击散弹,其阵地的设置需要更多的时间。也就是说,他们对付骑兵的能力不足。
特务排的远程打击力量只有这门82迫击炮,他们也只能依靠它来摧毁俄军的炮兵了。
有利的条件也不是没有,从地图上看,阚城的东南是山区,虽然山不高,但是森林茂密,山区的边沿树木也不少。山地和树林是对付骑兵的天然屏障,只要利用的好,因该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他们来到此地已经半个多月,周围的地形也都看过,心中还是有数的。
基于这种情况,排长杨荣打消了在俄军行军途中采取行动的想法,俄军行进的路线就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在这种地形上很难靠近突袭,勉强突袭也很难撤离,伤亡将是惨重的。
他们把行动定在了阚城的城下。阚城唯一的城门朝南,俄军若想炮击城门,就必须把炮兵阵地放在南边。因此特务排沿着山地边沿快速的来到阚城东南的山地做准备。
对照着实际的地形,特种兵们反复的计算着出击的位置、炮击的时间、完成炮击后迫击炮装到驮马上的时间、从炮击位置退回山地的时间;此外还要计算炮击后俄军的反应时间、骑兵出动的时间、追击的时间。哥萨克骑兵用的是顿河马,马匹高大、腿长,跑得快。因此,同样是骑在马上撤退的我方骑兵,速度远远低于俄军,那么,双方距离多少,在多大的距离上俄军能够追上我方?这些都是要计算的。
特种兵们在地面上按照比例,摆放着模型,反复的测试各种情况。
作战指挥,很多时候就是靠这样的计算,有时关键的一两分钟的差距就能决定一场战斗的胜负。
历史上解放军的著名统帅、常胜将军:粟裕大将,就是以善于计算而闻名于世的。他计算的对象就太多了,从粮草辎重、弹药消耗到行军时间,什么样的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以通过多少部队?行军的队伍能够拉到多少里的长度?所有这些都计算的十分精细。战场上敌军阵地的分布、战场上各个角落里,敌方打击的子弹密度,用什么样的队形、速度?冲击的效果如何?无一不进行准确的计算。
这些准确的计算才是指挥员的真功夫!站在高处,挥着手,高喊:“前进!”那只是指挥员的形象。
阚城东部距离山区最近,有十二里,越向西南,距离越大。所以出击和撤离的最好方向就是尽量的靠近正东方。
迫击炮的最大炮击距离是六里,为了保险就要前进到五里的距离,并且炮击之前,尽可能不被俄军发现,否则,撤退的时间就更少了。
他们比俄军早到达阚城半日,利用短暂的时间,他们又组织了一次出击的演练。
所有的计算和演习都说明:最理想的情况下,撤退的时间差了一分钟左右,按照他们乘骑的蒙古马计算,就是差了一里半(750米)的距离。这个结果就是出击的小组,在撤退到安全地带之前,将会被哥萨克骑兵赶上。对于四五名炮手的出击小组来说基本上就是为国捐躯了!
作为战士,为国捐躯,视死如归,应该是基本的品质和要求,但是作为指挥员,要尽全力保全战士的生命。
最后,杨排长果断决定,带上所有的40发炮弹,力争两分钟内全部打出去(迫击炮的理论射速是每分钟25发)。然后炮管里塞上两枚手榴弹炸毁它,人员上马撤回,选用用最好的马,速度最快的马。用丢弃火炮换取士兵的性命。
拆卸火炮装上驮马的时间是两分钟,丢弃火炮,换取这宝贵的两分钟!
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的未知因素,出击的危险性还是很大。但是军令如山!击毁俄军火炮的命令必须执行!
农历九月相当于公历的十一月初,贝加尔湖一带的天气已经很冷了,河水已经开始结冰,但是冰面上还不能走人。国防军的特务排有方便携带的小帐篷可以御寒,否则夜间露宿在山中就能冻伤人。
九月十三日晚间,俄军到达阚城附近,他们离城20里处安营扎寨。阚城的蒙古兵并没有发现他们,但是国防军一直盯着他们,俄军也没有发现国防军,这一夜是平静的。
九月十四日早饭之后,俄军快速的向阚城进军,并且包围了阚城。直到这时,城上的蒙古兵才发现大队的俄军包围了城池。俄军是从西边过来的,他们包围了北、西、南三面,东面过了一片山地就是贝加尔湖,看来围三缺一的战法中外相同。东边空了出来,这倒是方便了国防军的出击行动。
国防军还在等待,等待什么呢?就是俄军炮兵的准确位置,要等待他们建立炮兵阵地,特别是重炮,那是特种兵们出击的目标。
通过电台,杨排长已经知道,第五骑兵营已经过了柳江,距离阚城还有100多里,按照行军速度,还有两个多小时就可以赶到战场。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胜局已定!这场战斗打的好不好,就全看眼下这两个小时了,关键就是能否摧毁俄军的炮兵。
正常情况下俄军的重炮应该放在南边,只有这里可以轰击城门。其他方位,城墙挨上几炮也无所谓,城墙还是坚固的。
杨荣抬头看看骑在树上的两名观察哨,他们紧盯着寻找俄军的炮兵,尽早地发现俄军炮兵阵地就是现在的关键,俄军把大炮移动到炮位上就是出击的时机。除了这里,在俄军的南边,俄军的背后还有两处观察哨,也在监视着,联络的手段就是灯光信号,这个时候也不能怕暴露了,几下闪亮,即便被俄军发现,他们也一时搞不明白。
要是现代的战争,这种侦查是无效的,现代的火炮射程远,炮兵都是隐藏在最难找到的地方。但是在明代,西方的大炮也打不了多远,炮兵都是一线炮火。
猛然间炮火轰鸣,最先开炮的是阚城守军,城墙上浓烟滚滚,率先开炮的有两门炮。黑火药的火炮就是这样,烟雾很大,pm2。5估计会严重超标。
看看弹着点,还不错,都是俄军的人员密集处,这两炮已经造成俄军的伤亡。俄军纷纷后退。杨排长估计祖大寿派出的教官还在城里,新炮手打不了这么准。这可是大好事,阚城的防卫不弱。
硝烟还没有散开,阚城的城墙上出现了一股浓浓的烟,垂直向上直指天际,这就是报警的狼烟了。估计用不了多久,南边的远处会出现同样的烟柱,那是传递稍息的墩台。
阚城中的大炮就是缴获俄军的,所以双方的炮击距离是一样的,俄军要想击毁城门可就有难度了。因为城上的大炮早就准备好了,随时可以炮击,并且有居高临下的优势。俄军的大炮还没有进入阵地,建立阵地的过程就不知道会造成多大的伤亡。现在的优势在守方。
时间不长,俄军组织了一波冲击,两三百人的骑兵队伍散乱奔向了城堡,喊声一片,“乌拉!”之声震撼山野。看来俄军已经掌握了热兵器作战的特点,散乱的队伍是避免被炮击的产生巨大伤亡。城上的大炮开火了,不断的有骑兵被连人带马被打飞了,成了碎肉快。
但是守军上当了,骑兵怎么能冲击城墙?那是在吸引守军的炮火!这种老式大炮,每打上一炮就要停顿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