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强国梦-第3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之快速支队完成了突击行军的任务,提前到达了嘉峪关。
准格尔蒙古十几万人的一个军事集团,其各个方向上都会放出警戒,因此快速支队到达他们的身后,他们的指挥机构必然能够及时发觉。但是,得到情报后能不能及时的反应,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十几万大军能不能灵活调动?他们正在西面的嘉峪关做着浴血奋战,正在集中全部注意力于争夺嘉峪关的残酷战斗之上,他们根本就想不到后方会出问题。巴图尔随着出击的部队在最前线,指挥的位置上缺乏能够果断决策之人。后面出现的敌军规模多大?战斗力如何?意图是什么?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到准格尔人的反应速度。
快速支队到达后,立即就投入的战斗,兵贵神速,不能给敌军反应的时间,这个道理一般将领都会懂得。
所以岳成命令部队快速的展开作战队形,以十六辆重机枪战车为核心,形成打击力量,立即出击。此时双方距离还有10里。
河西走廊在这里稍微的开阔,比较平坦的地形有十几里。十六辆重机枪战车不可能展开这么宽,所以就集中于道路的两侧展开了三里的宽度,快速的向前推进。十里的距离对于冲锋的马车最多是二十分钟的车程。
蒙古人没有火炮,国防军可以更接近射击,但是,蒙古人的骑兵转回身来反冲锋也是随时可以做到的。从重机枪的角度看最佳距离就是1500米,在这个距离上轻机枪也可以参战,火炮可以纵深打击。
岳成指挥着部队就在这个距离上停下来,并下达了开火的命令。十挺重机枪、二十挺轻机枪组成的火力,在三里宽的正面上,立即开火,射击不知所措的蒙古骑兵,蒙古的后队人马还在休息,列队等待命令,人员是密集的集合状态。在几十挺机枪的打击下,血肉横飞。
另外六辆重机枪战车分布在两翼,保护着自己的队形不要被蒙古人从侧面反冲击。
稍后,搬下车的火炮做好了准备也开始了炮击了,他们打击的距离更远,是三四里之外的鞑子兵,当然那里的蒙古人也同样是集合的密集队形。
国防军有备而来,打击毫无防备的敌军,这是偷袭的效果,打击的力度达到了最大,简直就是集体的屠杀。敌军人数太多了,来不得心慈手软,这十万鞑子兵反应过来,其力量也是很可观。
重机枪的子弹打击力度大,穿透力强,在密集的人群、马群中往往是串糖葫芦的效果,一颗子弹就不只是消灭一个敌人了。炮弹在人群中爆炸,与炮击分散的进攻队形区别也极大。一颗炮弹炸死炸伤几十人也是可能的。
鞑子兵的后队是等待的状态,绝大部分都没有骑在马上,而是三三两两的坐下休息,并且现在是中午,不少人都在吃干粮,马匹也有的在吃草料、饮水。在这种状态下被突然打击所造成的混乱是极其严重的。特别是马匹,没有被控制的马匹一旦受惊,会胡乱的蹦跳、奔跑。这么密集的人马,其自相践踏甚至比枪炮的杀伤还要厉害,这就是群体的踩踏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再有本事的军官、将领也无法组织、指挥自己的部队。对于士兵可以用杀一儆百来控制,对于受惊的马群那是毫无办法的。
在枪炮声中,这十多万鞑子兵还不如一千人好用,纵然有队形整齐的个别部分,也会被冲的乱七八糟。
快速支队的打击并没有停止,眼前的敌军少了,跑光了,他们就坐上马车前进。遇到可以打击的对象再停下来,周而复始,不停的前进,逐渐向嘉峪关靠近。
被打击的鞑子兵被迫向两边逃窜,客观上乱哄哄的准格尔军被分割成多个碎块。
在前面艰苦作战的巴图尔终于反应过来,发觉了身后的混乱,他走向高处向后瞭望,看到他的后队已经淹没在一片炮火的硝烟之中了,到处都是狂奔的马匹和士兵。
他不知道身后发生了什么事,可是十几万大军彻底的混乱了,形势摆在了眼前,经历过多年戎马生涯的他看得清楚:眼前就是兵败如山倒之势,没救了!
没想到英雄一世却栽在这里!他长叹一声:“这是长生天要灭我准格尔,要灭我巴图尔啊!”拔出佩刀,大叫一声,挥刀自尽了。旁边的卫士来不及制止,巴图尔就躺在了血泊之中。
在这么混乱的战场上,主将自杀身亡,其后果只有一个:准格尔军彻底的溃败,四散奔逃。接下来就是成批的投降。
面对十几万溃兵,国防军也非常难办。西路支队接近两万人,这还是算上了刚刚收编的四千多准格尔蒙古兵,快速支队不足700人。这么一点人怎么俘获看押十几万战俘?眼下估计战俘数量在十二万上下,原有的战俘还有一万多人。
可现实摆在眼前,也容不得他们多想,这混乱的局面必须马上收拾,否则,还会有一种可能:某一个准格尔的首领人物具有号召力,可以重新聚合这些溃兵。他们最终失败是必然的,但是垂死挣扎,拼死一战总是麻烦事。
岳成见到阚文明和欧阳兖,也顾不得寒暄问候,急急的商议对策,他们决定留下第三团由欧阳兖指挥,守卫嘉峪关的三处阵地,其余的全体出动,带上喊话器,收拢战俘。
就是前几天俘虏的,尚未收编的一万多战俘也要利用起来,在临时营的监管之下,来到嘉峪关的东部城墙下,建立多处新的俘虏营地,老战俘引导着新战俘,分配、进入战俘营地。
经过一番布置,大军从嘉峪关出动,好在河西走廊不太宽,部队不必过分的分散。
这一回蒙古族的士兵有了大用途,喊话器都由蒙古族战士喊话:
“反抗者杀无赦!投降不杀!遣送回家!放下武器和战马,徒步走到嘉峪关城下,那里有饭吃!”
战马很多,现在顾不过来了,只能先收拢溃兵。
国防军分成几路,齐头并进,向东前进收拢溃兵,战俘也没有人看押,自己向着嘉峪关城下走去,那里有几个临时营和老战俘在收拢他们,拿出大锅和粮食,每三五千人一个营地,战俘自己熬粥吃饭。混乱肯定是有的,不造反就行。
直到傍晚收兵回营,这边已经聚集了十六个营地,七八万战俘。
岳成、阚文明、欧阳兖都长出了一口气,总算没有出大乱子。
朱万杰得知这里的情况后,命令第八师迅速前进,到嘉峪关接受看押俘虏。第十师随后跟进,收拢沿途的乱军、溃兵、战马和敌军的物资。
………第416章完………
第417章:太子党()
崇祯九年五月底,河西走廊的歼灭战结束了。仅俘获的战俘就多达十三万人,除了个别的首领需要监押、流放之外,全部战俘都要释放回乡,这是战前定下的原则。但是,送上门来的十几万壮劳力岂有不用之理,对化外之人也需要教育,让他们接受一点汉文化,少干点杀戮抢夺之事,因此,在释放之前他们要在甘肃服苦役,期限暂时定为一年。
定的期限是长了一点,这是因为西北的冬季是很寒冷的,而他们的劳役结束时间正好是冬季,必须到明年春季天气转暖时,他们才能顺利的返乡。
遣返他们是不会给他们马匹的,只能徒步返回,在严寒的冬季,行走几千里是有危险的,因此只能到春季之后释放。
他们的苦役就是修建穿越河西走廊的公路,东起永昌(兰州到永昌的路已经修完了),西到嘉峪关以西的敦煌,全长一千多里,此外还有位于河西走廊上为数不多的水利工程。
既然劳动力很充足,工期长,时间也充分,那就可以提高公路等级了。这条漫长的路是中原通向西北的要道,要修成高等级的宽阔大道,全程四车道,路基全部石头基础,上面铺砂石黄土,达到大明时代的高速路的标准,让马车可以奔驰。从兰州到嘉峪关全程约一千五百里,在紧急调兵时,马车、骑兵可以达到日行五百里左右,三天就可以通过河西走廊,重型载重马车也可以顺利的通行,从而保障了大军的后勤补给。这样的路在没有铁路的情况下,就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交通大动脉了。有了这条路,国防军随时可以出兵西北。
在战俘做苦役的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教育,教育的重点就是要做安分守己的大明子民,告诉他们抢夺和随意杀人是强盗行为。汉语的教育也是必须的,起码日常用语应该听懂,否则劳役都不好管理。
这一战缴获的马匹数量惊人,优良的战马总数就达到了二十五万匹。全国的国防军陆军总人数不过十万多人,因此国防军的各部,马匹都能得到充实,并且淘汰一部分老弱马匹甚至还有些驴骡。就是各省的武警部队也可以获得一批优良的战马,最后多下来的就充作商品了。
战俘、缴获物资处理完毕之后,参战的各部将论功行赏,晋升军衔,颁发勋章,发放赏银都是不可少的。然后,各自撤回自己的防地。独立第五骑兵团从嘉峪关向北原路返回外蒙古,他们在嘉峪关临时从战俘中招募的临时营的士兵要全部退役,这部分人是有功的,苦役就免了,直接释放,发放路费和充足的口粮,集体返乡。他们的家中还有妻儿父母,因此尽早返乡是他们的最大愿望。
第八师的部队则返回陕西。
巴图尔死了,直接的后果就是世上再不会有葛尔丹这个人了,因为他还没有出生,父亲没了,哪里来的葛尔丹?
历史上葛尔丹是巴图尔的第六个儿子,巴图尔还有其他的儿子,他们会继承巴图尔的地位和财富,能不能重振准格尔的雄风就不好说了,起码现在的准格尔遭受了重创,几年、十几年之内是难于恢复了,准格尔蒙古的其他领袖人物能不能征服中亚地区,直达里海就不好说了。历史也许有其惯性,让准格尔人依然振作起来,继续他们伟大的西征?
大西北的罗汝才去掉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应该是无忧了。罗汝才无忧,大明的西北就稳定了。朱万化已经有打算:如果罗汝才到明年还不来主动的联系,就应该设法联络一下罗汝才,看看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困难?需要不需要支援?
与罗汝才的联系还是不容易,即便从敦煌出发也还有三千里的行程,其道路就是丝绸之路,它是驮马骆驼行走之路,有的地方还是沙漠的边沿地带,极难行走,一个单程就要两三个月。
按朱万化的意思,目前的西北保持稳定即可,现在需要解决的事情还很多,在目前的国内形势之下,除了青海还需要陆续收复南部的疆土之外,西北的事情就到此告一段落了。
。。。。。。
五月的开封,正是盛夏季节,也正当河西走廊的西征之战进行之时,一处不算太繁华的街道上,两辆马车悠闲的驶来,停在一家酒楼的门前,门前早就有人等候了,躬身引领着车上下来之人进入酒楼。中心人物是一个十多岁的男孩,穿着是随意的清凉夏装,但是处处的露出富贵之像,人也极有气度,非寻常人物可比,他被人躬身让到楼梯处,步上二楼。他刚登上二楼,迎着楼梯跪伏着一个人,以头碰木地板砰砰的直响,口称:“拜见钰哥儿!”
这个男孩就是督军朱万化的大公子朱钰。
“起来吧,前边引路!”这是朱钰的声音,依然还是童音。
酒楼不大,二楼只有两个房间。今天整个酒店都被包下了,闲杂人等不经招呼不能随意上楼,楼下坐的也都是朱钰的护卫。
跪拜之人起身,后撤半步,躬身指引着雅间的房门,二人就一前一后的进了房间。
雅间里只有一张八仙桌,酒菜不多,已经摆布好了。
待朱钰正中坐下了,那人赶紧的倒上酒,然后小心的在下手作陪。
朱钰端起酒杯闻了闻,笑道:“不错,是米酒,廖永文,这可委屈你了,陪着我喝米酒。”
米酒度数低,甜滋滋的,这是大明民间常用的酒,朱钰还是孩子,他不敢喝烈酒。朱万化平日里也是喝米酒,朱钰就更加不敢造次。
市面上自从有了蒸馏的高度酒和瓶装名牌酒之后,米酒就不上档次了,正当的酒席宴会都会有名牌的高度酒。
这酒宴是朱钰准备的,请的是联省衙门的兵科给事中廖永文。廖永文是台湾政务学校毕业的学员,在台湾时曾与朱钰有一面之交,年纪轻轻,才二十出头,在台湾做过一任地方官,成立联省衙门时被调任兵科给事中,也算是官运亨通了。不过给事中的权利不小,品级却不高,只有六七品,相当于知县。
被请的人先到酒楼,恭候请客的主人,有点本末倒置了,不过朱钰请客,他可是不敢来晚了,早早的就恭候在这里了。当他知道被请的只有他一个时更是战战兢兢,不知是福是祸,只能摆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架势来。
“岂敢,岂敢,能陪着钰哥儿喝酒是奴才的造化。”
“行了,酒不忙喝,先说正事。”
廖永文又站起来,做恭听的姿势站在那里。
朱钰忙摆摆手,说道:“坐下,坐下,在我面前没有那么多规矩。”
廖永文只好坐下,还是摆着一副恭顺的样子。他心里可是想:你这规矩还小啊?比你老子规矩都大!
“廖永文,你也不要紧张,我是派你一个好差,送一套荣华富贵给你。”
“奴才听着。”
“西征已经打了一个多月了,捷报频传,眼看着胜利在望了。战事一了,就要议功升赏,国防军的各级将士们都会有晋级、勋章、赏银。但是,你们想过吗?督军亲自任西征总指挥,是不是该领首功呢?但是谁能给督军升赏?又能升赏什么呢?以督军对社稷之功,再进位一步也不为过,不过这个话不好说。可是有一种嘉奖荣耀却是可以的,那就是进爵位。督军大人至今没有爵位,我联省的众多官僚们也是面上也无光啊!我敢说,我父亲一旦进爵王位,定然天下欢庆!此事不知道有多少官员在盼望,就算我不说,也不知会有多少劝进的表文?廖永文,我的意思你懂了吗?这可是大功一件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