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征服者威廉大帝 >

第177部分

征服者威廉大帝-第177部分

小说: 征服者威廉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99章 ‘无情者’哈拉尔() 


第400章 ‘无情者’哈拉尔下() 
挪威那片蛮荒之地,威廉除了对克努特大帝的历史和他的继任者们较为关注之外,其他的那些名为公爵实为部落首领的挪威贵族,威廉却并没有多少注意。

    不过英格林家族的成员,哈拉尔的名字和‘无情者’的外号,这些却成功地勾起了威廉的兴趣,也让他回忆起了某些历史故事。

    ‘无情者’哈拉尔。英格林和历史上的威廉诺曼征服有关,是这场著名的历史事件中的三个主角之一,威廉能回忆起关于他的故事,也是因为和自己有关而特意留意过的。

    哈拉尔三世,又称哈拉尔·哈德拉达,意即“无情者哈拉尔”,1046年-1066年在位,挪威国王、军事家、征服者。1015年出生,是金发王哈拉尔德的后裔、挪威东部酋长西居尔·索之子,被人称为“最后一个北欧海盗”,他的逝世也代表着北欧海盗时代的结束。

    1030年,15岁的他参加了由同父异母兄弟奥拉夫·哈拉尔德松(奥拉夫二世)发起的“斯蒂克莱斯塔战役”,结果被丹麦人击败,奥拉夫战死。

    溃败后,哈拉尔率手下残部南渡波罗的海逃往俄国,投奔基辅大公雅罗斯拉夫一世·弗拉基米罗维奇(智者)。

    他身材高大,满头金黄发须,英俊挺拔,他很快就博得大公的青睐,并委以重任,让他以雇佣兵身份领兵参加与波兰人的作战,且战无不胜。作为奖赏,大公将女儿伊丽莎白许配他为妻。

    几年后,哈拉尔作为挪威武士的首领,又应邀前往拜占庭帝国统治下的地中海地区,参加米海尔四世的军队,转战于西西里岛和保加利亚。

    他在作战时很讲究计谋和智取,以独创的“盾牌战”、“放鸟火攻”。

    据说他率军攻打西西里岛上的一座城池,久攻不下时,他发现城中的小鸟每天会飞到周围的乡村去觅食,善于观察又爱动脑子的哈拉尔命令手下抓来许多这样的鸟,把冷杉木的薄片捆在它们的背部,图上混合着蜡和硫磺的易燃物,然后点燃冷杉木的薄片,放飞这些小鸟。

    这些小鸟回巢引燃屋檐,全城迅速燃烧起来,哈拉尔乘机攻入城市。

    同时,哈拉尔还擅长“诈死入城”,据说他和他的勇士们曾围攻西西里岛上的一座有防御的城池。时间一天天地过去,西西里岛的居居固守城池,并无失败的迹象,但是,他们也全然不知哈拉尔的行踪,据有人说哈拉尔看上去病入膏肓,自进入帐逢后就再也没有露面。

    不久,一些围城的士兵来到城下,声称他们伟大的首领已经死去,他们惟一的心愿就是让首领安息在城里。这座城市的居民相信,重要人物的葬礼将为这个地方带来巨大的财富。

    于是,他们满怀热忱地同意了这一请求。到了那天,当地的牧师身着华丽的长袍,引导着扩送灵柩的人们,庄严肃穆地走向城门。

    突然间,哈拉尔的士兵们高举灵柩,冲向这座城市,刹那间战斗开始了。如果不是财迷心窍,城中的居民或许会更警惕一些。当然他们如果更为了解哈拉尔,他们也不会愚蠢到向他敞开自己的城门。

    因为哈拉尔不仅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军事领袖,同时还是一个狡诈的,满腹诡计的欺骗家)等战术,攻克了许多坚固的要塞,战果累累,不久就被提升为瓦兰吉卫队的首领。

    但由于他为人狡诈多变,以致他周围的朋友和皇室庇护者们后来都对他心存置疑。

    瓦兰吉卫队也称北欧卫队,是一支拜占庭帝国的皇家近卫重装步兵部队,主要由迁入南俄草原的北欧诸民族组成。

    “瓦兰吉”是这支部队成员的自称,而这个词源自古挪威语的Var,意思是“誓言”,用来代指宣誓效忠于他人,遵守领主的规定,并平分获得的利润的团体。此后拜占庭人把所有的北欧人都泛称为“瓦兰吉”。

    1045年,哈拉尔得知当年设计取代他的兄长奥拉夫已被废黜,其侄子马格努斯·奥拉夫松为新任挪威国王,遂返回君士坦丁堡。途中,他先到瑞典,与伊丽莎白的堂兄结盟,召集了一支军队,迫使侄子同意与他分享权力,号称哈拉尔三世。

    1047年,他与马格努斯对丹麦发起军事远征,结果侄子战死,他便成为挪威唯一的统治者。由于此时他对一些挪威酋长进行粗暴的压制,以致他的军事行动未能得到有力的支持。

    哈拉尔统治时期,由于各种征服、协约和联姻,使挪威与丹麦、瑞典、英格兰和诺曼底的统治家族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复杂,也为他欲图扩张王权的野心不断滋长。

    1062年的大海战中,他打败了丹麦国王斯温·沃尔夫森,并迫使其签署“确保两国古老边界线”的协约。后来,他又开始在奥克尼、设得兰与赫布里底等岛屿上开拓殖民地。

    1066年1月,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忏悔者)去世后,哈罗德·葛温森继位为王,称哈罗德二世。王兄威廉公爵(“征服者”威廉)对此心存不满,遂与哈拉尔组成联军,发起了一场王位争夺战争“诺曼底征服战”。他率领500艘船的舰队攻打英格兰,同年9月25日,在斯坦福德桥一役中,他为英军打败,并战死沙场,从而宣告了其北欧侵略扩张的终结。

    此时的“无情者”哈拉尔贵为特伦格拉德公爵和挪威的共同执政者,相当于拜占庭的奥古斯都和凯撒那样的关系,虽然他的侄子丹麦国王马格努斯还戴着挪威的王冠,但实际上挪威的实际掌权着就是这位“无情者”哈拉尔。

    记得历史上“无情者”哈拉尔对英格兰发动的征服,想来他对英格兰王国的王冠和土地非常感兴趣,这次他来约克和北境诸侯商定盟约,定是他主动请缨而来的。

    或许是北境诸侯向“无情者”哈拉尔许诺了威廉所属的某些郡的领地和头衔,他才会迫不及待的现身英格兰,亲自和对方谈判。

    威廉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除去自己未来大敌的机会,他立即对着面前的罗素。德。巴约勒子爵吩咐道:“罗素,你速去点上精兵强将,务必将‘无情者’哈拉尔杀死在约克城中。”

    他这是要令罗素。德。巴约勒子爵亲自带人刺杀‘无情者’哈拉尔,如此一来,他就可以除去一个未来大敌,更能促使英格兰北境诸侯和挪威人的关系破裂。

第401章 三位教皇的命运上() 
此时,由于英格兰王国北境诸侯支持爱德华。爱德蒙森宣称王位的派系形成,且不断加紧募集军队并往南方集结,而作为这个派系的敌人,威廉也在加紧为即将到来的战争作着最后的准备,一时之间英格兰王国的局势异常紧张,战争似乎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为了因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威廉调集了手下颇为精锐的第二和第三军团、诺曼骑士、民军和各公爵、伯爵等贵族封臣的军队,他们也在威廉的督促下不断汇集到威塞克斯郡并北上牛津郡的战场。

    粗粗一估摸,汇集到英格兰王国的军队超过三万人,甚至有可能达到四万人,而其中作为中流砥柱的有威廉的近卫军团、罗德里戈的第二军团所部和安德鲁的第三军团所部,共三支军团两万五千余人。

    剩余的那些不甚精锐的诺曼骑士、征召兵和贵族所提供的军队也有万人以上的规模,这些战斗力较差的军队除了能在战场上辅助主力军团作战之外,也能负责守卫城堡。

    实际上,只要留给威廉足够的时间,威廉能够动员出更多的民兵、封建骑士和贵族征召军,但北境诸侯源源不断地汇聚兵力给威廉的压力实在太大了,他没办在再慢慢悠悠地征募军队,万一北方联军突然南下,而我军没有准备完毕,那可就糟糕透顶了。

    近日来,威廉压根没有搭理过滞留在威塞克斯郡温切斯特宫廷的教皇秘书和司铎希尔德布兰,或许是战争日益临近威廉无暇他顾,亦或许是威廉对他没有处理好妹妹阿德莱德和爱德华。爱德蒙森离婚事件的迁怒,致使威廉不得不亲自上阵得罪了爱德华王子和英格兰贵族,他不止没有再召见过希尔德布兰司铎,甚至连之前承诺过的招募雇佣军派去意大利支援教皇的事也没有兑现。

    在温切斯特宫廷苦求无果的希尔德布兰没有再逗留,他立即收拾行装乘船返回罗马。

    威廉的这幅姿态已经很明显地表达了他的态度,他要放弃格里高利六世教皇,不再支持对方。

    。。。。。。

    欧罗巴大陆的另一端,与寒冷的北海气候相反,意大利的罗马始终保持着温暖适宜的气温。

    罗马城梵蒂冈,这里即将举行决定格里高利六世教皇和其他两位对立教皇命运的重要会议——苏特里宗教会议。

    格里高利六世、本尼狄克九世、西尔维斯特三世这三位教皇到底谁才是梵蒂冈真正的主人,谁将最终坐上教宗御座之位,只有这位还未加冕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三世才能决定。

    三位教皇的生死命运被一位强大的世俗君主神圣罗马皇帝亨利三世所掌控,教廷的威望大损,不能自主,造成如此结果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教皇的腐败造成了这一切。

    教皇的腐败在于权利极大,而责任极小,双方严重不对等。

    教皇作为基督教在人间的最高领袖,应当给教徒们以身作则。然而,中世纪教皇的荒淫却出了名,教会和贵族勾结起来,限制王权,谋求国家分裂,民众生活在苦难中。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罗马教皇的行为无所顾忌,是由于责、权、利不匹配造成的。

    我们都知道古代中国的皇帝权力比教皇还要大,享受的福利更多,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说的话是“金口玉言”,别人要是愚弄皇帝就是欺君之罪,动不动要杀头。

    中国皇帝的权力虽大,但是皇帝毕竟是国家的总负责人,治理好国家是他的责任和义务。国家出了问题,皇帝是要总负责的,所谓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

    发生个天灾都能归咎到皇帝身上,得发个罪己诏,就是向万民写份检讨反省一下自己,要是激起民变保不住江山,不仅自己命没了,往往会被诛九族,连祖宗八辈的坟墓都有可能被刨,因此,皇帝有体恤民生的基本动机。

    欺君之罪之所以责罚定得这么重,也是防止官员瞒报误报下面的情况,误导皇帝做出错误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皇帝这个职位也算是责、权、利相匹配,很多皇帝也是在勤勤恳恳地治理国家,历史上的昏君往往是因为上下信息传达不畅,中间利益集团架空皇帝,欺上瞒下弄权导致的,要说真是自己胡作非为鱼肉百姓的帝王很少很少。

    皇帝是权力极大,责任也极大,现代政客权力虽小,但是责任几乎没有。而教皇则是另一种极端。

    按照基督教会的说法,人类都是迷途的羔羊,教皇就是替上帝放牧的牧羊人。

    既然是羔羊,自然是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了,这是不是有点“监守自盗”的意思啊,而唯一能对教皇形成制约的唯有上帝的责罚。

    但从来也没见过仁慈的上帝责罚过谁啊?就算发生天灾,身为宗教最高领袖的教皇自然知道所谓的责罚根本不存在,于是教皇出来安(qi)慰(pian)羔羊们说,这是教徒们信仰不够虔诚惹怒了上帝,大家赶紧速速交钱赎罪。

    于是,本就遭了灾苦难缠身的平民还得再被盘剥一通。民众被盘剥得太狠了,需要出来收拾烂摊子的是领主和国王,跟教会没半毛钱关系。

    就这样,教皇获得了无上权利,却没有相应的责任进行制约。

    “绝对的权力”未必会导致绝对的腐败。

    打个比方,可以认为,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有绝对的处置权力,但是大多数人不会去随意处置,例如不会无底线的纵欲,不会去吸毒,也不会故意自残,因为我们需要对这些行为的结果负责。

    但是如果有一种方法,让自己纵欲,后果让别人承担,估计很少有人能把持住了吧?

    因此,“不需要承担后果的权力“才会导致绝对的腐败,而且这个权力越大,腐败越重。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封建王朝的官僚或者宦官集团腐败起来无底线的原因。

    捞到是自己的,只要欺上瞒下弄好了就基本不需要承担后果,那还不拼命捞?捞够了卸任享福去了,哪管下面洪水滔天!

    罗马教皇这个职位,其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享受到的权利无关,而权力又极大(现代教皇没什么权力,反而要受公众舆论的监督,通常比较洁身自好),教皇就迅速堕落为罪恶的代言人。

    历代教皇中的大多数都是视财如命,疯狂敛财,而一些教皇更是成为“很黄很暴力”的代表。

    这就相当于上帝这个董事长,请了教皇这个职业经理人当CEO,这个CEO职位一旦任命终身有效,薪水随他自己高兴随便发,却对教皇没有任何绩效考核,也没有任何处罚措施。这还不爽死了,赶紧捞钱要紧!除了捞钱还要欺男霸女,哦不是,是拯救一下迷途的羔羊们!

第402章 三位教皇的命运下() 
到了公元十一世纪,教皇的荒淫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了。

    本笃九世,即本尼狄克九世,12岁就被人扶到教皇之位,过起了没羞没臊荒淫无耻的快乐生活。

    在他当腻教皇后,以650公斤黄金的价格将职位卖给了自己的教父格里高利六世,后者即位之后大肆买卖教职,已将自己花的钱变本加厉捞回来。

    过了几年本笃九世居然又反悔了,又想重登帝位,1045年初,本笃九世、格里高利六世以及已经退位的西尔维斯特三世都自称是教皇,史称“三教皇对立”,这三个人开始互揭老底,互相撕逼。

    三人撕逼开始后,罗马教廷的种种肮脏勾当和丑恶行径暴露在世人面前,让人大开眼界目瞪口呆。

    处于同时代的改革派修士圣彼得达米安尼称其“性嗜背德”,比亚琴察主教本诺怒斥他是“**犯和恶徒”,而之后继任的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