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者威廉大帝-第2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老牌的贵族,像萨克森公爵的比隆格家族、拥有奥地利和施瓦本公爵头衔的冯巴本堡家族、波西米亚之王的普热美斯家族等等,这些强大的贵族,威廉自然是没有兴趣挖角,一方面对他益处不大,另一方面,挖角成本也太过高昂,投入大而回报少。
威廉的目标主要是后世那些鼎鼎大名的德意志贵族家族,但此时却默默无闻的家族,像霍亨索伦家族、哈布斯堡家族、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扎林根家族,这些还未发迹的、遭受重创的,或是不受重用的家族,都是威廉所争取的目标。
霍恒索伦家族,这个此时还默默无闻的家族,已经有两个家族成员奥尔伯特和梅菲斯特兄弟两人为威廉效力,被分别册封为爱尔兰和威尔士地区的公爵。
威廉此时要拉拢的正是他们两人的哥哥,霍亨索伦家族的始祖,布尔夏德冯霍亨索伦。
威廉任命他为未来新建军团的指挥官,布尔夏德便欣然前往巴黎,向威廉效忠。
德意志的霍亨索伦家族还未发迹,挖角相对简单一些,但剩下来的三个家族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先不说举世闻名的哈布斯堡家族,就先说维特尔斯巴赫家族,这个家族是近几年才从高贵的冯巴本堡家族中国独立出来的支脉,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好比德诺曼底家族和
德瓦西家族之间的关系,要想挖角成功,非得先取得其主脉冯巴本堡家族的许可才行。
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家族的始祖奥托,他是施瓦本公爵奥托三世的侄子,他的父亲亨利冯巴本堡是奥托三世的弟弟。
好在奥托三世因为在里沃利高地战役中,实力大损,没有功夫来关心他的侄子奥托冯维特尔斯巴赫,故而威廉在付出了价值上千磅银的金币后,成功地让其为自己效力。
威廉同样任命其为新编军团的指挥官,与布尔夏德冯霍亨索伦的待遇同等。
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可别看在后世并不出名,实际上它是德国古老的王公世家,巴伐利亚王室,曾经在德意志境内的几个公国和其它一些欧洲国家建立过几个王朝,对巴伐利亚进行了长达700多年的统治。
维特尔斯巴赫家族起家于巴伐利亚,后被册封为巴伐利亚公爵,后被封为选帝侯,后来家族的长支统治巴伐利亚,幼支统治了勃兰登堡。
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成员中更有两位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路德维希四世(1314年…1347年在位)和查理七世(1742年…1745年在位),一位当选为德意志国王,即普法尔茨的鲁普雷希特(1400年…1410年在位)。
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统治一支延续了七百多年,一直持续到21世纪,依旧是世界上有数的显贵家族。
霍亨索伦家族和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挖角还算顺利,但轮到挖角哈布斯堡家族的时候,就遇到了不少的困难。
哈布斯堡的情况和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差不多,祖上是传自古老的日耳曼贵族家族埃蒂西恩家族,这个家族祖上曾是阿尔萨斯公爵,后来数代为诺德高伯爵,始终掌控者诺德高伯国的家族领地。
作为埃蒂西恩家族的分支,哈布斯堡家族的拉德伯特在瑞士建立了鹰堡,即哈布斯堡,其家族即以哈布斯堡为名,后来更取得了其所在的阿尔高伯爵的头衔。
到了现在,哈布斯堡家族已经传了两代,现任哈布斯堡家族的族长是阿尔高伯爵维尔纳,他在和伦巴第人的战争中,在进攻里沃利高地时指挥右翼部队,被诺曼骑兵和伦巴第人重创。
哈布斯堡家族经此一役损失颇大,至少在十年之内是恢复不了元气的。
我们记住哈布斯堡家族的名号,一方面是因为它是欧洲历史上统治时间第二长、统治地域最广的封建家族,统治时期从1282年起一直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从1438年开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更是由哈布斯堡家族世袭。
另一方面,哈布斯堡灵活的政治手腕,和令人惊叹的联姻政治,被后世的人们啫啫称奇,我们亲切地称这个家族为蛤堡,或是下半身堡。
然而,在家族初创阶段,哈布斯堡家族此时却面临绝嗣的危机,此时家族内仅有两个家族成员,其一是族中唯一的男性成员阿尔高伯爵维尔纳,其二便是他的妹妹丽琴沙,嫁给了当地的伯尔尼伯爵乌蒂里希冯伦茨堡。
若是维尔纳伯爵无法生出继承人,哈布斯堡家族或许将绝嗣而亡。
维尔纳伯爵至今未婚,不是没有贵族小姐不愿意嫁给他,而是他眼界过高,以至于道现在依旧未婚。
了解到了这点,威廉正好投其所好,他一方面派出使者和维尔纳伯爵商讨婚约事宜,让罗杰德蒙哥马利伯爵之女,德才兼备的茂德与其联姻。
蒙哥马利家族是诺曼底公国最古老的几家贵族之一,也算配得上哈布斯堡家族。
联姻达成后,维尔纳伯爵在态度上便立即倾向于威廉,但他却不愿放弃家族领地阿尔高伯爵领和哈布斯堡而拒绝了,即便威廉提出可以提供更大的领地作为补偿,也不为所动。
阿尔高伯国和哈布斯堡对哈布斯堡家族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维尔纳伯爵不愿放弃,一旦他向威廉效忠,艾格尼丝皇太后必定会让亨利四世剥夺他的伯爵头衔和领地,这是他不允许的。
在其他家族,或许有着变通的方法,即将头衔和领地交给其他家族成员继承,但仅有一名男性成员的哈布斯堡却做不到。
没有得到哈布斯堡家族的效忠,威廉虽说有些遗憾,但也仅仅只是一点而已,离开了神圣罗马帝国这个舞台,哈布斯堡家族难道还会是后来的蛤堡家族吗?
威廉最后的目标,挖角扎林根家族也受到挫败,这个家族虽说因为艾格尼丝皇太后说会了亨利三世关于册封贝尔霍特德为施瓦本公爵的许诺,将施瓦本公爵的头衔授予给施魏因弗特的奥托担任,故而与艾格尼丝皇太后关系极为紧张,但这个家族并没有离开神圣罗马帝国的意思。
最后,威廉只得退而求其次,将他引荐给了蓄谋反对艾格尼丝皇太后的安诺大主教。
一番外交之下,除了霍亨索伦家族和维特尔斯巴赫家族之外,还有几家贵族效忠威廉,但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都不知名,但为了宣扬他爱才的名声,这几家贵族还是被威廉拙拔任用。
第630章 制定《封建法》上()
快两年了,威廉和他的诺曼人没有对外动用武力扩张,因为他很清楚,除非出现奇迹般的机遇,武力扩张已经到了极限,若是再强行动用武力的话,被整个欧洲国家围攻也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武力只是伸张国王权力的手段之一,由威廉资助而发展起来的诺曼王国法学事业也可以为他的扩张事业和集权统治服务。
熟知历史的威廉很清楚,他辛辛苦苦创下的功业,若是遇到一个不称职的,或是昏庸的国王,那么王室的领地可能会被外国君主或国内权臣诸侯所夺走,财富也可能会被奢侈无度的君主浪费的一干二净,在强大的强权政府,也可能会被内部的敌人啃食干净,唯有留下一部部足以维护诺曼底家族利益和统治的法律,才能使得诺曼底王室延绵不绝。
到了1055年的时候,诺曼王国的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完善,不但有民事法律、刑事法律、税务法律、军事法、贵族法等等。
但这依旧不够,威廉从最近发一些事情中发现,诺曼王国需要一部规范贵族封臣和君主之间权力和义务的关系法,即封建法。
威廉的身边有数十位为他服务的法律专家,一直在协助他编撰和强化某种法律王国,即使是诺曼王国内最大的诸侯领地也不能脱离这个网络。
在编撰王国基本法——封建法的时候,威廉提出了一个基本原则:国王不向任何人效忠。
例如,如果某一做城市属于当地的主教,而当威廉接管这座城市的时候,他不需要向主教效忠。
法学家们在描述诺曼王国内的公国、伯国等诸侯国的时候,诸侯国他们称为是从属性质的持有地,它需要国王的授予。
出于强化王权的需要,法学家们建议威廉在授予仪式上,作为封臣的诸侯应该向威廉宣誓效忠,并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需要承担的封城义务,若封臣忽视或不履行自己身为封臣的义务,身为国王的威廉可以要求封臣对他进行补偿,甚至可以以此为由,收回封臣所有的领地。
这一条款,在后世的历史上也有相关的案例:1200年,法兰西王国的吕西昂和拉马尔什的伯爵雨果九世(和天国王朝里吕西昂尼的居伊是同一个家族)想给自己的儿子雨果十世找门合意的亲事,他看上了周边昂古莱姆伯爵的独生女儿,也是其继承人伊莎贝拉。
若是自家儿子雨果十世能娶了伊莎贝拉,这样一来,他的家族就有可能在法国西部组建一个有相当规模的诸侯国。
当时,法拉西南部领地,包括普瓦图、阿基坦、加斯科涅,以及富饶的安茹和诺曼底,都是金雀花王朝的家族领地。
当时执掌英格兰的正是被后世称为“无地王”的昏君约翰,此人是狮心王理查的弟弟,昏庸无能却偏偏残暴不得人心,结果他看见自己的封臣吕西昂和拉马尔什的伯爵雨果九世竟然想做大,这对约翰来说是个威胁,于是他抢先一步,于1200年8月迎娶伊莎贝拉,尽管后者当时已经与吕西尼昂家有了婚约。
虽说吕西昂尼的雨果九世就是因为誓言,效忠于“无地王”约翰,后者是他的封君,但约翰王蛮横抢亲的行径在雨果伯爵看来是封君对他的背叛。
于是雨果九世向当时的法兰西国王腓力。奥古斯都二世求助。
腓力二世看到了肢解金雀花王朝的机会,当即同意了雨果九世的请求,在巴黎召开了法庭,要求约翰王出庭接受审理。
当时约翰王虽说贵为英格兰国王,但他却在诺曼底、安茹、普瓦图、阿基坦和加斯科涅占有了大量的领地,几乎占到了法兰西王国面积的一般,腓力二世的王室领地都没有约翰王的领地要多。
约翰王在法兰西的这些领地是由法王授予的,故而需要承担相应的封臣义务。
当时,金雀花王朝的几位君主,无论是其开国君主金雀花的亨利二世,还是后来的“狮心王”理查,一边在北面英格兰称王,另一边又向法兰西国王称臣,约翰王也是如此。
腓力二世要求约翰王履行身为封臣的义务,前往巴黎出庭受审,但约翰王却坚持认为自己仅仅因为诺曼底才向腓力负担封臣义务,因而拒绝出庭。
最终,在腓力二世的主持下,设立于巴黎的法庭最终在约翰王没有到场的情况下宣判,因约翰王拒绝履行身为封城的义务,对其处以“没收所有从国王那里受封的一切采邑”的出发,这一词语后来有一个专有名词叫ise。
约翰王当然不服从判决,于是战争打响,无能昏庸又残暴不仁的约翰王自然不是被尊称为“奥古斯都”的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的对手,几战下来英格兰军队被打得溃不成军,诺曼底、安茹、普瓦图的大片领地都被腓力二世夺走,最终金雀花王朝在法兰西王国的领地自剩下了区区阿基坦部分和加斯科涅公国的领地。
在当时,这样因为封臣不履行义务而被收回所有领地的判决是极少的,对象是约翰王这样的强大诸侯更是前所未有,但也并不是没有依据,腓力二世依照的就是贵族们对待封臣背叛是的习惯性做法:当封臣背叛时,封君可以占有其土地和城堡。
腓力二世将约翰王不履行封臣义务视为背叛,没收其全部领地,虽说有些牵强,但也合情合理。
威廉也提出了这一点:当封城拒不履行封臣的封建义务的时候,可以视为背叛,作为君主的国王有权收回封臣的所有领地。
在新制定的诺曼王国封建法中,依照威廉的意愿,法学家们不但大大提高了国王的权力。
其中第一条便是对拒不履行义务的封臣、反叛的封臣处以没收领地的出处罚权力。
相对应的,封建法中规定了各个封城所应履行的服役义务。
对于拥有了强大常备军的威廉来说,服役已经是次要的了,但他依旧做了严格的规定。
威廉不但下令宫廷官员编制了一个负责某个城堡防御事务的骑士名册,上面详细列举了每个地方需要履行服役贵族人员的名单,这些人依据其封地的大小,自费提供相应数量的军队,并在军中服役四十天,或者也可以缴纳与其采邑相应的军事捐税,也即“盾牌税”。
封建法上所列举的严密的封臣封建义务,使得封臣无法逃避履行义务。
当然相比于这些,威廉更加看中的还是通过封建法,在经济和政治上所获得的好处,以及对封臣的影响和控制能力。
第631章 制定《封建法》下()
威廉通过封建法,加强了对大小领主和对贵族封臣实际影响力,并在经济和政治上获得了巨大的好处。
这一点,威廉是通过封建法中的第二条来实现的。
诺曼王国封建法中明确规定了,当一个封臣死去后,封君在死者和所在家族的整个社会关系系统中占有最高的地位。
如果封臣去世时,其子女尚未成年的话,作为国王的威廉有权对他们行使监护权,在他们成年之前享受他们所拥有的采邑利益,并对他们的婚姻拥有支配权力。
还是那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奥古斯都来巨力,1081年时,讷韦尔和欧塞尔的伯爵死去,只留下一个女儿叫阿涅丝。德。巴绍蒙,在阿涅丝女伯爵成年和出嫁前的三年中,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在其领地讷韦尔和欧塞尔两个伯国内大肆掠夺财富,然后又给她指定了一个丈夫,而此人正是他的外甥皮埃尔。德。考尼特,皮埃尔此人也不简单,他就是后来第四次十字军的统率之一,拉丁帝国及君士坦丁堡的皇帝,这里暂且不谈。
通过对已故贵族封臣子女的监护权和婚姻支配群,腓力二世不但收了一大笔授予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