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战神-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技术性最强的,还是拉去挖矿。高加索地区的俄国人,大量被西北国防军抓走。
攻入高加索后,西北国防军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将高加索地区洗劫一空,所有炼油厂的设备都被拆走、炸毁。
俘虏的俄国劳动力,高达80万人,女人抢了60余万。
俄国一个星期中,在乌拉尔山脉一线又集结了300万大军,不过这支庞大的军队,装备非常寒酸。很多步兵排,三十多名士兵,却有五六支步枪。火炮方面更是只有500余门。兵员方面,几乎都新兵。
主要是俄军败得太快,装备都丢得差不多了。如果俄军没有快速被击败,就算是有三百多万的伤亡,只要源源不断的补充上去,武器装备的损失也不会严重到这个程度。
这支规模庞大的俄军,士气非常低落。他们装备不怎么样,又没有什么战场经验,更没有高额军饷建立士气,同样也没有强大的个人作战素质支撑士气。
相比西北国防军,战争期间每天1。5元军饷,一个月的收入达到45元,一名士兵的军饷都比得上俄军一个排了。加上西北国防军有精良的装备,训练有素的士兵。
西北国防军的士气,首先是建立在个人作战素质之上的,艰苦的训练让西北国防军上下充满自信。其次是建立在金钱和装备上的,西北国防军的高额军饷加上精良装备,让国防军士兵相信他们能战胜一切敌人。而充足的后勤补给,也让西北国防军的士兵保持着充沛的体力和精神。
西北国防军这种特点,有点像是德军和美军的综合体。
德军的作战,靠的是高素质的军官和士兵,但是持久能力不长,一旦战争时间一长,这些人死光之后就不好打了。
美军则是靠金钱和装备、补给,一开始容易被人打成2b,但是持续作战能力很强。同时过度重视金钱作用,使美军素质低下,作战、驻军过程中经常发生强奸等劣行。
美军一战、二战能取得成功,主要还是因为参战比较晚,敌国的锐气已被消耗殆尽,这时候再加上美国庞大的工业支持,自然能够打垮敌对阵营。但是在太平洋战争初期,还是被装备成本廉价的日军打成了2b。
西北政府此时有足够的工业支撑,也有财团做支撑,自然可以支付得起高额的战时军饷和抚恤金。
同时作为一个东方文明国家,更加能够领悟战争的残酷性。因此东方国家的军队,会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一触即溃,一个就是像西北国防军这样,一旦成为有信仰的军队,那就是与敌人死磕到底,拥有坚强的作战意志。而不像西方人的军队那样,士兵上战场都能打,但是士兵感觉自己尽力了还打不赢那就干脆的投降。
加上西北国防军注重军队素质的提高,平时训练刻苦,尽管在军官方面与德军还有一定差距,但是经过一场大规模战争之后,与德军的差距将会缩小。再多打上几次,基本上也就没什么差距了。而在士兵作战素质上,甚至比德军还要强大。
再则一场大胜,让西北国防军的士气已经要突破天际了。
此时的俄国处境非常不好,一场大败过后,军中普遍存在西北国防军如何如何强大的言论,革命党趁机在军中宣传革命,号称沙皇尼古拉二世是要将他们派到战场上去送死。导致很多士兵存在严重的厌战情绪。
革命党趁着俄军大败,在俄国到处宣传革命,加之此时俄国有革命基础。这个刚从农奴制走出的国家,自然不可能重视普通民众的生存,只懂得压榨。而经过改革之后,以前那些当农奴的俄国人突然有了更高的追求,革命一煽动,也就造成了很多俄国人开始造反,一时间俄国到处都是工人暴动。
俄国之所以完蛋,主要还是因为改革。正如那句话所说的,铺平革命道路的不是革命者,而是改革者。
改革,导致人心变了。
尼古拉二世非常惊恐,西北国防军已经打到高加索了,如果继续挥师向西就将打到俄国欧洲本土了。
加上到处都是革命暴动,内部都有些自顾不暇了。
而此时双方的谈判依旧处于焦灼的拉锯战当中,英法支持俄国不赔款,但是德国却是在支持中华民国获得赔款,加上中华民国此时在战场上占据上风,俄国在谈判桌上完全不占什么优势。
处境不妙的俄国,只好在谈判桌上做出让步。沙皇尼古拉二世此时已经没有了继续将战争进行下去的念头。
丢脸已是其次的了,维持统治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俄国在谈判桌上终于做出了让步,同意将巴尔喀什湖及以东地区割让给中华民国。
不过西北政府不买账,西北政府要的是铁矿石。虽然没有要将整个中亚都一口气吞下去的意思,但是卡拉干达地区是必然要占领的。
哈萨克斯坦有90亿吨铁矿石,而且大多是富铁矿,其中卡拉干达地区的铁矿石储量占了一大半,起码有50亿吨的富铁矿。
每年开采1亿吨,也能开采50年,只要拿下这块地方,加上中国本身的铁矿资源,根本不用发愁铁矿石不够用。
1亿吨的铁矿石,每年炼个5000万吨钢铁是绝对够了,那毕竟是富铁矿。此时西北工业的钢铁产量不过1200万吨而已。而且还能获得大约30亿吨的石油储量和大量的将近1500万吨的铜矿储量。外加亚洲地区,
这些资源,足以支撑西北工业腾飞了。
俄国做出了谈判让步,西北政府同样也做出了一些让步,将割地要求缩减了一些,但是还未到底线。赔款方面的要求则降低到了2亿英镑。
双方的条件依旧是南辕北辙。
沈凝云倒是不急,慢慢来。他几乎是无视乌拉尔地区的三百万俄军,在开始向北洗劫。乌拉尔山脉的俄军见西北军向他们所在的方向发动进攻,吓得连退五十多公里,避免与西北国防军接触。
西北国防军在俄军境内待了大半个月,高加索、乌拉尔、西伯利亚惨遭洗劫,接着沈凝云才心满意足的带军撤退了。
西北国防军的补给线拉得太长了,俄军的兵力还在不断集结,再不撤退就会出乱子了。
西北国防军一撤退,中华民国这时突然宣布,清算一切俄在华资产。
宣布当天,袁世凯面对一群外媒记者,慷慨激昂的说道:“中华民国彻底取得了对俄国的战争胜利。作为战胜国,中华民国宣布收回俄国租界,并没收一切俄国在华资产。并停止支付庚子赔款。”
中华民国的决定,再次如同一道惊雷。
世界各国被震惊了,中国百姓则是欢欣鼓舞。
中华民国拒绝继续向俄国支付庚子赔款,意味着中华民国每年支付的赔款将从2500万降低到1678。5万元,减少了三分之一。
庚子赔款当中,俄国拿到了最多,达到了三分之一。相当于中华民国将减少近4亿银元的对外赔款。
俄国在华租界,即在华资产,一共有近3亿美元的规模,达到6亿银元,加起来俄国损失将近10亿银元。
同日西北国防军及北洋军在各省的驻军冲进了俄租界,宣布接管。汉口、天津、上海、厦门等地俄租界纷纷被收回。
中华民国的举动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英法等国此时都沉默了。俄国人在华被清算已成定局,根本无力改变。
在谈判桌上,在各国调停下,中俄双方再次都做出让步后,俄国将阿斯塔纳为边界线,将阿斯塔纳以东地区划过中华民国所有,比之前沈凝云要求的卡拉干达为边境线向西推了两百公里。
后世的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划归中华民国所有,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分之二的面积划归中华民国所有。
作为交换,中华民国将从贝加尔湖地区撤军,恢复之前的边境线。俄国则承认中华民国对蒙古、唐努乌梁海的领土主权。
赔款方面则不了了之,以俄国人的尿性想要他们支付赔款也是不太可能的。而且这也是英法的的底线,英法担忧俄国被过度的削弱后,会影响战争能力。
但是此战西北国防军俘虏的一百多万俄军官兵要想回俄国,俄国必须支付高额赎金。
不赔款是出于面子,西北政府给了俄国人这个面子。但是却要从赎金上拿回应有的回报。一名普通俄军士兵的赎金就高达500银元,军官赎金更高。
第163章 中华民国西域省()
俄军战败后,那些有经验的军官被打得差不多了,因此俄国非常迫切的希望将那些军官赎回。
至于那些俄军士兵,赎金实在太高了。
俄国根本不缺人,因此俄国选择了不赎回那些普通士兵,而是选择赎回那些俄*官。只要那些军官还在,军队就有骨干,就依旧能打仗。
不过当当赎回俄军军官,不赎回普通士兵,西北政府自然不太乐意。
沈凝云知道俄国人的心思后,直接让人将赎金再拉高了好几倍,一名营长的赎金就高达3000银元。上面的级别,更是成倍的往上翻。
俄军的军官大多都是贵族出身,家里有钱。不怕他们出不起赎金。这些军官的赎金加起来,就高达6000万银元。
西北国防军开出这么坑爹的价格,俄国也只能咬牙认了。开始选择性的赎回那些军官,这个所谓选择性,就是让那些军官家里出钱赎人。那些俄军军官大多是贵族出身,要么当上军官后有进行一定的贪污,自然家里是有钱的。大部分俄军军官家里都出钱赎人。
至于那些普通士兵,俄国不愿意出钱。俄国的人本来就很多,俄国虽然完成了工业化,但是工业化的规模不够大,加上工业被外资掌控,把这些人赎回去就不划算了。
如果是西北政府这样的政权,普通士兵的赎金就算是高到2000元都愿意赎回,因为赎回来之后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劳动力啊!劳动一年所能创造的产值就是上千银元,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还会更高。
俄国不要那些普通士兵也无所谓,全都拉去修铁路、挖矿好了。西北的偏僻地区多得很,很多地方工人都不太愿意去。就让这些俄国人去。
一年的军事化劳动下来,500元的产值是绝对有的。一年就达到预期收益,两年就赚了一年。
这场战争可以说是让俄国欲哭无泪。
当双方在协议上签字后,俄国人面对的是被西北国防军洗劫成烂摊子的高加索、乌拉尔、西伯利亚。
这些地区的工业几乎全面崩溃,而且产生了大量连饭都吃不上的俄国人民。更加糜烂的是,这些地区的劳动力被抓走不少,妇女也被抓走了很多。这些地区简直就是一团糟。
西北国防军不仅打击了俄国的国际威望,而且给俄国造成了严重的内部矛盾激化,还把俄国以上地区洗劫成了烂摊子。
相比之下,这场战争不是在中国的现有领土上爆发,没有对西北造成什么破坏。而且还取得了巨大的战争红利。
除了清算俄在华资产外,沈凝云这一票洗劫了许多财富。
高加索、乌拉尔、西伯利亚三个地区,洗劫到的财富被一个车队接一个车队的运回西北。具体抢到了多少财物都还未经过具体统计。不过起码不会低于20亿银元,不过很多都是实物,要变现需要一定时间。
起码这场战争在快速结束之后,还是快速收回了成本。并且获得了大片的土地,那才是真正无价的。
另外抓了近九十万俄国劳动力,如果不是时间紧迫,抓到的还会更多。这些俄国人,拉去修路、挖矿什么的,每年都能产生不少利润。
如果加上那些俄军士兵,两百万的劳动力,只要把这些劳动力都分配去干活,一年产生的利益起码有10亿银元。
抢到的大白马则达到了60余万人,估计能卖不少钱。可以卖到红灯区,也可以卖给那些富人,还可以卖到餐馆当服务员。
这次战争,西北政府绝对只赚不亏。而且战时生产加快了建设速度,就连民用设施都大量建设了起来。
不过沈凝云还得在前线坐镇,战事尽管基本结束了。但是也要防止一些变数,谁知道俄军会不会发疯的进攻。
俄国人的脑子,毕竟是无法以常理来理解的。
谈判还在继续,中俄还要签订边境协议,按照沈凝云的想法,双方在边境集结的兵力不能超过50万,这样一来西北国防军的兵力也就不会被俄国大量牵制在中亚无法动弹。
毕竟接下来,西北政府要开发西域,就必须保障西域的安全。
西域不似新疆有山脉做为天然屏障,一马平川的西域,防线很不好构筑。在这种地形发动战争,最好的结果就是先发制人。
一旦被敌人攻入境内,必然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为了不被敌人抢到先手,兵力起码不能比敌国少。
拿下西域的西北政府,暂时没有继续扩张的*。这次获得的地盘很大,有200余万平方公里,消化这块地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谈判进展得比较顺利,俄国也不想继续纠缠,因此在边境兵力方面,中俄双方确定为30万人。
这样的数量,是比较安全的。
就算是某一方突然进攻,30万兵力也不会造成太的破坏。
协议签订后,中俄双方派出部队,在商定边境线上打下了界碑,并派驻边防部队。俄军主力则撤回了欧洲本土,开始到处镇压革命。
中俄谈判随着边境协议的签订,终于结束了。
随着协议的签订,中国各省再次沸腾。
协议中,中华民国收复西域旧地,并从此不再向俄国支付庚子赔款,同时还没收了俄国在华价值6亿多银元的资产。
这是中华民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对外战争的胜利。大有一扫清末颓势之兆的崛起之气象,这次对外战争不仅打赢了,谈判桌上同样也赢了。
尽管谈判并不是完美,但总是赢了。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在协议签订后,宣布将俄国归还的土地成立西域省,西域省将划归为西北行政区,由西北政府负责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