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战神-第1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知道呢!”沈凝云耸了耸肩,谁也不知道哪里会断货。战时生产持续了半年,老百姓消费*很强烈,尽管准备了众多的商品囤积在仓库,但是谁也不知道哪种商品会断货。反正保障好粮食等必须用品的供应,其他的商品断货了等几天就补上了。
当天西北政府宣布三日后解除战时生产状态,顿时西北治下各省都喜气洋洋,老百姓辛苦工作了半年多,手上一大把钞票没地方花,都有强烈的消费*。
三日后,西北政府治下各省市场、百货商店等等营业场所一开门,就迎来了惊人的销售额。
各种商品都被民众们扫荡了一遍。
而购买商品房和汽车的人群则非常多,这年头最大的消费基本上也就是这两样,其他除了一个收音机之外,没太多大件需要消费。
战时生产所拿到的战争券,只能在指定的消费场所进行消费。也就是西北财团的商店,在里面购买商品。也可以拿去购买房子和汽车。
这些战争券实际上和货币没什么两样,购买力还是一样的。西北各省民众对战争券并不陌生了,对战争券还是非常放心的。
不过战争券因为不能兑换贵金属,民众的想法还是尽快花出去。
于是战争时期因投资和政府烧钱发行的大量战争券也就通过各种消费被财团迅速的收回来了。
收回战争券后,西北银行因为投资规模太大,资金链被拉得太长,再度发行了50亿银元的纸币投入市场。
战时生产时期因为有大量的投资建设,因此各种商品的产能被扩大了许多,完全供应得上市场消费。因此这些纸币投入市场后,完全没有引发什么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因为钱多了,之前的价格使人们争相购买,导致市场供应不足。而西北财团建设起了足够的产能,商品能够供应得上,自然不不会产生什么通货膨胀。
随着经济的发展,增发货币是必然需要的。否则就会因为货币量不足而产生通货紧缩,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这个时代的货币量受贵金属数量影响,所以经常会发生通货紧缩。例如三十年代的全球经济大萧条,当时中国经济良好,美国就通过提高白银价格,从而将损失庄稼到中国身上。中国因为白银价格上涨而导致大量白银外流,当时就造成了严重的货币紧缩,商品价格下跌而且还卖不出去,经济被美国成功狙击。
此时的西北财团,经历两次战时生产,资产规模已经膨胀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
战时生产期间,大量资产被建设了起来。同时通过战争,西北财团攫取了西域、北朝鲜几乎所有矿产资源及大量的土地。
西北财团的资产具体价值多少已经难以统计了,因为很多资产的价格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因为很多资产都是有钱都买不到的。
再次增发钞票,唯一的风险就是金圆券所带来的,因为金圆券一定程度还是建立在贵金属上面的,一旦贵金属外流,而跟不上兑换速度,则会使金融崩溃。
西北集团经过分析,统计出的外流贵金属数量并不是太多。西北财团此时未在外部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加上民族商品市场被西北财团逐渐占据,加上出口一直不错,就算是全球经济大萧条时期,依旧有军火、汽车等商品在支撑,所以金圆券外流并不严重。
“就算是假设有某一势力在大量囤积我们的炎黄币,其数量超过外流的50%,那么也不足以对我们的金融体系造成冲击。”孙绎龙对沈凝云报告道,沈凝云之前是有些担心的,怕在这关键时刻出问题。
只要撑上半年,大量的出口订单就会如雪花般飘来了。到时候根本不需要怕贵金属数量跟不上,可以疯狂增发钞票了。
“而且从本土市场分析,我们的货币发行量还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市场上依旧处于严重的货币紧缩状态,特别关内各省,而西北治下各省的通货紧缩则不是很严重。”孙绎龙继续说道。
沈凝云点了点头道:“关内百姓购买力确实不够。”
购买力不强,首先是没有足够的货币规模。当前的货币规模,只够西北财团在西北治下各省进行大规模投资。
而关内北洋政府治下各省,因为缺少投资,老百姓手上没钱,而且也没有太多的就业岗位,依旧只能保存农村自然经济模式,但是农村自然经济又遭受了西北商品的严重冲击。
“所以目前我们增发纸币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最近增发的100亿元还不足以满足需求。只有货币多了,我们才能在关内各省大规模投资,让关内百姓也有工作,而且让他们的工资水平得到提升,进而提高他们的购买力,以扩大民族工业规模。”
“先印一百亿吧!多的半年后再说。”沈凝云说道:“而且这一百亿的投资,足够让西北工业进入超负荷运转了。”
西北银行接连两次增印50亿纸币,一下稳定了西北金融体系,填补了战争券收回后的空缺。
而压制了半年多的消费一爆发出来,整个西北的工业确实进入了超负荷运转状态,那些民用工厂几乎是三班倒的进行生产。
每天都有大量商品运到市场上销售,而西北治下1。5亿人口,平均每个人消费100元就是150亿的消费额。
整个战时生产阶段,总共发行了270亿战争券出去。真正被用于战争消耗的战争券,实际上不到20亿,其他的全是西北财团用来建设民用设施和工业规模了。
通过房地产、家庭汽车,以及其他的商品消费,西北财团收回了将近130亿战争券,而其他的140亿战争券,则通过证券市场收了回来。
西北各阶级此时都流行投资,因为投资即有可观的回报率,而且还可以规避个人所得税。
这是一个明显的税收漏洞,但也是西北政府故意留下的漏洞,为的就是鼓励人们不断的把钱拿去投资,从而建设出更多的东西。
战争期间建设起来的资产很多,这140亿元通过稀释股份收回,正好成本就分摊到每一个投资者身上了。而每一个投资者拿到了一定股份,未来可以源源不断的拿到回报。这是双赢的合作。
消费市场的繁荣,也是催生大量投资的原因。
战争券可以用来投资股票,自然成为老百姓的首选。此时西北工业繁荣生产,盈利一个高过一个,回报率远比平时要高,也刺激了更多的资金进入证券市场投资。
而繁荣的制造业,也催生了运输业的繁荣。西北铁路、公路盈利率持续上涨,而沈凝云与老爹沈进文商议后,决定下调运输业税收比例。
消息一出,各证券市场上,铁路公司、公路公司股价立即开始上扬。
此时西北的交通网络基本上已经建设好了,但是西域、东北、关内各省的交通网络还未建设好。
降低税率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铁路公路的投资回报率,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将钱投入到铁路和公路的建设中去。
此时中国各省的铁路骨架已经建设起来了,但是道路网络要想建设完善,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为了确保投资者能有足够的回报率,而不是吹泡沫的短期投资,所以各道路建设公司的股价虽然上涨了,但是上涨速度并不快。
在当前还无法通过股市来圈外部的钱的时候,自然不能搞泡沫。而是以融资为第一目的,即带着内部的投资者一起赚钱。
政府下调利率,只在传递一个信号,把钱投到道路建设上都能赚钱。
当然不可能所有人都赚钱,但是整体上都是赚钱还是可以做的。此时的西北证券市场,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圈钱,而是一个将整个民族资金调动起来的桥梁。
限制股价过快上涨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不断的放出新的股票,使愿意投资道路建设的投资者都能在合理价格内买到股票,这样一来也就杜绝了大量资金涌入进行短期投资。
在这样的措施下,道路建设投资迅速火爆起来,大量资金涌入了西北财团成立的各道路建设公司。
这些道路建设公司拿到钱,立即将钱投入到各省铁路、公路的建设上。这些建设又拉动了制造业,大量的钢铁、水泥不愁销路。
除了道路投资的火爆外,西域省和北朝鲜的投资也很火爆。
中日战争一结束,西北政府立即在北朝鲜成立了傀儡政府,随后西北财团的资本蜂拥而入,大肆圈地。
很快在证券市场上也就出现了大量北朝鲜地区的上市公司。
这些上市公司以矿业投资为主,北朝鲜的矿山被一座接一座的发现,更是拉高了股价。
中日战争此时是已经落下帷幕了,不过双方在朝鲜的军事对峙还是持续存在,双方沿着朝鲜汉江构筑防线,一副严正以待的趋势。
西北国防军在北朝鲜驻军六十万,这些驻军有三十万集结于汉江防线,另外二十万则在北朝鲜到处清剿土匪和阻碍西北财团扩张的北朝鲜地方势力。
日本占据朝鲜期间,农村等地区远未肃清。日本也未在北朝鲜大规模探矿,所以发现的矿产不多。不过煤矿和铁矿倒是发现了不少,日本也开发出了不少矿山,这些矿山每年能为日本带去数千万银元的收益。
此时这些矿山全是西北财团的。
铁路等等日本建设起来的设施,也被西北财团捡了现成的。
西北财团此时开始在辽宁成立钢铁基地,计划将利用铁路和轮船将北朝鲜的铁矿运回辽宁钢铁基地进行冶炼,源源不断的攫取北朝鲜的各种矿产。
北朝鲜的铁矿足够支撑一个大型钢铁基地了,加上东北地区的铁矿产出,东北地区的钢铁基地未来将有足够的重要性。东北地区的铁矿品味较低,利润不是那么高,因此开采规模不会太大,还是以北朝鲜的高品味铁矿石作为支撑。
而西北财团第一个交给北朝鲜发展的产业,则是焦煤产业。焦煤污染大,中国工业需求量又大。
北朝鲜煤炭储量不小,让他们负责焦煤生产再合适不过了。
至于运输成本,这不是问题。朝鲜劳动成本低,加上北朝鲜傀儡政府是受西北财团掌控,税收什么的尽量优惠,甚至是不优惠也行,可以通过贷款的利息赚回来。
用北朝鲜的煤炭,北朝鲜的工人,炼出中国使用的焦煤,污染的又是北朝鲜的环境,这买卖还不够划算吗?
此时北朝鲜的工人,一个月只要给他们3块银元就够了。可以让北朝鲜的工人吃饱肚子,穿暖衣服了。
而在西北,一名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最少都要30块银元。
至于用了北朝鲜的工人会不会让中国工人失业,这完全不必担忧。中国此时要建设的项目多如牛毛,焦煤产业不交给朝鲜人生产,可以让中国工人去建设其他项目。
要就业率还不简单,只要有足够技术,多投资不就行了。
道路要建设,工业要建设,农业要建设,水利要建设,城市要建设,再加上军事建设,能花钱的地方多得很。只怕老百姓不肯干,不怕没活给老百姓干。
西北解除战时生产后消费的繁荣,以及投资的繁荣,与关内各省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
关内北洋政府治下各省因为投资不多,经济发展与西北治下各省不成正比,加上百姓收入悬殊,西北工人此时一年收入普遍可以达到400银元,虽然只有英国普通工人的一半左右,但是物价比英国要低。
关内各省百姓收入,很多一年还不到40银元,差距十倍非常普遍。
关内各省的经济发展条件实际上比西北要好得多,而且关内各省是汉人传统的活动区域,底蕴更加丰厚。于是关内各省民众都对北洋政府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随着对日战争的胜利,西北政府在威望上又凌驾于北洋政府。使得关内各省民众纷纷呼吁北洋政府施行西北政府的工商政策及法律制度。
袁世凯在北京日子不好过,各省民意沸腾,北洋上下束手无策。经济发展不如西北,福利待遇也不上西北,百姓收入更是大大的不如。
这让北洋政府有什么办法?他们现在还欠着一屁股债呢!手上又没有工业技术,也没有钱,如何发展各省经济?
“如今要发生各省经济,唯一的办法,只有西北出钱出技术。至于西北工商制度和法律制度,倒是非常完善,可以引用。不过福利待遇方面,就难办了。”袁世凯愁眉苦脸,其谋士杨度建议道:“引进西北工商、法律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一旦跟不上西北的脚步,我们就要被百姓所抛弃。资金方面虽然是大问题,但是西北应当会借。”
“可是我们现在已经欠了西北十亿元的债务了。”袁世凯头疼的说道,杨度不可置否的说道:“还不上钱西北也没办法,反正债多不压身,虱子多了不怕咬。只要工商有所发展,按照西北税收模式,每个人都交一笔个人所得税,还钱还是有把握的。最重要的还是工业,西北不过寒苦之地,正因为有了工业,才走向繁荣。我关内各省远比西北更具优势,我们为何不能发展工业?”
袁世凯思索了许久,才说道:“那和西北那边谈谈吧!”
北洋政府很快派人和西北政府进行洽谈,希望西北政府在税收制度、工商制度、法律制度上予以指导和帮助。同时要发展工业,希望西北政府能够再借中央一笔资金。
沈凝云收到消息,倒是很高兴,对沈进文说道:“这是北洋政府主动向我们靠拢,只要我们将北洋政府同化掉,中国也就变相统一了。”
当税收、法律、工商等制度都相同之后,那还有什么区别呢?
到时候民政等方面再对接一下,那不就是一体化了吗?
“如果北洋治下各省工业有所发展,岂不是会对我们西北造成严重威胁?”沈进文有些顾虑的说道。
“这个没有任何问题,关内各省工业是必然要发展的。但是,只要我们把军工业留在西北,到时候抓紧兵权和钱袋。我们西北政府把税收上缴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