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战神 >

第175部分

民国战神-第175部分

小说: 民国战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北派系此时在中央,已经是彻底把持财政使用渠道,别人想伸手进来都没门路。北洋军事集团之所以能讨价还价,主要还是有一支军队,但是他们拿到3亿的军费后,就必须守规矩。

    如果他们不守规矩,要染指其他的财政使用,那么西北军事集团则将跟着掀桌子。

    段祺瑞权衡利弊后,知道现在还无法与西北军事集团抗衡,因此只能屈服。此时的段祺瑞,名义上虽然是袁世凯的衣钵传人,但是北洋内部派系繁多,他还未能真正掌控整个北洋军事集团,自然没办法和西北军事集团抗衡。

    为了和西北抗衡,段祺瑞正计划吞并其他北洋派系,只是一时没有头绪。

    当财政预的盛宴落下帷幕,段祺瑞回去后,徐树铮对他说道:“我们要想和西北抗衡,就必须拿下冯国璋这一派的部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与西北抗衡。”

    “吞掉冯国璋的部队,和西北抗衡有把握吗?”段祺瑞皱眉问道。

    徐树铮信心满满的说道:“自然有把握,西北尽管看上去军事强大,但是西北的外敌太多,而且因为他们的地盘太大,所以军队部署较为分散。一旦真的打起来,双方都是150万大军,而且军费又差不多,在装备上实际上也差不多,西北有机枪,我们同样也有机枪,西北军有重炮,我们也有重炮。”

    徐树铮说着话锋一转:“不过我们的缺陷也很明显,那就是我们在军火上受制于人,我们的军火几乎都是从西北那里采购,一旦打起来,他们断了我们的军火供应,我们将极为被动,甚至一败涂地。”

    “这又有什么办法呢?”段祺瑞叹了口气道。

    “我听闻东北张作霖现在在大力发展工业,我们何不效仿?”徐树铮侃侃而谈道:“西北正是因为有了工业才得以崛起,既然西北肯帮张作霖建重工业,我们同样可以自己搞重工业,如果西北也能为我们提供技术和人员,我们同样可以把大型兵工厂建起来。且西北沈定邦想来优柔寡断,与楚霸王妇人之仁极为神似,只要我们足够果断,未尝不能与西北分庭抗礼。”

    徐树铮的一番分析,让段祺瑞热血澎湃,接着感叹道:“西北对内确实优柔寡断,但是对外却是十分果断,俄国人他们敢打,日本人他们也敢打,这一点确实不得不让人佩服。如果北洋军和西北军日后能够合力对外,那也是很好的。”

    听着段祺瑞的想法,徐树铮心里不以为然,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双方总有翻脸的一天,但徐树铮却也没有当面说出来。

    段祺瑞显然是有底线的,但是有底线不意味着不想办法保住北洋的基业。段祺瑞内心并不愿意和西北军拼个你死我活,让列强得了便宜,如果酿成大祸,他岂不是成了民族罪人?

    为了自保,段祺瑞也决心要发展重工业。

    但是没钱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徐树铮建议,学西北组建财团,并吸纳官绅资本,发展重工业。

    段祺瑞豁然开朗,他们没钱不代表那些官绅没钱。

    此时的中国民族财团尽管大肆扩张,但是民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这些民资可以从银行拿到贷款,现在基本上投资什么都赚钱,那些民资的腰包迅速鼓起来了。

    这些民资在财团面前就相当于是一群羊,肥了可能被宰,尽管这些民资还未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资本游戏就是如此,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危机感对于民资来说,基本上就是天生就具备的。

    这些民资也想寻求政治力量,段祺瑞有部队有政治力量,如果能把这些民资的力量整合起来,那么财力将是非常可观的。

    在徐树铮的出谋划策下,一个‘北洋财团’的雏形逐渐构成。

第214章 豪赌站队() 
时间走过1916年,进入1917年,中华民国的春节在喜庆中到来,尽管过去一年政治突变频繁,不过中华民国却是又稳定的发展了一年。

    而且是快速发展的一年,大量的投资建设起了大量生产力先进的工农业,也建设起了大量基础设施。

    一年中,光是铁路就修了1。5万公里,使中华民国的铁路总长度达到了8万公里,全国铁路骨架进一步完善,很多地区的铁路网已经铺设好了。

    同时西北汽车制造厂一年里制造了200万辆货车,很多还是货柜车,集装箱运输系统开始在中华民国各省投入使用。

    运输方面,中华民国的铁路尽管还不如德国、美国那么多,但是汽车却是要多得多,因此运输能力并不比美国弱多少。

    而进入1917年,随着欧洲战争的进一步焦灼,中华民国的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华民国的发展速度也更加快速了。

    钢铁产量在1916年底,产能已经达到了3000万吨,全年生产钢铁2500万吨。进入1917年,意味着全年可以生产3000万吨以上的钢铁,并且可以建设起最少700万吨的钢铁产能。

    这一年中联储印刷的钞票高达上千亿,尽管大量的钞票使农产品价格一定程度上涨,但是农产品供应比较充足,因此只是合理性的上涨。而那些乃消耗的产品,市场需求量则大增。

    百姓收入也节节上涨,西北各省的普通工人收入一个月已经达到了60银元,而关内各省,工人收入普遍也有30银元了,并且正在快速追赶西北的收入水平,并涌现出了大量的中产阶级。

    消费能力的提高,使中华民国内部市场开始迅猛发展。

    在春节前夕,市场消费达到了一个*阶段,大量的商品库存被扫荡一空,不管是商品房还是汽车,或是收音机、自行车、摩托车这些商品,几乎都卖了个精光。这个时期的中国,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商人,都感觉钱太好赚了。

    几乎只要肯干活就能赚到钱,只要敢投资,基本不会亏钱,只看项目赚多赚少,能赚钱的项目一大把。

    上千亿的增发钞票,大量都贷款给了民资。

    那些民资从银行获得了大量资本,马上在市场上大肆投资,引爆了整个市场的繁荣。人们赚得开心,花得也开心。

    大量的生产订单,让财团旗下的工厂几乎都是超负荷运转,工厂一座接着一座的建立起来。

    在东北,财团投资的土地收获了丰厚的利益。大量的大豆走向出口,西方油脂工厂转为生产军工产品,使东北地区的榨油厂一个个都是超负荷运转。一年内出口的大豆及产品,就高达20亿元。

    张作霖也在这样的出口环境中受益,不过张作霖的奉系军阀掌控的土地远没有中国民族财团要多。

    奉系同样也在经营自己的财团,不过这个财团没有吸纳民资,走的是军阀财团路线,与昔日的西北财团有些类似,但是奉系财团毕竟发展较晚,而且资本较小,远没有达到可以和中国民族财团抗衡的程度,在东北的大部分利益,还是被中国民族财团所攫取。

    另一边,北洋财团的组建却是敲锣打鼓的展开了。

    段祺瑞在北京联合了北方各省士绅、商人,很快就整合起了一个以民资、士绅集团组成的‘北洋财团’。

    北洋财团股东极多,将那些民资、士绅的资本、资产进行了重组,这种模式类似于德国财团的模式,也类似于中国民族财团在各省的资本重组模式。不过与中国民族财团不同的是,只要你有钱,你有资产,就可以与北洋财团进行重组。不似西北财团那样,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进行资产重组的。

    北洋财团重组的民资,基本上都是以前西北财团看不上眼的那一群人,或是还没有开始重组的那一批人。

    此时的中华民国,那些民资想要以资产重组的方式进入中国民族财团,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很多时候只能进入边缘,而无法触及核心。

    加入北洋集团的民资、士绅,主要以北方为主,南方较少。南方的资本,多是选择与中国民族财团进行资产重组,尽管无法进入核心,但是在他们看来和中国民族财团合作更为靠谱。

    在北方,晋商是一群最为需要政治力量的群体。

    晋商的发展,历来都是离不开官商勾结这一关系的。段祺瑞一组建北洋财团,这些晋商纷纷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纷纷加入北洋财团。有了晋商的加入,北洋财团声势大振。

    这些民资的发展,实际上也就是沈凝云的中国民族财团在养猪,先让财团旗下的银行放出贷款,让民资发展。

    但是这些民资总是要还钱的,到时候如果还不上钱,资产自然要被银行收走。

    北洋财团相当于是把这群猪给集合起来,想转变成狼群。但是想法是很好的,但是时机明显不对。

    不管是奉系财团,还是北洋财团,组建最好时机都已经不在了。昔日沈凝云在西北组建财团,当时的环境就非常良好,尽管西北落后,并且有一些闭塞,但是这样的环境没有外部资本的打压和竞争,加上军事保护,为西北财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孵化环境。

    而此时的奉系财团和北洋财团则不同,他们要与中国民族资本贴身肉搏。毕竟这同一个国家,什么贸易壁垒,只能防得了外部列强,而中国民族资本是不在防范名单中的。在贴身肉搏之下,比的就是资本、技术、人才、制度和经验。

    不管在哪个方面,已经成长起来的中国民族财团都要比奉系财团和北洋财团要强大。

    最关键的是,不管是奉系财团还是北洋财团,都没有自己的银行。自中央重组后,个人银行已经不允许开设了,开设银行的牌照都不发了,而市面上的银行牌照,全在中国民族财团手上。

    中国民族财团,已经垄断了中华民国的金融业,并且拥有印刷钞票的权力。

    不管是奉系财团还是北洋财团,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都欠了中国民族财团一屁股债。

    不久之后,那些聚拢在北洋军阀身边,意图寻求政治力量的民资组成的北洋财团,就展开了一场豪赌。

    北洋财团以他们的资产做抵押,向中联储借贷了20亿元,然后用这些资金,投入到了重工业的建设中。

    他们也要炼钢,他们也要造枪炮。

    但是这一切都是要有技术的,也是要有设备的。单单是建设一个军工厂,依旧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军工厂要有原材料才能开工,如果西北卡死原材料供应,他们的军工厂也是白搭,如果是普通的炮弹那还好说,但是枪炮用的钢材可不是一般的钢材。

    北洋集团于是意图建设他们自己的工业体系。

    工业体系的建设,则要向西北购买大量的技术和设备,北洋集团很快得到了中国民族财团方面的回应,可以卖。

    但是价格却比较高一些,但是北洋财团可不管这么多了,他们打定主意要建设自己的工业体系,价格贵一点没关系,只要有。

    北洋财团的那些股东们却是很担心,如果这场豪赌输了,他们很多人都得倾家荡产。徐树铮马上给他们编织了一个美好蓝图。

    即如果有重工业,北洋的军事力量将会成倍的增长,到时候像中国民族财团那样有了军事的支撑。只要军事上能与西北军抗衡,北洋财团就可以从中国民族财团所垄断的领域中硬生生咬下一块肥肉。

    到时候不管是利润丰厚的金融业,还是什么制造业,他们都可以进入。

    被徐树铮这么一忽悠,这些北洋财团的股东们很快就狂热起来,跟着支持这种孤注一掷的行为。

    北洋财团的组建闹出这么大的声势,中国民族财团这边自然不可能视而不见。

    孙绎龙很是担忧的对沈凝云说道:“北洋集团现在越来越不安分了,以前袁世凯在的时候,双方是井水不犯河水。现在段祺瑞一上台,开始把手伸到我们的核心领域来了。”

    “这更加意味着我们的发展路线是成功的。我们中国人本来就擅长学习,以前学不到西方人那一套那是因为西方的世界太遥远,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接触到。但是我们的财团发展起来后,显然北洋派系已经看到了很多关键之处,已经开始学习这种路线了。”沈凝云笑道,“不过他们现在把手伸进来和我们竞争,也只能是以卵击石。北洋财团的出现,对我们来说不过是多了一头猪而已。说到底,最关键的还是谁的拳头更硬。”

    这一年西北国防军军费高达10亿元,是北洋军事集团的三倍。

    三倍的军费,用的地方主要是机械化改革。西北国防军已开始进入大规模机械化建设的进程。

    不过兵力暂时还是维持在150万,这样的兵力暂时够用了,西北还有完善的预备役制度,战时可以随时动员起几百万兵力出来。

    现在的战争拼的是战争潜力,北洋军事集团是无论如何也拼不过西北国防军的。就算是北洋军事集团有了自己的军工业,但是他们的军工业技术水平没本法达到西北的高度,而且他们缺乏自主研发能力。

    西北却是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军事技术不断进步。

    沈凝云现在的策略就是先让那些猪发展一段时间,等养肥了再把他们一锅端了。

    自民国成立以来,山西经济发展迅猛,因为山西有煤矿。山西的煤矿,大量供应南方和西北各省。

    阎锡山为首的晋系官僚资本发展迅速,晋商的元气恢复不少。

    此时晋商纷纷向段祺瑞靠拢,阎锡山这个带头大哥不得不跟着投了一笔钱到北洋财团,但是阎锡山却是很谨慎,只投入了一点身家意思一下,免得得罪段祺瑞。

    这一天阎锡山会见了一名西北商人,与这名西北商人在府邸畅谈了好几个小时。

    “之前的西北财团,现在已经变成了中国民族财团。如今的中国民族财团,有强大的军事支撑,也垄断着中国整个金融市场。同时还拥有大量的产业,同时在北朝鲜获取了一块外部经济殖民地。”那名西北商人对阎锡山说道:“财团从诞生到现在,已经17年了,如果追溯到起源,有将近20年的历史。”

    “当初西北为什么会发展出一个财团呢?”阎锡山不解的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