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战神-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西北政府向俄军出售机枪子弹也是趁火打劫,一条333发子弹的帆布但,要30块银元。相当于一名机枪手,半分钟就能打掉30块银元。但军火在战争时期价格飙涨是很正常的现象。
机枪在防御过程中实在用得太顺手了,以至于库罗帕特金立即向尼古拉二世请求增加向西北政府的机枪采购订单。
买机枪都是小钱,大的开支是子弹上面的。
西北军的重机枪是7。92mm版本的,而俄军的马克沁重机枪是7。62mm版本的,也就是说那些机枪买去之后就只能使用西北军的子弹,除非是德国卖子弹给俄国,不过俄国的远东出海口被日本封锁,唯一能买到武器的也就是欧洲方面,欧洲方面又受限于运输能力。
唯一能在远东地区为俄国提供军火的只有西北政府,因此西北政府买给俄国的军事物资价格普遍偏高,但是俄国却不得不接受。
尼古拉二世,再次批准了一千万英镑的战争经费给库罗帕特金,库罗帕特金转手就将这一千万英镑的战争经费砸到了西北,从西北再次订购了大批的作战物资。
这么多的订单砸下来,让这一年西北迅猛发展。首先是移民方面,仅仅半年时间,就有三百多万人移民到宁夏、甘肃地区。这些移民的到来,为西北人口不足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西北工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军工业,在日俄战争的拉动下,呈现出了畸形的经济繁荣结构。
但尽管军火很赚钱,但是西北工业还是未放松对于民生的建设。特别是农业上的,化肥厂的规模在这一年迅速扩大,产能迅速增长。
让沈凝云满意的是,对杂交小麦仅进行了两年研究的林启荣,这一年成功的培育出了抗倒伏高产小麦。
夏收来临那天,张奎发又到了检验外孙的成果时候了。对于什么抗倒伏高产小麦,可是砸了五十多万银元下去当经费。张奎发很怀疑,这钱是不是要打水漂了,杂交理论听上去是很不错,但是实际上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却让人拿不准。
由于这个抗倒伏高产小麦的研究经费很充足,因此规模很大。第一年就收集了近两百多个野生小麦品种与高产小麦进行杂交,第二年又增加了四百多个品种的野生抗倒伏小麦,同时引进各国高产小麦品种。
西方人的小麦亩产更高,并不是因为品种原因,主要是因为钾矿资源丰富,施用钾肥后抗倒伏能力强,可以种植得更密集。不过引进各种高产小麦品种对于抗倒伏高产小麦的培育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第一年进行大规模的杂交后,第二年就产生了效果。
“两百多个实验地当中,高产抗倒伏小麦与低产倒伏小麦将近各占四分之一,而抗倒伏高产小麦当中,产量又有高低,这一块试验地的小麦是长势最好的。”林启荣带着沈凝云视察了一块两亩大的实验地,只见上面长着的小麦金灿灿的,种植得很密集,但是却没有倒伏。
显然杂交技术并不复杂,这东西就是靠不断的尝试,用不同的野生品种与不同的高产品种进行杂交。然后也就能够杂交出继承了高产、抗倒伏两个特性的小麦。然后从一开始最好的抗倒伏高产小麦定为第一代,然后再不断的杂交,不断的实验,产量不断的突破再突破,从而诞生出产量更高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
“好,很不错,快收上来看看有多少。”张奎发迫不及待的对林启荣说道。
“好。”林启荣马上叫工人将这片试验地里的小麦收割上来,经过一番忙碌过后,开始过秤。
“一千三百零四斤!”
当这个数字报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发出了一声惊呼。一名负责指导种植技术的老农难以置信揉了揉眼睛,然后抖着手去摸秤砣,问道:“是不是看错了?”
这位老农种了一辈子的麦子,一千三百斤的产量对他来说绝对就是一个想都不敢想的产量。
在以前,种出亩产三石就已是很不错了,也只听说有人一亩四石,但那是极少极少的,即是高产地、气候适宜,也是种植手法到位,才有可能出现四石的产量,也就是八百斤小麦。
一千三百斤的产量,足足拉高了过去最高产量五百多斤的差距。
“没错,是一千三百斤。”林启荣无比激动的喊道,“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好,好。以后我们西北小麦有了这个产量,就完全不愁吃饱饭的问题了。”张奎发也很是激动,笑得合不拢嘴。沈凝云连忙拉了拉他的衣角,说道:“外公,这试验田不一样的,有良种、良田、良法,加上今年气候不错,也算是良态,所以才有一千三百斤的产量。如果是普通农户,用上良种加化肥,一般产量可能也就只有*百斤到一千斤这样的产量吧!”
“嗯?是这样吗?”张奎发听了不由一楞,林启荣连忙点头道:“少帅说得不错,普通农户并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有的可能有良田没有良法,有的可能有良法没有良田,或是气候上不够好,等等问题都会使小麦减产的。”
张奎发随即笑道:“无妨,反正能有个*百斤的产量就已经很不错了,总比现在两三百斤好吧!”
这个时期的华北地区,大部分地区的小麦,由于种种原因,亩产普遍只有三百斤上下,有些种得好的,六百斤已是非常逆天了,能到八百斤的,据说是有,但是极为少见。要达到八百斤的产量,对气候及经验都是极为重大的考验。因为要达到那么高的产量,良田是最基础的了,再则就是要播种得密集一些,但是却很容易发生倒伏现象。
小麦的单株产量并非是上不去,而是种植密度上不去。要到八百斤的产量,要在种植技术上下很大很大的功夫,一不小心就鸡飞蛋打。但是抗倒伏高产小麦的出现,就不需要担心小麦种植过密容易倒伏的问题了。
也就意味着,这个第一代抗倒伏高产小麦的出现,将使西北小麦增产一倍以上,能够养活的人口也就增长最少一倍。
而化肥的出现,则为小麦生长提供了养分。
华北平原经历几千年的农业社会活动,已经变得比较贫瘠,中国自明朝时期甚至更早开始,在民间就总结出了很多施肥方法,但是效率并不如化肥来得高。
张奎发随即宣布,每人都有奖金。让农业研究基地的所有工作人员都一阵欢腾。
在回去的路上,沈凝云却是在思考。既然粮食产量已不成问题,那么是该考虑进一步的提高农业生产力了。
此时日俄战争俄国的订单是吃不了一辈子的,必须抓住根本。
拖拉机,以及机械化农机,这是西北当前已具备制造能力的东西。拖拉机无非就是一个柴油机,外加简单的钢铁零部件,技术性比较低。以西北当前拥有的发动机技术,以及电焊这样的先进制造技术来说,拖拉机制造没有任何难度。
第80章 扩军计划()
这个时代的世界,拖拉机是有了。但是这个时代的拖拉机是蒸汽机版本的,而且用的是履带式的拖拉机。
而且蒸汽机履带拖拉机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蒸汽机太笨重,自重过大。二是履带比不上轮式方便。
沈凝云决定制造拖拉机,首先要做的改变就是使用柴油机。柴油机工作粗暴,功率更强,缺点就是震动大,噪音大,但这对于农用拖拉机来说不是问题。第二就是采用轮式设计,轮胎这年头没出现,直到大齿轮胎的出现,才解决了拖拉机的抓地力太小的问题。
“不过履带式拖拉机也有很必要,因为日后造坦克要用。”沈凝云却是从军事上思考这个问题。
怎么办呢?
如果直接整出轮式,那么履带技术就无法靠商业生产来推动,这就会导致日后履带生产经验不足。
履带生产技术自然是问题,但是要有熟练工人。虽然说流水线生产模式使工人所需要掌握的技能水平大幅度降低,但是还是需要一定技术的。
“干脆搞出两个版本出来,轮式的自用,履带式的出口。”沈凝云很快就想到了解决方案。
履带式的可以通过出口来制造商业上的需求,而效率更高的轮式拖拉机则自己用,这样一来就解决了问题。
就算是履带式拖拉机,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想通了基本路线,沈凝云立即行动了起来,不久之后西北集团成立了一家拖拉机制造厂,这个拖拉机制造厂,按照沈凝云画出的拖拉机图纸,开始生产履带式拖拉机。
一开始没有什么自动化,半自动化的机床设备,因此都是用普通机床搞出来的,有点手工制造。
等制造出来之后,性能过关便可定型,定型之后再形成一条条生产线,一个个加工零部件的分工厂。
另一边日俄战争的发展,再次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
那就是俄军所使用的侦察机,被各*事观察员所获知。而且西北军组建的飞行表演队这一年到达欧洲,第一站是德国柏林。
在柏林,西北飞行表演队年进行了一次半个小时的飞行,同时将德国一名上校带上了天空,在德国引起轰动。
这个轰动,加上日俄战争中侦察机的应用,很快就轰动了全世界。
飞机这个东西在全球各大媒体的报道下被广为人知,人们都在谈论中国人制造出了飞机,将人带上天的新奇事。
各国则看到了飞机在军事上的用途,飞机在侦查上非常方便,能够让拥有飞机的一方得知更多的战场信息。
德*方首先跑来要求购买飞机制造技术,但被西北政府拒绝,只同意出口。德国佬于是一口气买了三百架飞龙2型侦察机,价格上算是最优惠的。而英国、法国、美国也都跑来下订单,比德国采购价格高出了一半。
不到一个月时间,各国的订单就来了,加上卖给俄国的飞龙2型侦察机,西北集团旗下的飞机制造厂一共拿到了近八百架侦察机的生产订单。
同时世界上各个小国家,也都对飞机很感兴趣,有的买一架,有的买两架,有的买七八架。连满清都跟着这个潮流,向西北政府购买了二十架飞龙2型侦察机,同时还在北京成立了一个飞机制造厂,也开始研制飞机,不过投入不大。
世界各国自然也是紧跟潮流,纷纷对飞机进行研究,比历史上还早了五六年,而且他们的飞机制造有飞龙2型做参考,使世界航空业发展速度比历史上更快了一些。
不过飞机的发展,是受发动机限制的。
和多国家并不具备制造先进发动机的能力,相比西北的发动机制造来说,他们的技术很落后,又无系统性的攻关方法,技术进步速度比较缓慢。
西北飞机制造厂是当前世界上,唯一有能力出口飞机的工厂,本身已经占领了制高点。
这些飞机不仅低级,而且卖得还很贵。低级只在于沈凝云这样的穿越者看来,在这个世界的人们眼中,飞龙2型侦察机便是尖端科技的产物了,因此价格自然是很贵的。
西北集团的飞机制造厂用出口飞机所赚的钱,又投入到产能扩大与技术研发上面,根本不需要任何补贴,加上有最多的制造经验,其他国家要想靠国际市场来追赶西北的飞机制造业是很难的,只能靠内部市场。
日本则是大肆指责中国西北政府,认为中国西北政府向俄军出售军火,是对日本非常不友好的行为。只是西北政府根本不理会日本,日本海军确实不错,但是和英国一样,都威胁不到西北的安全。至于陆军方面,西北军有绝对的自信。
西北军这一年又组建了11师、12师两个师,并且对06到09师进行了一次大换血,这几个师是驻扎新疆的部队。
因为西北支援俄军在东北进行作战,向俄军出售军火,因此双方关系一时间看起来很和睦,因此驻扎新疆的5个师都被抽调到了甘肃进行整编,而04师、05师则调往新疆。
06到09,一共5个师,在甘肃进行了一次大整编,彻底根除清军遗留风气,加强思想、纪律教育。
同时每个师进行扩编,步兵班扩编为8人,加强班10人。一个连一个连部步兵班,九个排级步兵班,外加一个后勤班,加起来为11个步兵班,一个营为5个连,外加3个步兵连,一个炮兵连,还有一个机枪连。
一个团为四个营三连,三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一个机枪连,一个工兵连,一个后勤连。
甲种师为四团三营,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骑兵营,一个工兵营,一个后勤营。
甲种师是为了应对大兵团集群作战的编制,普通步兵班为加强班编制10个人,机枪班则是6人编制,西北军一个甲种师的团级兵力达到三千余人,比原先一千五百人的编制扩大了一倍。
一个甲种师的兵力达到1。3万人,装备的重机枪为135挺,师级27挺(骑兵营),团级9挺,营级9挺。
后勤编制士兵,负责炊事、医疗、后勤运输,紧要关头也将参与作战。
乙种师编制则为一个班8人,机枪减半,炮兵也以中小型火炮为主,则是为了应对复杂地形的作战,复杂地形下,兵力展开困难,重型装备也携带不便。而且乙种师作战,很多可能是孤军作战,更注重轻便、灵活、快速,编制为9800人。
01、02、03、04、05、11、12师将编练为甲种师,06、07、08、09、10师则将编为乙种师。
兵力为14万,同时组建13军级炮兵师,总兵力将近15万。
这个陆军扩编计划,是沈凝云搞出来的,刚出台的时候,沈进文并不赞同,认为西北底子薄,还不如把人力用到建设上。
但是沈凝云却极为坚持,说道:“如今我们西北军工业有了流水线生产,子弹和炮弹制造成本大幅度降低,军事开支方面的压力就缩小了很多,扩军后我们的每年在军事上的开支预算是2000万银元左右,以当前的财政情况来看,是完全可以支撑的。而且这些钱是在内部流通,实际上也就是让15万劳动力不从事生产,只从事军事活动。而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