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农村鬼事-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是81年,今年刚划分的田地,也没有多余的田地来分给李建国一家了。
要等下次划分田地,把人口数报上公社,那公社那边再多给这边划分土地。才能给李建国一家分上土地。
所以农村的土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永远在那一块。
而且转到王家村这边,也需要王家村这边同意接收,才能转过来。
李家村那边很是好说话,王家村这边更是不用说,当天都把证明给办了下来。
第二天不用李家人去,王村长和老爷子二个人就去把户口办了下来。
当场就把李建国一家四口人的户口上在了老爷子一家户口上。
一定要有亲属在那边,然后跟着亲属的户口。
幸好的是现在农村的户口不控制,只要户口转移的二边没意见,那就可以转。
等到后世,农村户口控制起来不可以随意转了,那李家想转户口就没这么简单了。
二天的时间,把这事给解决了,李建国一家当然还是住在王家里。
但是当天晚上的时候,老爷子就找女儿和女婿商量了。
王家虽说以后搬到城里,可是现在还是现在他们二个老的和小弟一家还在村里住。
而且这几年二个儿子如果要回来过年,他怕女儿和女婿二个不自在。
就想由他出钱让他们在村里盖个房子,这盖房子的钱就当是他借给女儿的。
这样他们不用跟着他们二老,也不会让女婿想的太多。
李建国当然是一口答应了下来,他承岳父的情,也知道岳父只是想帮他们。
他现在名义上是上门女婿了,可是这么多年的心态让他一时还是改不过来。
如果说他们住在外面,不用跟岳父住在一起,那他心里还好过点。
李建国看岳父这么的为他们一家着想,和自己的亲生父母一对比。
他简直是感动的无以复加,想着不管怎样,以后他一定要跟老婆一起孝顺岳父。不然,他真不是个人了。
老爷子这也是故意的,他对女婿着想,对女婿好,也是看着女婿和女儿的感情不错,平时对女儿也很好。
女儿以后生活能幸福,他耍了些心机,又不是什么害人的心机,这是实实在在的为他们以后着想。。
不然,凭着这次发生的事,他早把这个女婿给踢了。
这事商量好了,那就去办。第二天,老爷子就去找了村长村长在村里找人。
工钱随行情走,每天中午还管饭。这当然是好事,现在正是农闲的时候,很多人都跑到城里去找事情做挣钱。
就像之前的王忠国一样,但如果村子里给一样的钱,而且还管饭,那绝对是在村子里面工作最好,都是认识的人。
也不怕老爷子不给工钱或者是少给工钱。在王家村的人眼里,老爷子人那是全村最大方的了。
第127章()
当然这事还真没有辜负那些人的期望。顶点更新最快顿顿的菜中都少不了鱼,隔一天还加一顿大肥肉。
虽然老爷子一家吃鱼是吃够了,可是别人家没有他们那个运气,经常能搞到鱼。
只能是偶尔运气好,抓了一条鱼,不能大小也算是打个牙祭。
大姑的手艺非常的不错,就算是每天的鱼,也让她每天换一种花样做。盖房子的人吃的很是高兴,没觉得腻。
这砖的事,如果在以前,老爷子还真不敢说能马上给女婿盖房子。
还是老爷子之前听小儿子王忠军说,城里的建筑工地有偷偷对外卖砖。
许多人家因为不想等太长的时间,就一块砖多花一分钱来工地去买。
反正这个工程项目是政府的,他们去砖厂想买多少就有多少。
只要没贪钱,每块砖多出来的一分钱那都是他们净得的。
当然大部分的人是没钱买这个高价砖的。
买砖的事,老爷子就交给李建国和王忠军二个人去跑了。他只管出钱和在村里找人。
鱼也是王忠军在放假的时候回来,和李建国二个人一起去河里网的。
每次一去大河边就是大半天,因为要多网一些,王忠军现在不是天天都在家的。
只能等到放假才能回来,现在他刚来财政局工作,又是刚去的新员工,不可能老是请假。
还好还有小女儿回来知道盖房的事后小女婿和大外孙一起帮着李建国一起。
倒也不需要王忠国在家给李建国帮手的了。
老爷子他们只管每天的饭菜,盖房的钱都已经给了女儿她们夫妻二个商量房子怎么盖,花多少钱。
在大女儿王文兰的房子盖好的时候,王雅梅、王伟轩和王伶韵三个人也都陆续的考完试了。
在王雅梅考完试后,在老家休息了几天,就让王忠军亲自送到了王忠国那里。
一路上王雅梅很是兴奋,她早就知道自己一家以后要去大城市生活了。
她知道大城市的学校要求肯定比宜城要高,所以考试前的那一个月,她格外的有冲劲,有动力,精神也很好。
考完试,她和同学对了一下答案,然后还翻书看了一下。
她觉得自己这次考试分数不会比自己平时的成绩差,可能要高出很多。
王雅梅这次过去樊城,成绩和毕业证就让王忠军这个当小叔的帮忙去问和拿了。
到时候王忠国他们再回来办理转户口时。把王雅梅的学历档案一起转到樊城去。
盖完房子的李建国就带着没有上学的大儿子李志雄出去外面做活挣钱。
二儿子李志伟还在上学,但现在也已经放假,所以也硬是要求跟着一起去。
二个人都知道了自己父母的苦和压力,他们不想让父母那么累,所以要尽自己的一份心他们能少累一点。
老爷子只是每天带着灵灵学着道术。
现在每天在家里做饭的人就改成大姑王文兰。
对于自己这次回到娘家来住,她一是感谢父母,二也是谢谢弟弟和弟妹二个。
嫁出门多年的女儿,突然被接回娘家,而且还花了这么多钱给女儿盖房。
弟弟和弟妹二个都没有说什么,所以这让她很想去补偿。
可是她又没有什么别的可以送给他们的,就想到了多在家做事,这样她的心里会好受点。
王伶韵算是尝到了自家大姑的手艺。嗯,不错,尽得奶奶的真传,甚至更好。
比大妈和她妈的手艺,那更要好了不知多少。
吃着大姑做的饭菜。王伶韵突然想到。要不要让大姑去试试做吃的呢?
以她上辈所看到的,她觉得宜城人的特点。那就是……好吃。
当初她不管是同学还是走在路上听到外地人评论宜城,那就是宜城下馆子好贵。
宜城下次饭馆的饭菜钱比大城市的饭馆点同样的东西都贵。
当然那是饭馆对饭馆,宜城酒店的价格也不比大城市的酒店价格便宜。只能更贵。
老字口碑好、味道好的饭馆那就不用说了,王伶韵就知道有三家。生意超好。
但是后面陆续开出来的饭馆,菜品味道上就参差不齐。许多人看着开饭馆挣钱。
就跟风的开了餐馆,但是味道不行,或者是地方不好,关门的也有许多。
但是总的来说,宜城的饭馆行业那是非常的发达。
除了建筑材料一条街,和服装一条街只有一二家的饭馆外。
别的街道,一路走下去,中间隔几家就有一个饭馆。
那情形看的上辈的她心里一直有个疑问,宜城人都自己家里吃饭,天天在外面下饭馆吃的吗?
王伶韵尝了大姑做的饭菜的味道,比之前有钱同学生日请客去的老字饭馆差不了多少。
她虽然不知道现在的世情怎样,但是总的来说开个早餐摊应该不错。
就像是她们学校门口那些推着早餐摊卖早餐的阿姨们。
听说每个月也不少赚。但就是人辛苦点。每天凌晨天还黑着就要起来做早餐。
现在的大姑正是缺钱的时候,但是不缺力气,只要能赚钱相信她一点都不怕辛苦。
而且老让大姑这样天天跟欠了家里一样。让她看的也是很心酸。
大姑性子不爱计较,但是也有自己的骄傲。
这次的事情她不得不放下她的骄傲,接受娘家给她的帮助。
但大姑心里还是不好受,所以这些日子一直想补偿自己家。
王伶韵打定了注意,就装做无意间在老爷子和奶奶面前说了饭菜味道好的事。
然后还拿大姑做的饭菜和住在她们学校门口卖包子那家做饭时的香味比了一下。
大姑的手艺绝对是好到不知道哪里去。
然后又装着问奶奶,为什么没人在校门口卖奶奶早晨做给她吃的炒饭呢?
奶奶做的包子味道也要比学校门口卖的包子要好吃很多之类的话。
爷爷奶奶二个听了孙女的话,一时间,二老想到了一起,相视一笑。
当天晚上吃完饭,收拾好了,奶奶就跟着大姑一起回了大姑家。
第二天,大姑就没有再来王家做饭菜了。大姑甚至是把二表哥叫回来给她帮忙。
当然大姑父和大表哥还是在工地上做事的。
现在做饭的事只是才刚开始,还不知道能不能赚钱。哪能把正在赚钱的人叫回来。
把小儿子叫回来,一个是她也需要有人给她帮忙。二个是小儿子现在还小。
正是在长身体的时候,不能太苦着他了。找了个借口把他叫回来而已。
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王伶韵就看到大姑甚至把大姑父和大表哥都给叫回来了。
因为大姑王伶韵上的农村小学那里卖早餐,所以也不知道大姑卖的什么东西。
也不知道大姑的早餐生意怎么样。但是既然把大姑父都给叫回来了。
那肯定是生意不差才对。
第128章()
既然大姑一家有了好的挣钱生意。顶点更新最快那王伶韵就不用再操心大姑家的了。
但是可能是大姑王文兰发生的这事触动了小姑王文婷的神经。
这段时间她经常往娘家跑,而且还问奶奶如果她以后分家了能做什么事呢?
小姑个性比较好强,当初老爷子给她找的老公就找了个脾气好点的。
不然他怕自己这小女儿性子遇个脾气硬点的,那得天天吵架。
她考虑了如果她碰到了姐姐这样的情况,她该怎么办?
当然她是不用怕公婆会偏心的,有上次她姐的事在前,他们也不敢那样。
可虽说有她爹给她撑腰,可是后面的日子是自己过的。
她当初虽说是上学了认了字,可是在城里,女人除了当工人外,也没有什么工作适合女人来做,一般都是男的。
她也没有姐姐的厨艺,她不喜欢下厨,只觉得油烟气太熏人,她不喜欢那个味道。
现在想来有点后悔。然后就跑回来想再和娘学做菜的手艺。
到时分了家,她也可以跟姐姐一样有个手艺摆个小吃摊赚钱。
可是她还真没吃厨艺这碗饭的天分。试了几天,吃的王伶韵,一个劲的鼓吹她妈去做饭菜。
实在是小姑的手艺比她妈都不如,同样的东西,她怎么就能做成水煮放了点盐的感觉呢。
就算是那样,小姑王文婷还是学了一个星期后才放弃。
她也是个人,有舌头能尝出来味道的好坏。努力了一个星期,可是还没有多大的长进,她也只能放弃,没有别的办法。
现在天气正热的厉害,而且又是下午一点多二点的时候,最热了,王伶韵也没心思去看那些书。
坐在那里一个劲的灌茶水,然后拿着扇子拼命的扇着。
因为小弟被她妈抱着哄睡觉去了房间所以。
奶奶去外面找村里的人在树荫底下坐着聊天家。爷爷也是跟奶奶一样去找一些老人聊天去了。
家里只有热的很的她和有气无力的小姑坐在那。
一直拿着扇子摇个不停的王伶韵看着,有一搭没一搭的扇着扇子小姑。
心里很是不解,难道心情不好能让一个人不怕热吗?
看小姑对现在大中午的温度没有一点的反应。
当然她不会没眼色的说这些,就捡了些小姑话题来说。小姑人比较爱美,喜欢打扮。
王伶韵专攻这一点的夸她。“小姑,你今天穿的衣服真好看,在哪买的?”
王文婷听着自己小侄女的话,看了下自己身上穿的衣服。
脸上才带了点骄傲的样子。“哪是买的,我自己买布做的。”
王伶韵当然知道是小姑自己做的。这么多年来,她早就从她们这些女人聊天时的话里知道了。
小姑的衣服从来都是自己亲手做的。
“小姑的手艺真好,比街上卖的衣服都好看。”
听了侄女的好听话,王文婷高兴的嗔了自己侄女一句。
“小滑头,就会说好听话,等晚上小姑给你做好吃的。”知道自己侄女不喜欢吃糖。
但现在家里除了糖没有别的东西可以吃。
所以王文婷就想用自己做的吃的来哄侄女。
王伶韵一听这话,脸顿时都有点黑了。小姑,你怎么能‘恩将仇报’呢?
明明人家只是想转移话题你不要再心烦。
可是你拿自己做的那些难吃的饭菜来让关心你的侄女吃,会不会有些不地道啊。
会不会!!摸着你自己的良心,你说啊!!!
“不用了,还是让我妈做吧。”王伶韵可不想委屈自己的舌头。
王文婷一听这话,刚有点高兴的心情,又低落了。
侄女也嫌弃她做饭的手艺了,明明她在婆家做了这么多年的饭菜,也没人说她做的难吃啊。
而且她觉得婆家的几个妯娌和她手艺差不多。也没见公婆和婆家的侄子们说什么。
王伶韵看着小姑因为她的话,心情又不好了,就安慰她。
“小姑不一定要跟大姑一样去做饭菜啊。大姑对做饭菜有天分。”
“你没有那个天分也是没有办法,老天爷不赏你这碗饭吃啊。”
“就像是你看你做衣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