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新汉崛起-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明公相信孙策,孙策愿领军攻伐刘表,为公子,也为吾父报仇雪恨。”
袁术看了看孙策,不禁唏嘘道:“是啊,文台也是被刘表所害。好,既然你有如此雄心壮志,那我袁术就陪你一把。我现在将手中的十万大军全都交给你,你可有信心拿下刘表的头颅?”
孙策激动的跪拜道:“只要明公信我,我愿将刘表的人头献到明公面前,末将愿立军立状,如斩杀不了刘表,愿提头来见。”
“好。我会通知帐下众将,升你为我帐下大将军,统筹全军,如有不尊者,你可先斩后奏。”
“多谢明公。”
看到远去的孙策,袁术忍不住桀桀笑道:“孙伯符,我知道你野心勃勃,不过不要紧,只要你能杀了刘表,为我儿报仇。那我就将基业都传给你又如何。”
孙策这边兴冲冲的跑了回去:“公瑾,公瑾。”
看到莽撞冲进来的孙策,周瑜无奈的摇了摇头:“有什么好事发生吗?看你兴奋的。”
“当然是好事了。刚才明公任我为大将军统筹三军攻伐刘表。”
“什么。”一向淡定的周瑜猛然间站了起来,不确定的问道:“你刚才说什么?”
孙策有些得意的看着周瑜:“刚才明公任命我为大将军统筹三军,攻伐刘表。这次我可是主将。”
“不会是袁术喝多了,说的醉话?”
“不是。”孙策连忙将刚才与袁术的对话又重复了一遍。
周瑜默不作声的皱起了眉头,嘴里不停的喃喃自语道:“不可能啊,袁术怎会如此做?”
“嘿嘿,有什么不可能的,想必现在早已通告全军了。快帮我想想,我们该怎么做。”
周瑜实在想不通,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苦笑道:“你这消息也太突然了,让我好好想想。”
。。。。。。。。。。。。。。
解决了瘟疫的刘汾顿时间轻松了下来。江东交给了赵云,有着法正从旁辅助,鲁肃在后方统筹全局。平定江东应该只是时间问题。只是想要安心的发展江东,还需解决江东的最大难题,那就是山越。但是这绝非一蹶而就之事,临行前法正等人也考虑到了山越的问题,应该会重视起来。
因为瘟疫爆发正是春耕之时,耽误了百姓的农事,如今瘟疫平息,刘汾连忙组织百姓抢种粮食。
与此同时,顾雍也告诉了刘汾一个不好的消息,那就是周边的商人已经不再用粮食来交易肥皂等物了。因为曹操袁术等人不可能拿出粮食来和青州交易,先前这些商人可都是私下购买,或者是自家私藏的粮食。可是经过多次交易,原本储藏的粮食也已消耗一空。
刘汾对此早有准备,先前提出必须要用物品两层价格的粮食交易,也是看中了这些商人自己手中的粮食,如今已经被青州掏空,刘汾暂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迅速的得到大量的粮食。这两年接连征战,青州的府库也不充盈,看来是该休养生息的时候了。
七月,袁绍在不计伤亡的情况下强行攻下了易京,公孙瓒见无路可逃,一把火点燃大殿,自己也葬身火海。而刘汾最关注的刘备三兄弟却是音讯全无,不知道这位小强哥带着两超级保镖跑哪去了。
夜晚。房间中传来了女子的娇喘声,还有着男人的喘息着。随着屋里动静越来越大,直到一声高亢的呻吟声,随后便慢慢的安静了下来。
刘汾仰躺在蔡琰的身侧,右手仍不舍的抚摸着佳人光滑的背脊,那滑润的手感,犹如一段上品的丝绸,让他爱不释手。
蔡琰则是如同一只小猫般蜷缩在刘汾的怀中。右手在刘汾的胸口不停的画着圈圈,两人谁都没开口说话,享受着这份宁静。
直到良久,蔡琰才幽幽的说道:“夫君,昨日入府的貂蝉妹妹是夫君在江东认识的吗?人言江东女子娇弱可人,妾身本还不信,直到见过貂蝉妹妹才知道,世人所言不虚。”
因为当初爆发瘟疫,刘汾走的匆忙,没有带上貂蝉一起,而是事后让人护送她前来临溜,也是昨天才刚刚入府。
啪。哎呀。
刘汾一巴掌拍在了翘臀上,引来了佳人的一声惊呼。那惊人的弹性让他差点没忍住再次拍下。
“想什么呢?别胡思乱想。貂蝉的事先前不是和你说过了吗?只是忘了告诉你,她是京城人士。而且啊,你夫君我可不是那种有了新欢忘了旧爱的人。这个家我不在的时候仍是你做主,以前是,以后也是。”
“夫君,妾身没有想什么。”蔡琰被看破了心事有些不好意思。实在是因为貂蝉太过惊艳,身为女子的她都不禁为之着迷,更别提男人。貂蝉的出现,让蔡琰有了危机感。
“哼。还敢顶嘴,看来非要我实行家法才行。”
“不要。”蔡琰娇羞的低语道:“妾身错了。妾身认罚。”
随着蔡琰慢慢的向着刘汾的身下划去,刘汾脸上顿时露出了享受的神情。
第115章 郑玄()
刘汾看着仓库中堆积的书籍,闻着空气中弥漫的墨香,忍不住满意的点了点头。青州书院已经建成,蔡邕也前后召集了十多位学生来到青州。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只等着九月招生的时间。
“主公。”就在刘汾翻着手中书籍的时候,田丰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主公,快,快回牧府,来了个大人物。”
能让田丰称为大人物,这让刘汾忍不住充满了好奇:“元浩,是何人前来?能让你如此急切?”
田丰稍稍喘了口气,连忙说道:“是郑玄郑大家。”
“郑玄?”刘汾忍不住吸了口凉气,没想到这次到是钓到了一条大鱼:“快快,我们赶紧回去。”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安静的坐在牧府的大厅之中,双目紧闭似在养神。消瘦的脸颊上布满了皱纹,身上穿着布衣。虽不华贵,但是浆洗的很是干净。老者身后立着两个中年男子,一副弟子样侍立在旁。
刘汾匆匆的赶了回来,来到老者面前深鞠一躬道:“不知郑老前来,让您久等了,刘汾罪过。”
郑玄缓慢的睁开了眼睛,苍老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伯喈倒是收了个好弟子。州牧大人无需多礼,是老朽不请自来,到是耽搁了大人的公务。”
刘汾连称不敢,唤过下人重新上茶,刘汾回到主位敬过茶后。方才明知故问的说道:“不知郑老今日前来有何要事?”
郑玄从袖中拿出了一样东西,刘汾定睛一看,正是自己发明的书籍。先前也只是给那些商人送过一些,也不知是哪位为了讨好郑玄将书籍送给了他。
郑玄动作轻柔的抚过书籍,那神情犹如看待一件绝世珍宝般。
“大人做了件天大的好事。不但重新让纸张问世,而且竟然能把圣贤之学印刷其上,不但省却了竹简的笨重,老朽还听说此物可以量产?”
刘汾心中暗笑,表面上却是谦虚的说道:“郑老没有听错,此物确实可以量产。”
听到刘汾肯定的回答,郑玄摸在书籍上的手微微的抖了一下,撑起身体对着刘汾拜道:“大人此举功在大汉,利在千秋。老朽在此代大汉千千万万的学子感谢大人。”
刘汾惊的直接从座位上弹了起来,快步的来到郑玄的面前,将老者拉起:“郑老此举真是折煞刘汾了。”
郑玄只是摇了摇头,在刘汾的搀扶下重新坐了下来:“大人,老朽今日带来了全部的书籍,愿献给大人,期望大人能够全部刊印成书,造福后人。”
刘汾很是郑重的拜道:“郑老高义。”
郑玄只是微微一笑:“和大人比起来,老朽不过锦上添花罢了。”
刘汾见火候差不多了,脸上露出了愁容:“书籍可以印刷,但是能教导学子的老师却并不多。刘汾在青州和徐州各建了一所书院。书籍,笔墨纸砚都已准备齐全,只是却无人教授。小子没法,只好前去叨唠老师,可是也只能解决一所书院的问题。如今青州书院已无问题,只是这徐州书院却还未成找到能够教授学子的老师。小子如今也是束手无策啊。”
郑玄是什么人,多少大风大浪都已见过,刘汾这点小把戏如何能够瞒住他。不过刘汾此举也正合他心意。以他如今的年龄,早已没了高居庙堂的心思,一生苦学,虽满腹经纶,可是却还未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弟子。多少也是一件憾事,而刘汾刚才话中的含义,正好给了他一个机会。
郑玄微笑着摇了摇头:“大人何必拐弯抹角。如果不弃老朽这身残躯,老朽愿去徐州主持书院之事。”
刘汾大喜过望,连忙拜谢道:“郑老能来,刘汾感到万分荣幸。这就吩咐下去,会派士卒护卫您前往徐州。另外也会通知徐州的荀彧,让他准备好一切事宜。”
留下了郑玄,刘汾心中的石块终于落地了。青州有着蔡邕,如果徐州书院没有一个大儒坐镇,只会使两院的招生情况出现偏差,那就不是刘汾希望看到的了。有竞争才能有进步,尤其是书院之间的良性竞争,更加能够督促学子用心学习。
距离招生时间还有一月,从过年之时刘汾就借助商人之口将消息传了出去,七个月时间足够那些想要进入书院学习的学子从各地赶来。想想还真是兴奋呢,刘汾现在都开始期待起来,不知到时候书院招生,能够招来多少牛人。
“主公,赵云将军有信送来。”典韦走了进来,双手捧起一封书信递给了刘汾。
刘汾看着书信不禁陷入了沉思。赵云书信中所言严白虎的山贼已被平定,许贡与严白虎也死于乱军之中。豫章也已被周泰平定,太守朱皓誓死不降,在攻城之时被凌操所杀。会稽太守王朗到是机警,等到周泰大军一到,直接开城投降,江东已被平定。甘宁的水军也已出发,在徐和的引路下,前往夷州。
而法正等人则开始打起了山越的主意,没办法,江东地域广阔,只是人口稀少,严重阻碍了江东的发展。其实严白虎就是山越在吴郡最大的头目,不过已经被杀。
而丹阳的山越距离曲阿较近,首先列入了法正等人的攻击名单之中。不过数量不是太多,想必问题不大。剩下的就是豫章和会稽,法正等人已经有了一些计划,只是向刘汾报备一下。
其实刘汾在平定江东之时就已经考虑到了人口问题,徐州因为曹操屠城造成的恐慌,南下逃难至江东者就多达十多万人口,但是也只是杯水车薪。原本刘汾打算从青州再移民些人口过来,谁知青州竟然爆发了瘟疫,虽然最终找到了方法平息了瘟疫,但是也有数千人丧生。而且青州的人口也并不充足,这也打消了刘汾的想法。算来算去,也只有山越能够填补江东的人口空缺,对于法正等人的能力,刘汾还是有着相当的信心。
第116章 书院招生()
九月,是个让人喜悦的时节。看到田地间丰盈的谷物,老百姓甚是喜欢喜。虽然因为瘟疫耽搁了春耕,不过随后刘汾全力组织百姓抢种。虽达不到往年的收成,但如今看来,至少也完成八成,这让整个青州都松了口气。
今天是青州书院招生的日子。书院占地数十亩,周边依山傍水,书院周围被土墙围了起来,正面留着一个宽敞的木门。门的两边贴着两幅字联,左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右边: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刘汾引用北宋大儒张横渠的话。作为书院的座右铭,这四句别说会震撼到那些前来求学的学子,就连刘汾的老师蔡邕当初看到也是久久无法平静。能够震慑到老头子,这让刘汾暗自爽了一把。书院周围绿树环绕,后方还有着一条小河缓缓流过。依山傍水,地势选的非常不错。三座宽大的教舍竖立其中,里面有着摆放整齐的书案,每个书案上都放着几本印刷好的书籍。一旁笔墨纸砚都已备齐,只等着那些学子前来。
书院的西面一排是宿舍,整整三十间排成一排。一间之中有着两张床铺。这就是书院学子休息的地方。西北角还有着一排的茅房。书院的东面是食堂。大门口则是一块宽大的空地,中间则是一些器具,比如后世常见的单双杠等物。那是刘汾用来每天清晨让学子起来跑步锻炼身体的地方。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刘汾可不想辛苦培养出来的人才各各四肢不勤,瘦弱无力。除了这块空地,其他地方都被走廊链接起来,其间不时摆放着一些石桌石凳,可以让学子休息时间可以聚在一起探讨学问。
最后书院的北面则是老师们的休息区。为了这个书院,刘汾可谓是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就连一向挑剔的蔡邕都满意的连连点头。
一切准备就绪。
辰时,书院前已经围满了人群,都在翘首以盼的望着关闭的大门。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个识字的商人念叨着大门两侧的对联,嘴里忍不住吸了口凉气,脸上充满了震惊之色。
这青州书院真是好大的口气啊。不光是这商人,人群中还有些识字之人也是连连吸气,兴奋的满脸通红者有,低头沉思者也有,不一而足。
沉重的大门缓缓打开,原本喧嚣的人群顿时间鸦雀无声。蔡邕的两个弟子走了出来,看着眼前黑压压的人群,清了清嗓子说道:“今日乃是我青州书院招生之日,至于招生条件,事前都已说过,年龄在8岁到12岁之间,有想进入书院者可随我等进入,后面还有个考核,通过者就是青州书院的正式学子。”
从人群中走出了近三百人,看起来都是此间年龄的少年。
“还有没有人了?”先前说话之人再次看向了人群,见到已无人再站出来,于是对着面前的三百位少年点了点头,严肃的说道:“你等跟我进去吧。沿途不许吵闹喧哗。”
三百位少年沉默着跟在此人身后,向着书院里面走去。至于之后的考核内容,刘汾也不清楚,既然将书院交给了蔡邕管理,那刘汾就不会胡乱插手其中。
最终三百人只录取了五十七人。加上刘汾给了陆家的三个名额,正好六十人。这也是先前打算好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