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 >

第130部分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第130部分

小说: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的世界,以西方国家为代表的海洋文明,或者说是基督世界文明、海洋文明已经凌驾于农耕文明之上,迸发了更强大的活力。按照基督教世界的看法,他们只推崇上帝,为此不惜发动一次又一次圣战,即十字军东征。在上个世界还强盛的*世界,已经被基督教世界击垮,只能在中东苟延残喘,已经濒临灭国。

    现在他们将目标对准了远东,就是我们儒教文明的国家。这对于我们儒教文明的领头羊大明来说,同样是个重大威胁。环顾东南亚,吕宋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印尼(大明已经接纳了新华夏对印尼群岛的称呼)成为荷兰殖民地,英法也试图在南亚殖民,环顾南洋,我大明竟然也是群狼环顾的危险境界。

    新华夏与我大明同样汉室苗裔,同文同种,更是沐浴儒教文明,对抗西方文明,正是大明的天然盟友,千万不要再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了,将大明暗骂了一通。

    这几篇文章一出,很是迎合了弥漫在大明民间的大国主义情怀,大家对于文章观点大都表示赞同,对于大明放弃三北以及罔顾海洋利益的做法就更加不满了,甚至,对于新华夏的恶感也几乎消失了,并再次成为了自己的盟友。

第二百零四章 项庄舞剑() 
在民间的推动下,大明态度终于软化,宣布与新华夏签订和平协定,规定新华夏从远东撤军,大明也要约束满清的挑衅之举,互不侵犯;同时,重申双方边界,将勒拿河以东、贝加尔湖中线至外兴安岭以北的土地划归新华夏。至于勒拿河以西的土地,大明则宣布为自己所有。这是双方首次确认西部领土。

    当初,大明急于打败满清,对于西方的沙俄一直持退让的态度。但是现在,满清已经成为自己的治下之臣,与新华夏的对抗也让大明知道,新华夏也不是好欺负的,尤其是,新华夏虽然陆军数量不多,打持久战,大明丝毫不惧,但是新华夏的海军太强了,一旦海战,大明的沿海必将陷入战火,沿海作为大明的经济重心,显然;大明承受不起这样的代价,和平共处才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

    而且,现在沙俄注意力明显东移,加快了对东方的侵略,大明也该该去行动了。虽说伊犁距离中原比较遥远,但是距离莫斯科更远,大明更有近乎无穷尽的人口优势,陆战还没怕过谁。

    为此,大明向西北同样派出了超过十万的军队西进,意图与沙俄争雄西北。

    新华夏解决了远东的后顾之忧,终于将注意了放到了自己身旁。

    美利坚这些年过的既舒心又窝心。舒心的是,自从获得独立地位以来,无论是北方的资产阶级还是南风的种植园主都享受着和平的红利,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长,使得美国的实力突飞猛进的增长。1817年的美国,人口已经突破950万,无限接近1000万人口大国的档次。此时英伦三岛不过2000万左右的人口,新华夏只有600万人口,美利坚成为当之无愧的美洲第一人口大国。经济规模则大约是新华夏的六成左右,毕竟工业水平摆在那里,与新华夏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可以说,此时除了新华夏能够用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提高产能以外,其余国家要想提升经济规模靠的还是简单的人力增长,与资源的大量投入这种粗放模式。显然,此时的美国领土只有大约200万平方公里,并不能满足美国人的发展需要。

    按照道理来说,2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也不少了,大英帝国本土面积不过24万多,法国也不过55万多平方公里,就已经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了。可是凡事怕比较啊。印第安酋长国就不说了,美国人从来没看在眼里,北面的加拿大面积300万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美国的三成,西面的新华夏就更不得了了,600万的人口竟然拥有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凭什么啊,还有没有天理?美国人无语问苍天。

    但是,扩展领土的心愿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美国人的神经。先是佛罗里达,后是加拿大,都是美国人的目标,可惜,低估了加拿大实力的美国人被崩掉了牙齿。美国人曾想重施故伎,试探性的向新华夏提出,购买新华夏的领土。但是新华夏一口回绝了,“新华夏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无价的,不会用来交易。”美国人就眼看着新华夏所谓无价的土地在抛荒,被印第安人粗散的放牧,简直心都在滴血。

    此时的美国总统正是詹姆斯•门罗,著名的门罗宣言的提倡者,宣言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新华夏之前所提出的“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这个观点,其实是被新华夏提前窃取使用了,导致门罗无法提出这个著名的宣言。但是无论如何,用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来评价门罗绝对不会有错。门罗虽然在美洲事务上显得有些激进,那是因为此时掌控拉美的西班牙与葡萄牙已经衰落了,对美国不可能构成威胁。

    对欧洲的关系才是门罗聪明与谨慎的体现。作为杰斐逊的门徒,他承继和发展前任者们主要是杰斐逊的的外交思想,孤立主义的外交思想,它的核心思想是不卷入欧洲的政治纷争。

    詹姆斯•门罗继承了这一外交准则,“我国与他国之间保持中立,是政府采取的最严谨公正明智的选择。我们不向一方提供援助,更不会让一方享有特权而对另一方有不平等的待遇。并且我们也尽政府的权利,执行各项法律,禁止以非法武装对付另一敌对国家”。

    孤立主义不卷入一切欧洲事务,不同任何国家结盟,这是从美国的国家利出发作出的明智选择,是从美国的国家利益考虑而制订的外交策略。

    但是,美国在北美大陆的处境却依然没有太大改善。虽然已经与加拿大停战,并且改善了与英国的关系,双方甚至有联盟的意向,但是,美国人想要扩张的努力却是进行的无比艰难。现在,南面的领土已经抵达大海,虽然有海地、古巴为代表的加勒比岛国,但是这些国家都是印欧混血,美国即使吞并了,也无法大规模移民,甚至还会改变自己的民族构成,美国人清醒的认识到,占据非我族类的土地,最多是成为自己的殖民地,却不能够成为自己的领土,人永远都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这句话虽然是汉人提出来的,却放诸四海而皆准。因此,美国人并不想要这些地区,学自新华夏的新殖民主义,或者说是经济殖民主义大行其道,一个听命于自己的半独立国家才是上上之选。

    至于北方,自信满满的美利坚与地广人稀的加拿大干过一场,可惜预想的便宜没讨到,白宫还让人给烧了,里子面子都没了。

    现在想要扩张就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西方,包括印第安酋长国与新华夏。这两个国家说是同穿一条裤子也不为过,打一必然动二。

    新华夏诚然极其强大,占据了北美最广阔的土地,公认的美洲第一强国,但是美国并不甘心当永远的老二。西方人的观点,国家间一向是零和游戏,强国必然予取予夺,弱国则为鱼腩,只能任人宰割。为了成为一言九鼎的强国,必须极力一搏。

    美国人的打算,自然是不与新华夏直接对抗,而是以印第安酋长国为突破口。如果新华夏袖手旁观,自然说明新华夏同样虚肿的很,可以欺负一下。反之,如果新华夏出兵支援了,那就必须好好思量一下。

    凡事都要两手准备,必须将最坏的情况考虑进去。

    门罗为此派出了自己的国务卿小亚当斯前往曾经的宿敌大英帝国那里谈判,希望能够获得英国的支持。此时,最为痛恨美利坚的亨利三世因病失去了主政的能力,由其长子威尔士亲王摄政。威尔士亲王对于美利坚谈不上好感,但是因为不是自己手中丢失的,有多少恶感也说不上,算是稍带恶感的中立吧。此时的英国首相是利物浦伯爵罗伯特•詹金逊。詹金逊是一名典型的保守派,从他极为仇视拿破仑革命就能看出,不过,他同时也是一名坚定的废奴主义者。总体而言,他是一位有灵活手腕的人,否则也不会把由包括像乔治•坎宁、卡斯尔雷子爵和布鲁厄姆男爵这样一些个性强,意见各不相同的人组成的联合政府团结在一起。

    在认识到了美利坚已经无可避免的在独立之路上越走越远之后,就很干脆的放弃了与美国敌对的打算。在他心目中,新华夏才是大英帝国海洋权益最大的挑战者,因此很是热情的接待了格拉海姆一行。

    他对小亚当斯提出的针对印第安酋长的军事行动表示支持,认为这是基督文明向野蛮世界扩展福音的善意举动,大英帝国将为此提供道义的支持,但是轮到实际支持就什么都没有了,最多就是让加拿大攻击酋长国北部领土,以作侧翼。

    美国人也知道,这已经是英国人所能提供的最大支持了,毕竟,大英帝国在拿破仑战争中虽然没有大规模的动用军队,但是钱财可是散出去不少。

    恰恰,新华夏为了保护自己的远东领土,不得不派出相当的兵力,造成国内空虚,让美国人觉得机会来了。1817年10月,秋高气爽,美国悍然撕毁与印第安酋长国的和平协定,以酋长国没有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合格足量的钢铁为由,养精蓄锐的美国八万军队,兵分两路,进入酋长国境内,对酋长国展开进攻。

    酋长国经过多年发展,在新华夏传入的农耕技术的支持下,国内人口也有二百多万,若是以往全民皆兵的体制,抽调出四五十万的军队不在话下。但是在新华夏与美利坚的影响下,苏族也讲究起了经济建设,以让本国的老百姓能够获得较好的生活。这也是新华夏与美利坚希望的,一个全民皆兵。凶猛好斗的国家,是谁也不喜欢的。美国是因为一向与酋长国敌对的关系,而新华夏是为了便于约束,因此不约而同的对苏族的酋长国进行了糖衣炮弹的攻击,使得苏族上层迅速腐化,贪污腐败程度在北美四国(华、美、印、加))之中徘了当之无愧的第一。

第二百零五章 新华夏的决心() 
上梁不正下梁歪,苏族上层的腐败不仅影响到了普通民众,更影响到了军队,此时的酋长国人人以享乐为先,那还记得先祖的武勇?在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当兵的情况下,全民皆兵的体制自然就崩溃了。酋长国无奈之下,也以大量的金钱养活这一支三万人的职业病,在苏族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上,三万已经是他们最大的能力体现了。只是令人失望的是,即使是表面上职业化的军营,也弥漫着金钱的气息。因为这些士兵的俸禄比较起稍微富裕的民众还是有较大差距,为了养家糊口,只能走歪门邪道,利用军队做生意。

    于是,曾经神勇无敌的苏族战士就此堕落了。

    首先行动的是北路军。意气奋发的美军在爱国主义的号召下,吹着口哨,就轻松占领了酋长国在东部的一个城市,杜鲁斯,这可是仅次于苏城的第二大城市,最有名的就是它美洲钢铁城的美誉,人均收入还要超过苏城。苏族这些年背靠新华夏,松懈了军备,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新华夏人援建的在苏必利尔湖西北畔的钢铁厂,更是成了一个最大的出口创汇大户,无论是新华夏还是美利坚为了获得工业原料钢铁,都不得不好言相待,重金求取。

    但是防守方面就差了许多,城墙都没有,这也是美洲许多城市的通病,建城历史太短暂,*就出现了,使得城墙成为了历史。但是,再差劲的城墙,也能阻滞敌人一些时间,至于没有城墙,那就只能呵呵了,如果自己还没有太强军事力量的情况下。

    美国人对这个钢铁厂眼红太久了,为此,将此次军事行动的第一个目标就对准了杜鲁斯。杜鲁斯虽然也有些守军,但是这些守军已经沦落成为城防军,吃拿卡要在行,作战就不能提了。被美军一顿胖揍,三千人战死了不到五百人,就作鸟兽散,急忙赶回家,各找各妈,跑路了。

    结果,美洲第一钢铁厂就此沦入美国人手中。里面不仅有新华夏最先进的炼钢设备,甚至还有上百名新华夏的技术人员,还有超过300万吨的钢铁。美国人竟然就此解决了严重的钢铁荒,让美国人大喜过望。

    南路军虽然在半个月后才开始的行动,但是行动速度甚至超过了了北路军。为了试探新华夏的反应,美军是从与新华夏在中部最重要的城市圣路易斯北部出兵的,这里有酋长国的第一大商业城市奥*,几乎紧靠着圣路易斯,这也是由三国交界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在这两个城市的东面,就是美国的爱德华兹威尔,同样是一个著名的商业城市。

    无论是新华夏还是酋长国都不可能预料到,一向表现的十分温和的美国,竟然就敢从三国交界处出兵,导致西面的两个国家都是措手不及。仅仅半天时间,奥*失陷,美国人获得了大量商品与资金。接着南北方向的两支美军开始分出绝大部的兵力,开始向酋长国中部的苏城(后世美国的法戈)挺进,试图合攻。

    苏族人再次出动了曾经引以为傲的苏族骑兵。但是几十年的养尊处优,让曾经强悍的骑兵变成了肥鸭子,有许多上马都困难。更何况,他们依然装备着新华夏第一代的老式火铳,射程近、威力小,点火率还低,已经无法与美军新装备的米尼枪对抗。

    结果,一万苏族的所谓精锐骑兵,在几轮冲锋过后,就损失了三四千人,剩余人员再不敢对抗,放弃了骚扰时作战,只敢在远处观望。不成想美军悄悄的派出一路部队从后面包抄,使得苏族骑兵再次损失了两千人,导致这些骑兵干脆连面都不敢露了,乖乖的原路就返回了。

    苏族知道,这已经是最危机的时刻,赶紧向新华夏求援。

    新华夏有两种选择,一则中立,一则宣战,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新华夏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宣战。有人说这是为了国家荣誉。但是国家荣誉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么虚幻。国家荣誉能够与可以让人民产生自豪感,让一个国家的向心力更强。后世美帝虽然在国际上是那么的不得人心,但是打着国家荣誉的旗号,不惜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