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任逍遥 >

第15部分

大宋任逍遥-第15部分

小说: 大宋任逍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市场上并没有废铁交易市场,好容易找到县城里的将作坊,将作坊又是有官方背景的。

    为了控制铁器的生产流向,将作坊的每件铁器,都是要编号的,卖给居民,每件铁器,之后都是能够追查到原始来源。

    这简直比凭身份证买菜刀还严格啊!简直比得上食品的安全追溯条例了。

    冷兵器时代,国家为了管控这一块,真是操碎了心啊!王风有点感慨。

    但是这样也就导致,他不可能拿到很多铁。成品铁器,他都不可能买到很多,这些都有严格管控的。

    菜刀三把以上,人家就要问他作何用处。这时就算拿出良民证来,人家也未必卖给他。

    废铁更是只有政府部门才能回收,私人是不允许做这个的。如果发现某人私自存铁,罪律就是徙三千里。

    如此的话,王风要弄到足够的铁,他还必须到县令相公那里去,求县令给他开一个证明,然后拿着这铁引,再到监当官那里,去提铁。

    这真的是一个严格严谨的过程,让王风感觉到压抑。他总算知道中国的科技,为什么不能发展了。

    科技,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做无数实验。而实验,就需要各种原材料供应。

    可是,当整个国家都是在严格控制各种原材料,向民间输出的时候,你能希望人们用什么东西,去搞创造发明呢?

    所以中国的各种手工艺艺术品,能够大放光彩,剪纸窗花这些,技艺精湛。因为做这些事情,原材料简便易得。

    可是论到真正有用的发明,却是十分可怜。最古老悠久的一个文明古国,对世界能够拿得出手的贡献,也就只有可怜的四大发明。

    这也不知是这个古老的国度,所值得高兴的事情,还是可以感到悲哀的事情。

    哎,哎,少发感慨多做事。空想穷三代,实干高富帅。他还是想办法,去找县令相公,弄些原料铁出来吧!

    王风打断了自己漫无边际的天马行空。

    这个过程,会有些麻烦,但是,这还并非是目下之急。现在只做一对齿轮,他还不需要用到铁引的铁。

    手头的铁,已经足够他做出一副合用的齿轮出来了。

    熔铁的设备,就是铁匠炉的设备。这个王风早准备好了。匠作监里,人家用不着的设备,他可以拿过来的。

    是的,就是拿过来,不需要用钱买。因为这是人家不用的。

    而且,武大这个时候,在县里又正是风光的时候,他开口和匠作监里的人一说,人竟然答应了。

    这也真奇怪。

    不过,也许人家对他没有防备吧!这个小个子,可能只是想占个便宜呢!他说家里将要新店开张,缺个风箱火炉,这个正好用。

    武大盘下人家的店面,这个可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而且,武大的身材,是有可能麻痹人心的。

    人们认为他没什么危险。当然,他也的确不危险。

    风箱被拉得呼呼山响,铁匠炉里面的火焰,一跳一跳,映照着王风的脸。王风的心情,也是不由得紧张了起来。

    也许一个伟大只属于他的时代,即将来临了。

    ps:本书首发起点中文网,请大家到起点中文网来支持正版。谢谢!

第31章 大功告成·新店开业() 
铁水灌进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王风却还是呆坐着,他不敢去打开模具。

    他也不敢去看里面的齿轮,到底是怎么样的一副形状。这种方法造齿轮,实在是工艺太低端了。

    要不是他的齿轮,对精密度的要求,不是太高,这样造出的齿轮,基本都要全是废品。

    但是对他的设计来说,粗糙一点的成品,已经合用了。

    他现在只是担心,浇铸能不能成功。

    丑媳妇总是要见公婆的,忐忑了几支烟的工夫之后,王风终于还是动手,敲开了陶范,然后来检验他的齿轮,倒底浇铸成了什么样了。

    哗啦,陶范碎了。

    一块黝黑的圆形铁块,形成了一个优美的圆轮,静静地躺在地上。

    这东西本来没有一点美感的。但现在王风,却是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因为在这圆轮的边缘,那一圈的齿形,很规整,很清晰。

    圆轮中间,四根辐条,分布规整,中间又汇聚到了一起。

    他的齿轮,终于成功的问世了。

    哈哈

    王风心里,有无限的欢喜。但也许欢喜太浓,他却又觉得心里一片恬淡。

    所有的事情,只要你用心地去做,就不会太难。王风现在心里,终于是相信了这一点。

    而齿轮被浇铸出来,他的产品,就将问世了,那时候的情形,又会是怎么样呢?

    他还真的有点小期待呀!

    噼里啪啦

    一连串的鞭炮声,在空气之中炸响,潘金莲炊饼店,在紫石街上开张了。

    阴历的六月十三,是黄道吉日,宜婚姻嫁娶,宜新店开张,宜出门远行。王风决定在这一日,将他们家的炊饼店开业起来。

    店面反正已经盘下来了,不开张还留着这间空店面过年啊?

    而这店里,原本也是有些开店的家伙物什的,他们倒也不必再到别处去添置。

    开店的动静,王风并没有闹得很大,只是用了一个很新颖的形式。剪彩。

    邻居老胡老张他们那些人,也是被王风给拉来了,新店开张,以后还要邻居们多照应呢!现在当然得拉好关系。

    “武大,你这可真是混得出息了,哎”

    卖馉饳儿的老张,看到王风,是有些百感交集。他这一辈子,也只混了一个馉饳摊,王风这才几天,就盘下了这么大一家店面。真是不可思议呀!

    而这,才是武大出事后多久?一个多月差不多吧!

    一个多月之前,武大都还是出了那么一场事,大家都还是替武大感到可怜。可是,这么一个多月过去之后,人家就走上人生巅峰了。

    想想以前,武大连个固定的摊位都没有,老张还觉得自己在武大的面前,有优越感。但现在,哎

    人生的变化,真是快呀!

    但是他对王风的称呼,却还是武大,并没有随别人的改变而改变。

    一者他是长辈,对武大称呼,可以随意。二者,他是卖馉饳儿的。两人的生行,以前又是有些相近,因此,他们的关系,又和别人不同。

    武大以前,和这卖馉饳的老张,也是比较聊得来的。经常聊一些客人的饮食偏好和习惯。

    这样,他们有时候也能有针对性地,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

    当然,这些事情,也不是他们有意这么做的,而是闲聊中,他们自然会聊到自己每日的行当中去。

    这样,有时也能偶尔得到一些有用的消息的。

    此时看到老张头来了,王风是赶紧说道:“张老爹,你来了,快里面先坐着吧!”

    说话间,就把老张头迎到了店里,让他坐了,又让潘金莲出来招呼邻居。

    王风今天在身上,批了一条红绸,他的衣裳,本来也是新作的红绸衣,披带上这根红绸,本也不必,但王风偏要。这个喜庆。

    不过这样一来,他就整得跟个新郎官似的了。

    这行头按说不错,只是,武大的形象,实在有点欠佳,王风虽然说一身的绸缎,富贵逼人,但是,总觉得有点沐猴而冠的感觉。

    而潘金莲今天也是特意的打扮了一下,簿施粉黛。红绸的新衣,红绸的鞋裙。为了这开业大典,王风是给他们两口子都是添置了这身衣裳。

    一般这般色彩浓烈的衣服,很少有人能hold得住。不过潘金莲这女人,虽只是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居家媳妇,气场竟然夠强,愣是把这身衣服给撑起来了。

    别人远看她,还真有一股女强人的风范,近看,却又觉得她是明艳逼人,自有一股小女子的妖娆之仪处。

    此正是浓妆艳抹总相宜的人物。一时让多少人艳羡。

    潘金莲看王风把她的名字,做了这家炊饼店的招牌,不胜感慨,又想到他之前说的话,觉得这男人好像还想利用她。

    思前想后,感慨良多。一时也不知是一番什么滋味在心头。

    但又觉得自己能做这间炊饼店的老板娘,也有很多新奇和激动人心处,所以她竟是也就在这炊饼店里,帮着张罗。

    对着诸位邻居,也是笑脸相迎。

    王风请来替他剪彩的人物,是一位姓叶的六十多岁的老贤翁。这还是他托得武松出面,去请的人呢!

    这位叶老贤翁有什么贤德之事,也不好说,不过,王风自打知道本县的监当官,是一位姓叶的官爷之后,对他就留意上了。

    这位叶老贤翁,听说是叶监官的远房二大爷,那这个时候,请他来给他这新店剪彩,也就没什么争议了。

    毕竟剪彩总是要请一些有身份的人来的嘛!而有一位表亲做监官,这叶老贤翁,也算是有身份的人吧!

    此不是正好?

    时辰一到,剪彩仪式开始。叶老贤翁手里拿着剪刀,激动得全身发抖。

    此刻所有的目光,都是集中在他和王风两个人的身上。他自觉得此刻的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这种仪式,以前虽然没有见过,但是,也是很好嘛!

    享受到了别人的注目礼的叶老贤翁,心里是高兴的这样想。人们总是喜欢自己受到别人的重视啊!

    剪彩过后,其它一切,悉依旧礼。又是一通鞭炮过后,潘金莲炊饼店,开始优惠售卖今天开业第一天的炊饼。

    ps:本书首发起点中文网,请大家到起点中文网来支持正版。谢谢!

第32章 下乡() 
“大郎哥,你说,我们这是要把这些东西,拉到哪里去卖呀?”

    新店开张后两日,王风请了韩九哥,还有另外的一个后生,齐五儿,帮他推着两辆土车,下乡去推销他的发明。

    新店第一天,当然是优惠大酬宾,那天所有的炊饼,都是半价销售,以往四文钱一个的炊饼,那日只要两文。

    消息传出去,当然早早的就有人,在他们的店门口就排起了长队。有便宜不占,那还是华夏人的祖先吗?

    那一天,他们店里,足足卖出去了四千个炊饼,因为没有准备,很多还是现蒸。然而这就让他们那天,光卖这些炊饼,就赔了近乎两吊钱。

    但是开张第一天,王风当然也没准备挣钱。这一天只是为了打知名度,赔本赚吆喝是为了告诉别人,他们家的新店开在这里,让别人记得常过来照顾他们的生意。

    第二天生意才正式开张,销售额也陡然下降,卖出了还不到八百个炊饼。

    但这个也很正常,想象昨天那样,继续卖几千个炊饼,那是不可能的。

    这事王风也不在意,新店开张,老客不算多,这个得靠时间积累。

    而他这时候,也不能把精力全放在炊饼店上,他得花更多的精力,扑在自己手头的这个发明创造上。

    所以开店后两天,他就行动了。

    此时他正和韩九哥,还有另外的一个后生,齐五儿,拉着两辆土车,推着王风装配好的四台打谷机,往牛家庄而去。

    王风拼装设计的机器,当然是最原始的那种打谷机。

    在王风的那个时代,十几二十年前,打谷机都是非常普遍的。只是近十年来,大型的联合收割机,这才是逐渐普及了开来。

    以前,王风家乡的那个地方,就是用的这种人力打谷机,来收割脱粒粮食的。

    而这种打谷机,其实存在的时间,也不长,大概只有二三十年,在这二三十年之前,农家其实用的是更落后的一种打禾桶,来脱粒粮食的。

    那种方式脱粒粮食,更落后,更费力。

    而打禾桶,很多人以为形状会像桶吧!其实并不,也有四方形的。

    就是底下一个大大的木质容器,周围三边用布帷子或其他大面积的遮挡物围起来,然后留下一边。

    而这一边,就可以让人手捧谷物,在底下那个容器上用力摔打。又因为其它三边有遮挡物围住,摔打下来的谷粒就不至于飞溅出去。

    这种谷物脱粒的方式,老费力了。王风创造的这种打谷机,效率起码是打禾桶的三到四倍。拉到乡下去推销,一定有人会愿意买的。

    而在王风的那个时代,都还能看到打禾桶,那么,在宋朝,难打就会有打谷机的出现吗?

    这就是王风听到武松说收割季时,心里会电闪雷鸣的原因。因为他那时候,忽然知道。自己在这个时代,可以做什么生意了。

    用更先进一点的农机,替代落后又生产效率地下的农机。这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商机呀!

    而此刻,他就要将这个计划,付诸实践了。

    听到韩九哥那么问,王风就说道:“我们这是要到牛家庄上去,把这四台机器,卖给他们呢。”

    “机器,什么是机器!”王风的这句话,让韩九哥不是很明白,于是他是楞楞的发问。

    呼

    王风在心里面暗暗叹气。和这个时代的人们说话,一不小心,就会说漏嘴,而且解释起来,又会很费劲。

    算了,还是啥也不说了,不跟他们解释了。

    王风说道:“你别管啥是机器,只管着出力帮我把东西拉到地头就够了。”

    韩九哥听王风如此说,他是不说话了。

    现在王风虽然从外形个头来说,在他面前,就像个小毛猴,可是,他在王风面前,却感觉自己像个无知的小孩。

    王风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带着他们去做生意,指挥他们。

    而他们,虽然形貌比王风要伟岸,可是,他们却只能听任王风的指挥。

    有些人,就是这么的让别人不服不行。王风就是这类人。

    “那,大郎哥,你这让我们推的,又是什么东西呢?我们要怎么把它卖给别人呀?”

    行进的路上,韩九哥又问。

    王风的这几台“机器”,到底是怎样的呀?韩九哥和齐五儿两个人,可是还什么都不知道呢!

    王风一直用遮挡物,将他的这四台打谷机,包得严严实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