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境中的第三帝国-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就是这位苏联名将的擅长范围。
用铁木辛哥这样一位以善打平原战的将领代替他这位筑垒地域的攻防专家,前去继续指挥曼纳海姆防线的攻坚战。这岂不是说,梅列茨科夫这位专家,在自己的擅长领域内却连临时客串的铁木辛哥都不如!
“梅列茨科夫同志,你误会我了。”铁木辛哥马上摇着头解释道:“我此行完全是付出安排,没有任何别的意思。相反,如果没有我从基辅军区带来的新锐部队和后方调集的大批增援力量,我甚至有可能会拒绝接受任务。”
或许是被铁木辛哥真诚的表情给打动了,梅列茨科夫最终还是在心里接受了这位继任者,并好心提醒道:“不要轻敌,听说你在波兰打的很好,可这里是芬兰,不是波兰。你要面对的,是一群可怕的敌人。”
“他们很难缠吗?”铁木辛哥刚一问出这话,立即就后悔了。当着梅列茨科夫的面这么问,不就相当于变相的问“你是不是搞不定他们?”
果然,铁木辛哥的话刚问出口,梅列茨科夫就陷入了一阵深深的沉默。
从他脸上的表情,铁木辛哥大概已经猜出了他这位前任前线指挥官的心理活动。
就在铁木辛哥犹豫着要不要随便找个别的话题,转移这种尴尬氛围时,梅列茨科夫突然开口了:“是的,他们很难缠。”
梅列茨科夫一脸苦笑,对铁木辛哥提起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话题:“你听说过那个独自面对一个波兰集团军围攻的德国部队吗?”
“你是说德军第30步兵师?”铁木辛哥点了点头,认真的回应道:“我经历过波兰战役,所以了解的比较多。听说,德军的这个步兵师在没有任何援军的情况下死战不降,独自面对十倍以上的波军围攻,硬是咬着牙挺下来了!”
“不错,”梅列茨科夫接着道:“我要留给你的唯一忠告,就是把芬兰军队全部当做像德军第30步兵师那样的顽敌看待。”
铁木辛哥看得出,他说的非常认真,绝非危言耸听!
换做战前,没有人会相信芬兰人会如此顽强,如此不屈。
那时候,纵观整个欧洲,但凡关系到军事方面的一切,像芬兰这类的北欧国家,都只是大家口中奚落和嘲讽的对象。他们的军人不像军人,训练方式更像是停留在上个世纪。除了瑞典以外,芬兰等北欧国的武器装备,也让人不屑一顾。
人们甚至怀疑,一旦打起仗来,这样的国家里,到底有没有人能够鼓起勇气向敌人开枪。
不过人们很快就得到了答案。在一个多月的力量差距悬殊的战斗里,芬兰这样一个小国的军队,硬是生生的把苏联35万大军给挡在了曼纳海姆防线以东。
芬兰,一个总人口只有440余万,常备陆军只有3。2万的标准军事小国。却让一向自诩为军事大国的苏联,接二连三的栽了跟头。
曾经,拥有百万大军,号称欧洲第五强国的波兰,用20万大军也没能挡住苏军两个月,让铁木辛哥攻破了防线。
现在,全民动员后,也仅仅扩充出12万军队的芬兰,却几乎歼灭了苏联4个整编师,并给予其他各苏联师不同程度的损失。
苏联政府的口号,也从开战之前的“只要把门稍微提高一些,芬兰人就会服从。如再不行的话,可以放一枪,芬兰人就会举手投降。”到后来的“炮兵单位只要准备十二天的弹药就足够,整场战役最多16天必然结束。”再到如今的“波兰征服者铁木辛哥上将临危受命,攻克芬兰指日可待。”
想到这里,铁木辛哥突然觉得有些讽刺。面对一个缺少飞机大炮,几乎没有坦克,常备部队不足4万的弱国,一向以顽强善战自称,伴随着大量飞机坦克的红军部队,居然用几十万人都打不过对方,现在还得再补上几十万部队?!
梅列茨科夫看着一脸沉重的铁木辛哥,点了点头,然后伸手在他的肩膀上拍了拍:“事已至此,想别的也没有用了。专心指挥,尽快拿下芬兰阵地吧。”
“我会让留下来的部队里的那些师长们,尽可能配合你工作,尽力执行命令。”这一次,梅列茨科夫一脸诚恳的鼓励着铁木辛哥:“不过别对他们抱太大希望。实话告诉你,我从列宁格勒军区带出来的部队,现在基本上都已经打残了。如今真正能指望的,还就只有你从基辅军区带来的新锐军队。”
“梅列茨科夫,你。。。。。。。。”
制止了铁木辛哥没有说出口的感激之词,梅列茨科夫有些失落的笑了笑:“我能为你做的也就这点,剩下的,就只能靠你了。”
说这话的时候,梅列茨科夫的内心其实痛如刀绞。把那个曾令他日夜奋战的那个目标,交到新人手里,这种失落就如一位保姆离开了由他悉心照顾多年的孩子,离开的原因,还是由于别认为没有照顾好!
望着梅列茨科夫离开时留下的背影,铁木辛哥突然有些困惑,就算自己带来了强大如斯的新锐军团,难道就真的能轻松拿下芬兰了吗?又或许,他耗费的时间或许会比梅列茨科夫还多!
由于这场本该轻松结束的战争打到现在还在继续,苏联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已经一落千丈。更可怕的是,铁木辛哥不确定,这种影响力的急速下滑,还会持续多久?!
第二百五十九章 刺杀莱因哈特(上)()
慕尼黑的城市上方,一如既往的晴空万里。灿烂的阳光散在慕尼黑酒馆的房顶,为这个当地有名的酒馆增添了一份朝气。
与阴云密布的芬兰不同,阳光下的德国,现在似乎已经远离了战争。或者说,第三帝国拥有了主动选择战争的实力,而不必像芬兰那样只能被动应对。
当人们感慨生活蒸蒸日上的同时,却也有那么一小部分人,选择性的忘记了莱因哈特带领德国走出绝境的功劳,指责起他现在的行为。
比如原柏林第3军区的司令,维茨勒本上将。
以他为首的国防军团体,一直对成立了党卫军这种独立在国防军编制外部队的莱因哈特,充满芥蒂。
维茨勒本甚至在曾公开指责莱因哈特在1923年,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开始结党营私,利用职权之便提拔了一大群资历浅薄的亲信将领,并以个人的意愿多次干预国家决策。
虽然莱因哈特提拔的将领,几乎全都在后来的战争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绝非酒囊饭袋之流。虽然莱因哈特的确影响了德国的发展历程,可就现在看来,这种发展也都是朝着好的方向在演变。
结党营私?你们容克之前玩的可比谁都好!资历尚浅?那些旧陆军里面的容克军官,又有多少人的资历不比莱因哈特提拔的人高?!
很多知情者都明白,容克阶级的权利接连被莱因哈特削弱,早就急眼了。
容克财团在莱因哈特当年的总统大选后,就已经四分五裂,为莱因哈特所拉拢分化。
现在,也就还有少部分固执的容克将领,还总想着扳回一局。
“哟,维茨勒本将军!”在两名党卫军卫兵的簇拥下,莱因哈特迎着以维茨勒本为首的一帮军官团体走来:贝克参谋长也在?诶,那不是哈默施泰因将军吗?都在,都在啊。”
位置稍微靠后的前莱比锡市放任市长戈台勒,瞧见元首过来,第一时间便有了溜掉的想法。不知道怎么的,他总感觉那个一脸微笑的莱因哈特,会给他一种压迫感。
这种感觉是从他阅人无数的经验中得来,毫无根据,但却从未出现偏差!
就在戈台勒悄悄往后挪动步子的时候,莱因哈特满脸笑容的冲上来一把握住了他的手,爽朗的大笑道:“戈台勒先生,久闻大名,今日终得一见。听说您与许多政治家、工商界领袖、天主教和基督教的神职人员、外交家和军人都有深交,甚至许多外国政要也是您的朋友。改天有机会,我们一定得好好聊聊。”
莱因哈特这番看似恭维的话,在戈台勒听来却是胆战心惊,冷汗直流。不错,他是与国内社会各界以及国外的某些政要都有接触,可那都是为了他所在的秘密组织而联系的。
而联系这些人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推翻莱因哈特的统治,让容克贵族****!
就在戈台勒心虚的把眼神望向莱因哈特时,对方早已去找维茨勒本谈话,对自己毫不在意。似乎,元首对自己这帮人的所作所为还并没有察觉到。
等到戈台勒好奇的凑过去一听。靠!这莱因哈特和维茨勒本聊的都是些什么啊?!
只见莱因哈特勾着维茨勒本的肩膀,“热情无比”的大声道:“将军!其实我真不是有意要把你柏林第三军区司令的位置给换下来。实在是我们现在两线分兵,兵力空虚,所以就把你的人拆掉,送去给波兰战役的功勋师,也就是第30步兵师当补充兵源了。”
本来维茨勒本是打算用自己在柏林的这支军队发起政变,迅速控制莱因哈特以造成既定局面的。为此,他们甚至派人秘密联系了英国政府,谋求里应外合。
可惜,英国首相张伯伦一味的寄希望于绥靖政策,拒绝了维茨勒本这支德国内部反抗力量的求助,不予以外交支持。
而在维茨勒本的反抗团体与英国谈判期间,莫德尔率领的党卫军3个师又恰巧把驻地安排在了维茨勒本军队的周围,以至于暂时打消了反抗团体的政变念头。
而后,莱因哈特将维茨勒本麾下的部队一步步拆分补充给了波兰战役后继续补充兵源的各个部队,进一步架空了他这位光杆司令,彻底打消了这批人的政变念头。
“元首,对于国家的安排,我并无异议。”维茨勒本恭敬的回答道。
他的表情非常恭敬,至少,表面看上去非常恭敬。
“国防军本来就是为了帝国的需求而存在,是帝国的武力。为了德意志,他们可以服从任何安排。”维茨勒本用尽可能客观的语气,向莱因哈特旁敲侧击道:“和党卫军不一样,国防军不是只忠于某一个人的私人武装,所以不会因为他们领导的个人好恶而对国家的安排有异议。”
莱因哈特何须人也,马上就反应过来,感情这家伙是变着花样在骂我呢!
这种时候把党卫军扯进来,不就是想说党卫军比不上国防军,你看不起党卫军之类的话嘛。
早就知道维茨勒本想策划弄死自己的莱因哈特心里冷笑,要不是看你们名望太大,不好下手,你以为我会留你们这群祸害到今天?
看不起党卫军?无所谓了,我莱因哈特没必要和一个死人计较。
“还是维茨勒本将军了解我的想法!不愧是帝国最敢于直言相建的忠臣,这种时候就该按你说的那样,全国军民一致对外,勇敢面对英国法国的威胁!”莱因哈特仿佛刚才更本就没听懂维茨勒本的话,张嘴闭嘴说的全都不是维茨勒本的意思。
不得不说,这家伙指鹿为马的手段确实利索,嗓门也够大。两三句话下来,就搞得像他和维茨勒本神交已久,惺惺相惜。按他的意思,仿佛维茨勒本之前那些公开私下里反对他的言论,倒都成了直言相劝的逆耳忠言,是故意说给他听的。
别说其他人,就连和维茨勒本一行的许多知情者,在莱因哈特满嘴胡言的与维茨勒本做出一副亲切动作后,都被弄的晕头转向。
这看样子。。。。。。。。难道维茨勒本和元首一直都感情很好?
第二百六十章 刺杀莱因哈特(下)()
约翰·乔治·艾尔赛是一名手艺精湛的德国木匠。平日里,他沉默寡言,深居简出,除了自己的工作内容外,几乎很少因为其他事和周围的人交流。
可实际上,他却是一名被英国收买的,拥有德国国籍的英国间谍。
看着远处正在和莱因哈特勾肩搭背的维茨勒本,艾尔赛只是暗暗发笑。
平日里,这位维茨勒本可没少表达对莱因哈特的不满,结果到头来还不是惺惺作态。那些所谓的反对言论,估计也就是他早和莱因哈特商量好的。为的就是达到这种看上去像冰释前嫌的效果,营造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不过没关系,只要再过2个小时,这些假惺惺的人都得死!
早在昨天晚上,他就在啤酒馆里的人散去后,偷偷跑去在莱因哈特将要发表演说的讲台后面的柱子上钻孔,并安置了早就准备妥当的炸弹。
钻孔产生的木屑已经扫干净,爆炸的时间也定在了上午10点15分,也就是莱因哈特公布的演讲时间10点至11点中途。
埃尔塞本就是个极其细心,同时又具有巨大勇气的人。为了此次刺杀行动,他准备了整整50公斤的炸药,6个计时器以及雷管电线和电池等材料。他有信心,今天过后,自己一定会在后世的历史课本上留名载册!
自以为自己手脚很干净的艾尔赛一脸笑容,一边等待结果,一边饶有兴致的与身旁两位德国军官聊起了天。
“刚才我们聊到哪了?”挑起这场对话的崔斯考中校,心不在焉的对着艾尔赛道。
催斯考不知道艾尔赛的刺杀计划,可他了解维茨勒本对莱因哈特的反对态度。甚至,他还曾收到了维茨勒本那个反对团体的加入邀请!
不过他最后选择了既不揭发,也不加入。
虽然他时常反对莱因哈特的激进手段,不过他现在也只是停留在意见反对阶段,并没想去推翻莱因哈特及其幕僚们。就算要推翻,他也觉得应该等大势已去的时候再去推翻。
可今天一个偶然的发现,却让他觉得有些毛骨悚然。似乎,在场出现的绝大多数军官将领,或者社会各界大人物,他好像都在一些私底下举行的集会中见过。那些集会无一例外,都是以反对莱因哈特为主旨的讨论大会!
这些人同时收到被他们反对的元首邀请,难道真的只是被叫到这里参见演习开幕式?
为了转移自己的心虚,不让自己胡思乱想,催斯考带着自己的副官施拉布伦多夫少校,随便找了一个看上去比较顺眼的名字瞎聊会儿天。
“中校先生,我刚才在向您介绍,慕尼黑的啤酒要就着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