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

第134部分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第134部分

小说: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尔弗雷德可不想瑞典指挥官那么莽撞,他一向都是个细致稳妥的人。更何况,他对这场苏联与芬兰间的战争,本来就没有多大参与热情。他现在有的更多的,只是一种看客与过客心态。

    收到友军上级的询问,芬兰少尉没有多想,马上就一五一十的恭敬回答道“我带来了周边地区全部的共计7个芬兰游击小队,一共27人。另外,我们7个小队沿途收拢了200名左右,丹麦友军后撤的散兵,我把他们也一并带来了。”

    从芬兰少尉的回答中,阿尔弗雷德很快分析出结论,也就是说他只带来了两百来人,而且全是没有重武器的脆弱步兵。

    那么,只凭这点人,即便加上自己麾下的挪威部队也不过千人而已,绝不是苏军的对手。他甚至怀疑,这点人能不能挨过苏军炮击后的第一轮冲锋。

    “情况我们已经明白了,你现在首先要把带来的人安排进防线里,之后再过来与我们一起讨论后面的事。”说话的是阿尔弗雷德的副官马文。

    马文这个人,在国内属于吉斯林派系成员的事已经不是秘密了。而且自从他以阿尔弗雷德副官身份,跟随挪威志愿营到达芬兰后,第一时间就拜见了芬兰国内的德国外交官。对于马文这类人,阿尔弗雷德其实并没有什么好感。

    平日里,马文没事就往德国驻芬大使馆跑,张口闭口提的也都是德国大使的建议。这一次,他主动把芬兰少尉带往维堡,估计在幕后也是出自德国人的意思。

    阿尔弗雷德把手背在身后,一声不吭。有马文这个吉斯林派来的家伙在,想要把队伍拉出维堡逃出战场还真不容易。

    阿尔弗雷德来回踱了两步,苦笑着想:该死!德国人自己不出兵,却把自己带来这点人盯得死死的,要让他们去对抗苏军。而瑞典师的那群白痴估计也是输定了,一旦败报传来,再想逃可就难了。。。。。。。。

二百七十八章 鬼才愿意() 
“还是没消息?”在挪威志愿营设立在维堡市内的营部里,阿尔弗雷德皱着眉头,紧紧盯住面前的战场沙盘道。

    阿尔弗雷德的营部,就北欧军的军部。沙盘,也是当初瑞典师的参谋们做好的。一切,都保留着五个小时前的模样。只是原本按军部设立的指挥所,降级为了小小的营部。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现在令人在意的是,自一个小时前瑞典师传回交战消息后,指挥所便再也没能联系上他们。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因为瑞典师的指挥官认为,他们作为一个师,根本没有必要向后方一个营部认认真真做汇报,从而懒得发消息。如果真是因为这个原因的话,倒也没什么。

    可怕就怕,联系不上的原因是来自于通常惯例下出现的,前线部队大规模溃败,由于局势混乱不堪而出现的联络中断。这种情况下的失联,最为令人担忧。

    “阿尔弗雷德,别瞎想了。”虽然是吉斯林的亲信,可马文毕竟也是挪威志愿营的一员。这种时候,他也算恪尽职守的回答道:“我已经让驻扎在最前沿的一连派出侦查小队顺着瑞典师的行军路线前进,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能和瑞典师的后卫部队取得联系,传回消息。”

    “营长先生,”部署完部队后就赶来阿尔弗雷德营部的芬兰少尉也接着用瑞典语道:“我刚才派出了一个游击小组前往瑞典师所在区域联系,一旦得到消息,他们会尽快传回来的。”

    听完他们的话,阿尔弗雷德并没有急着回答。他只是盯着瑞典人留下的战场沙盘,在心底里默默推演着局势可能的发展。

    说实话,他其实是不想继续留在维堡的。无论是北欧军,亦或是芬军,他都丝毫不在乎。他只在乎自己这点人,能不能在战争旋涡中避开损失,最后找机会回国。

    身为北欧军坐镇后方的最高指挥官,阿尔弗雷德可以说是负责了整个维堡一带的防卫。虽然这看起来或许很风光,可他很清楚,风光的背后是危险,巨大的危险!

    以一个加强营,防御如此重要的关键地段,这简直就像是儿戏!战争不是小游戏,它有铁的法则,那就是公平,没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事。

    不错,古往今来以少胜多的战例也有不少。可那要么是依靠先进的武器,要么是有着睿智刚毅的指挥官。

    阿尔弗雷德自认为他只是一个资质平平的普通军官。他很有自知之明,指望他来独自指挥出一场劣势下的奇迹胜利,恐怕连他自己都不会相信。

    而现在全部交由他指挥的不到一千的全部只配备轻武器的部队,似乎也不可能会比苏军的武器先进优良。

    那么,除非他脑袋坏掉了,否则他就不会傻到像之前那名瑞典指挥官那样,妄图夺取那虚无缥缈的胜利。

    阿尔弗雷德不求瑞典师能打赢苏军,只要他们能形成牵制,维堡一带的防御压力也将大大减轻。否则的话,没了瑞典师这支北欧军主力的牵制,加之丹麦团残兵也早已丧失战斗力,摇摇欲坠的维堡防线任何地段上,都不可能挡住苏军的冲锋。

    而对于芬兰来说,失去了维堡就以为着曼纳海姆防线被拦腰切断,失去意义。而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也将因为失去作为屏障的维堡,直面苏军的威胁。

    阿尔弗雷德很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有多重要。可是,即便在重要,守不住就是守不住。他没办法凭空变出军队来,也弄不来飞机大炮,更不存在哪怕一丁点预备队可言。

    要说预备队,他们挪威营不就是整个北欧军的预备队吗?预备队的预备队,根本不存在。

    苦想了半天,阿尔弗雷德也没能找到一条化解困境的良策来。当然,他也不可能想得出什么办法。以他所处的环境,即便是换上前段时间通过“反手一击”全歼波军主力而被无数军人当做偶像的德国名将曼施坦因来,也未必能为芬兰逆天改命。

    战争,拼到最后,拼的是人力,物力,国力,经济,科技,资源。。。。。。。。这些东西,芬兰一方,无一可以与庞大的苏联相比。

    阿尔弗雷德不是名将,可他拥有常识。从一个明眼人的角度看来,芬兰最后的结局肯定是打不过苏联的。这一点,估计芬兰的曼纳海姆元帅也不会怀疑。

    守住维堡,这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挪威人不行,瑞典人不行,就连芬兰人自己也不行!

    “那些芬兰民兵,好像是叫做‘民卫军’来着。”阿尔弗雷德撇了撇嘴,做出了一个残酷的决定:“让他们带上菜刀,锄头,木棍等一切可以当做武器的东西,进入前沿的战壕里。一旦战壕失守,就让他们在近距离发起肉搏战,缠住苏军的进攻步伐。”

    拼刺刀,的确是劣势方在垂死挣扎时所用的惯用战术。只是,拼刺刀的通常情况下都是进行过相关训练的军人,而不是临时拉凑的民兵。而他们手里用的,也不该是菜刀,锄头,木棍这类,连武器都称不上的破烂货。

    这个阿尔弗雷德最终想出来的办法到底有多大用处,谁也说不准。大家不知道阿尔弗雷德的炮灰战术能拖住已经闯入阵地的敌军多久。但大家心里都明白,让战争爆发前还只是普通民众,除了一腔热血什么也没有的“民卫军”与苏军战士近距离肉搏,是一件何等残忍的事。

    说是草芥人命也不为过!

    可这,就是战争。战争,本就是死神的盛宴!

    在阿尔弗雷德看来,既然他们都得留下来为了芬兰这个国家流血,让芬兰人自己也多留点血,做点牺牲,也是合情合理的。

    没有管一旁的芬兰少尉憋得铁青的脸色,阿尔弗雷德自顾自的对副官马文指示道:“这件事你尽快去安排,留给我们准备的时间估计不多了。。。。。。。。”

    “是!”马文也不是圣人,有机会让芬兰人帮忙承担牺牲,他自然会赞成。

    本来他就不是出于正义感亦或是保卫欧洲资本主义世界之类高大上的原因才想办法留下部队来防御。他之所以会帮助芬兰打维堡防御战,完全是因为德国方面希望他们打。

    如果不是他的上司吉斯林千叮万嘱的要求,令他一切听从德国人指示。鬼才愿意留下来打仗。

第二百七十九章 刷新记录() 
“轰!轰!轰。。。。。。。”

    伴随着苏军的炮击,瑞典志愿师反击部队的最后火炮,也被炸毁在了早已暴露方位的炮兵阵地上。

    在苏军打来的四溅炮火中,一个小时前还气势汹汹的瑞典士兵们,如今却变的比绵羊还胆小。士兵们跳出战壕,争先恐后的想要逃离一片火红的阵地。浓烟中,一个接一个灰头土脸的志愿军战士正落荒而逃。

    “别挡着我!”一名瑞典志愿军基层指挥官蛮横的踹开前方被绊倒的战友,迫不及待往来时的方向奔去。

    慌乱中,许多基层指挥官都被打乱了方寸。身后传来的一声声爆炸,无时无刻不在继续摧残着他们原本就脆弱的神经。

    一个小时,仅仅是一个小时。这场好高骛远的反击战,便以身为“北欧第一部队”的瑞典师全面溃败,而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那些他们引以为傲的战机和火炮,刚打了一个照面,就淹没在了苏军巨大的火力中。在北欧军里,瑞典师作为唯一一支有战机和火炮的部队,的确可以算实力冒头的存在。

    可是,他们那只是在缺枪少炮的北欧军内部比较!

    要是和苏军相比,他们那点重武器,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寥寥无几。他们一共只有25架战机,可苏军那边一个批次就能出动了250架。他们一共只有有27门大炮,但苏军的一个局部方向上也有超过400门大炮。

    瑞典师那点准备,在财大气粗的苏军面前,实在是太不够看了。在两军接触的第一刻,这些来自瑞典的战士们,立刻就意识到了他们在做一件何其愚蠢的事。

    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要不是他们是进攻方,占据了主动进攻的先机,导致临阵反击的苏军没有做好准备,不能集中起全部力量打击瑞典师,恐怕,他们连逃跑的机会也没有。

    现在趁着苏联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只顾用大炮飞机轰炸瑞典志愿部队阵地的时机,还能留的个“转进”的机会。要是呆在阵地上硬抗,估计就只有全军覆没的结局了。

    “快点跑!再晚就没机会了。”

    “你们几个!别在那里傻乎乎的开枪了,又打不中他们的飞机,没什么用的。还是快跑吧!”

    “我们先走了,你们也抓紧。过会苏军要是开始冲锋了,咱们一个也逃不掉。”

    瑞典师混乱的营地上,在第一轮苏军的轰炸中就与师部失去联系的各级志愿师部队,不约而同的在基层指挥官带领下,开始做起了溃兵。

    如果说之前只听过己方宣传,夜郎自大的这些志愿兵们是盲目相信他们武力强大。那现在,在现实中落到他们头上的炮弹教育下,他们反应再慢也该明白一件事实了——火力强大的苏军,彻底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唰唰唰。。。。。。。”在明知结局注定的前提下,侥幸在苏军轰炸中活下来的瑞典士兵们,果决的抛弃了手里已经没有了用处,徒增重量的步枪和弹药,抛下了一切可以丢弃的“累赘”,以便能在接下来跑的更快,活的更久。运气好的,说不定还能逃。。。。。。。。。不,是转进前往瑞典本土,巩固本国国防。

    当看见自己的战机在一个照面下,就被迎击的苏联雅克战斗机噗噗击落。当看到自己的炮兵阵地仅打出了首轮的炮击后,就暴露了坐标,然后受到了苏联重炮的毁灭性打击,灰飞烟灭后,即便是神经再坚强的战士,也不可能无动于衷。

    最后,当看到缺乏战场经验的师长,在没有经过伪装的师部里遭到苏联轰炸机的袭击,与整个瑞典师的十多名高级指挥官和整整一个警卫连全部命丧在土坡背面的指挥部时。

    溃败就这么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而且,一发而不可收拾!

    于是,这次轰轰烈烈的反击战在决定展开后的第5小时28分,就随着最高指挥层的覆灭而被迫终止。

    一个八千多人的步兵师,随着十来名指挥层人员的阵亡,便陷入了群龙无首的散兵状态。这样的事,若是放在其他国家的军队里,特别是德军中,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若是按德军委托式指挥的方式,哪怕失去了全部的高级军官。只要还有一名士官在,队伍就不会垮!

    这种由老毛奇发明的指挥方式,给予了下级指挥官巨大的自主权,使之在遇到情况时就不必事无巨细都向上级请示,而是当机立断自行处置。这样就能减少作战指挥环节,并大大提高指挥速度,进而获得战场的主动权。

    同时,这种指挥方式也避免了因为与上级失去联系而出现下级军官的无所适从。

    没有将军的命令,就由校官指挥。没有校官的指挥,就让尉官带队。哪怕军官死绝,士官也有权顶上来。当然,若是从军官到士官都一个不剩了,那战争也该结束了。

    可没有失去大部中层指挥官,基层指挥官也几乎全部健在的瑞典志愿师,没有这样的模式,也没有唯死战的意识……

    哪怕,哪怕他们学过以法军为代表,由拿破仑发明的命令式指挥模式,也能在这种“体制刚性”的模式下勉强维持住阵地。

    他们实在是太缺乏经验,也太缺少勇气了。无论是师长盲目迎敌的命令,还是阵地的布置,指挥部的隐蔽工作,再到炮兵火力的部署,出击时间的确定,等等等,没有一个是到位合理的。

    说的难听点,哪怕是一个德国军校里刚毕业的军官,也不可能做出这么昏头昏脑的决定,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胡乱领导。

    常规情况下,一支部队在伤亡率达到30%时,会处在了奔溃的边缘。

    被誉为一战转折点的凡尔登会战中,骄傲的法兰西精锐部队,堪堪撑到了38%的伤亡率。

    第二次世界大战展开以来,德军第30步兵师刷新了记录,硬生生熬到了接近90%的伤亡率,而后居然还能发起反击。

    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