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境中的第三帝国-第2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让芬兰人都用上,而且还让他们把后方几十万的本土防守部队和边防警卫部队也一并用上,让他们的士兵去流血牺牲,让他们的坦克与突击炮去在苏芬边境上冲的头破血流,让他们历史上损失轻微的空军,在这一世因为压力骤增而直线增加伤亡。
对于芬兰,莱因哈特从来没有将其当做伙伴。
他在演讲中把曼纳海姆与芬兰的将军们比作同志们,声称是德国的好战友。
但实际上,芬兰,保加利亚,意大利,甚至是忠诚可靠的罗马尼亚和挪威,所有德国盟友,对莱因哈特来说,都只不过是件道具。
这场与苏联的大战,莱因哈特不管过程如何,也不管盟友们会付出多大的牺牲,对于第三帝国来说,只有自己的胜利才是一切!
盟友们损失再惨重也没关系,反正最后获胜的一定要是自己领导的国家。
这样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在原先的历史时空中,太多的盟国最终背叛德国,并且最终成为德军的敌人。究其原因,还是德国自己的实力最终削弱了。
所以,莱因哈特这一世要反其道而行之,让盟友们承担更多的牺牲与流血,从而尽可能的保存德军的实力。
就那与芬兰军队并肩作战的同盟国军队来说,德国已经没有像历史上那样派出德国军队与芬兰军队无缝协同作战了。
莱因哈特准备给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的部队,比起历史上削减了第12步兵师、第32步兵师、第121步兵师,第126步兵师,第122步兵师、第123步兵师共计6个步兵师。
这样配置的德国北方集团军,作战任务仍旧是穿越并解放波罗的海国家,攻入苏联北部。
这个由威廉·里特尔·冯·勒布上将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现规模为14个步兵师、3个装甲师、2个摩步师、1个党卫军装步师、3个警备师。
虽然比起历史上那个北方集团军,削减了6个步兵师。但是相对的,同盟国在波罗的海三国方向上使用的步兵,则换为了更多的芬兰步兵师。
基本上,削减的德军部队,都被更多的芬兰部队填上了。
除了芬兰部队,还有两个挪威小型师,共计大约8000兵力的挪威步兵,也将被一同投入北方作战。
本来北方集团军群的装甲兵力就配备的非常少,大多数都是步兵部队,这是由北方集团军群面对的地形以及作战任务决定的。
莱因哈特正好看上了这一点,才充分投入了挪威和芬兰的步兵。反正都是步兵,牺牲德国的步兵,倒不如牺牲盟国的步兵。
而且步兵作战,即便换上盟国的步兵来顶替德军步兵,影响也不会太大。
虽然盟友的步兵不比德军步兵精锐,但是承担牺牲就能达成战果的本质,还是不变的。
至少,用来消耗苏军的北部兵力,日后用来合围列林格勒等苏联城市,用在巷战中消耗等等,用盟友的军队来承担都是非常合算的。
“请放心,我会尽量为芬兰争取更大的援助。”在曼纳海姆与里宾特洛甫乘坐的车队到达芬兰政府大楼时,下车的里宾特洛甫微笑着保证道。
“相信我们在未来,一定会充分的合作,共同击败残暴的苏联侵略者。”曼纳海姆还不知道德国人准备让他们承担何等承担的牺牲,此刻很有诚意的对里宾特洛甫讲道。
“我们一定会充分合作的,这符合两国共同的利益。”里宾特洛甫隐瞒莱因哈特对他交代的“极限利用盟友政策”,装作善意的点头笑道。
第六百三十七章 帝国的毁灭()
当大英帝国的首都最终被同盟国德法挪三国联军包围的时候,丘吉尔和他的随从也必须去面对自身不可避免的命运一一可耻的失败。
尽管丘吉尔控制下的英国领导层依然保持着严酷的钢铁般力量的外表,目中无人地重复着丘吉尔最著名的格言:“我们永不放弃。”但是,只有少数死硬分子真的相信英国依然能够赢得这场战争,或者通过谈判获得一个可以接受的和平。
倒是更多人相信,丘吉尔真的会在英国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饥饿之后,利用海外的英国军队继续战斗下去。
同盟国方面已经充分表明,他们是不会和丘吉尔及他的党羽谈判的,德国元首莱因哈特明确要求,他希望英国无条件地投降。如果英国方面不愿意的话,德国及德国的盟友,将不介意打到英国政府愿意为止。
这个时候,就连同为英联邦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不愿意为了英国出头,甚至大有希望撇清关系的嫌疑。
是个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大英帝国这条船,马上就要沉掉了。
在伦敦,丘吉尔搜罗了一切可以用上的兵源。除了总数不足200辆的坦克外,就只剩戈特勋爵指挥下的14万人。这些兵力总,大部分都是由国民自卫军,警察,工厂保卫团等等临时拼凑起来的部队。
戈特将手里少数的正规军打散编入了那些拼凑的部队里,希望借助他们可以死守伦敦,利用巷战长期的拖住三国联军。
除此之外,在伦敦还有一支7千人规模,由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军队。
戴高乐的部队,主要部署在泰晤士河岸,一边加入到泰晤士河保卫序列中,一边也同时在保卫自己位于泰晤士河畔的总部大厦。
这个只被英国政府承认的自由法国政府,可能是全世界最支持丘吉尔政权的“外国政府”了。当然,除了支持丘吉尔,他们也别无其他选择。
跟着同盟国混的法兰西国(维希法国),最近因为和德军一同攻至伦敦,在同盟国内部可谓是混的风生水起。而原本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在国联中的席位,现在也成为贝当领导下法兰西国的席位。
对于戴高乐来讲,任何政权都可以不支持英国,唯独他的自由法国政权必须支持丘吉尔的英国政府。因为,没有英国的支持,他这个自由法国政府就形同虚设。
为了自己的政权,戴高乐必须跟丘吉尔联手。
不过,戴高乐也很清楚的看出,伦敦已经是个死局,留下来不可能有前途。
所以,他打算向丘吉尔提出一些善意的建议,以便未来更好的抵抗。
就比如,暂时迁都到爱尔兰岛上,利用海峡阻隔,重新建立起一道防线。
戴高乐也算是一位将军了,他在法国战役,以及后来的英吉利海峡防御战里,也算是学到了不少。
在他看来,以军事的角度考虑,迁都北爱尔兰,联合同为英联邦国家的爱尔兰共和国,共同依托海峡设防,要抗衡爱尔兰海对岸的同盟国军队,成功几率大上不少。
从三国联军成功登陆大不列颠岛开始,戴高乐就已经先一步考虑起下一步的退路了。
作为一名曾经的法国将领,戴高乐很清楚德军在陆地上的战斗力与突破力,况且,德军还有连戴高乐都曾无比崇拜的魏刚将军,指挥法国军队协助。
曾经号称世界第一陆军的法军,加上新兴世界最强陆军的德军。这两者的军队联手起来,在陆地上与欧洲最弱陆军英国陆军作战,结局基本上就丝毫没有悬念。
再加上英国政府就连本土陆军都不多,只能依靠更不靠谱的国民自卫军等民兵,去与战斗经验丰富的德军和法军作战。
丢掉英吉利海峡,伦敦其实就已经守不住了。
好在,英国的地理情况还毕竟特别。
作为建立在大不列颠群岛范围内的国家,英国本土不但包含大不列颠岛上的苏格兰,英格兰,威尔士。此外,也包括爱尔兰岛北部的北爱尔兰。
而爱尔兰岛南部的爱尔兰共和国,又恰巧的英联邦国家,虽然与英国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太好,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联合的希望。
就比如,把英国本土现在残余的少量空军,全部集结调往北爱尔兰,把皇家海军本土舰队剩下那点军舰,统一开到爱尔兰海上,负者包围爱尔兰岛。
然后,在利用伦敦城拼死抵抗的同时,将那些训练不足的国民自卫军从大不列颠岛北部运往北爱尔兰,在那里抓紧进行军事训练,争取把这些民兵变成真正的军人。
不需要太多,只要能训练出10万国民自卫军,再加上撤往爱尔兰岛的大约1万名英国陆军。在残余皇家空军与残存皇家海军的协助下,防御小小的爱尔兰岛,阻止同盟国登陆,远比在大不列颠岛与已经登陆的同盟国三国联军陆地硬抗要轻松。
而且,戴高乐这里还能为未来的爱尔兰岛防御战,提供7千名训练有素的自由法国士兵。爱尔兰岛南部的爱尔兰共和国,又能承担整个岛屿大部分的防御任务。
真正需要防卫的,只有占爱尔兰岛一小半的东北部区域。
然后再从北爱尔兰的6个郡,1。4万平方公里土地,170万人口中,招募几万新兵,把北爱尔兰的警察与当地地方驻军改编组成上万部队。
这么一来,哪怕是到了现在这种地步,丘吉尔与戴高乐也可以跑到北爱尔兰,拉起一支超过15万规模的大军。利用好剩下这点空军与海军,做好岸防工作,阻止同盟国军队登陆,就又有防御下去的资本了。
当然,要是丘吉尔愿意带着自由法国政府一同逃去加拿大,在那里以难兄难弟的身份一同组建流亡政府,戴高乐就会更开心了。
总之,无论如何,反正戴高乐是绝对不会愿意留在伦敦等死的。哪怕他们和德军还隔着一条横穿伦敦的泰晤士河,以及泰晤士河对岸的伦敦区域,那也不会让人丝毫安心。
比起更宽广的爱尔兰河,戴高乐实在不愿意守一条窄窄的泰晤士河。
第六百三十八章 得过且过()
戴高乐很快申请了与丘吉尔的会面。
而丘吉尔这个时候已经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没有空去接见一心想要劝他搬离伦敦的戴高乐。
在请求接见的要求被拒绝后,戴高乐相当灵活的找到了伦敦老好人,戈特勋爵。
“戈特司令,请你帮帮我。”
一见面,戴高乐就在翻译的帮助下,向戈特表达了请求的意思。
他可是听说,前段时间,戈特就利用职权,帮助一位叫做蒙哥马利的将军逃到北非。
对于英军在北非的境遇,戴高乐还是了解不少的。
韦维尔接连阻止了意大利和德国军队的进攻,中间还顺便收拾了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驻军。加里波第,贝朗特,隆美尔,这些名声震天响的各国名将,居然都没有拿下韦维尔的部队。
被送去北非,送到韦维尔麾下的蒙哥马利,在戴高乐眼里简直幸运无比。
戴高乐还听说,蒙哥马利刚到北非,就接手了3个埃及师与部分澳大利亚军队的指挥权,好运爆棚。
从地狱般的英国本土,跑到天堂般的北非英国控制区,并且还马上就得到了一个加强军的兵力可以指挥。
对蒙哥马利的境遇,除了羡慕,戴高乐想不出第二种情绪。
而羡慕过后,戴高乐就想到了为蒙哥马利带来这番好运的关键人物——老好人,戈特勋爵。
指挥英国本土全部陆军的戈特勋爵,权力与人情无疑都是巨大的。蒙哥马利能够被送去非洲,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各级将领们都在卖给戈特勋爵面子。
在戴高乐看来,自己走不走得掉,最终看的,还是能不能得到戈特勋爵的帮助。
“你需要我怎么做?”戈特勋爵对专程找到自己这里来的戴高乐,还是善意的接待了一番。
对方毕竟也是一国领导,虽然是一个只被英国政府承认国家的领导,但毕竟还是领导。
领导自由法国的领袖亲自来找自己,戈特没有拒绝的理由。
“帮我劝丘吉尔首相离开伦敦,你们与我们,都应该换一个抵抗的阵地了。”戴高乐眼神坚定的讲道。
“离开我们首都?!”戈特先是一愣,几秒钟后便摇了摇头,叹气道:“离开这里,我们又能去哪里呢?”
“去北爱尔兰,或者去加拿大!”戴高乐等的就是这个话题,他赶紧抓住时机插话道:“利用海峡做防御总比利用伦敦这些建筑做防御要轻松。相信戈特司令你自己也明白,你们的军队在陆地作战中很难打败同盟国军队。”
“利用爱尔兰海,或者大西洋吗?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军事建议。”戈特勋爵淡淡的点了点头,用手托着下巴道。
身为一名更纯粹的军人,他比戴高乐更清楚转移防御阵地后,带来的防御便利。
而且,在戴高乐紧接着讲出了运走部分国民自卫军与陆军,在北爱尔兰的6个郡进行军事训练,同时征召整编北爱尔兰本地军队的想法后,更是引起了戈特勋爵的兴趣。
“这样一来,我们确实可以重新准备起超过15万的预备部队。”戈特勋爵听完戴高乐的全部建议后,若有所思的点头道。
听到戈特这么说,戴高乐当即心头一喜。
不过,戈特勋爵接下来的话,马上又让戴高乐心灰下去。
“但是首相估计不会同意政府撤离伦敦,他最近神志已经越来越不正常了,甚至总是叫嚣着与伦敦一起毁灭。。。。。。”
戈特失落的讲道:“丘吉尔首相最近下达的指令已经越来越莫名其妙,越来越让人难以忍受。”
“他下令重建损失在敦刻尔克那些番号的部队,但是我们却已经没有武器装备以及人员。。。。。。首相那边给的压力太大了,我和我的同僚们只好欺骗首相说这些根本不存在的部队确实组建完毕已经参战。”
丘吉尔拿这些不存在的军队去进行反击自然不会有什么结果,前线的部队得不到支援就更快崩溃。崩溃的部队不敢上报丘吉尔,于是这些部队就一直存在着,被下一次丘吉尔拿出去支援其他的英军。
“现在首相还以为,我们在泰晤士河畔已经集结了9个师的重建陆军步兵师,由史密斯中将指挥。可实际上,史密斯中将手里只有2万名左右缺乏军事训练的国民自卫军,根本不具备任何反击力量。。。。。。”
戈特勋爵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