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境中的第三帝国-第3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上!”他朝突击队里的弟兄们喊道。
“冲啊!”一顶顶钢盔从高高的草丛中升起。这些德军士兵像短跑运动员那样冲过了铁路桥,少尉冲在最前面,炮火声淹没了他们的靴子踏在厚重的桥梁木板上的撞击声。沿着桥梁两侧高耸的护栏,他们猫着腰朝桥对面冲去。
在在他们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担心:这座桥会不会被炸掉?
毕竟这是苏联人提前埋设好炸药的桥梁,要不是斯大林的反击命令需要用到这些桥,苏军早就把这里炸掉了。
幸运的是,直到最后,桥也没被炸,苏军哨兵来得及做的仅仅是用手里的冲锋枪打了个点射,然后便中弹倒地。
就在这时,苏联守桥卫兵的防空壕中,一挺DP…27轻机枪吼叫起来。
好在第87工兵营第1连的一个清障小组已配属给聪佩少尉的突击队。清障小组的4名士兵飞快的朝着开火目标机枪冲去,领头的那名士官精准的抛出了一枚手雷,砸进了防空壕里。
伴随着沉闷的“砰”声,硝烟四起,DP…27轻机枪的声音停了下来。
聪佩少尉和工兵们冲过被炸得支离破碎的防空壕,随即从桥梁的左右两侧下到铁路的路基处,架设好他们的机枪,防范苏军夺回大桥。、
在这个位置,他们发现苏联人已在桥梁的中墩上绑缚了炸药,只是一直没有引爆而已。
于是,清障小组的士兵又迅速跑去将其拆除。同时,聪佩稍微也不时的用手电筒光束检查着桥墩,以确保其他地方没有隐藏着另外的引爆装置。
再确认什么也没有后,聪佩将电筒上的一块绿色玻璃滑下,光束变成了绿色。接着,他像火车站的站长那样,将电筒举过头顶朝后面挥舞着,示意桥梁已被占领!
随即,第一辆德国装甲侦察车迅速驶过这座桥梁。
他们越过了德涅斯特河上游的一座桥梁,接下来,可以向着基辅进军了。
746()
暂时没有更新,得多等一会了,建议大家明天中午再观看。。。。。。会加更的
沉闷的下午,空气中弥漫着躁动和不安感,不远处缓缓几辆货车朝军队行驶了过来。这些货车到达目的地后,为首的一辆货车上,下来一个带着长官军帽的粗壮男人,连长洛亚认识他,这个人叫做莫德利,是后勤部队的一名上尉,洛亚明白他的到来意味着什么,这些天大家一直期待他的出现。
莫德利上尉从洛亚身边走过,微微一笑,对身后的几名道货车司机道:“立即把额外的配给品分发给这里的每部车辆。”
莫德利放下他那辆货车的尾挡板,打开一个大箱子,里面装着烈酒、香烟和巧克力。
“每人30根香烟,每四个人分享一瓶白兰地。”莫德利慷慨的分配道。
“万岁!”士兵们听后立刻发出了雷动的欢呼声。
酒类和香烟一向是部队的传统需求。烟酒的慰藉能让人精神放松暂时忘记现实的不安与恐惧,对于要和死神打交道的士兵来说简直是解药一般的存在。
莫德利眼神示意洛亚走到一旁,而洛亚见状,也丝毫不敢马虎地跟随着莫德利来到一旁。
“安排下去,从你们连分两个排去负责营地的拆迁转移工作,回头告诉你们团长,让主力营和炮兵营整装待命,随时听从命令。我们要突击苏军驻防的桥梁了!”
洛亚听完立刻敬礼答道:“是!”
接着小跑着离开去传达指令去了。
莫德利之所以没有直接找洛亚他们团长,而是先来到洛亚的营地,让洛亚帮忙传话,这里面是有内幕的。
洛亚所在的135步兵团,团长前些天不幸阵亡了。一同阵亡的,还有135团的副团长。而接手团长工作的临时代理团长,是一位水平不算太高的菲利克斯中校。
水平与职务不符的将领,并不是苏联的独有情况。虽然苏军因为大清洗的原因,这些现象更普遍,但德国军队中,也存在少数这类情况。
比如菲利克斯,虽然在军事素养上简直接近一塌糊涂,但是由于他早在十万国防军第一轮扩军中就加入国防军,后来又碰巧参加了在莱茵兰,奥地利,波兰,法国等地区的军事行动,也算是经验丰富,所以一路勉强混到了中校军衔。
在战争期间,花十多年从列兵升任中校,这个速度实在不算是快,尤其是在这名军官参加了大量关键战役的前提下。
要不是因为一次接一次的突发军事行动屡屡打断,菲利克斯本来是早就该进军校进修的。而由于一连串的意外,竟然导致菲利克斯一直没能进入军校,而军衔却已经升到了中校。
但幸好菲利克斯很有自知之明,虽然他的军事水平不高,但是他却善于听从军校毕业的下属意见。就比如,在135团,菲利克斯有什么事都喜欢请教洛亚这名军校毕业的高材生连长。
这也算是菲利克斯的一大优点了。要知道,在苏军中,巴甫洛夫大将别说听从下属的建议,就连朱可夫的警告,也被他视作耳旁风,而且还招来了他对朱可夫的陷害报复。
在苏联军队,巴甫洛夫这种人,竟然都能做到大将级别。而相比之下,德军中菲利克斯这类极少数因为战争破格晋升的人,也仅仅是到了中校级别而已。
这样看来,德军的军官筛选机制即便还有不足,也比苏军好上太多了。
所以到了后来,哪怕是后勤部门的莫德利,也知道了135团真正主事的人,不是他们的代理团长,而是洛亚这位小小的连长。
没过多久,135团营地内四下一片紧张忙乱,帐篷被拆除,坦克进行着准备工作,士兵们忙着带上子弹。
忙完后,士兵们等待代理团长菲利克斯的开拔指令,在原地歇息了起来。
虽说洛亚的意见往往就是菲利克斯的命令,但菲利克斯毕竟还是实际上的代理团长,135团还得等候他的命令才行。
行动前的军队不仅面临着巨大的生理和精神压力还得一遍遍地自我鼓励,冲锋陷阵前的他们吸着烟,很少有人去碰那些白兰地。尽管配发了磺胺类药物,但受伤和死亡的恐惧感依然困扰和折磨着他们。今天注定将有个难以入眠的夜晚。长夜如此漫长,整个队伍漾荡着紧张的气氛驻扎时候的轻松已经烟消云散,有得人躺着假寐,有得人坐着发呆,一连的小兵夏尔不断地擦拭着的机枪,偶尔想在思索什么似的停下来一会儿望望前方,尽管前面除了坐躺着一个瘦弱的此时似乎已经睡着的小兵外并没有什么值得看的东西,但他还是时不时望向前方,其实仔细看发现他并没有真的在看什么。
(稍等十分钟刷新)
在苏联军队,巴甫洛夫这种人,竟然都能做到大将级别。而相比之下,德军中菲利克斯这类极少数因为战争破格晋升的人,也仅仅是到了中校级别而已。
这样看来,德军的军官筛选机制即便还有不足,也比苏军好上太多了。
所以到了后来,哪怕是后勤部门的莫德利,也知道了135团真正主事的人,不是他们的代理团长,而是洛亚这位小小的连长。
没过多久,135团营地内四下一片紧张忙乱,帐篷被拆除,坦克进行着准备工作,士兵们忙着带上子弹。
忙完后,士兵们等待代理团长菲利克斯的开拔指令,在原地歇息了起来。
虽说洛亚的意见往往就是菲利克斯的命令,但菲利克斯毕竟还是实际上的代理团长,135团还得等候他的命令才行。
行动前的军队不仅面临着巨大的生理和精神压力还得一遍遍地自我鼓励,冲锋陷阵前的他们吸着烟,很少有人去碰那些白兰地。尽管配发了磺胺类药物,但受伤和死亡的恐惧感依然困扰和折磨着他们。今天注定将有个难以入眠的夜晚。长夜如此漫长,整个队伍漾荡着紧张的气氛驻扎时候的轻松已经烟消云散,有得人躺着假寐,有得人坐着发呆,一连的小兵夏尔不断地擦拭着的机枪,偶尔想在思索什么似的停下来一会儿望望前方,尽管前面除了坐躺着一个瘦弱的此时似乎已经睡着的小兵外并没有什么值得看的东西,但他还是时不时望向前方,其实仔细看发现他并没有真的在看什么。
747错上加错()
巴甫洛夫的运气确实非常差,仅仅是在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发动反击后的第四天为止。德军就从西方面军两翼深入白俄罗斯境内达200公里,使得在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西方面军主力完全掉入了德军的口袋。
与此相呼应的是,博克元帅发起的合围还得到了德国最大的航空队支持。
由凯瑟琳指挥的有近1000架飞机的第二航空队,会负责把白俄罗斯地区所有剩余的苏联空军清理掉,并对口袋内外苏军的任何地面活动进行持续而猛烈的轰炸。
这样钳形合围战术,加上双层口袋和空中打击的联合攻击,就算巴甫洛夫在他的司令部,也不可能破解得了。
正呆在13集团军司令部的巴甫洛夫大将,也确实完全被德军迅猛的攻势吓住了,由于不再方面军司令部内,他得不到全线足够的情报,不知道自己的其他两个集团军状况如何,更不知道德军在采取什么行动。
从他下达的命个里,分明能感到,这个庸夫已经被博克元帅巨浪式的攻击完全冲垮了心理防线,精神也开始崩溃了。
库兹涅佐夫的第2集团军还好点,巴甫洛夫知道对方是个有主见的人,于是他在6月23日晚,只是从第13集团军的司令部里面,给第10集团军下达了一条命今:
“第十集团军司令员同志,你的机械化军为何不进攻?这是谁的过错?立即行动起来,不要惊慌失措,而要指挥。你们应当有组织地打击敌人,而不是无指挥的乱跑。您应当知道每个师的位置,何时果取何种行动及其结果会怎样。。。。。。。”
结果,当第10集团军的司令员收到这样一条语无伦次的命今时,根本不知道巴甫洛夫想要表达一个什么,也没有理解道方面军到底需要他们第10集团军完成什么战略目标。
就只有,巴甫洛夫的命令发出去也等于没发,毫无实际意义。
而在他的方面军司令部里,第2集团军的库兹涅佐夫将军有不得不兼职方面军司令的工作,放下本来的第2集团军指挥工作给参谋长,自己来协调全局。
但库兹涅佐夫毕竟需要时间去磨合与熟悉,就在这段时间内,博克的坦克集群已经在分兵绕过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了。
如果有人能在此时立刻下达命令,将西方面军的3个集团军立刻撤出危险地带,也许还来得及逃出合围。
但是巴甫洛夫根本不在司令部内,临时上阵的库兹涅佐夫又不了解具体情况,只能勉强把他了解到的内容打包发给巴甫洛夫。
收到库兹涅佐夫消息的巴甫洛夫,一时间竟然还认为德军的坦克集群是在孤军深入,补给线拉长,错误的判断这正是还击的时机。
也许是前3天西方面军遭受的失败太惨重了,巴甫洛夫坚信自已将很难承担这次失败的罪责。
当然,他猜的没有错。斯大林不会放过他,尤其是在他已经夸下海口,污蔑朱可夫后。一旦他自己打的不行,他之前犯下的错估计会被一并清算出来。
在苏联高层,已经很多人知道巴甫洛夫的无能底细了。一旦他惨败,其庸才本性暴露出来,基本没人会帮他说话。
只能靠自己,局势要是挽救过来还好,要是继续恶化下去,巴甫洛夫明白,自己的下场不会比朱可夫更好。
如果是换做朱可夫,估计早就向在西南方面军时那样,强令部队撤退了。
是个军事指挥官都该明白,继续让部队留在即将被合围的地域是多么愚蠢。
可巴甫洛夫不一样,他更多想的,确实政治影响,以及自己的个人利益。
懦弱的他在这危机时刻失去了清醒的理性。他幻想,只有大胆进攻,孤注掷地进攻,才有可能挽回败局,才能弥补自己已经犯下的巨大过失。
此时的他,满脑子都是如何挽回自己的过错,惟独想不起来应该对部下西方面军的几十万将士的性命负责,想不起来为守卫白俄罗斯,守卫莫斯科门户的职责。
这就是巴甫洛夫与朱可夫最大的区别,他只知道对自己负责,而朱可夫为国家负责。
巴甫洛夫马上命令,把所有的集团军的和方面军的预备队前调,以图解除德军正面步兵师对比业成斯托克突出部的威胁。
然而这样一来,明斯克克地区就留下了一块真空地带,把更多部队塞进了最前沿一带,使得德军穿插合围的战术更加完成。
巴用洛夫的这条命令等于将更多的部队送进了德军的口袋,同时把口袋的系绳交给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博克元帅。
与此同时,在库兹涅佐夫报告西方面军司令部没司令的情况后,被斯大林紧急派往西方面军任统帅部代表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已经到达了指挥部内,并发现了西方面军的危险局势。
接下来,库兹涅佐夫在6月25日返回了他的第2集团军指挥部,而留在西方面军总指挥部的沙波什尼科夫则赶紧向苏军统帅部报告了西方面军可能被合围的情况。
在汇报过后,沙波什尼科夫又向第13集团军司令部的巴甫洛夫发送电报,请求对方赶紧从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撤出军队,调往靠后的旧筑垒地城线。
一心想要将功赎过,把正面德军赶回出发地的巴甫洛夫哪里听得进沙波什尼科夫元帅的请求,根本就没有回复沙波什尼科夫的电报,硬着头皮装作没有看见。
“巴甫洛夫那个家伙到底在干什么!”苏军统帅部,斯大林急的嘴里烟斗有有些颤抖。
先是方面军司令部内找不到人,派遣过去的统帅部代表又指挥不动被巴甫洛夫调去一线的部队。这样下去,哪怕是斯大林这个业余的军事统帅也看得出,西方面军估计要被合围了。
德军擅长合围战术又不是什么新鲜事,新鲜的是,居然老是有将领会被合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