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宋-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茶园棚这几天评书,算是为自己杨名了,接下来他去其他勾栏找工作也容易,所以他觉得没有必要在抠门的钱胖子手下混了。
而且就算张小川不进勾栏,有那么多被西游记勾起胃口的观众,他就算去街头卖艺,收入都不会比钱胖子给他开的六百文钱低。
这……就是长篇小说的魅力。
第8章 陈文杰()
第二天,张小川吃过早饭后,就来到了赵奶奶家给孩子们上课。
“今天,我要教你们一门新的课程。”张小川朝孩子们说道,随即他就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
《万物道理——物理。》
“我今天给大家讲的就是,万物的道理。”
张小川朝孩子们说道:“世间万物,都有着自己的道理,这些道理,很多人都不知道,就比如天上为什么会下雨?打雷是什么原因,水为什么是往下流而不是往上流的,等等等等,这些自然现象都有自己的道理。”
“今天,我就来教你们一些简单的道理,比如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在此之前,我要让大家知道水的三大状态。”
随即张小川又在黑板上写下了水字。
“水的三大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我举个例子,液态就是能够到处流动的水,就比如这个。”说话间,张小川拿出了自己的道具,一个木桶和半桶水。
他把水往地上倒了一些,随即水流流动了起来。
“这就是液态的水,那么,谁能告诉我,固态的水是什么样子?”张小川朝下面所有孩子问道?
听到张小川的问题,顿时底下的孩子们就开始思考起来,只不过大部分孩子年纪都很小,一时间也很难想出来。
“是不是冰?”突然,一个声音响起。
张小川朝声音响起的地方看去,顿时诧异。
只见,在四合院门口,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怀中抱着一个布包正看着张小川。
“这位郎君,你找谁?”张小川朝少年询问。
“我家有用不着的一些旧衣,所以我娘就让我给赵婆婆送过来。”少年抬了抬手中的布包朝张小川说道,说话间他很自然的朝张小川走了过来。
“那真是太谢谢了,不知郎君怎么称呼?是哪里人?”听到少年的话,张小川连忙感谢,说话间也是上前接过了少年手中的衣服。
这几年来,经常有好心人家送来破旧衣服,张小川的一番感谢话也是说的颇为熟练。
“我叫陈文杰,家住艮山门那边,对了,你刚刚的那个问题,我有没有回答对?”少年呵呵笑着向张小川询问道。
“回答的很对。”张小川点头。
“哥哥喝水。”这时候,一个孩子端来了一碗水递给叫陈文杰。
“谢谢。”陈文杰说了一声谢谢,然后接过水喝了起来,现在的天气确实有点热,喝完了后他又把碗递还给那孩子。
与此同时,张小也叫来一个孩子把这些破旧衣物收进屋子里去。
“这位,小郎,我能留下来听听你给他们讲课吗?”原本,东西送到后陈文杰是要离开的,不过想了想,他还是向张小川提出自己的意愿。
“没关系。”张小川点点头,然后吩咐一个孩子给陈文杰搬来一根凳子。
随后,张小川继续讲课。
“刚刚这位陈郎君回答的很正确,水的固体形态就是冰,那么气体形态是什么谁能告诉我?”张小川继续朝孩子们问。
听到张小川的话,顿时下面的孩子纷纷举手。
“张晓,你说。”张小川指了指台下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说道。
“小川哥哥,是雾对不对?”
听到张晓的话,张小川点点头。“说的很好,不过也不正确,其实雾也是属于液体,因为它是由很多细小的水珠构成。”
“那么我现在告诉你们水的气态是什么。”张小川顿了一下说道:“冬天的时候,我们哈一口气,会出现白色的雾气,这就是水的气体形态,还有,我们烧水或者蒸煮东西时时冒出的腾腾雾气,也是水的气态形状,所以我叫它水蒸气,水蒸气就是水的气体形态。”
张小川讲解的简单,下面一群孩子也是听的极为认真。
“我们现在知道了水的三种形态,那么我就来说一说,这三种形态是怎么转换的,怎么让水从液态到固态,从固态又到液态或者是气态。,不知道谁能告诉我?”张小川向孩子们提问。
这次提问,大部分孩子还在思考,只有几个年纪大的孩子举起了手。
“赵秀你说。”张小川指了指后排的赵秀说道。
“小川哥哥,天气冷,水就结成了冰,天气热的时候冰又会融化成水,水烧开后,会变成水蒸气……”赵秀站起来认真回答道。
“坐下吧,你回答的很对,这样看来,这水的三种形态转换跟冷热有关,冷能让水变成固体,热则能让水变成液体和气体。”
“既然知道了水的三种形态以及它们的转换要素,我们再说起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就很容易了。”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需要做一个实验。”
张小川说着,已经拿出准备好的道具,几张废纸和一捆秸秆。
他先用火吧秸秆点燃,等秸秆燃起明火后,他把纸放在的火焰上面。
“大家看,如果我把纸从这里放下去,你们说它会掉到火里吗?”张小川朝孩子们问。
“会。”听到张小川的问话,孩子们齐声回答。
“我觉得它不会掉进火堆。”张小川摇摇头说道,接着只见他一松手,随即纸张被火焰的温度顶起来飞的很高,最后动力不足后这才飘散到一边。
“哇!”见到这一幕,孩子们齐声惊叹。
坐在后排叫陈文杰的少年,也是看的惊讶连连,随即或许是想到了什么,他的脸上又露出了释然的神色。
“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张小川问。
这次没有一个孩子举手,不过张小川却发现了一只大手举了起来。
看到这只手的主人后,张小川哭笑不得。“陈郎……陈文杰同学,你请回答。”
“那个,这是不是和孔明灯一样的原因?”陈文杰用不确定的语气询问。
听到陈文杰的话,张小川点头。“是的,孔明灯的原理和我刚刚做的实验是一样的。”
随后张小川示意陈文杰坐下后,在黑板上写下了热气两个字。
“刚刚,我们说到了气,但什么是热气呢?这个我刚刚已经做了,我用火把气加热,这就是热气。”
“那么,通过刚刚的实验,我们看到纸被热死顶的飞起来了,那么由此得知,热气是往上升的。”
“那冷气是不是就是往下落?”陈文杰问。
“没错。”张小川点点头,又在黑板上写下了冷气,并且在热气和冷气上画上了往上和往下的箭头。
“好了,知道了热气和冷气的原理,我们现在开始讲解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说话间,张小川已经快速在黑板上画了起来。
“大家看,这是江河湖海,这是太阳,这是云。”
“太阳晒在江河湖海上,水就会被蒸发形成水蒸气,这时候热气上升的原理就使得这些水蒸气升到天上形成云。”
“而天上是很冷的,所以水蒸气遇到冷,就会再次还原成液体的水,当液体的水到达一定重量后,就会落下来变成雨,这就是下雨的原因。”
“与此同时,落下的雨又会流进江河湖海,被太阳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后又变成云,云又会变成雨落下,这样就行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原来如此……”听到张小川的讲解,坐在后面的陈文杰顿时一副恍然大悟的神色。
“那个,我能问一个问题吗?”陈文杰举手朝张小川说道。
“什么问题?”张小川点头。
“那个,你怎么知道天上是很冷的呢?天上也是被太阳晒着的啊,怎么会冷呢?”陈文杰朝张小川问道。
“你这个问题……”张小川想了想说道:“你有没有见过这么一个现象?就是冬天下雪后,春天到了,天气开始转暖,有时候山脚下的雪已经融化,山顶上却还是积雪皑皑的现象?”
“这个,我见过,你是说,山顶比山脚高,所以要冷一些,而天上比山顶更高,所以更冷?”陈文杰说道。
“没错,就是这个道理。”见陈文杰反应很快,张小川顿时点头。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随着张小川的讲课,时间也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下午,张小川也准备结束讲课去找新工作了。
“张小郎,你每天都在这里给这群孩子讲课吗?”临走时,张小川被陈文杰拉住询问道。
“是啊,怎么了?”张小川问。
“我发现你知道的事情可真多,不知道你的老师是谁?”陈文杰问道。
“我没有老师。”张小川说道。
“这怎么可能?”陈文杰诧异,对于张小川的话,他的心里是不信的。
不过很快他就转换话题问道:“那不知道我以后还能来听你给孩子们讲课吗?”
“你想跟我学知识?”张小川诧异。
“是啊,你讲的这个什么理学我从来都没有听过,很涨见识,我今年年中就要考太学了,或许听一听你的课对我有用也说不定。”陈文杰笑着说道。
“厉害。”听到陈文杰今年要考太学,张小川顿时朝他竖起了大拇指。
太学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后世的情清华北大一样的存在,甚至比清华北大的地位还要高很多。
能从里面学成毕业的读书人,一出来就是进士出身。
张小川知道,宋朝是最重视学校制度的朝代,曾经一度废弃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也只从学校招收。
只是可惜办学校对朝廷负担太大,这让很多读书人没办法进学校读书,后又不得不启用科举。
但是朝廷对学校的重视却是要高于科举的,从太学一毕业就是进士出身就能看得出来。
第9章 北瓦()
下午,给孩子们上完课后,张小川就准备出门了,他要去找工作,不然就凭赵奶奶一个人的话孩子们就得饿肚子。
只是当张小川还没出门,赵奶奶就推着糖葫芦车回来了,而且脸色也不好看。
“奶奶。”
见奶奶回来,孩子们顿时围拢了过来,七嘴八舌的叫开了。
“赵奶奶,今年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张小川走上前把赵奶奶的小推车推进院子然后关心的问。
“唉!别说了,今天有几个青皮尽给我捣乱,害我一串糖葫芦也没有卖出去。”赵奶奶一脸晦气的说道。
“青皮捣乱?怎么回事?”张小川问。
“有一伙青皮,上来就问我要一贯钱,不给就不准我摆摊,我哪有一贯钱给他们,好说歹说都不行,我走到哪他们跟到哪,把来买糖葫芦的人都赶跑了。”赵奶奶一脸晦气的说道。
“那……他们没有对你动粗吧?”张小川有些担心的嗯。
“他们还不敢对我一个老婆子动手动脚,只是影响我的买卖罢了。”赵奶奶说道。
“赵婆婆,不知道你是在哪里做买卖?”这时候,一个声音突然响起。
“这是?”
“哦,奶奶,这是陈文杰,是来给孩子们送旧衣服的,送了一大包呢。”张小川连忙给赵奶奶介绍道。
“谢谢你,谢谢!”听到是送衣服的,赵奶奶连忙朝陈文杰感谢。
“不用谢,对了,赵婆婆,你是在哪里做买卖呢?”陈文杰又问。
“这,我就在城边儿四处转。”赵奶奶说道。
“那为什么不去城里卖呢?”陈文杰问道。
在临安,有内城和城外的区别,内城里面住的不是达官显贵就是大富之家,大部分老百姓都是住在城外,南宋临安有一百二十多万人口,城外就占了八成,所以一般城外要比城内还热闹,从大部分勾栏瓦市以及酒楼茶馆都设在城外就能看的出来。
像赵奶奶这样的小生意人,大部分一般都是在城外做买卖,这样能够节省一些成本,因为小贩进城做买卖的话是要交税的,而且还不低。
“是啊,赵奶奶,要不咱们去城里吧。”听到陈文杰的话,张小川顿时说道。
“可是,要交税。”
“交税怕啥,打不了咱们把糖葫芦卖的贵一点,这么好吃的糖葫芦,城里又都是有钱人,我觉得卖十文钱一串实在是太便宜了,糖浆的成本很贵呢。”张小川说道。
说完他拿出一串递给陈文杰说道:“陈兄弟,你尝尝,看看这个糖葫芦味道怎么样?能不能值二十文。”
听到张小川的话,陈文杰不好拒绝,只能点头接过张小川递来的糖葫芦,他先是好奇的看了两眼,这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之后才咬了你个糖葫芦在口中。
只是一口,陈文杰的眼睛顿时就亮了,随后一边咀嚼一边点头。
“太好吃了,好甜啊!里面又有点酸,应该是山桃吧,很好吃,二十文在城外卖可能有点高,但是在城里卖绝对行。”陈文杰朝张小川和赵奶奶点头说道。
“最正宗的糖葫芦是用山楂做的,不过现在山楂还没成熟,等山楂成熟了你再来这里,我让你尝尝更好吃的糖葫芦。”张小川笑着朝陈文杰说道。
“是嘛,那到时候我肯定来。”陈文杰也笑着说道。
“孩子,既然你喜欢,就多拿一些回去,给家里人都尝尝。”赵奶奶说道,说话间她从推车中拿出了一大把糖葫芦递给陈文杰。
这样的举动,看的四周孩子们是一片吞咽口水,不过他们都很乖,知道糖葫芦是卖钱给他们买饭吃的,就算糖葫芦再怎么好吃,孩子们也不会讨要和偷吃。
“这……赵婆婆,我不能要。”见赵奶奶要拿一大把糖葫芦给自己,陈文杰连忙拒绝。
“拿着,这是婆婆的心意。”赵奶奶继续热情。
“陈兄弟,你就拿着吧。”一旁张小川也劝。
“那好,这些糖葫芦我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