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南宋 >

第61部分

新南宋-第61部分

小说: 新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是火枪火炮的后续研发,还是机械制造,或者是造船等等,都需要很多懂得数学以及物理化学知识的人才,如果这些项目就靠一群只读四书五经的宋朝读书人,那什么也别想做好。

    除了几个月前招的一千多老师,剩下的老师可以说都是这段时间学校修建完成后才招收的,现在正在十几所建好的学校进行统一的上岗培训,没想到这时候竟然出了这样的乱子。

    “之前招收的教喻没问题,怎么现在收的就有问题了?”一边前往老师培训学校走,张小川一边向赵勇了解情况。

    “之前招的教喻,因为没有那几个大儒在,所以没人带头。”赵勇说道。

    听到几个大儒,张小川感觉有些疼头,赵勇说的几个大儒张小川当然知道。

    这几个大儒,虽然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名气,但是在读书人圈子中还算是出名。

    “他们为何要带头反对我们的新式教学?”张小川又问。

    “据说是因为儒学的原因。”赵勇说。

    “儒学?”听到儒学,张小川诧异道:“不是有设儒学的科目吗?”

    “估计他们嫌弃儒学的课程太少了吧!”赵勇说。

    “那他们怎么自己不去办书院,自己办书院自己教学生多好。”张小川有些吐槽。

    很快,两人就来到了老师们上岗前培训的学校。

    “去,把那几位大儒给我叫过来。”来到学校后,张小川朝赵东吩咐道。

    张小川在一间办公室中等了一会,就听到一行脚步声匆匆而来。

    “东家,人来了。”赵东带着几个老者到来后,朝张小川说道。

    张小川点点头,然后朝几个老者拱手行礼:“几位先生好。”

    “绍兴伯客气了。”几个老者也是朝张小川回礼。

    “这位是?”突然,张小川发现在几个老者身后,还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男人,顿时诧异询问。

    “这是朱熹,字元晦,元平先生的底子,绍兴十八年中进士,也是来当教喻的。”一旁的一个老者介绍朱熹说道。

    “朱熹?”

    听到朱熹的名字,张小川很是诧异,没想到这位大神竟然来了这里教学。

    历史上,朱熹好像也是今年上书向朝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因为没有被朝廷采纳,所以会请辞回崇安。

    没想到历史在这里发生了偏差,这位大神竟然来到了希望工程教书。

    “见过先生,久闻先生大名,今日一见,先生果然年轻。”朱熹朝张小川拱手行礼,口称先生。

    “不想当,你就是在明州做船帆实验的那个朱熹?”张小川突然想起来,这朱熹好像在明州做过一次船帆实验,后来报纸还大肆报道了一番。

    “正是,我也是看到先生的的题,才有了想法。”朱熹说道。

    “先生称呼实在不敢当,我比你小多了,目前还没有字,大家叫我张小川就行了。”张小川说道。

    “几位先生里面请,赵东,给几位先生上茶。”张小川朝众人说道,随后又朝赵东吩咐。

    “今日请几位先生来,主要是想听听几位先生对我们这边的新式教育有什么看法。”众人落座后张小川又朝几个老者大儒说道。

    听到张小川的话,一个大儒说道:“绍兴伯,你能拿出自己的身家来办学,我等都非常钦佩,不过这新式教育法,我等却实在不敢苟同。”

    另一个大儒说道:“孔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你这里勉强也就占一个数和半个书,什么物理,化学,地理,自然,政治,跟孔子六艺毫无关系,这样可不行,我等教书育人,目的还是为朝廷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按照你这里这样教,别说栋梁之才,估计连科举乡试都通不过,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说到最后,这位大儒更是痛心疾首。

    “各位先生,你们的意思我明白了,是我考虑不周。”张小川说道:“不过这也不能怪我,我从小就在海外漂泊,对于孔子六艺所知甚浅,所以才没有考虑那么多。”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现在改变还来得及。”见到张小川的态度,几个大儒很是欣慰。

    然而,就在这时,张小川突然问道:“几位先生,你们知道我办学的初衷吗?”

    “愿闻其详!”听到张小川的话,一个大儒说道。

    “几位先生可知,我这希望工程启动后,能收多少孩子上学读书?”张小川问。

    “不知。”几位大儒摇摇头。

    “最少二十万人。”张小川说道。

    “这又如何?”

    “二十万人啊?这么多人总不能都去当官吧,朝廷也不需要这么多官员啊。”张小川继续说道:“科举就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当官的毕竟只是少数,所以我就想,如果这些孩子在我这里读了这么多年书没办法当官的话,最后还是只能回去种田,与其这样的话那还不如不读书。”

    “这话不对,我大宋读书人千千万,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当官,但是读书人,在这世上却总能找到一条比较好的谋生之路。”一个大儒反驳说道。

    “这话不对。”张小川也摇摇头说道:“我见过很多几十年含窗苦读却无法入仕的人,最后他们因为年纪大了,最终都只能回家种田,几十年的书白读了不说,连种田都不会,最后几十岁的人了,还需要靠老父母养活。”

    “这跟你的新式教育有什么关系吗?”这时候朱熹插话问道。

    “当然有关系。”张小川点头:“能当官的毕竟只是少数,还有更多人无法当官,这些人怎么办呢?难道真回家种田?这岂不是太浪费这么多年的寒窗苦读了?所以我就想,有什么办法能够让这些无法当官的读书人能够生活的更好呢,于是我就开设了物理化学等学科。”

    “你这物理化学就能让所有人过得更好?不见得吧?”

第115章 争论() 
“非也。”张小川说道:“物理化学虽然不能马上让所有人过得更好,但是却能让整个大宋的百姓在今后都能过得更好。”

    “噗!”听到张小川不要脸的话,一个大儒直接把刚喝进口中的茶水喷了出来。

    “绍兴伯,信口开河的事情谁不会说,你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学习物理化学就能让人以后过得更好?”大儒们明显有些不悦。

    “那么各位,我问大家一句,大家可知道铅活字印刷术?可知道玻璃?可知道朝廷的炼钢厂?可知道火枪火炮?”张小川一连好几个问题提出。

    “这,除了火枪火炮,其他自然都知道,这些都是绍兴伯之功劳。”一个大儒说道。

    “那,众位可知道,这些东西的发明,需要对物理和化学知识有很深的研究才行吗?”

    张小川说道:“物理,又名万物之理,只有知晓了万物的道理,我们才能利用这些道理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工具。”

    “比如漓渚炼钢作坊,光是这一个作坊所炼出来的钢铁,就比整个大宋其他地方炼出来的所有钢铁加起来都多,这是为什么?”张小川问。

    “为什么?”朱熹也问。

    “因为我知道了钢铁的道理,利用这种道理,所以我发明了高炉炼铁和平炉炼钢技术,这就是物理的作用。”张小川说道。

    “不知绍兴伯可否说说这钢铁是什么道理?”朱熹颇有兴趣的询问。

    “钢铁的道理很简单,含碳量百分之二以上的铁为生铁,含碳量万分之二以下的铁为熟铁,介于这两者之间的铁称为钢。”张小川说道。

    “含碳量,是什么?”朱熹没有太听明白张小川的话。

    “就是铁中含有碳的数量。”张小川解释。

    “这么说来,生铁,熟铁以及钢都是一样的东西?只是他们里面含有的碳数量不一样?”朱熹诧异询问。

    “没错,漓渚炼钢厂炼钢的过程,就是先用高炉炼出含碳量高的生铁水,然后再利用平炉的高温,让生铁水中的碳含量渐渐降低,最后形成钢。”

    最后张小川的说道:“我说这个,主要就是想说,只要有很多人学习物理和化学,未来就能发明出无数对我大宋极为有用的东西。”

    “比如火炮,可能你们没有接触所以还不知道,不过这种东西目前朝廷已经开始大量制造了,这种火炮能够把几斤重的铁球打到数公里之外,巨大的威力,一炮就可以打烂城门。”

    “如果敌人军阵被打中一炮,瞬间就能把军阵给打穿,今敌人伤亡惨重。如果这种火炮放在船上,隔着很远的距离,就能把敌人的船打的稀巴烂,然后沉入水中。”

    “而不管是炼钢还是制造火炮,这些都是需要用到物理和化学知识的,所以我说,物理和化学这些课是非常重要的,他能让大宋变得更加强大,大宋变得强大了,百姓的生才会会变得更好。”

    最后张小川才说道:“所以,我希望几位先生能够正确的看待物理和化学等知识,不要抵制新式教学,虽然它们不是君子六艺,但是他的重要性却并不比君子六艺弱,因为他能让大宋变得更加强大……”

    “这……”听到张小川的话,几个大儒有些哑然。

    然而不等他们说话,就听张小川继续说道:“不过说到底,前面还是我有些考虑不周了,这样吧,几位先生就把儒学也加入进教学中吧,其他的课程还是不变,不知几位先生意下如何?”

    “这,可行。”听到张小川的,众人知道张小川是让步了,总不能让张小川把所有课都改成教授儒学吧?

    “对了,我听说很多教喻都不学拼音和阿拉伯字母,不知几位先生可知道是什么原因?”这时候,张小川又朝几个大儒问道。

    “这……我大宋自有一二三四五六七等数字,为何要学习它国数字呢?我们都觉得不妥。”一个大儒说道。

    “至于那个什么拼音,我们认为这完全是多此一举,教书育人,自古以来都是老师一个字一个字的教学生去认,时间一久,学生自然就能识字。”

    “原来几位先生是这样认为。”张小川点点头,说道:“这样吧,我们做个实验,看看阿拉伯数字和传统的一二三四数字谁好一些。”

    “这怎么看?”

    “很容易,你们出几道加减乘除的算学题,然后用阿拉伯数字和传统的一二三四五六七来计算,看看哪个方便就行了。”

    “这样,你们谁报几道题,数字的加减乘除就行。”张小川拿出一张纸和笔,然后朝所有人说道。

    “我来吧。”朱熹第一个说道?

    “请出题。”张小川点头。

    “嗯,让我想想,这样……三百五十七,加五百六十二,减四十八,乘以六……”朱熹一连报出好几组数字。

    就要他报数字的时候,张小川已经快速用一支铅笔把这些数字用阿拉伯数字记录了下来。

    朱熹报完数字后,张马上就开始计算了起来。

    所有人只见他快速在纸上写写画画,很快就计算出来了一个数字。

    “等于八百一十七。”不到十秒,张小川就计算出了答案。

    “我来算算,看看对不对。”朱熹说道,随即他接过张小川的纸和笔用自己的方式算了起来。

    过了一会后,他算出了结果,和张小川计算的数字一模一样,但是他计算的时间却比张小川慢很多倍?而且他几个估算了好几张草纸才把数字计算出来。

    到了现在,不用再出题,很多人都能看得出来,阿拉伯数字已经完胜普通文字的数字。

    阿拉伯数字不仅记录快速,而且计算也非常简便,从张小川刷刷刷几下就计算出来答案就知道了。

    这时候,众人对于阿拉伯数字无话可说。

    接下来的争执就是在拼音上面,可双方不管如何说,因为无法拿出立马见效的证明来,所以一时间是谁也无法说服谁。

    大儒们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阿拉伯数字可以接受,但是拼音却无法接受。

    “既然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让时间来证明一切,看看谁是对的。”

    张小川说道:“这样,我们双方各挑选一些蒙童各自教授他们读书识字,你们用你们的方法教授,我这边则是用拼音教授孩子识字,半年后,看看谁教的孩子认的字多不知道大家觉得如何?”

第116章 媛媛十五() 
张小川好说歹说下,终于是让几个大儒同意了他的新式教学,他也同意几个大儒的意见,让孩子们除了学习数理化知识之外,还要学习儒学。

    儒学虽然在后世看来有些腐朽,但是在古代,却也是非常有用和先进的一种思想,他注重礼仪,注重孝道,能够让人明白很多大道理,让学生们学儒学,他们以后也会更加尊师重道,这没有什么不好的。

    况且儒学在宋代是读书人的根本之学,如果张小川一味去儒的话,很可能会成为全天下读书人的公敌,这也是他不想看到的。

    “小川哥哥,我爹爹说,朝廷准备印刷你的一部分书籍,问一下你的看法。”

    这天,赵媛媛小姑娘一边和张小川跑步,一边和他说话。

    几年时间过去,小姑娘现在已经十五岁,生的亭亭玉立,长期的锻炼也让她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发育也是更加成熟起来。

    现在小姑娘因为跑步心跳加速,这让她脸上红扑扑的。

    “我能有啥看法,几年前太上皇说借一下我的书,结果好几年都不还,爱咋办咋办吧!”张小川毫不在乎说道。

    “我爹爹说那是你的书,等印完了就还给你。”赵媛媛说。

    “那给我分钱吗?”张小川无语问。

    “这个,爹爹好像没说,不过小川哥哥你都这么有钱了,还缺那么一点钱啊?”赵媛媛呵呵笑着说道。

    “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这是尊重知识产权的问题,算了,跟你说你也不明白。”

    张小川说道:“等朝廷把书印出来了,就让你爹爹每部书送我几千套,我准备在希望工程的每所学校里都建一座小图书馆。”

    “图书馆是什么?”赵媛媛不解问。

    “就是把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