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南宋 >

第75部分

新南宋-第75部分

小说: 新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真是太好了。”听到这样的消息,张小川也是由衷的高兴。

    第二天,大宋皇家日报首先发表了美洲探险的船队已经回来的消息。

    顿时,整个临安都轰动了,于是所有人都开始翘首以盼起来。

    几天后,当船队即将到达临安的消息不胫而走后,这天,很多大宋百姓门,拖家带口的前往钱塘江边等待着船队回来。

    这天,皇帝赵眘也将率领文武百官亲自去码头迎接凯旋而归的勇士。

    张小川身为临安知州,又是驸马,还是北美探险的引导人,自然是要随同皇帝赵眘一起去迎接的。

    这天,临安最大的码头上,无数禁军把码头围了个水泄不通,百姓们只能现在规定的圈外看热闹。

    张小川带着赵媛媛,张老头,以及赵奶奶几人跟随在文武百官的后面。

    “小川,美洲真有你说的神奇的农作物,能够亩产十几石?”等待中,赵奶奶好奇的朝张小川询问。

    “当然是真的,以后你们就知道了。”张小川极为自信的说道。

    像土豆番薯这种作物,对土地的要求很低,并且产量很高,根据历史记载,土豆番薯刚传入中国时,就能亩产十石,这还是在没有化肥的情况下。

    当然,这不能跟后世相比,后世的土豆。种植好的话能亩产五千斤以上,而现在的土豆,可能也就产一千多斤吧,如果土地优良的话,两千斤也可以拼一下。

    不过再怎么样,这也比种植米麦亩产三四百斤多的多。

    而且种植米麦还得是良田才有这个收成。

    最重要的是,土豆是秋天以后播种,第二年春天收货,不影响农民种植其他作物。

    “来了,船队来了。”

    也不知道谁喊了一句,顿时,钱塘江两岸的无数百姓就欢呼起来。

第143章 收获() 
“快快,望远镜借我用一下。”

    听到两岸不断传来的欢呼声,张老头一把夺过张小川手中的望远镜说道。

    “你自己不是有吗?”张小川防备不及,被张老头一把抢了个正着,顿时说道。

    “我的没你的好,你拿我的看。”张老头把自己的望远镜塞给张小川说道。

    张小川无奈,只能用老头的望远镜看。

    此时,用望远镜看远处的不只是张小川几人,包括皇帝赵眘,还有一些大臣,甚至一些富豪人家,也都拿起了望远镜朝远处观看。

    上次张小川结婚,彩礼就有望远镜,后来没多久,玲珑宝阁中就出现了望远镜售卖,而且价格并不低,一个几倍的望远镜就要几十上百贯钱,超过十倍的望远镜更是多达数百上千贯。

    就这样,望远镜还有些供应不足,除了朝廷采购了一些用于军事之外,在民间也只有少数一些大富大贵之家才买得起。

    “来了来了,果然来了。”张老头用张小川的望远镜看着远处江面,兴奋的大呼小叫。

    “你这个望远镜果然比我的好用,这么远都看得清清楚楚,就是镜头有点抖。”一边看着,张老头还不忘点评一番。

    张小川不理会老头,自顾拿起望远镜观看起来。

    随着时间过去,远处的船队距离码头越来越近,到了最后,已经不需要用望远镜,就能清晰的看到船队的样子。

    和两年前船队刚走时相比,此时的船队看起来有些惨不忍睹,刚走时,船队的所有船只都是崭新的,而现在,很多都看起来非常破旧。

    有一艘船,更是连桅杆都断了,是被一艘船拉回来的。

    很快,船队靠岸,顿时码头上就响起了震天般的欢呼声。

    此时,船上的所有水手,也都是兴奋的朝两边的百姓们招手欢呼。

    “驸马爷,官家让你去前面呢。”

    这时候,一个太监匆匆过来朝张小川说道。

    “老头,赵奶奶,媛媛,那我就先过去了。”听到这太监的话,张小川答应一声,然后和张老头几人说了几句后,就跟随太监朝人群前面而去。

    张小川和那太监到码头前面时,就看到被派到美洲的官员下船后被皇帝赵眘,以及朝廷大臣们热情接待的场景。

    “我们终于回来了啊……”

    一群前去美洲的大宋官员,当他们看到皇帝赵眘和一干文武大臣后,顿时就压抑不住情绪痛哭了起来。

    这两年,他们的生活过的有多艰辛,没有人能够知道,无数个夜晚,他们都想念着大宋的点点滴滴,盼望着能够早点回家。

    现在终于回来了,没有任何人能够忍住心中激动的情绪。

    对于这样的情况,所有人都很是理解,也没有责怪他们的意思。

    过了好一会,一群官员才缓过神来。

    “让官家和各位大人见笑了。”一个带头的官员朝赵眘说道:“臣等幸不辱命,这次前去美洲,终于完成了官家和大宋百姓们交给我们的任务。”

    “这次,我们从美洲成功的带回来了所有名单上的农作物的种子,还请官家和各位大臣看看。”

    那官员说罢,然后的几个船员抬上来了十几个木箱子,箱子打开,里面全是所有人都没有见过的种子。

    “这些种子只是这次收货的一少部分,船上还有更多。”那官员说道。

    “辛苦各位爱卿了。”赵眘动容的朝几个官员说道,不过他也不认识这些农作物种子

    “张小川你过来。”

    这时候,赵眘突然见到人群中的张小川,顿时就朝他招招手。

    “你看看,这些是不是你要的东西。”张小川到来后,赵眘指着几个箱子里面的农作物种子说道。

    听到赵眘的话,张小川自然上前查看。

    他先是来到第一口箱子面前,当他看到里面的东西时,顿时眼睛就亮了起来。

    “这是辣椒,味道很辣。”张小川从箱子里拿起一个红红的已经被晒干的辣椒说道。

    说话间,他用手小心的撕下一点点皮放入嘴中,果然是久违的味道。

    随后,他把辣椒掰开,把里面的种子露出来,然后递给赵眘说道:“官家,你看看,这里面就是辣椒的种子,我大宋百姓以后有口福了,哈哈。”说罢,张小川还高兴的笑了起来。

    随后,他又把目光看向另一种作物种子,这次的种子,被人用干树叶包了起来,张小川随手拿起一包打开,当他看到里面的种子时,顿时又笑了。

    “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应该是番茄的种子,产自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成熟后果实是红色的。”说完张小川还朝那从美洲回来的官员问道:“我说的对吗?”

    “没错。”听到张小川的话,那官员点点头,表示张小川说的没错。

    接下来,张小川把番茄种子递给赵眘,然后又看向了第三种作物的种子。

    “这应该是落花生。”张小川抓了几颗花生说道:“这种作物,开花后花根会扎进土里,然后在土里结成这样一枚枚花生。”

    “这落花生,里面应该是红色的果实。”说话间,张小川已经掰开了一颗落花生壳。

    顿时,很多人果然就看到了里面是红色的果实。

    “其实,这红色也只是一层皮而已,把这层皮剥开,它里面是白色的。”张小川说话间,已经快速把花生的皮在手中捻开。

    果然,里面果然是白色的。

    “这种落花生,可以直接生吃,也可以炒熟了吃,非常好吃。”说话接你,他直接把剥开的那枚花生扔进了嘴里。

    果然还是记忆中的味道。

    “官家你也尝一颗,这个已经剥开了皮,没用了。”说完,张小川把一颗花生递给赵眘说道。

    接下来,张小川又看向了另一种种子。

    “咦?这是菠萝种芽,你们竟然能够这么远运回来还是活的,了不起。”

    “这是向日葵种子,不错,不错,他的花每天会迎着太阳生长,所以叫向日,他的种子可以食用,非常好吃……”

    “终于看到了了玉米种子,不错不错。”

    “这是土豆。”

    “这是番薯,不错不错。”

    张小川一路看着探险队从美洲带回来的种子,他的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盛,最后脸上的笑意根本收都收不住。

    “哇,这是我要的橡胶树种子,不错不错,哈哈哈……”

第144章 黄金的归属() 
这次,美洲探险船队一共从美洲带回来了三十多种作物的种子。

    这些种子的名单,都是张小川按照后世美洲的特产提出来的,不仅有玉米土豆番薯这种高产量作物,还有辣椒,番茄等蔬菜种子,甚至还有水果以及美洲棉,橡胶等种子。

    当天,从美洲探险回来的所有人,都像是凯旋归来的战士一般,受到了所有人的热烈欢迎。

    他们上岸后,皇帝更是亲自在宫中设宴,好好的招待了他们一番。

    今天,注定是要被历史铭记的日子,而率领探险队前往美洲探索的几个带头的人,也会因此名留青史。

    这次探索,去的时候有二十艘船五百多人,中途因为风暴,使得船沉了几艘,人手也损失了一些。

    在南美的时候,收集完所有作物种子的船队分道扬镳,大部分船只直接返航回大宋。

    而另外几艘,则是绕过南美,继续沿着大陆北上,最后会前往欧洲,然后再从非洲绕一圈,经过阿拉伯海,印度洋,然后从南洋回来。

    这次的探险,也更加证实了张小川的身份,张小川航海游记的真实度,也变得更加可行。

    这次探险队经历的过程,大部分都和航海游记的描述相吻合,上面记录的农作物种子,也全部对的上。

    既然张小川的航海游记的真实性毋庸置疑,那么大地是圆的这一说法,已经是铁板钉钉,这也算是达成了几千年来人们对大地认知上的统一。

    就连一些坚持天圆地方说法的老顽固,在美洲探险队回来后,虽然嘴上不愿意承认,但是心里却已经信了九成。

    这天,朝堂上,无数人争论着。

    “官家,我认为,既然这些黄金是探索队自己发现并收集的,并且有言在先,那么这些黄金自然归探索队的那些船员所有。”一个大臣大声说道。

    “不然。”听到这个大臣的话,另一个大臣立马反驳:“船队是由众多商人一起出钱组建的,上面的黄金,应当归众多出钱组建船队的人所有,如果把黄金给了别人,那以后还有谁会出钱来做这样的事情?”

    “张大人此言谬以,这次船队去美洲,主要目的还是找寻种子,而船上的人已经完成了任务,中途掏了一些黄金,当时也已经说好,该归谁的就应该归谁,不然以后还有谁会跟着船队去出海?”

    朝堂上,两拨大臣不断争辩着。

    原本,这次船队回来,是一件非常喜庆的事情,最后却因为黄金的事情闹的非常不愉快。

    这次探索队在北美的时候,发现了一条河里有非常多的金沙,于是船队就决定在此停留了大半年收集金沙。

    而收集金沙是需要人手和工具的,如果没有任何好处的话,船员们又不傻,我们只是船员,又不是苦力,想要我们干活,黄金却归你们,想得美。

    后来,船队中的几个官员提议,船员淘金,一半归船队,一半归自己,船员们自然不答应。

    最后,双方经过讨价还价,规定掏的金三分之一给船队,剩下的都是船员自己的。

    有了这样的承诺,船员们才有动力参与到辛苦的淘金工作中来。

    或许是这里的黄金实在太多了,大半年时间,五六百多船员,一共就掏到了两吨多,六万多两黄金。

    按照大宋黄金的价格,这差不多就是上百万贯铜钱的价值了,除去船队的份额之外,船上的所有船员,每人都能分的超过两千多贯的钱财,等于每人都成了身家两百万的富豪。

    对于超过百万贯的钱财,出钱组建船队的商人权贵,自然不想把这些黄金给那些船员,所以等船到了大宋后,船队的老板们自然不允许船员把自己的黄金带走。

    这下,船员们自然不干了,一下子就把这个案子告到了御前。

    船队背后,是商人和权贵,在朝中自然有人帮忙说话,而虽然那些船员只是普通人,但是朝中刚正不阿的官员还是大有人在,于是两边就争了起来。

    “张小川,你对这件事怎么看?”最后,赵眘把目光看向人群后方的张小川。

    这次朝会,除了关于黄金的事情,还要讨论探索队从美洲带回来的种子种植培育问题,所以,对这些作物都非常熟悉的张小川,自然有了临时参加朝会的权利。

    听到赵眘的话,张小川想了想说道:“官家,正所谓人无信不立,既然代表我大宋的朝廷官员,在当时就已经把分配规则说好了,那么本应该属于船员的黄金就应该还给他们。”

    顿了一下,张小川继续说道:“我们假设,如果不把船员们的黄金还回去,等这件事被百姓们知道后,他们会怎么看我大宋朝廷,答应人家的事情做不到,我大宋朝廷到时候在老百姓眼中就再也没有了信誉可言。”

    “一个没有信誉的朝廷,百姓会拥戴吗?到时候外敌入侵,还能指望百姓会奋起抵抗吗?这件事看起来虽然很小,但是却关乎我大宋的信誉,关乎我大宋的安危,还请朝廷慎重考虑。”张小川最后说道。

    “简直是危言耸听……”听到张小川的话,自然有哪些商人权贵的代表站出来反对。

    然而不等那人的话说完,皇帝赵眘就打断了他的话:“事关我大宋的信誉,就不能以等闲视之,传话下去,让人把船员们的黄金还回去。”

    最后,皇帝赵眘还是拍板站在了船员们这一边,张小川说的对,如果这件事处理的不好,让民间知道了,那么朝廷的信誉就没有了,事关国体,他也不得不慎重对待。

    见皇帝赵眘都拍板了,哪些商人权贵的代表自然知道事已至此,何况这件事他们本身就不占理。

    “官家,朝廷可别忘了收税,在我大宋境内,国民的任何获利,都必须缴税,这样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