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三国志系统-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迁一听,脸色一变,急忙说道:“快快有请!”
小校领命而去,田丰有些疑惑的问道:“主公,那颍川荀氏叔侄是何人?”
听了田丰的话,赵迁就已经知道,肯定又是自己的介入,使得历史发生了偏离,此时此刻,荀彧荀攸名声未显,且都是年轻人,估计没人会在意他们。
“田先生,本将军敢言,此二人俱是大才!”赵迁笑道。
?
第九十一章 并州急报()
见自己的主公如此笃信,田丰也不好再坚持闭馆,于是命人张灯,召见那颍川叔侄。
田丰和赵迁坐在上首,荀彧、荀攸坐在对面,颇有一副面试的意味,如今,见到了两人,赵迁心情大好。
“汝二人可通报姓名。”田丰开口说道。
只见两人之中,看上去年轻的那位,直起身子,双手抱拳,道:“吾乃颍川颍阴人,姓荀,名彧,字文若,家父乃是荀绲;这位是吾之从子荀攸,字公达,曾任黄门侍郎。”
听到这里,田丰双眼一亮,问道:“哦?竟然是荀家八龙荀绲之子,失敬失敬!”
“忝依父名,愧不敢当。”荀彧淡然说道,显然不愿意靠自己父亲的名声。
赵迁坐在一边,忍不住问道:“不知二位先生从何而来?”
“吾叔侄二人,听闻将军于此处开设招贤馆,特从冀州牧韩馥处来此。”荀彧回答道。
田丰轻抚胡须,问道:“二位为何弃州牧,而奔太守乎?”
赵迁看向两人,他也想知道,荀氏叔侄为何放弃在冀州牧韩馥手下做事,却来投奔自己一个河间太守。
荀攸冷哼一声,说道:“韩冀州素性恇怯,今冀州虽遭黄巾之灾,然部州强实,州牧却无大志,吾之抱负何以施为?
”
听了荀攸的话,赵迁忍不住脱口而出:“那渤海太守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海内人望,二位先生为何舍近求远?”
此话一出口,赵迁就后悔了,这相当于自己提醒他们去投奔袁绍了。
历史上,荀氏叔侄确实是应韩馥之邀,来到了冀州,不过当他们到的时候,冀州已经被袁绍所夺,所以也就跟了袁绍,后来曹操起兵,二人弃袁投曹。
荀彧听了赵迁的话,微微一笑,说道:“袁本初,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可暂依而不可久附。
”
“吾亦知袁绍以宽厚得众心。”荀攸接着说道,“然之为人,志大而智小,忌克而少威,终难成大业。”
听了两人的话,赵迁微微放心先来,至少他们不会去投奔袁绍了,而现在曹操的声明远比不上自己,如果还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话,那可是愧对自己穿越者的身份了。
“那二位先生以为本将军如何?”赵迁继续问道。
荀氏叔侄对视一眼,荀攸率先说道:“将军于家国危难之际,起兵讨贼,以数千兵力,屡败数倍贼众,实为难得,攸愿辅之,以效智力。”
赵迁大喜,没想到这个荀攸倒是痛快,自己打的几场漂亮的胜仗,便将其折服,看来自己的魅力倒也不小。
荀彧倒是没有急着表明态度,而是说道:“不知将军接下来有何打算?”
赵迁一愣,没想到荀彧会问自己,看来古今都一样,这招聘都是双向选择,公司想要招聘到人才,人才亦想投奔有前途的公司。
沉吟片刻,赵迁答道:“如今本将军已有数万士卒,然大都是黄巾降将,其心不一,其志不稳,其战不强,所以本将军首先便是练兵强军。”
见荀彧没有说话,赵迁继续说道:“本将军屡受天恩,得以今日之显贵,待兵强马壮之时,欲起兵讨伐董卓,以正天子之位!”
听到这话,荀彧点了点头,说道:“将军有此心,则天下幸甚!”
虽然当初是田丰建议赵迁广招谋士,共商大事,但是眼看赵迁对荀氏叔侄非常客气,心中还是有些不自在,于是问道:“文弱有何妙计呢?”
荀彧微微一笑,说道:“诚如将军所言,屯马聚粮,连天下豪杰,诛灭董贼,而后北镇蛮夷,南督天下,则大汉江山可固。”
赵迁点点头,如今虽然遭遇了黄巾暴乱,各地州郡也有了自己的武装,但毕竟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那么明显的割据,荀彧站在这个角度上,提出让自己都督天下,目的还是为了扶保汉室。
“那公达呢?”田丰又问道。
荀攸看了田丰一眼,淡淡的说道:“愿随将军左右,随机应变。”
赵迁不想让田丰和荀氏叔侄杠上,从而闹别扭,连忙说道:“二位先生,可否愿与本将军共扶天下?”
赵迁说的是天下,而不是汉室,因为他手指上的那个无敌三国志系统可是要让他称霸天下的。
不过,在这个年代,人们的思想潜意识里就认为“朕即天下”,天下就是皇帝一个人的,所以当赵迁说共扶天下的时候,荀彧也想当然的认为赵迁是要扶保汉室了。
其实扶保汉室,也是赵迁现在必须要做的,他没有袁绍那种先天的声望优势,自己虽然斩黄巾有功,不过在天下名士看来,不过是一介武夫,若抛开汉室,很难立足于天下。
荀彧和荀攸两人对视一眼,考虑了一会儿之后,双双拜伏道:“荀氏叔侄参拜主公!”
直到听到了这声“主公”二字之后,赵迁才彻底的放下心来,有了荀氏叔侄的辅佐,真可谓是彪虎生翼。
几天之后,招贤馆又陆续的来了几人,其中田丰比较欣赏的有耿武,字文威;闵纯,字伯典;李历,字明时。
从此,赵迁部下武有张飞、赵云、太史慈等猛将,文有荀彧、荀攸、田丰之谋臣,威名更盛,羽翼渐丰。
如今易县人口众多,赵迁按照后世的经验,在城池周边建设卫城,以蓄流民等,卫城之中有军队驻扎,与易县城互为犄角照应。
而易县的粮草储备也非常可观,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拓展,以及前期剿灭黄巾所余之粮,足以供给赵迁的大军。
就在此大好形势之下,赵迁又接到了一封求救信!
得到救援信之后,赵迁立即升帐,与众谋臣武将商议军事。
赵迁看到文物齐聚,坐满帐中,一股成就感悠然而生,帐下坐着的可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如今却在我赵迁帐下听令!
稳定了一下情绪,赵迁一边将救援信递下去,让众人传阅,一边说道:“众位先生,各位将军,如今并州刺史张懿发来求援,南匈奴叛乱,并州危在旦夕!”
第九十二章 董卓的心思()
帐下文武传阅完毕之后,一时间无人大话,田丰看了看,上前一步说道:“主公,老夫以为匈奴残暴,更胜黄巾,侵我领土,必须讨之!”
“主公,末将曾见过匈奴杀人,甚为暴虐,如今趁国内混乱,南下侵扰,不能袖手旁观!”赵风抱拳说道。
话音刚落,邹靖迈步上前,道:“将军,如今我军战事方停,正是休养生息的时机,将军为河间太守,匈奴侵扰的是并州,与我等何干?末将认为不可轻易动兵。”
赵云上前一步说道:“邹将军此言差矣,大哥虽为河间太守,然亦是镇北将军,那并州百姓亦是大汉子民,今收到求援急报,怎能不救?”
“三弟说的有理。”张飞也附和道,“大哥,俺老张愿为先锋,斩下那匈奴单于的人头,献给您。”
荆飞眉头一皱,说道:“主公,据情报所言,此次匈奴发兵十万,且有大量骑兵,战斗力不可小觑,非是黄巾贼所比啊。”
赵迁点点头,忽然看到坐在一边的荀彧和荀攸,便开口问道:“文若、公达两位先生有何高见?”
荀攸昂首说道:“匈奴虽然人多势众,然不通兵法,虽十万之众,又有何惧哉?”
赵迁听懂了,这荀攸是主战的,于是看向荀彧,问道:“文若以为本将军是否应该派兵去救并州?”
“匈奴南侵,主公为镇北将军,假节,发兵讨逆,此为忠;救邻州于水火,此为义;解并州百姓于倒悬,此为仁。主公有何理由,不行此忠义仁之事乎?”荀彧反问道。
赵迁一听,抚掌大笑道:“文若说的好,那本将军便依田先生之提议,行文若先生所言的忠义仁之事,发兵救并州!”
赵迁站起身来,命道:“邹将军,本将军留给你五千精兵,与文若先生一起驻守易县,凡是请教,不得有误。”
“得令!”
“其余将官点齐人马,随本将军一起,明日启程,兵发并州。”赵迁说道,“公达、田先生为随军参谋。”
“得令!”
叮!
正在这时,系统突然传来一声脆响,紧接着便是雪儿发布任务的声音:“系统任务:营救并州,与南匈奴达成友好同盟。”
听了这条任务,赵迁有些无语,营救并州还好说,怎么还让自己跟匈奴达成友好同盟呢?
就算是自己取胜,匈奴迫于自己的武力,达成的同盟,应该也不是友好同盟吧?赵迁实在想不明白。
赵迁在心中问过雪儿,不过得到的答案却只有四个字:无可奉告。
既然如此,赵迁也不再纠结此时,走一步算一步,于是遣散众将官,各自回去收拾,准备明日起兵。
洛阳,皇宫大殿上。
汉灵帝刘宏端坐在皇位上,有黄门官前来奏事:“启禀陛下,并州来报,南匈奴叛乱,十万铁骑兵犯并州晋阳城,危在旦夕。”
刘宏吃了一惊,不知所措到:“如今真是多事之秋,黄巾贼刚刚覆灭,那匈奴竟然趁机叛乱,众位卿家,有何良策啊?”
大殿之上的文臣武将听到刘宏的询问之后,都低下头去,默默不做声。
看到自己臣下的样子,刘宏长叹一声,十分的失望,就在这时,从班部末尾处,走出一人。
只见那人身量短小,面色黝黑,其貌不扬,董卓一看,有些不太高兴,说道:“孟德,大臣议事,你要做什么呀?”
此人正是曹操!
只见曹操手持笏板朝着刘宏及董卓各施一礼,道:“陛下,董太尉,曹操不才,愿领兵前往讨之。”
刘宏眼睛一亮,说道:“卿需要多少人马?”
曹操还未回答,董卓抢先说道:“孟德,此乃国家大事,哪轮的到你来议论,速速退下。”
“太尉……”
曹操抬头一看董卓那不可一世的样子,及汉灵帝刘宏无可奈何的表情,便不再坚持,退回班列,心中已生出离开洛阳的念头。
刘宏不满的看了董卓一眼,抱怨道:“董太尉难道要亲自率领大军前去镇压吗?”
董卓哈哈一笑,说道:“臣事务繁忙,难以抽身,怎么能亲自去讨伐这些叛逆呢?”
“那该如何是好?”刘宏焦急的说道,“不如将皇甫嵩及朱儁从牢中释放,让他们戴罪立功,平定叛乱?”
董卓冷哼一声,说道:“皇甫嵩、朱儁图谋不轨,意欲谋反,本应当诛,只不过念其前番功劳,饶其不死,怎可释放以成患也?”
“那你说,如何解决这场危机!”刘宏微微有些怒气。
董卓呵呵一笑,说道:“陛下勿恼,您忘了镇北将军赵迁了吗?”
刘宏眼睛又是一亮,拍掌笑道:“不错,朕有镇北将军赵迁,何愁叛贼不除?来人,令赵迁火速出兵,救济并州!”
“陛下,镇北将军此时已然发兵,陛下勿虑。”董卓继续说道。
刘宏长吁了一口气,说道:“镇北将军当真是朕之股肱,能为朕分忧者,唯赵将军也!”
董卓站在殿上,冷眼看着刘宏那得意的表情,心中暗恨,自己没能把赵迁一并收拾了,留下这么个祸根。
董卓当日按照李儒的建议,怂恿天子召回皇甫嵩、朱儁及赵迁,可是万没料到,赵迁竟然识破计策,阳奉阴违,延误行程。
之后,皇甫嵩和朱儁察觉不对,欲回城外的兵营,董卓被逼无奈,只能以心怀不轨的莫须有罪名,将其二人收监,随后收缴二人兵权。
这么一来,董卓虽然在洛阳的势力一家独大,连天子都颇为忌惮,但是再想诓骗赵迁来洛阳,那是万不可能了。
董卓今日之所以拒绝曹操领兵,而推荐赵迁,目的就是想让赵迁跟匈奴拼命,消耗赵迁的实力。
虽说匈奴内部分裂之后,实力大不如前,但是其战斗力也相当不容小觑,绝对够赵迁喝一壶,到时候,他董太尉再找个理由,将赵迁灭掉,便又除却自己一心腹大患。
想到这里,董卓嘴角微微一扬,露出一个奸计得逞的笑容。
?
第九十三章 张将军()
夕阳西斜,并州晋阳城,此时硝烟弥漫,城墙外的地面上,有很多尸体七七八八的躺在那里,有大汉官军的,也有匈奴人的。
城墙上的士卒,大都依靠着墙体,趁着这个空隙,赶紧休息,恢复体力;也有一些人,忙着将手上的同伴,扶到城下包扎治伤。
正在这时,一名年轻的将军从城墙上走过,巡视着城墙的各个部位,虽然眉头紧锁,有些疲态,但是掩饰不住眼中的精芒,说明这不是一个普通人。
“张将军!”
“见过张将军!”
靠在墙上休息的士卒纷纷站直身体,向走过来的将军问好。
这些士卒本不是这位将军的部下,但是这位将军来时,恰逢匈奴犯境,张将军义无反顾的加入了晋阳保卫战当中。
期间,并州刺史张懿为国捐躯之后,这张将军便当起大任,率领晋阳的士卒抵抗匈奴的进攻。
然而,晋阳城中士卒不过万余,匈奴却又十万之众,战争进行的相当艰难,每天都有大量的士卒死去,城破仿佛是迟早的事情。
“将军,我们能守住晋阳吗?”旁边的一个士卒小声的问道。
张将军转头看去,发现这个士卒不过十五六岁,扛着的一杆长枪比他自己还要高,眼中满是绝望,声音带着哭腔。
张将军微微一笑,说道:“众位放心,匈奴虽然残暴,但只要吾等万众一心,定能击退匈奴,保护城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