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

第173部分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173部分

小说: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义欣倒是表现出极大的魄力,誓死保卫城池。

    彭城方面倒是多虑了,魏军忙于料理黄河流域的刘宋残余势力,倒不至于轻率南下。

    刘宋的济南郡便成了魏军的第一个目标,济南郡长萧承之,虽然率数百人顽强抵抗,但敌众我寡,局势万分凶险,将士们人心思变。

    萧承之临危不乱,学起了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让部队隐藏起来,然后大开城门,准备来一招空城计。

    部属们都表示担忧:“贼寇人多势众,怎么可以轻视他们?”

    萧承之说:“我们据守一座被抛弃在敌人后方的孤城,局面何其凶险,如果再暴露力量单薄的弱点,定被敌人屠杀,唯一的希望就是摆出强大姿态,等候变化,也许有一线生机。”

    魏军果然被这种虚虚实实的部署迷惑住了,一时不敢大举入侵,为郡中官兵争取了宝贵时间。

    这时拓跋焘已经攻克平凉,逐渐把兵力集中到对付刘宋的东部战线。

    11月中旬,北魏寿光侯叔孙建、汝阴公长孙道生,接到中央的号令,一起渡河南下,加入到瓜分刘宋的队伍之中。

    刘义隆一直密切关注着前线的动向,得知北魏援军不断南下,当然不能服软认输,立即加授征南大将军檀道济为北伐军总司令官,率军攻击北魏。

    檀大将军可谓临危受命,如果这次不能顶住北魏的进攻,拓跋焘极有可能趁着西部大胜的余威,长驱直入,威胁刘宋的京畿重镇,即便最后化险为夷,对于国家仍是巨大的打击。

    作为国家的第一名将,檀道济的作为,无疑成了国人嘱目的焦点,也是大家的希望所在。

    431年正月15日,准备充分之后的檀道济,从清水逆流而上,率军援救岌岌可危的滑台,接下来二十多天的时间里,与魏军展开大小三十多次会战,一面作战,一面向前推进,捷报频传,不久便抵达历城。

    果真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檀道济的加入,一扫刘宋败退的阴影,极大提升了将士无的信心。

    叔孙建不断被击败,便转变思路,派轻骑兵发动游击战,出没在宋军前后,大肆焚烧粮食草料,以此阻止檀道济的攻势。

    此举果断奏效,宋军粮秣渐渐缺乏,不能继续推进,攻势严重放缓,救援滑台的计划也被迫延期。

    就是延缓的这段时间,已足够发生点什么了。

    安颉和安南大将军司马楚之,既没了后顾之忧,便全力攻打滑台,拓跋焘不久又加派楚兵将军王慧龙增援,于是滑台城彻底陷入魏军的重重包围。

    滑台守将、宰相府参谋次官朱修之,已苦苦支撑了数月,粮食都吃完了,只能与士卒在城中烤老鼠充饥,但为了等待檀道济的援军,仍旧不抛弃不放弃。

    遗憾的是,檀道济迟迟未能赶到,无论朱修之还是其余将士,精神都饱受摧残,并终于崩溃。

    2月10日,滑台沦陷,朱修之和士卒一万多人,全遭俘虏。

    消息传得很快,檀道济的大军距离滑台仍有一定距离,粮食也快吃完,如今又得知滑台失陷,继续前进便没了意义,于是开始从历城撤退。

    之前还能与滑台守军实现配合,夹击魏军,但现在的情况已不单单是撤退了,而是要快速撤退,因为但凡有半点迟缓,都有可能被敌人的骑兵追到,而历城并无水系可以利用,步兵的机动性是无论如何都比不上骑兵的。

    雪上加霜的是,宋军撤退途中,有些叛逃到北魏的士卒,把宋军的处境告诉了魏军,魏军于是加速追击。

    宋军本是逃命,得知魏军正在迫近,更加人心惶惶,军纪已不能维持,眼看就要崩溃。

    值此生死存亡之际,檀道济为了迷惑敌人,趁夜让士卒把沙子当作粮食,一斗一斗的量,一边量还一面高声报数,然后用少数谷米覆盖在沙堆上面。

    等到天色渐亮,魏军的侦察兵发现宋营中仍有大批粮食,赶紧回去报告首领,将领们由此都认为之前的降卒是诈降无疑,一时也不敢追得太急。

    但宋军人数毕竟占劣势,魏军源源不断地向历城集结,局势仍旧万分紧张。

    檀道济再施计谋,让士卒全副武装,而自己则身穿白色布衣,率领军队缓缓南下,以此宣示底气十足,无惧无畏。

    这种方法真是屡试不爽,因为没人敢轻易拿性命作赌注,虽然魏军刚刚吃了萧承之的大亏,但这次仍旧不敢贸然逼近,反倒稍稍后撤以观察变化,檀道济领军走了一段之后,紧抓机会,趁敌人还没回过味来,迅速撤离战场。

    (本章完)

第352章 难兄难弟() 
平凉陷落之后,北魏兵力暂时回撤,这让西秦看到了某种机会,乞伏暮末原本已派使节请求归附北魏,但此刻却开始后悔,认为大局仍可有所作为,先吞并胡夏的残余势力,再小心经营,并不致把祖宗的基业葬送。

    胡夏刚刚遭受沉重的打击,乞伏暮末对即将到来的决战满怀信心。

    然而……

    北魏政府行政官库结,奉命率骑兵五千人,西上迎接乞伏家族,但因为乞伏暮末临时改了主意,库结只得空手而回。

    拓跋焘被放了这么大的鸽子,对西秦再无好感,乞伏暮末也因此失去了最后的支援。

    虽然乞伏暮末对未来充满信心,但国人们却深知眼下的局势,之前有北魏撑腰,还勉强能苟活几天,如今竟把靠山得罪了,岂不是自掘坟墓!

    危机很快爆发,南安羌部落一万多人背叛西秦,共同推举安南将军、八郡军区司令官、广宁郡长焦遗为盟主,向乞伏家族下发战书。

    但焦遗却并不想扛这个雷,大家于是又劫持了他的族侄、长城军事总监焦亮,率军进攻南安。

    此时的西秦早已危如累卵,哪还受得了万人叛乱的打击,乞伏暮末瞬间有种自残的冲动,紧急派人南下向仇池求救。

    仇池的立场一直很迷,杨难当接到西秦的求救信号,可是纠结了好长时间,最后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只要胡夏、西秦,还有隔壁的吐谷浑,三方互相牵制,仇池将来一定会有可乘之机,所以必须救援西秦,保证这一政治平衡。

    没多久,仇池将军苻献,率骑兵三千人北上赴援,与乞伏暮末联合击溃了焦亮的叛军集团,焦亮仓惶逃往广宁,投奔叔叔焦遗。

    但焦遗显然不敢与政府对抗,于430年12月,斩杀焦亮,出城投降。

    总算有个消息,乞伏暮末万般欣慰地擢升焦遗为镇国将军。

    可惜各处的叛乱仍未止息,略阳郡长杨显,毅然献出郡城,投降了胡夏。

    杨显的动作倒是提醒了胡夏,赫连定在故地不能立足,正在犯愁,现在想来,大可以侵占西秦的地盘,于是挥师西进。

    西秦的地盘也不多了,在胡夏的逼迫下,很快就只剩下南安一座城池可以据守。

    恰巧南安城中发生严重饥荒,人与人互相吞食,西秦高级咨询官、征虏将军出连辅政,高级咨询官、首都西区卫戍司令官乞伏延祚,政府文官部长乞伏跋跋,这三名位高权重的大臣,先后翻出城墙投奔胡夏,让城中的局面更加悲惨。

    乞伏暮末只觉欲哭无泪,看着城中面黄饥瘦的官兵,心下一横,终于决定结束这种煎熬,于431年正月下旬,用车辆拉着空棺材,出城投降。

    赫连定不是姚兴,此时的胡夏也不比当年的后秦,所以乞伏暮末终究不能像父亲那样完成复国,立国39年的西秦,至此彻底结束,乞伏暮末和沮渠兴国一起被押往上邽。

    就在南安陷落之前,西秦的太子宫高级助理官焦楷,意识到大难临头,秘密逃奔广宁,向父亲焦遗哭诉说:“你深受大王的宠爱,身居朝廷要职,而今国家倾覆,怎么能不登高一呼,用大义号召大家消灭贼寇!”

    焦遗说:“主上已陷贼人之手,我并不是恐惧死亡,只是此时大军出击,是加速主上的死亡,不如遴选皇族中的贤能之士,先拥护他继承王位,然后起兵讨伐,也许能渡过难关。”

    焦楷顿时黯然神伤,仿佛眼前一切都是梦境一般。

    时间不等人,焦遗很快就组织士兵修筑高台,集结群众盟誓,只用了二十天时间,已集结一万多人,前途貌似还有一丝光亮。

    天公不做美,焦遗本就上了年纪,经过一番折腾,竟然病死了,而焦楷不能单独完成此事,于是带着一万多人逃奔北凉。

    赫连定得知此事,大为愤怒,把责任全推给乞伏暮末,认为他不是诚意归降,实则包藏祸心,想与北凉里应外合。

    乞伏暮末当然拒理力争,但毕竟无济于事,与皇族一百多人全遭屠戮。

    当年南凉覆灭,乞伏炽磐冷血地杀害自己的岳父一家,如今西秦终结,赫连定则毫不留情地除掉乞伏暮末这个亡国之君。

    考虑到赫连定与乞伏家族并未有什么复杂的关系,因此虽然他手段残忍,却也是无可厚非,乱世之中本来就是弱肉强食,相比秃发傉檀的遭遇,乞伏暮末其实也不算太惨,起码没碰到白眼狼。

    有些时候,纯粹的敌人造成的伤害再严重,也比不上白眼狼带来的伤害那么刻骨铭心,因为毁于敌人之手,是技不如人,但被曾经的亲朋好友暗算,内心之愤恨是无以言表的。

    杀死乞伏暮末之后,赫连定也不得不面临被杀的命运,如果继续和北魏僵持,只怕这天来得会很快。

    没人想死,赫连定当然也不想,为避免这种悲剧,裹胁故西秦投降的部落十余万人,从冶城渡黄河,打算夺取北凉土地,然后重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北凉已然没落,赫连定采取玩命式的袭击,兴许还真能抢占一亩三分地。

    可惜旁边的吐谷浑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慕容慕璝一直紧紧盯着胡夏的动向,确认了赫连定的行军路线,立即派老弟、益州督导官慕容慕利延,以及宁州督导官慕容拾虔,率骑兵三万人,趁胡夏半渡黄河的绝佳机会,拦腰发动突击。

    “击其半渡”这种经典战术,一向受到将帅们的青睐,只是成功的例子却并不多见,前秦天王苻坚甚至因为战术失败而折在淝水,继而把国家推向覆灭的边缘。

    当然苻坚的失败并不单纯因为战术运用不当,还有许多其他偶然因素,反观慕容慕利延,就没有那么多意外,稳稳地把夏军击溃,并生擒了夏帝赫连定,砍死了随行的沮渠兴国。

    赫连定被俘,也意味着立国25年的胡夏政权就此结束,距离西秦亡国只有短短五个月的时间。

    (本章完)

第353章 冯弘篡位() 
中原大乱,甚至吐谷浑这样的选手都参与进来,北燕当然不肯示弱。

    不过他们的情形比较特殊,地理位置过于偏僻,所以面临的机会也就少一些。

    但这不表示北燕就能独得安宁,与外敌争雄争霸是不大可能实现了,丝毫不影响矛盾集中到内部,在平静多年之后,终于再度爆发宫廷政变。

    进入430年,冯跋的身体状况起来越差,到了9月,已几乎不能下床,不得不召见立法院副总立法长、高级咨询官阳哲,进入卧室,交待身后之事,并提前让太子冯翼接管国事,让皇家卫队进入戒备状态,防范意外的发生。

    冯跋的妃子宋夫人,暗中准备让她的儿子冯受居继承帝位,便蛊惑冯翼说:“皇上的病就快痊愈了,你那么着急代替陛下君临天下,真的合适吗?”

    冯翼性格软弱,认为庶母的话很有道理,担心受到舆论的攻击,于是仍回太子宫去了。

    宋夫人便借着这一机会,假传圣旨断绝了内外交通,有什么事都让太监传话,包括太子在内的所有皇族、大臣都不知宫内的情况。

    皇家稽察官胡福,因为太监的身份,得以出入皇宫,负责冯跋的安全保卫工作。

    宋夫人不知道这个胡福,背地里却和宰相、主管朝廷机要的中山公冯弘打得火热,胡福很快就把宋夫人的阴谋泄露出去。

    作为冯跋的御弟,冯弘可谓权倾朝野,但当遇到更进一步的机会,自然也不会拒绝,得到宫里密信之后,立即采取行动,亲率武士数十人,全副武装地突袭后宫。

    冯弘威名赫赫,所到之处,禁卫军不能抵挡,最终一哄而散。

    宋夫人这才发现自己根本不能控制局势,急忙下令关闭宫门。

    冯弘有个家僮,身手矫健,是个名符其实的武林高手,翻墙而入,直闯到冯跋的寝殿,并一箭射死了门内吓得横冲直撞的宫女。

    病床上的冯跋本已到了弥留之际,见此情景,悲愤之下竟气绝而亡。

    这个家僮很快向主子报告了这一喜讯,冯弘于是毫不客气地进入金銮殿,坐上了皇帝宝座,接着派人到大街小巷散布消息说:“上天突降灾祸,先王促然驾崩,太子不在病床旁侍奉,高级官员也不来哀悼,朕恐怕朝野之间有什么阴谋,国家将陷于危难,便以天王幼弟的身份登上大位,安定国家,文武百官到朝廷报到的,一律擢升二级。”

    这种典型的政治文告,或许不会让所有人都心服,但起码为冯弘树立起了正统的名义,即便旁人心有不服,一时也无法动摇新皇帝的地位。

    太子冯翼本来想扭转局面,率太子宫的卫队攻击冯弘,可惜毕竟晚了一步,此时出击,挑战的不仅仅是他的叔叔,还有被叔叔拉拢的一大批文臣武将。

    结果没有悬念,冯翼落败,卫队也被强制解散。

    冯跋这辈子虽没有特别耀眼的成就,但子孙众多,光儿子就有一百多个,加上冯翼闹的这出,冯弘意识到了这一百多个儿子、数百上千个孙子的威胁,于是先逼迫冯翼自杀,然后把冯跋的所有儿子全都处死。

    这么大的动作,就算是在刘宋、北魏那样的大国,都算不上小事了,何况北燕这种弹丸之地,消息不久便传遍中华大地。

    然而北魏此时正和刘宋对峙,实在脱不开身,不然必定趁机一击制胜。

    檀道济退军之后,拓跋焘有心继续南下推进,但考虑到战士征战日久,人累马乏,再加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