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龙船-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赵昰的追问却并没有就此打住,紧接着又向文天祥发问道:“文相以为,凭元军此次来势之盛,朝廷若是退至广西,四面被围水陆断绝,内外交困之下,还能守得住吗?”
听到赵昰用如此悲观的态度询问,文天祥刚要出言宽慰,却听到少年天子紧接着又说了下去,“或许朝廷内部有许多大臣们,在心底还抱有幻想,认为蒙古人以外夷身份入主中原,其族群人丁稀少,要不了多久就会在全天下无数汉人反抗的浪潮中重新退回草原。到那时,身为华夏正朔,只要我大宋皇室正统仍在,朝廷和满朝文武仍在,自会有无数百姓欢呼雀跃着来迎朕回临安,甚至是重返汴梁执掌天下。”
赵昰的这一段话,让文天祥心中生出了极大的触动,因为这种想法,即便是在他心里,也同样占有一席之地。
以天子如今的年纪,就能深刻的剖析出这种深藏于众多官员内心深处的念头,这份眼光和见识别说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只怕是积年宿儒都未必看的透啊。
也正因为如此,听赵昰直截了当的提及这个话题后,文天祥也不禁轻声问了一句:“那皇上以为,蒙古人能久居中原吗?”在不知不觉间,就是文天祥自己都没有发现,他此时说话的语气居然和面对丞相陆秀夫商议国事时一模一样。
(本章完)
第222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
赵昰用坚定的语气将自己的答复说了出来:“除非我大宋重整旗鼓北伐中原,否则蒙古人绝不可能轻易退回草原了。”
听着天子如此肯定的论断,文天祥迟疑了一下,还是轻声追问了一句,“皇上此论是否过于武断了些,蒙古人算上老弱妇孺举族上下人丁不过百万。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中原数千万汉人百姓,岂会让蒙古人安坐中原?如今河南、山东、两淮、江南诸地义军四起,无不盼望着大宋王师早日北上,朝廷只要能挡住元贼此次攻势,蒙古人后院失火之下,只怕就难有余力对朝廷紧逼不舍了。”
连坚定主战的大宋枢相文天祥,心底都难免会有这种侥幸之念,赵昰也只能是摇头苦笑不已了。难怪前世大宋朝廷会在临安城破之后,不仅不思聚民扩军,反而处处退让,一路南逃,直到最后一丝血脉和力量全部葬送在崖山一战中。
嘴角露出一丝冷笑,赵昰沉声说道:“我大宋自立国之初,即苦于外夷之患。辽国强盛时,契丹人时时入侵,割燕云十六州,逼迫朝廷岁岁纳贡。可我大宋呢,不思强军卫国,朝廷重臣甚至多有沾沾自喜之意,以为花点小钱就可以买来我大宋长治久安。”
叹了口气,赵昰提高声调对着文天祥问道:“可结果呢?朝廷给辽人的岁币年年增加,百姓生活越来越苦,大宋国力也日渐孱弱。及至女真人兴起,金国建立。我大宋与虎谋皮,竟与女真人合盟灭辽。这契丹人是灭了,可女真人之祸却远超预料。我大宋半壁江山沦丧,汴梁城破,靖康二帝蒙尘,遭了闻所未闻之奇耻大辱啊。“
听到这里,文天祥已经明白了天子之意,脸上不由就生出了一些惭愧之色,可赵昰却并没有就此打住,反而语气更加尖厉:“退守江南半壁之后,更可笑的是,我大宋满朝文武竟无一个明白之臣,再次与蒙古人合盟灭金。哈哈哈,这金国又被灭了,可现在呢?蒙古人入寇襄阳席卷南下,临安城破,幼帝出降,我大宋连一块安稳的落脚之地都难寻。“
细数完大宋历代与契丹、女真、蒙古等外夷相处的国策和结局,赵昰这才用低沉的声音轻轻的向文天祥问道:“文相,如今我大宋可还有退路吗?国库里可还有财货去买一时之平安吗?将恢复河山的希望寄托在百姓身上,可文相又如何知道那些寻常百姓的心思呢?”
说到百姓人心所向,文天祥显然是多少还有些心存希翼,当下就回道:“皇上,虽说如今我大宋百姓多已沦入元贼治下,可毕竟身为炎黄子孙,同根同种,想来百姓心中还是愿意为我大宋中兴出力的。”
可赵昰却不想让文天祥心中继续存有这种不切实际的错觉,毫不留情面的反驳道:“文相这些想法全凭猜测,只怕过于一厢情愿了些。朕记得《荀子*王制》曰: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如今我大宋治下百姓可曾有片刻之安稳乎?莫说安稳,只怕连生存都没有一丝保障。朝廷无丝缕之恩加于百姓,却痴望百姓可以为朝廷效命,岂有这般道理呢?女真人据有河南、山东诸路百余年,那些寻常百姓不同样苟且偷安于金国治下。至于朕这个大宋天子,一无功绩,二无威望。只怕在普通百姓眼中,就是一个十几岁的懵懂孩童罢了,又如何能让百姓信服?“
听完了赵昰清晰而又理智的分析,文天祥在沉默了半晌之后,也不得不承认,天子的论断虽然有些残酷,可无疑是最符合实情的。
彻底断了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之后,再来面对眼前元军步步进逼的绝境,文天祥的心思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原本以为能守则守,不能守则弃的琼州,此时已经变成了大宋存续所系的最后一块基石了。
从福州退往琼州时,大宋尚可以从容的搜集闽地、广南东路所有的物资和工匠,这才支撑着朝廷重组天子六军、设立三大水师。如果现在丢了琼州,失了文昌船场、临高匠作坊,只怕朝廷再难有余力重建如此规模的船场和匠作坊,朝廷新军和水师的实力也不可能再有扩展。
对朝廷形势重新有了清晰而又正确的认识之后,回过头来再看天子所提之策,文天祥也不由的有些意动了。
以游击战术骚扰、疲惫敌军并不难,小规模的伏击战应该也可以取得一定的战果,可想要在水师兵力、战船数量都处在明显劣势的情况下取得一场大胜,那么朝廷就必须提前设下一处大规模的陷阱,并将元军水师主力顺利的诱入埋伏之中。而想达到这种效果,赵昰的建议无疑是最有效而且最容易做到的办法。
从文天祥沉默不语的举动和犹豫不定的神情中,赵昰知道自己的这番说辞已经打动了文天祥。
趁着这个机会,赵昰走到文天祥面前,最后加了一把火,“文相,其实不管你最终能不能同意朕的建议,朕都不会在琼州安坐,更不会逃往钦州。这大宋是朕的天下,十数万将士正在为国奋战,朕为何不能挺身而出。朕宁愿战死沙场,也绝不会逃回广西坐以待毙。哪怕战死在沙场上,至少还可以让天下百姓们看一看大宋天子的血性和决心。”
默默贮立了良久,在天子决心已定的情况下,想到琼州若失,只怕大宋立时就有国灭运消之祸,文天祥终于心情极为复杂的点了点头,同意了赵昰御驾亲征以身为饵的计划。
如果大宋国祚不存,天子就是逃到天涯海角又有何用呢?
既然定下了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军略,随后,文天祥对着军用舆图又重新制订出了一连串与之相关的详细战术,并逐一与赵昰认真的商议讨论。
从午时直到夜色深沉,一个清晰而完整的对敌攻略终于完成。看着面前仍然精力充沛气度从容的少年天子,文天祥抛开了心中所有的顾虑,叹息着对赵昰说道:“有皇上不畏艰险御驾亲征,或许我大宋置之死地奋起一击,未尝不能拼出一线生机。”
(本章完)
第223章 湟溪生变()
湟溪关,背靠广南东路连县,直面荆湖南路永州府蓝山县。
沿着关隘前方开辟出来的曲折山路,绕过都庞岭山脉群峰,就可以使荆湖南路与广南东路相互通联。
从秦一统天下至今,湟溪关前的这条险要山道,天下太平时,商贾不绝于途;天下纷争时,却已经不知经历、见证过多少次的铁血杀伐了。
七月二十五日,天气晴朗,在黄昏时分的残阳映照下,湟溪关前蜿蜒层叠的群峰仿佛披上了一层朦胧的轻纱,显的那样柔和安静。就连湟溪关的城墙上,白日里宋元两军厮杀后留下的斑驳血痕,也渐渐消失在残阳余晖温柔的抚摸中。
以御林卫三万兵力,分兵驻守都庞岭湟溪关和骑田岭阳山关,面对着十万元军的两路强攻,御林卫指挥使石义坚初时整天都是提心吊胆的。
湟溪关、阳山关内各驻守着一万御林卫精锐,军中斥候每天晚上都会依例潜出关外,沿着关前山路两旁的山林,一路探查敌情,直到第二天清晨才会回营缴令。
而石义坚则率一万御林卫坐镇两关后方的韶关,以为后备增援。
可是眼看就快到七月底了,不管是湟溪关还是阳山关,明明占据了绝对兵力优势的元军,攻势却一直不温不火。
虽说关前元军步卒的攻势,几乎每天都不曾停止过,可每次都是以少量兵力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试探性攻城,除了两三架云梯之外,蒙冲、箭车、冲城车、投石车,这些大型攻城器械也都难得在关前露面。
时间久了,面对着元军明显是装模做样应付差使的攻势,石义坚再是谨慎小心的性子,也被磨的渐渐有些麻木了。原来每天都要到湟溪关、阳山关各转上一圈,可现在,石义坚每天却只会到一座关隘内巡视一番就返回韶关了。
军中主将的态度,在无形中让守卫两座关隘的军中将士们也都有了些懈怠。尤其是那些每天晚上要在山林中往返奔波一宿的斥候们,每天劳而无功之后,警惕性和积极性难免都要大打折扣。
反正关隘险要,城墙坚固,关内还有一万精锐步卒镇守,指挥使大人又是隔天才会前来巡视一次,辛苦了大半个月却劳而无功的军中斥候们,终于开始生出惰性,每天一次的例行夜巡,悄悄改为了两天一次。
夜色渐浓,站在城头向外望去,除了偶尔还能听到远处山林中传来的几声飞鸟鸣叫外,湟溪关外一片朦胧和寂静。
值夜的御林卫统制孙志正和手下几个提辖、都头在无聊的扯着闲话,以打发漫漫长夜。
只是在他们对面数百丈外,一处人眼根本看不清楚的小山峰顶,两个一身黑衣的元军斥候正趴在茂密的草丛中,观察着湟溪关城头的动静。
“刘哥,看样子对面关内的宋军是不会发生什么兵马调动了,今天上午他们的指挥使将旗也已经在关上出现过了,按着这几天的情况,明天应该就不会再来了。”
年纪稍长一点的元军斥候点了点头,用一种明显强抑着兴奋的语气轻声说道:“咱们在这守了快一整天了,已经入夜了,先回去缴令,把军情禀报给万户大人,据说,前几天九王爷到蓝山县之后就没走,一直在军中坐镇呢。说不定就这两天,咱们大军就会全力突袭湟溪关了。”
借着夜色遮掩,两名元军斥候悄无声息的从山林中潜回了元军大营,将今天查探到的消息禀报给了汉军万户张波。而确定了湟溪关内的守军今天依然平静如常之后,张波也带着激动和期待的心情,快步走进了军营内一座护卫森严的大帐。
三十出头年纪,眉眼清秀,看起来一幅书生模样的大元九王子,镇南王脱欢,此时正安静的坐在大帐内,借着书案前的烛光细细翻阅着几份朝中邸报和军情文书。
等张波入帐行礼过后,脱欢微笑着问道:“天都这般时分了,张万户满脸喜色的到本王这里,想是有什么好消息吗?”
张波迅速将军情报上:“回九王爷,军中斥候来报,湟溪关上一如往日,王爷的疲兵之策果然生效了。今天上午,宋人御林卫指挥使已经到关内巡察过了,明天应该是会到阳山关。”
轻轻点了点头,镇南王脱欢又问了一句:“军中将士们可都做好了准备?攻城器械可曾齐备?”
“禀王爷,天天这么屯兵山野,按着王爷的谋划,天天只能在宋人的关前骚扰一番,看着眼前的肥肉却吃不到嘴里,军中兄弟们早就憋的难受,就等着王爷的号令了。“
听到汉军万户张波的回复,脱欢收起笑容,肃容正坐,眼中精芒闪烁,扫视着帐内的奥都赤、乌马尔、樊楫、张玉等亲信,当看到众人眼中都是一幅迫不及待的神色之后,脱欢对着身边新任的荆南宣慰使,兼军师奥都赤问道:“奥都赤,依你之见,明日是否可以一举攻克湟溪关?“
奥都赤自信的一笑,高声回禀道:“王爷放心,自王爷入主荆湖行省之后,属下已经吩咐各级军将严守关防,荆南与广南之间不可漏过一人一马。从他们守关军将的举动上来看,如今宋人根本不知咱们荆南的变化,他们的守将以为面对的仍是苏赫巴托指挥下的军马。如今湟溪关内,主将两日一巡,连军中斥候也都改为两日一探了。也就是说,只要王爷决定动手,咱们大元精兵有一整晚的时间,可以集结兵力、攻城器械抵达湟溪关外。明日一早,出其不意的全军猛攻,宋人猝不及防之下,湟溪关当可一战而下。“
“好!“随着一声大喝,镇南王脱离欢重重的一掌拍在身前的书案上,厉声颁令:”传本王军令,乌马尔、樊楫、张玉、张波,各率本部,人马衔枚,连夜赶赴湟溪关前。有擅发号令、喧哗惊敌者斩,失期不至者斩,明日寅时末,大军全力攻城。“
脱欢军令即下,在大元森严残酷的军法面前,数万元卒在满心渴望战功的各级军将的指挥下,趁着夜色,如同一股股洪流,悄无声息的涌入了都庞岭连绵的群山之中。
数万大军连夜沿山路行军,不可避免的惊起了山林中无数的飞禽走兽。
只是这一晚上,负责在湟溪关城头值守的御林卫军将们,却因为半个多月的宁静而丧失了警惕之心,早已在城头的望楼内呼呼入睡了。
(本章完)
第224章 破关而入()
身为大元皇帝忽必烈的九皇子,镇南王脱欢从父亲身上还是继承到了不俗的军法谋略。
自接手荆湖行省,执掌左路二十万大军的兵权之后,脱欢不仅没有大肆宣扬庆贺自己得掌大权,反而极为低调的全力封锁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