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龙船-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好孙勇当时见机的早,提前大吼了一声,这也让畲族、苗族的两位头人陈吊眼和都拉乌大声吆喝着让许多族人停住了前冲的脚步,这才没有造成更大的伤亡。
身体瘦弱的龙岩知府李士诚一向觉得自己很普通,即没有过人的学识,才思也谈不上敏捷,更没有过人的家世,所以他向来都只是勤勤恳恳的处理自己治下的政务。
在李士诚眼里,龙岩周围山林里的少数民族和龙岩城内外的百姓们一样,都是朝廷百姓,都是自己治下之民。所以当这些生活条件艰苦的畲族、苗族山民们遇到了什么难事时,李士诚也都会尽自己所能从龙岩县的府库里挤出来一些粮食和布匹去帮助他们。李士诚心里只是感觉做这些事都是自己这个龙岩知府份内的职责,可是在畲族、苗族山民的眼里,早就把这位从不歧视山民,经常帮助山民的知府大人看成了自己心中的恩人和朋友。
得知了李士诚在龙岩城与元军激战的消息后,在两位头人的带领下近千的彪悍山民马上就抄起家伙赶到了龙岩城,正好帮助守城军将们将刚刚登上城头的元军生生赶了下去。
在元军箭雨的间歇中,陈吊眼和都拉乌两位头人猫着腰灵活的蹿上城头跑到了龙岩知府李士诚身边。两位少数民族头领都是高大健壮的汉子,肤色黝黑身材魁梧,乍一看会让人下意识的感觉很凶恶。
可是此时这两位头人在李士诚面前却都是一幅憨厚老实的模样,嘴里还不停的埋怨道:“李知府,龙岩城出这么大的事,您怎么也不让人给我们说一声,莫不是瞧不上我们。蒙古鞑子虽说厉害,可我们畲族、苗族的勇士绝不会看着朋友受难而坐视不管的。”
看着两位纯朴憨厚的山民头领,在元军登上城头时已经做好了殉国准备的李士诚不禁感慨万分。尽忠职守,勇于任事原本是朝廷对地方官员的基本要求。只不过有太多的地方官员们早就把“忠于职守,勤政爱民”这八个字抛之脑后只顾着一己私利而不顾民间疾苦。
所以当百姓们遇到李士诚这样勤勉本分、勇于担当的官员后,自然就把他这样难得的清官当成了可以生死与共的朋友。
这究竟是百姓们的要求太低,还是天下大多数的官员们实在是太过贪鄙无能呢?
在两位山民头领带着近千山民不惧生死前来帮助朝廷抗击元军时,李士诚忽然有种此生再无遗憾的满足感。因为这近千山民的举动已经足以证明,他这一生还是做出了一些能让百姓记在心间的功绩。
有了这近千勇武的山民和他们神奇的吹箭秘术,指挥龙岩城攻防的孙勇在守城无望之际,大胆的放弃了城头,将所有的残存兵力集中后撤到龙岩城内与畲族、苗族山民们躲藏在街头巷尾的民宅商铺中,利用无声无息却又中人立毙的剧毒吹箭和元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入城之后的元军根本没想到在失去了坚固的城墙后,宋军不仅不逃,反而与他们打起了巷战,促不及防之下元军先行入城的步卒们先是被四面八方射来的吹箭毒倒,随后当他们陷入混乱中后,潜伏在周围民宅商铺中的宋军就勇猛的冲杀了过来。
在这样的战术下,对龙岩城极为熟悉的宋军占了极大的便宜,生生以不足二千步卒外加数百山民,将入城的近万元军逼的立不住脚,只得再次退出城外。
当夜色再一次降临时,张弘范意外的在帅帐中得知龙岩城居然仍在宋人手中。六万精锐大军,竟然被一座小小的县城整整阻挡了两天时间。
(本章完)
第48章 以身赴国难()
时刻关注龙岩城战局的麻士龙,在得知龙岩城意外的连续第二天击退了元军的攻势,并从斥候口中问明了龙岩城当天的具体战况后,当机立断的下达了全军连夜从漳州撤离的命令。
元军既然已经暂退,那么即便龙岩城明天一早就被元军占据,等元军从龙岩赶到漳州也还需要半天时间。所以,连夜撤离漳州的麻士龙,就得到了近乎一整天的安全时间,可以赶赴蕉岭,借助地势先行准备和谋划阻击元军的办法。
麻士龙赶到蕉岭时是三月十九日的清晨,而右相文天祥的大军也不过是刚刚从蕉县通过正在梅州休息。经过了连夜的急行军之后,五千步卒仍然保持了极高的士气和完整的军容队列。看着自己麾下这些精锐的勇士们,麻士龙也不由的信心大增。他麾下的精锐原本就素来以战力称雄军中,如今又得到了右相文天祥和其他各部大军的鼎力支援,不仅拥有了整整八百披甲劲卒,就连如今大宋军中最为紧缺最金贵的弓箭手,也足有五百人之多。
知道军中军械不足,他只敢向文天祥开口索要五千支箭,可是最后在各军支援和文天祥的全力供济下,竟然给他凑出了一万五千支制式羽箭。要知道,原本他军中的二百弓箭手都是大战之前才能从军器监那里分得五支箭头锋利做工精良的制式铁箭,平常都是用些自制的箭,不仅杀伤力极差,而且因为做工简陋准确度和杀伤力也很难保证。
从来没有拥有如此精良的装备和充足的上好羽箭,只要能充分利用好蕉岭的地势,有精锐的甲卒阻击正面追兵,再由五百训练有素的弓箭手们在后方用箭雨杀伤元军,这一仗只要用心谋划,取胜不敢想,可是多阻击元军几天是肯定没问题了。
蕉岭县境四面环山,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境内山系排列有序,共有五列山脉。这些山脉是本县众多溪河的分水岭,河谷低地也大致分布在这些山脉中间。最高峰金山笔的旁边就是蕉岭通往梅州的官道,而铁山嶂、皇佑笔、大峰嶂、小峰嶂、樟坑咚等五座高低不一的山峰杂列其中,也极大的限制了元军大队兵马的进军路线。
赶到蕉县金山笔峰下,麻士龙和张虎二人马上从山脚下的官道四处查探地形,准备找好一个阻击元军的好地方。就在这时,一个让麻士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的麾下居然又多出来了两百名盔甲弓箭齐备,全幅武装的精锐骑兵。
当初麻士龙在赵昰和文天祥面前主动请樱承担最为危险的任务时曾向右相文天祥请求过想要一些骑兵,可是因为军中战马奇缺最后文天祥也只是给他凑了五匹战马做斥候和传递军情之用。
无论是文天祥还是麻士龙都不敢也不会想到去借调天子身边的御卫。在君权神授天子至高无上的时代里,身为臣子不仅不能保证皇上安全,反而要借调皇上身边的御卫这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尤其是在天子年少,又是孤身落难跑到右相身边的时候。这时候借调天子御卫不仅会让天子的安全受到威胁,难免也会让人感觉有臣下胁迫天子之嫌。等回到朝廷中枢之后,这样的行为也必然会被朝臣们群起而攻。
文天祥和麻士龙不敢想,可是当时在场的赵昰却把这事放在了心上。回到漳州城内后,赵昰先令侍卫们将刘正华喊到身边,将麻士龙的情况和刘正华详细说明后,刘正华认真思考了一番后,也极为认同麻士龙的想法,并且很乐意率领部分骑兵参与到麻士龙的殿后军队中去。
清楚了刘正华的看法后,赵昰这才与刘正华一道找统领御龙直的江国栋做最后的商议。虽然对麻士龙慨然身赴国难的大义极为钦佩,可是出于对皇上安全的考虑,江国栋仍然不同意分派御龙直的精锐侍卫们去执行这么危险的任务。可是最后,知道实际上如今皇上的安危也全靠右相这一系的兵马来保护,江国栋在赵昰和刘正华的再三要求与解释中勉强同意了分派两百御龙直精锐支援麻士龙。
不过出于对战场局势不确定的顾虑,江国栋和刘正华商议一番后,决定暂不对右相和麻士龙说明此事。因为如果龙岩城被元军迅速攻破,麻士龙只能固守漳州的话,少量的骑兵在四面都是平原的漳州城内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御龙直精锐仍然先护着皇上与右相的大军一道撤离漳州,到了蕉岭之后,刘正华才带着两百骑兵暂时停驻在一处小山坳里等候麻士龙的消息。只有在蕉岭这样复杂的地形中,少量精锐的骑兵才能借助地形的掩护,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看到麻士龙这么快就从漳州赶到了蕉县,再观察过麻士龙麾下步卒的军容和士气后,刘正华对这位军中老将的果断和统军能力也都有了更高的评价。
当刘正华拿着赵昰的手谕说明自己的来意后,麻士龙在郑重的行礼谢恩后,也毫不客气的开始拉着刘正华与张虎一道登上金山笔观察地形,准备利用地利给元军来一次狠狠的打击。
虽然年纪并不大,但是在行军打仗方面刘正华确实是有种天生的敏锐和洞察力。在麻士龙尚未抵达前已经认真研究过多次环境和地形的刘正华也直接将自己先前观察得出的结论和计划向麻士龙详细说了出来。
金山笔虽然险峻,但是山势过于陡峭。不仅很难攀登,而且山上多是大块的坚固岩石,树木稀少。这样一来就很难寻搜集到大量可以对敌军造成杀伤的滚石檑木,若是从别处运送东西上山又太过艰难。所以,刘正华的建议是只在金山笔上派驻少量的军卒,在山腰处尽量搜集山石砍伐树木做个样子,而将真正阻击元军的主战场放在后面十里处的大峰嶂、小峰嶂之间。
大峰嶂山势平缓,山上树木繁盛,就地取材可以轻易得到大量的滚木。而小峰嶂身处侧后方,与大峰嶂之间恰好形成了一个长长的缓坡地形,正好可以做为两百骑兵的藏身之处,等元军攻击大峰嶂时从侧后方冲击元军软肋。
麻士龙统军多年,征战经验自不用说。听完了刘正华的建议,稍微打量了一下眼前金山笔的地势和山体特征,就知道这个年轻小将的建议确实很有道理。出于慎重,麻士龙仍然看似随意的向刘正华提出了一些行军打仗方面的问题,等刘正华一一清晰回复之后,麻士龙这才下定决心采纳他的建议。
虽然采纳了刘正华的建议,不过这场阻击战的指挥权麻士龙当然不会交给这个只有十七岁的少年指挥使身上。所以参谋完毕,麻士龙在夸奖了刘正华一番后,随即就毫不客气的命令刘正华带领骑兵赶到小峰嶂寻觅藏身处,并约定好了骑兵出击的信号。
麻士龙、张虎在蕉岭县境内紧张的准备时,龙岩城也终于陷落了。勇敢的守军在装备和兵力都极差的情况下,纵然得到了近千山民的协助,仍然在第三天上午被元军彻底击败。
守城的宋军在知府大人和主将的激励下死战到底,最后也大都为国捐躯了。悍勇的山民首领,苗人都拉乌也在冲杀之际被元军弓箭射杀,唯有畲族头人陈吊眼最后无奈的带着残存的三百多山民退入了龙岩城外的山林里。
兵马钤辖孙勇在战至筋疲力尽之后,被大队元军步卒淹没。龙岩知府李士诚在有机会可以逃离的情况下,仍然固执的坚持自己的职责,拒绝了陈吊眼带他离开的请求,最后与城偕亡。
这位尽忠职守的普通文官,用自己的生命去维护了大宋朝廷的尊严。正因为他的这种精神感召,暂时遁入山林中的畲族头人陈吊眼,怀着为恩人和族人报仇雪恨的念头,在随后的数年时间里,成为了大元朝统治福建最大的敌人。
打了三天点滴,稍微好一些,先更一章,随后继续补欠帐。
(本章完)
第49章 先发者制人()
攻破龙岩后,在张弘范的再三催促下,元军大队军马一刻未停,匆匆穿过龙岩继续赶赴漳州。可是等张弘范在傍晚赶到漳州时,留给他的只是一座四城洞开,空无一人的漳州城。
宋军主力全部撤离,原本定下的以自身为诱饵在赣州吸引文天祥主力,然后再由各路援军四面合围的计划彻底落空了。张弘范在懊恼之余心中也清楚,在与文天祥的这场较量中,他已经暂时失去了先手的优势。
脱离了元军的追击之后,实际上宋军就已经获得了这场战斗的主动权。虽然从战略方向上来看,宋军的大致行军路线是基本确定的。可是提前撤离之后,宋军却拥有了在沿途各处随意设伏的自由,这就给追击的元军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继续追击宋军,只怕就要面对文天祥安排下的重重伏兵了,可是想到伯颜丞相的严令,和如今江南行省平章政事阿里海牙的催促,张弘范也只能抛开所有的顾虑,继续挥师南下。
从漳州到蕉岭只有一百七十里路程,精锐步卒半天就可以轻松赶到,可是这半天的时间张弘范都不愿意浪费。久经沙场的张弘范知道,在一场大战中,除了最基本的兵力和装备以及兵将战力、士气等最基本的东西以外,天气、地势、时间、心态等许多看似与战争无关的东西实际上同样可以决定一场战役的成败得失。
张弘范麾下原本就有二千骑兵,各路援军中还有三千多轻骑也都被张弘范统一编成了一军。五千精锐轻骑,在野战中已经是一股让任何对手都感觉到恐惧的战力了,为了尽快再次追上宋军将这场大战的主动权重新握在手中,张弘范果断的让麾下这股最为强大的战力率先出击了。
三月十九日傍晚进驻已是空城的漳州休整一晚之后,二十日天刚蒙蒙亮,五千骑兵已经向着蕉岭疾驰而去。
因为这五千骑兵是从各处凑集而来,而骑兵又向来是军中最精锐的兵种,难免就会有许多的骄兵悍将。在军中找不出能够让诸将都心服的统领,又急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战局发展,张弘范也只得重新操起丈八长的马槊亲自出马了。
张弘范之所以能以汉人出身而在蒙古人和色目人居多的大元朝众多军将中脱颖而出身登高位,虽然少不了丞相伯颜的赏识,但是和他本身文武双全也是有极大关系的。
与向来崇文抑武的大宋不同,蒙古人创立的大元朝在根子上是信奉武力至上的。朝堂上下手握实权的各级官员们几乎大多都是昔日统率大军南征北战的将领,如果没有过人的武力,想在军中立足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别提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