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丝路龙船 >

第48部分

丝路龙船-第48部分

小说: 丝路龙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被人踢中过命根子的交情,实在是说不出口啊,好在没落什么毛病,不然就算对方是皇帝也不能忍啊。

    江国栋在第二天就开始向朝廷当初接待过莆田少林寺武僧的礼部官员们打听消息。结果事情出乎意料的顺利,那两位武僧在不曾受到天子召见的情况下,居然一直就待在礼部仪宾司,并随着礼部的官员们一道随着朝廷南迁到了琼州。

    第二天上午,赵昰在崇华殿内就看到江国栋带着两位脑袋光溜溜的和尚站在了殿内。

    两个和尚都穿着灰色的土布僧衣,衣袖和裤脚处都用布带紧紧的扎了起来,看起来极为利落。在和尚们单掌竖于胸前向天子行礼时,赵昰也得知了两人的名字,嗯……应该说是法号。

    高大魁梧一脸严肃认真表情的和尚是智能,而另一个中等身材肤色黝黑的干瘦和尚是他的师兄智勇。不过略显奇怪的是,不管是向天子详解莆田少林寺的渊源和武学传承,还是述说近来在礼部的情形,全都是由身为师弟的智能和尚出面。

    智勇和尚却只是脸上带着微笑静立一旁,如果不是他脸上那双浓重墨黑的双眉极为特别,别人还真容易忘了他的存在。

    赵昰在殿上听完智能和尚的禀报后,已经大致上明白了他们为什么一直不曾离开的原因。

    莆田少林寺是希望这两位武艺超群的僧人可以长留在大宋朝廷内的,如果他们能得到皇家的信任和重用,一旦大宋中兴,那么凭着现在这份情谊,莆田少林寺所能得到的回报将远远超过培养两位精英弟子所花费的心血。而退一步来说,即便大宋真的被蒙古人彻底灭亡了,南少林的损失也不过是少了两位已经不在寺内名册上的僧人罢了。

    所以确切的说,如今这两名和尚其实就是莆田少林寺提前在大宋朝廷内所押下的筹码,代表着南少林对大宋朝廷的诚意。这也是一个传承千年的大门派,在乱世时常用的手段。

    昔年少林寺十三棍僧效命于李世民麾下,结果少林寺在大唐立国之后得到了异常丰厚的回报。别的不说,仅当时大唐朝廷将周边数万亩良田尽数赐给少林寺为寺产并无需向朝廷纳税赋这一条,就为少林寺奠定了数百年长盛不衰的根基。

    当赵昰向两位僧人询问时,两人也不出所料的当场向天子表达了愿意长留在皇帝身边效力的想法。而且当着赵昰和江国栋的面,两位僧人当场就双手合什口喧佛号向天子稽首为礼:“贫僧智勇(智能)向佛祖发愿,自今日起为大宋天子效力,但有所命万死莫辞。”

    听着两位僧人以佛祖的名义发下终生效忠的宏愿后,想明白了事情的因果,赵昰再看着殿内的这两位和尚时,眼中就多少带了些感慨之意。为了宗门日后一个并不确定的机会,两名僧人就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大宋朝廷。

    佛门的信仰之力有时候确实令世俗之人难以理解!

    手中多了两个身手高强,而且无牵无挂绝对可靠的高手,赵昰高兴之余也没忘了让江国栋在内、外廷交接处,御龙直值守时轮班休息的院落里为两人安排一间住处,并给两人暂时安上一个御龙直侍卫的身份,以便于日后每天进出内廷为皇帝指导功夫。

    在赵昰和江国栋谈论如何安置两人时,两位僧人仍是一幅古井不波的平静表情,连智能和尚脸上一直带着的淡淡微笑都不曾稍减,从头到尾一言不发只是安静的等候着天子的安排,完全是一幅出家人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姿态。

    随后的几天里,有了这两名真正精通盘龙棍术的南少林武僧指导,赵昰在棍术上的修为明显出现了突飞猛进般的进步。

    招式仍是原来的招式,可是在智能和尚的指点下,明白了每一招施展时的快慢、轻重和发力的要点之后,赵昰能感觉到一套棍法练下来之后,不仅明显比以前顺畅了许多,而且从长棍破空时所带起的凌厉风声也说棍法的威力也增强了许多,唯一的缺点就是耗费的体力也更大了。

    得知少年天子能将整套招式繁杂的盘龙棍法在无人指点的情况下坚持苦练近两年之久,两位武僧也感慨于赵昰以帝王之尊能如此放下身段刻苦习练武技。

    两位和尚到来后的第三天,弄清了天子对这套盘龙棍术的熟练程度后,或许是因为出家人实诚,也或许是两位心思单纯的僧人怕年少的天子觉得两人并没有什么真材实学而轻贱了南少林的绝学。在一次习武的间隙里,借着赵昰的请求,智勇与智能两个和尚借着对练之际,在天子面前将盘龙棍法真正的威力完整的展现了一番。

    等到对练结束,不仅对盘龙棍法的精妙运用而感到眼界大开之外,地面上那一个个被长棍劈出的手掌深的印痕和两棵被棍梢扫断的碗口粗细的柳树,都深深震憾到了赵昰。

    将一棵碗口精细的柳树推倒也许难不住力气大一点的人,可是仅用一根鸡蛋粗细的木棍将柳树扫断,这就有点不可思议了。等赵昰将两个和尚手中演练棍法的木棍拿在手中,反复察看之后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这仍是他平日里常用的普通木棍,更重要的是这两根扫断了碗口粗柳树的木棍,除了棍梢有些微的凹痕之外,居然没有什么大碍。

    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什么内家真气之类的神奇功夫?

    在赵昰兴致高涨的追问下,智能和尚老老实实的回复却让人大感遗憾。

    原来世上大多数的武技除了招式套路之外,都还有一些依着各种兵器特点所独有的发力决窍和调整配合发力所特有的呼吸方法,以及实战中的脚步移动之法。这些一点就透看似简单的方法,往往才是各个武林门派中极少外传的“独门绝招”。

    不过这些所谓的“绝招”都是需要经过长时间反复的练习才能真正的显现出威力。两个和尚也是自幼就每天绕梅花桩、挑沙袋、扫大树、劈青石,年深日久下来才练出了这一身厉害的功夫。

    虽然有些失望,不过静下心来之后,赵昰极为认真的在智能和尚的指点下开始练习起最基本的呼吸与招式配合之法。看来武学这种个人技能,真的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能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反复练习了。

    (本章完)

第80章 右相的魄力() 
快到五月底了,连绵月余的阴雨天气已经开始时断时续了。偶尔出现的晴天,让多日不曾露头的太阳将积蓄多时的热力畅快的抛洒向天地间。不仅迅速将潮湿泥泞的地面变的干爽了一些,也使整个琼州岛上的气温越发的湿热起来,让初登琼州的百姓们有点不堪忍受。

    唯一能让人心情愉快的事,可能就是那些从琼州中部山区里出来的众多黎族少女们了。穿着无袖短衣,和只盖到膝部的短裙,有些黝黑的肤色也遮掩不住这些少女们青春靓丽的气息,引得无数外来百姓们驻足窥探。

    大宋朝廷的官员们在右相文天祥和枢相陆秀夫的引领下,忙碌了一个月,总算是初步将几十万军民百姓的安置问题解决了。

    因为大量百姓的迁入,人手充足之下,文昌港内为郑家准备的大型船场也已经挖好了船坞,圈好了场地,琼州中部的五指山和黎山上都不缺少高大粗壮的树木,只等着郑家的数千族人和工匠们入驻,就可以开始为朝廷营造船只了。

    临高县五指山下为胡家修建的铁器工坊也已经准备就绪,只是因为阴雨连绵的天气,挖好的地基里全是水,最重要的炼铁高炉却仍然无法开始动工修建。

    因为地广人稀的缘故,五指山下的工坊占地极大足有数十倾地的规模,而且连工坊周围的数百倾山田也尽数划给了胡家。

    在精于营建的工部尚书焦熙明的规划下,各个围绕着中间高炉的小工坊都已经井然有序的林立四周。工坊附近的五指山中就有几个多年前就曾开发出来的优质铁矿,而五指山东北方不远的黎山同样也蕴藏着丰富的矿石,再加上紧临着工坊不远处静静流淌的万泉河,炼钢铁所需的水源也有了充足的保障,大宋朝廷全新的炼铁锻造中心已经万事俱备只等高炉生火了。

    更让琼州岛上的军民百姓感到安心的是,朝廷派往交趾、缅甸和暹逻购买粮食的船队也已经安全返回琼州了。三十条大船组成的船队在海口浦靠岸后,整整二十万石亮晶晶的大米被运抵了朝廷在琼山县城外新设立的太仓内。

    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朝廷运回大批粮食的消息在琼州传开后,岛上的军民百姓们也都安心了许多,慢慢接受了琼州湿热的天气所带来的困扰。在乱世里,百姓们最关心的其实也就是能不能过上安稳的生活,有没有充足的口粮罢了。

    军民百姓们心中安稳口中欢呼之际,朝廷五月底的朝会上,却有一股低沉、愤怒的情绪在朝廷百官中弥漫着。

    堂堂天朝上国,在这次赴南洋诸国购粮的过程中,居然被昔日的蕃属国交趾、缅甸和暹逻三国的粮商们联手狠狠敲诈了。

    负责这一次南洋购粮任务的是文天祥麾下的军中参赞赵孟荣。因为多年在军中并没有什么商贸往来的经验,再加上管理军中军需后勤诸事也并不需要太多的勾心斗角,赵孟荣被那些看似恭敬实则奸滑的南洋粮商们套出了大宋急需粮食的实情。

    往日一石大米一贯钱,在这些盛产稻米的地方已经是高价了,可是南洋诸国在得知大宋如今的困境之后,经过暗中的联合之后,竟然狮子大张口将一石大米的价钱硬生生提高了十倍。

    无人商议对当地又不熟悉,在琼州急需粮食的情况下,赵孟荣也只得果断的将原本计划采购土布、木材、铁矿石和石碳的银钱全部用来换购大米。

    虽然陈宜中潜逃后,朝廷侥幸抢回了一船黄金,折合成白银也足有近五千万两。可是在琼州物产不丰的情况下,朝廷原本可是做好了向南洋几个产粮国长期购粮的计划。如果按照现在的价格,朝廷手中的存银购粮虽还可以坚持几年,可是其他如布匹、军需、军晌和官员俸禄、民生所需这些同样要耗费大量银钱的事情还怎么落实呢?

    这个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不仅大宋朝廷的颜面和影响力会在南洋诸国荡然无存,甚至可能会让那些原本对大宋毕恭毕敬的小国生出落井下石的想法都未可说。国与国之间,只有长久的利益,哪里会有纯粹的情谊可谈呢。

    如今的大宋朝廷内,能被右相文天祥和枢相陆秀夫赏识重用的也大都是些对朝廷忠诚有真材实学行事干练的官员,可是在受到南洋诸国这种摆明敲诈的行径,大家虽然都满腹怒火却无计可施。

    朝廷如今哪里还有余力去对那些昔日的蕃属小国开战以宣扬大宋国威啊。

    清楚了事情的始末后,右相和枢相二人并未责罚正跪在大殿内向朝廷自行请罪的赵孟荣。虽说此事与赵孟荣不够圆滑多少有些关联,可是说到底还是朝廷如今的威势大不如前,这才让南洋诸国的商人们趁机起了贪念。

    为了安抚人心,右相文天祥面色平静的向太后请旨,以赵孟荣远赴南洋购粮有功为名,将其官职升迁为朝廷礼部侍郎。只是待散朝之后,右相文天祥、枢相陆秀夫以及兵部尚书杨云峰、刑部尚书俞岩和工部尚书焦熙明五个大宋朝廷重臣在私下里都忍不住大发雷霆。性子直爽的兵部尚书杨云峰在太后和天子面前都不曾控制住自己,对那些南洋奸商的卑劣行径怒骂不已。

    等朝廷重臣们情绪缓和一些后,在太后不知所措沉默不语的情况下,赵昰却微笑着起身安抚几位艰难的支撑着朝政的大臣们。

    “诸位卿家不必如此气愤,所谓落井下石者众,雪中送碳者稀。那些南洋小国之辈多是些鼠目寸光之徒,看着我大宋如今势弱,借机敲诈原也不是什么稀奇之事。异日我大宋重整旗鼓收拾旧河山之时,想来他们也仍会一如往日行径,轮番来我大宋称臣纳贡。”

    听着少年天子面带微笑的和缓声音,眼看一位十几岁的少年都如此镇定自若,众人心中的阴郁和愤怒也渐渐平息下来。右相文天祥率先说道:“皇上所言极是,自哀自怨于事无补,如今朝廷还是要尽快对此事拿出一个章程出来。否则最多一个半月之后,琼州百万军民的口粮又要从何而来?”

    右相开了头,冷峻的枢相陆秀夫也出言附合之后,大家商议的重心这才回到现实的困境中。一番各抒己见的争论过后,大宋朝廷中枢重臣们这才重新商议出了应对之策。

    首先在朝廷尚未找到新的粮食来源之时,命新上任的户部右侍郎邹洬与赵孟荣一道,马上带着船队和黄金继续向南洋诸国购买三十万石左右的粮食以确保朝廷手中有一定的储备之粮。

    其次由兵部尚书杨云峰和刑部尚书俞岩两人共同负责,协调组织琼州各县百姓和军中士卒们开始捕捞海鱼,并用海盐腌制后大量储存起来以弥补粮食不足。

    第三则由户部左侍郎江涛,率领一支小型船队绕过南洋诸国,直接到广阔的天竺大陆寻找新的粮食来源。昔年大宋商贸兴盛之时,与天竺大陆上的诸多部落和小国都曾有过来往。当初主要是做的香料和宝石生意,毕竟远涉重洋运送利润微薄的粮食是极不划算之事,不过如今却总比白白让南洋诸国敲诈十倍高价要强的多。

    安排完了应对之事,右相文天祥满脸从容语气坚定的鼓励众人:“崇山峻岭虽险,若不畏艰难必有攀登之路。本相愿与诸君携手,待我大宋复兴之日,再腾出手来好好教训那些卑劣小人,重振我大宋国威!”

    (本章完)

第81章 千里为官只为财() 
借着练兵以及重整琼州防务的名义,大宋所有的兵力在随后的几天内全部集中到了琼山县与海口浦之间的平原地带。

    三万新军、三万禁军和巩信等人率领的四万步卒,再加上湛江苏刘义、石义坚麾下的五万大军,整整十五万大军,做好了与元军大战前的集结准备。

    不过正所谓机密大事不可谋之于众,整个朝廷内外,除了右相、枢相、三位尚书大臣和军中统军大将之外,所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