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丝路龙船 >

第57部分

丝路龙船-第57部分

小说: 丝路龙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统,丞相才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文天祥这次奏请之事,等于是将自己的位分降了半级,而将陆秀夫推上了百官之首的位置。

    出于妇人柔弱的天性,太后对这种重大的朝廷变动本能的有种不安和抗拒之意。犹豫了片刻才说道:“文相之意本宫已经知晓了,只是兹体事大,且容本宫再斟酌一下。“

    太后想等等再说,文天祥却并不想让这件事再拖下去。

    如今文天祥以丞相之尊又统管军政,本来就已经让朝中文武官员们议论纷纷,甚至暗中已经有右相插手军队准备独霸朝政的流言。而枢相陆秀夫以枢密使之职总领朝政也同样让六部官员们心中没底,对于陆秀夫的政令也多少有些阳奉阴违、执行不力。谁知道哪一天枢相又回去主持枢密院的军政了,到时岂不还是要由右相重新梳理六部诸事。

    所以哪怕是太后当面表达了想随后再议的态度,文天祥仍然坚持向太后请命道:“太后明鉴,治国理政,最忌讳权属不明、职责混乱,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如今朝廷民政、军政因臣与陆相的原因已经让文武官员们心生困顿。大宋朝廷好不容易在琼州得到了一丝休整之机,若是不趁着这一段宝贵的时间尽快理顺朝廷内部的政务,等到广南东路元军在察不忽木的带领下大举进犯后,只怕这些事情就更难以解决了。是以,臣恳请太后早做决断!”

    看着殿内躬身不起的文天祥,太后仍在犹豫之时,熟知母亲性情的赵昰却做好了决定。从龙榻上走下来,伸手将文天祥身子扶起之后,轻叹了一声后说道:“文相高风亮节,不计个人得失,朕和母后都深为叹服。既然如此,就按文相之意,先理顺东西两府的职司权属吧。只是委屈文相了!”

    太后本来从文天祥的解释中已经听明白了道理,犹豫不决中赵昰径自上前应允了文天祥的上奏,这样一来太后反而没了那份忧虑不安。根本没想过尚未亲政的儿子这是在越俎代庖,反倒是觉得不用自己去做这样艰难的决定后,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也就此默认了儿子的决定。

    大宋朝廷东西二府宰相调任这样的军国重事,在文天祥的一力奏请和赵昰的应允下,就这样变成了事实。

    (本章完)

第97章 朝堂剧变() 
既然定下了东西二府宰相调换的大事,随后的两天里太后和赵昰自然免不了要和两位宰相在私下里商议一些相应的官员调动之事。

    诸事齐备之后,大宋景炎二年三月初九,崇政殿大学士、翰林承旨范惟民当廷宣读了由陆秀夫出任东府丞相,文天祥转任西府枢密使的圣旨。

    朝堂上突发的变故让不知情的满朝文武一片哗然,虽然明面上是两位宰执平调,东西二府换相之后,两位宰具体管辖之事也确实是名正言顺了。可是在满朝官员的心里却都有一种文天祥被贬而陆秀夫荣升的感觉。

    不管满朝文武心里如何的猜测,文天祥和陆秀夫两人面色平静的领旨谢恩之后,却相继以新的身份向太后和天子提出了第一份奏折,继续在朝堂之上掀起阵阵的波澜。

    丞相陆秀夫率先上前向太后奏报:“臣陆秀夫启禀陛下、太后,如今吏部尚书、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司空悬已久,臣奏请由枢密院副使江万勋转任吏部尚书,枢密院签书高月升转任吏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钱玉昆出任礼部尚书。请陛下、太后圣裁。”

    陆秀夫这里刚刚奏报完毕,文天祥紧接着出班上奏,“臣文天祥启禀陛下、太后,臣奏请由广东提举张汴出任枢密院副使,承信郎金应出任枢密院承旨、签书。请陛下、太后圣裁。“

    看着文陆两人在朝堂上一唱一和相继提出的人事变动,满朝文武哪还看不出来这次的朝堂剧变肯定是两人商议好的事情。陆秀夫升任丞相,要掌控朝堂梳理朝政,最重要的吏部必然要有得力的人手去接任,由他原本的亲信江万勋、高月升转任吏部也是应有之意。而文天祥将张汴、金应升调入枢密院也是此理。而礼部这个六部之首看起来尊崇无比,实则在如今并无什么实权的衙门,由资历、声望都极高的文渊阁大学士钱玉昆出任,却并没有引起什么朝臣的关注。

    两位宰相都已经事先做好了决断,新的职司调派又没有波及自身,虽然有些眼红吏部和枢密院的职司没有落到自己身上,一众朝廷官员们却也只能带着淡淡的遗憾心情,或保持沉默或出声附和两位宰相的提议。

    既然没有人出面反对,太后自然“从善如流“欣然接受了两位宰相的提议,命翰林承旨范惟民拟好圣旨,将天子玺印加盖完毕之后,直接就当廷向张汴、金应,江万勋、高月升和钱玉昆颁发了圣旨。

    在满朝文武的一片恭贺声中,大宋的朝堂局势也变的清晰明朗起来。

    升至人臣巅峰的陆秀夫总领朝政坐镇通政司分领朝廷礼、吏、户、兵、刑、工六部;枢相文天祥总领枢密院军政,统管大宋十几万兵马的征战调派。

    厘清了权属职司,对朝堂走势有了明确的认知之后,满朝官员们的态度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改变,陆秀夫的政令和文天祥的军令在文武官员面前推行的都更顺畅高效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恰逢临高县五指山下的铁器工坊正式竣工,炼铁高炉点火之后顺利的炼出了第一炉生铁;文昌船场新造出了第一艘万石远洋福船;户部右侍郎邹洬和赵孟荣也再次从交趾诸国购粮归来;就连远赴天竺的户部左侍郎江涛也从天竺满转载而归,并给朝廷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如今天竺大陆的诸多小城邦和部落并不清楚如今大宋和大元朝的形势,江涛只是用高出市价三成的价格,就轻松从那些小城邦和部落的粮仓内拉回了满船的粮食。如果不是因为天竺大陆沿海的那些小城邦和部落实在太过贫瘠,无法提供更多的粮食,大宋根本就不用再忍受南洋诸国的敲诈勒索了。

    在琼山县与琼台行宫之间觅地修建的朝臣府坻也由工部的官员们督造完工,朝廷重臣们终于不用带着众多家眷局促的挤在琼山县城里,搬进了宽敞的新居。

    而且在粮食有了保障之后,凭着琼州如今充裕的人丁,陆秀夫大规模的召征民夫、工匠扩充文昌船场、临高铁器坊,并开始拓宽修筑从琼州治所琼山县通往文昌、临高、舍城、乐会诸县的道路。

    诸事顺利之下,琼州各县迁居的百姓也都更加安心的各县官吏的指引下,大规模的开荒种田、下海捕鱼、临海煮盐、纺纱织布。

    新开垦的土地就是新的希望,大海中捕之不尽的鱼虾不仅可以让百姓们改善一下伙食增进些营养,也极大的减少了粮食消耗。虽然限于琼州地理气候的原因,粮食仍然远不能自给自足,但在朝廷不惜重金从海外大规模购粮的情况下,民心安稳之后,大宋终于在琼州牢固的扎下了根基。

    文天祥正式执掌枢密院之后,为了尽快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准备迎接广南东路元军的进犯。文天祥也颇费了一些心思,先是名正言顺的开始轮番召见军中将领,引导诸将把心思放在操练兵卒准备作战上面,并亲自深入军中当众重赏了操练得力的几位军将。

    紧接着又命新任枢密副使张汴,带领枢密院官员深入军中仔细巡察诸部军备、兵员和操练,但凡发现军中有贪墨军晌、虚报兵马和操练不力的一律以军规严惩不贷,军中风气为之一清,再加上出任丞相之后的陆秀夫对朝廷大军的粮晌供应也极为充足,底层军将们操练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眼看着别的将领因为操练得力受到枢相的升赏,武将之间本来就有种谁也不服谁的心态,马上就憋足了劲将全部精力放在操练军卒之上,一心想要重新压倒别人证明自己。一时间云集琼山县外的大宋十几万大军开始了一轮热火朝天的大练兵、大操演。

    在将领们的严厉督促下经常进行高强度的演兵操练,身强力壮的军汉们本就远超普通百姓的胃口自然也变的更大,军中口粮消耗足足比平常多出了一半。虽然户部官员因此没少抱怨军中粮食耗费过大,可是在陆秀夫的严令下,却无人敢克扣军中粮草供应。

    虽然多消耗了一些粮食,可是看着军中兵将们越来越健壮有力的身形和高涨的军心士气,新任枢密使文天祥却满心欢喜。

    接下来,文天祥准备给军中将领们一个更大的惊喜。

    (本章完)

第98章 鞠躬尽瘁() 
番禺城内颇有名气的沁芳园,本是广南东路一家富商的私产。园外红墙环护,绿树周垂,穿过阔大的雕花云纹门楼,四通八达的抄手游廊,将沁芳园内各个即独立又互相交汇的院落连结成一体。院落中甬石铺路,随处可见假山池水点缀其间,后院的花园也同样花团锦簇,剔透玲珑。整个院落在富丽堂皇中自然的透着一股雍容华贵之气。

    这样一处占地十数顷的豪宅,在历经战乱之后因侥幸未曾毁于战火,当察不忽木入驻番禺城之后,环境优美房舍保存完好的沁芳园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大元朝广南行省平章政事察不忽木的私宅。

    至于那位原主人,被如狼似虎元军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后,就被抄没了全部家产,和全家老幼一道被送到“极乐世界”去了。

    大宋朝廷在琼州厘清内政养精蓄锐之时,大元朝广南行省平章政事察不忽木率领二十万元军从广南西路进驻广南东路之后,却出人意料的一直按兵不动,仅仅派出了数千兵马进驻到离湛江不远的化州县城。

    自从入住沁芳园之后,察不忽木仿佛也被这富丽雍容的新宅消磨了雄心壮志,沉浸在奢华的享受之中,整日里只是不住的在沁芳园中遍宴军中诸将,令众多歌伎仅着纱衣当堂献舞。完全将平灭大宋之事抛在了脑后。

    察不忽木的出身极为不俗,是昔年草原上第一大部落克烈部的现任族长,不仅在草原诸多部落里拥有着极高的声望,就是如今的大元皇帝忽必烈,对察不忽木和克烈部也是极为“重视”的。

    只是这份“重视”却让察不忽木和蒙古克烈部的草原勇士们一直都满腹愤慨却无处可诉。

    昔年伟大的草原英雄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乞颜部开始征服蔑儿乞、塔塔儿部之前,对当时草原第一大部落克烈部的族长王罕一直是以义子和副手自居的。

    甚至在成吉思汗征服了蔑儿乞部,颁布了著名的“车轮斩”屠灭了昔年最大的仇敌塔塔儿部之后,在克烈部十万控弦之士的威慑和乃蛮部的威胁下,也仍然对王罕万分尊敬。

    后来眼见成吉思汗势力日盛,王罕之子桑昆联合乃蛮和蔑儿乞、塔塔儿等部落残余势力准备伏击成吉思汗却走漏了消息,这才让克烈部与乞颜部发生了决定草原霸权的大战。战败之后的克烈部自然不会再被允许拥有强大的实力,在成吉思汗的命令下,克烈部一半多的牧民和牧场被强行划归了乞颜部和其他追随成吉思汗的小部落。

    即便如此,因为克烈部昔年的强大影响力,成吉思汗在克烈部归顺之后也一直在暗中提防着克烈部的反扑。不断从克烈部抽调勇士补充其他部落的战力,而且一直不曾让克烈部拥有单独出兵开疆拓土壮大实力的机会。

    从成吉思汗升天到如今薛禅汗继位(忽必烈的蒙古汗号),黄金家族历任大汗们一直不曾放松过对克烈部的警惕之心。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压制之后,克烈部已经从昔日的蒙古第一大部落,慢慢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中等部落,再也不复昔日的荣光。

    也正因为如此,察不忽木才终于求得了一个机会,得到了忽必烈的允许,克烈部数十年来第一次得到了单独领军出征的权利。只可惜察不忽木直到亲临广南西路之后,才清楚的知道,交趾国那满天飞舞着蚊虫的热带丛林和温热不堪的天气实在是让人连一天都不想多呆。军中的兵士们接连不断出现痢疾和高烧不退的情况,连交趾国的军队都没有看到,察不忽木的大军已经因病损失了数百名兵卒。

    幸亏交趾国王胆小,在察不忽木大军甫一踏入交趾国后就立刻举国而降,否则察不忽木真不敢肯定自己继续率军深入交趾国后,还能不能活着回来。

    名义上克烈部也总算是有了一次巨大的灭国之功,可是一仗没打,不曾消灭一个敌人的战功,实在是让察不忽木无颜去向大元朝廷邀功请赏。更重要的是,不曾占据一寸土地的情况下,克烈部的实力也根本无法得到一丝增长。

    在这样的情况下,察不忽木这才动用了克烈部多年来的所有关系,凭着祖辈当年留下来的情份说动了朝廷内诸多蒙古贵族主动相帮,硬是从江南行省阿里海牙手中,将平灭宋人朝廷残余的功劳送到了察不忽木手中。而且在察不忽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众多蒙古贵族还纷纷调派兵马,给察不忽木麾下凑齐了二十万大军。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在发现克烈部依然在蒙古诸部中拥有着不可小窥的潜势之后,忽必烈催促察不忽木即刻进攻琼州的圣旨也很快就从大都传到了番禺。

    察不忽木深知,在动用了所有的人情和关系之后,克烈部能否重新崛起就看这最后一搏了。为了更牢固的掌握住从各地拼凑而来的军马,察不忽木在接到忽必烈的圣旨后,以粮草兵器不足为由,向元廷请求支援,并要求将克烈部的精锐骑兵从草原上全部调入广南行省。并借着宴请众将的时机,费心笼络那些蒙古贵族们送来助阵的兵将。

    出乎察不忽木意料之外,在收到察不忽木的求援要求后,大元朝皇帝忽必烈虽然很清楚克烈部的野心,却仍然毫不在意的同意了克烈部从草原上再征调兵马前往广南行省助战,虽然不曾按察不忽木的要求送去大量的粮草辎重和军械,但是忽必烈却在最新的旨意中,明确向察不忽木许诺:只要克烈部大军可以完全平灭宋人余孽,忽必烈将会以王爵来封赏察不忽木。

    六月初五,察不忽木的夫人塔娜其木格,带着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