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丝路龙船 >

第58部分

丝路龙船-第58部分

小说: 丝路龙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全平灭宋人余孽,忽必烈将会以王爵来封赏察不忽木。

    六月初五,察不忽木的夫人塔娜其木格,带着克烈部最后的三万蒙古精骑从草原赶到了番禺城。亲自出城将夫人迎入城中,安置好三万骑兵蒙古骑兵驻营之后,用过晚饭察不忽木令侍女们挑灯在前照明引路,夫妇二人在环境优雅的沁芳园中欣赏着园中的景色漫步而行。

    一边满眼惊喜的看着沁芳园内精致的屋舍和园林景观,塔娜其木格笑着对丈夫说道:“你新找的这处园子真美,比咱们草原上最好的幕帐还要美上千倍,真希望咱们以后能永远住在这样的仙境里啊。”

    看着身边自幼一同在部落里长大的妻子如此心醉的样子,察不忽木却轻叹了一声对妻子说道:“塔娜,这次咱们克烈部在草原的牧场里只怕已经没有壮年男人了吧?薛禅汗能同意让你带着咱们克烈部所有的兵马前来广南,却不肯给我调派足够的刀枪弓箭,存的肯定是借宋人余孽之力来消耗咱们克烈部实力的心。所以,咱们现在还不能安心享受这些富贵。等到日后剿灭了宋人新立的朝廷,咱们克烈部也能得封一顶王爵,到时候你这个王妃想要什么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吗?”

    听到王妃这个词之后,塔娜其木格的心里顿时有一种喝下了一整袋马奶酒般的熏然之意,女人的虚荣心被激发之后,一种莫名的兴奋和激情从心底涌出。再加上自察不忽木出征之后已经近一年没有与丈夫同过房,不由自主的就将所有的事情抛之脑后,微红着脸轻声向察不忽木说道:“天也不早了,咱们还是早点休息吧!”

    说完,彪悍的草原女人拉着丈夫的手臂,径直向卧房走去。面上自然只好故做亲热的调笑着夫人,只是看着塔娜其木格被草原风霜吹的微黑的脸庞,壮实的腰身和结实的大腿,察不忽木却突然想起了那个被自己送回娘家的色目美人霍尔娜的婀娜身姿来。

    唉,毕竟是老夫老妻了,塔娜也给自己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分别这么久,也应该好好安慰一下这位娘家在克烈部拥有极大势力的老妻了。

    这一晚,察不忽木在久旷的夫人面前,虽然极不情愿,却也只好强打精神做到了“鞠躬尽瘁“。

    (本章完)

第99章 磨刀石() 
湛江城为天南古邑,自古以来即为云贵川诸地的出海口。身处广南东路、广南西路与琼州隔海相邻交汇之地,倚岭峤而控南洋,据海湾而揽东吴胜境。

    湛江城西、北方向丘陵起伏多姿,连绵群山夹带秀水,千里沃野;东、南方向则岛屿星罗,港湾密布,万顷波涛任人俯瞰。

    从六月十日起,率五万大军坐镇湛江的苏刘义、石义坚二人察觉到元军开始出现异动。化州县陆续出现大队元军进驻,不久之后当化州城西边的廉江县也进驻了数万元军之后,苏、石二人确信元军这是要开始对湛江发起攻势了。

    派人将元军的动向传回琼州的同时,苏刘义和石义坚也开始紧张的调兵遣将准备迎接元军的第一波攻势。大战未启的时候,两军的斥候照例率先开始了暗中的侦察和较量。

    从军中斥候们不断传回的消息中,苏、石二将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对面的元军数量虽然不下十万之众,可是从元军杂乱的旗号和各自为营的情况来看,这些元军显然是一支东拼西凑临时组成的大军,其军马也基本上是由蒙古人征召的汉军组成,斥候们连一个蒙古骑兵的影子都没有见到过。

    只是从元军照例在战前从城外向湛江城上射来的箭书里,苏刘义和石义坚才从元军的招降信里得知了这一次元军统帅的名字:蒙古万户达尔赤。

    塔娜其木格带着克烈部三万骑兵从草原赶赴番禺之后,整个广南东路的元军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三万之巨。

    二十多万大军每天人吃马嚼的消耗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在大元朝廷对广南行省的粮草辎重支援不力的情况下,察不忽木也无法在番禺城中继续安坐下去,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先攻下湛江、雷州,然后再借着攻取湛江、雷州的战功向大元朝廷请援。

    而这一战的主将,察不忽木选择择了塔娜其木格的弟弟克烈部左万户达尔赤和自己的长子巴图。

    达尔赤三十出头的年纪,不仅身强力壮箭法出众,而且领军征战的经验也极为丰富,加上又是察不忽木的正牌小舅子,无论是身份还是能力都足以担起这份重任。

    而察不忽木的长子,克烈部的少族长巴图却有些让人不那么放心了。巴图的身形相貌都极肖其父,只是体格却比察不忽木要强壮的多,更让察不忽木头痛的是,他的这个长子自幼就不喜谋略,和他母亲塔娜其木格一样头脑简单性格直爽。偏偏巴图在武力上的天赋却比察不忽木强出了许多,自幼在马背上操练出来的骑术和刀法、箭法都极为出众,天生就是一员冲锋陷阵的猛将。

    虽然在心里并不喜欢一味蛮勇的长子,可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出征前察不忽木还是特意将两人唤到了身前,对达尔赤再三交待要看着巴图,别让他到了战场上一味的逞强。塔娜其木格自然更少不了对弟弟啰嗦了一大堆不放心的话,让达尔赤一定要保护好外甥的安全。

    率领十万大军在湛江城外摆开阵势,达尔赤在战前巡营之后,还是感觉极为头痛。

    这十万大军兵力确实是足够了,可是这些蒙古诸部贵族们从各地支援的兵马都是清一色的汉军步卒不说,除了军中将领之外,就连盔甲和弓箭也极少配备,更关键的是大多还是刚刚征召的新卒。

    察不忽木之所以将身边的二万骑兵和从草原上赶来的三万骑兵全部留在番禺,就连麾下原本的八万汉军步卒也尽数留下,只用蒙古诸部贵族们支援的十万新军攻打湛江,自有他的如意算盘。

    在克烈部摆明了车马想要东山再起,而且已经引起了薛禅汗警惕之心的情况下,察不忽木优先考虑的就只有尽快壮大手中实力这一件事情了。

    蒙古诸部支援来的新卒无论是军备还是经验战力都极差且不论,更关键的是察不忽木根本无法去信任他们的忠心。为了尽快彻底掌握这十万兵马,察不忽木选择了最快也是最残酷的方法:将这十万大军全部送到战场上,通过战场的血火洗礼不仅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让这些新卒成长起来,而且在达尔赤的指挥下,还可以不着痕迹的通过战场让那些不好掌握的将领永远的消失在战场上。

    临行前,察不忽木毫无怜悯之心的对达尔赤交待过,哪怕这批新卒伤亡过半也无所谓,但是一定要达尔赤能够完全掌握消化这些新卒,使他们真正成为克烈部可以信赖的战士。

    想到察不忽木冷酷的军令,出于一个蒙古勇士内心的骄傲,达尔赤每当召集众将商议军机时,总是有些心情复杂。看着身边心思单纯,整天叫嚣着要出战的外甥巴图,达尔赤只能收起心中的不忍之情,开始安排诸部兵马轮番对湛江城展开了试探性的攻势。

    像这种每次数千人,没有协同没有相互配合支援的攻城战,注定是不会有什么战果的。除了让诸部损兵折将之外,唯一的好处只是让那些新卒们多了些实战经验。

    试探性的攻城进行了三天之后,伤亡竟然已经达到了一万之众,就连诸部将领们自己都觉的这样下去不会有什么结果的时候,达尔赤这才重新召集众将,提出了将各部兵马重新整编。

    在残酷的现实和严厉的军法面前,无可奈何的将领们也只得接受了达尔赤的军令,重新编成了九个万人队,每个万人队的万夫长自然是由达尔赤精心挑选出来与克烈部关系亲近的将领。虽然不少诸部将领们心中不满,可是在一盘散沙的情况下,却只能按着达尔赤的要求被吞并进了这九个万人队之中。

    初步的整编过后,每次攻城都改由一个完整的万人队来进行,有了统一的指挥和协同之后,湛江城内的苏刘义和石义坚这才感觉到了一点元军带来的压力,只是在城内守军兵力充足,准备的守城器械也很完备的情况下,元军仍然只能在湛江城下无功而返。

    这样的攻城战进行了近十天之后,结合苏刘义送回的战报,再加上潜龙司从番禺城送回的消息,枢相文天祥已经明白了察不忽木的用意。

    察不忽木的心也真是够狠够硬,根本不顾惜这些元军新卒的伤亡,用湛江城来当这十万元军新卒的磨刀石啊!

    (本章完)

第100章 云帆蔽日越海来() 
琼台行宫外廷的清心阁内,文天祥将湛江的战况详细向陆秀夫做了讲解之后,目露精光难掩期待之意向陆秀夫说道:“君实兄,如今察不忽木欲借我湛江守军来给他这十万援兵当磨刀石,若是听之任之,虽说湛江安危无虞,却平白让察不忽木手上多了几万可战之军。既然察不忽木如此不将我大宋看到眼里,小弟岂能不好好招待他一番。”

    “宋瑞可是想主动出击?”

    文天祥自信的一笑,沉声应到:“正是如此!小弟准备带巩信、萧敬夫诸将率五万兵马赶赴湛江与苏刘义汇合。以十万精锐对元贼这十万乌合之众,当无不胜之理。斩了察不忽木伸过来的这支手,消弱元军在广南东路的实力,也可借机重振我大宋军威。”

    文天祥刚转任西府枢相之职,正需要借一场大胜来树立在军中的威望。如今琼州已定,民心安稳、内政顺遂,十几万大军也在琼山操训多时,正是出兵的好时机。

    虽说琼州与湛江隔着一道海峡,不过凭着朝廷在海口浦的庞大船队,无论是运送兵马还是转运粮草也都极为便利,陆秀夫沉呤了片刻之后抬头对文天祥点了点头,“若是贤弟决心已下,陆某自当鼎力支持。只是太后那里,还需宋瑞多费些口舌。”

    文天祥见陆秀夫点头同意了自己率军出征的想法,心情顺畅之下随口对陆秀夫笑道:“既然君实兄并无异议,那小弟这就先安排巩信、萧敬夫诸将准备出征,只是粮草后勤诸事还需君实兄多多费心。太后那里,小弟明日一早就将奏折递上。”

    文天祥的许音刚落,陆秀夫却突然脸色转冷再无两人私下间那种随意悠闲的样子,连两人平日里随意的兄弟称谓都换成了官职相呼,板着脸寒声问道:“文相公未得太后应允,就准备自行调动兵马出征吗?”

    看着陆秀夫突然转冷的脸色和语气不善的问话,文天祥这才意识到自己方才这番话有些过于想当然了。虽然朝廷百官都知道太后在两位宰相面前是极好说话的,可是文天祥这种近似先斩后奏的想法,却无疑是一种对太后和天子极为不尊的行为。

    对于极重礼法的陆秀夫来说,文天祥的这种行径已经触犯到了一位臣子的底线。

    看着脸色冰冷的陆秀夫,想明白原因之后,文天祥急忙躬身做揖向陆秀夫赔罪,嘴里解释道:“君实兄所言甚是,是小弟过于心急了。这事自然还是要有太后和皇上的旨意方可施行,小弟这就先向太后和皇上请旨。”

    文天祥的态度让陆秀夫心中稍安,只是嘴里却依然语气森然的警告道:“文相公如今总领朝廷军政,守御琼州征讨外敌原是份内之事。文相对朝廷的忠诚本官也并无猜忌之心,只是如今皇上年少太后又性情和缓,若是朝廷重臣都如文相这般事事擅专,即便文相并无二心,只恐麾下诸臣今后就只知有文相而不知有天子和太后了。长此以往,天家威严荡然无存,国将不国啊!”

    在陆秀夫句句诛心的严厉告诫下,文天祥浑身汗流浃背,羞愧不已,再次诚心正意的向陆秀夫深深的长身一揖,“多谢君实兄劝诫,文某行事确实是过于随性了。只是文某对朝廷对皇上的忠心对天可表,绝无擅权自专之意。”

    看到文天祥意识到自己行事不当,陆秀夫脸色稍缓,语重心长的对文天祥说道:“宋瑞贤弟昔日常年领军在外,若论临机处置、杀伐果断自然是远胜为兄。只是我辈蒙朝廷信重,身处中枢总领军政,朝廷百官注目之下,若我等都不能谨守纲常礼制,又如何让文武官员们忠于朝廷忠于皇上呢?”

    文天祥对朝廷的忠诚本就毋庸置疑,再被陆秀夫这番劝诫过后,重新警醒的端正了心态,准备先去面见太后请旨。

    唤来了外廷负责与内廷传递消息的阁门宣赞郎张青贤,文天祥吩咐他去内廷皇城司,将自己准备求见太后的要求通传一下。可不等张青贤领命,陆秀夫却又开口拦下了张青贤。

    这样的军国重事,即不想失了臣子本分,又不想阻碍了文天祥的出征大计,陆秀夫也只得再次出言提醒:“且慢,先不急着将此事禀报太后,张宣赞且先去皇城司通报,就说文相公有朝廷要事需要面见皇上。”

    等张青贤依令而去之后,陆秀夫这才对文天祥说道:“宋瑞贤弟,如今太后的行事你亦尽知,你这么直接向太后请旨只怕除了让太后惊惧不安以外,什么旨意也拿不到。如今皇上虽然年少,可对朝廷大事却向来甚有定见,你还是先将此事向皇上禀明,若是皇上同意,太后那里自有皇上去替你分说,岂不比你到太后面前请旨要容易的多。“

    不知不觉间,赵昰在数次朝廷重大变故中所展现出的眼光和能力,已经让陆秀夫对少年皇帝的智慧和见识大为赞赏,隐隐有种将赵昰当成可以在思想上平等商议要事的对象了。

    从皇城司的执事太监口中得知枢相文天祥求见之后,呆在内廷正感觉闷的慌的赵昰也不用宫中太监们再去回话,直接就带着正在崇华殿内与他闲聊的御龙直指挥使江国栋、龙骧左卫指挥使刘正华从内廷直奔两位宰相所在的清心阁。

    等到了清心阁,文天祥将自己的计划向天子禀报清楚后,赵昰在愣了一下之后,第一时间就感觉到了一种兴奋和期待,大宋终于要开始对蒙古人做出反击了。

    出于对文、陆两位宰相能力的信任,赵昰没有过多的询问诸多细节之事,当即就将此事满口答应下来,连说服太后的事情也全部包揽到了自己头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