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龙船-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廷禁军只保留一万员额,仍由大将军江万载统领,专司防护皇城重任。
军中现有的兵力重新编制,挑选军中最精锐的兵卒,新设天子六军专司朝廷征战,六军主将分别为:
神武军指挥使巩信;
奉日军指挥使萧敬夫;
虎贲卫指挥使彭震龙;
龙骧左卫指挥使刘正华;
龙骧右卫指挥使苏刘义;
御林卫指挥使石义坚。
每军暂编一万五千兵卒,天子六军共计九万大军。
由周义、佟阳、朝猛三将为水师指挥使,各领一万水兵负责文昌港和海口浦的海上防御,所需战船由朝廷文昌船场全力赶制。最后汰换下来的兵卒,则全部暂改为厢军归入朝廷兵部调派,以为诸军后备。
从成军之日起,诸军兵卒无论战前战后皆不再收归朝廷,由各军主将专领,战时指挥、闲时操练之权尽于军中主将。
朝廷枢密院总掌军中征战谋略和军中升迁赏罚,协调军中后勤军械补给,募兵之权仍归于兵部。
武将们手中权利大增的同时,参照着脑子里那些极有效果的历史经验,在和枢相文天祥、丞相陆秀夫商议之后,由枢密院正式向诸军明令颁发了一套并不复杂却极为严格的军规军纪,并在诸军中增设了直属一军主将的军法官。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这套新的军规可以称之为:三大铁律,八项禁令。并明确通报诸军上下所有军将兵卒,无论官阶高下但有违犯禁令者三十军棍,违犯铁律者斩!
(本章完)
第107章 流言竟惹荒唐事()
重整军制之后,为了使新设诸军尽快整合,形成更强的战力,文天祥每天马不停蹄的深入诸军巡察督促,丞相陆秀夫也时刻关注朝廷户部、兵部、工部对新设诸军的盔甲军械和后勤支援诸事。
粮晌充足军心振奋之际,意气风发的几位新军指挥使们都将全部的心思和精力投入到了对麾下兵卒的操练上。枢相可是刚刚宣布,要在一个月后进行一次诸军大比,并颁布了优厚的赏格。
大比夺魁者不仅有千两黄金的丰厚赏赐,皇上还将亲至优胜者军中,为率军大比夺魁的指挥使亲授男爵之位。虽说按朝廷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划分,男爵最低。可是朝廷的勋贵爵位可都是超品荣衔啊,每一个朝廷爵位可都是终生享用着朝廷的优厚俸禄和礼遇的。只用努力操练本部兵马,就能够拥有一个身份尊贵、俸禄优厚的爵位,这让军中诸将个个都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玩命操练起了麾下军卒。
新任的六位指挥使中,年纪最小资历最浅的龙骧左卫指挥使刘正华,是对操练最为上心的一个。没日没夜的泡在军营中,带着龙骧左卫的军卒们每天操练不休。
虽然每天都**练的浑身酸痛、疲惫不堪,可是龙骧左卫的军将兵卒们眼看着年轻的指挥使大人每天不惜身份、不辞辛苦和所有兵卒们一同进行着负重行军、刺杀格斗和军阵操演,却是谁也发不出一句牢骚来,只能咬牙坚持着比昔日操练强度高出数倍的辛苦。
刘正华如此拼命的操练兵马却并不冲着爵位和赏赐去的,他心里是憋着一股气的。这次出任六军指挥使重任的军将中,原本就有不少军将对刘正华极不服气,认为刘正华太过年轻资历不足,镇不住军中将士。
虽然刘正华身上早就担着龙骧左卫指挥使的职位,可是在众将眼中,那不过是昔日太傅掌军时,为了酬其父兄殉国之功,出于安抚和怜惜之意才给了刘正华这么一个荣衔虚职。
如今正式重设天子六军,如此重任交给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自然引得军中诸将眼红不已。尤其是禁军中那些原本就品阶不低自认为资历远超刘正华的将领们,更是成群结队的去找枢相文天祥抗议,要求重新从禁军诸将中挑选一位新的龙骧左卫指挥使。
在文天祥明显无意撤换刘正华的情况下,当着枢相的面诸将不敢放肆,可是到了背后禁军诸将自然免不了阴阳怪气的说些难听的诋毁、讥讽之辞,甚至连刘正华将姐姐送入宫中媚惑天子这才获封高位的流言都传遍了军中。
虽然只要稍微想想,就清楚如今天子连十二岁都不满,如何能沉迷女色,即便天子有心太后也绝不会放任少年皇帝胡闹的。
可是流言满天之下,却让刘正华心里憋了一肚子的怒火。军中这些粗汉们,为了图一时嘴上痛快胡扯些乱七八糟的浑话,却从没想过这些流言对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自大宋宁宗皇帝当政末年开始真正盛行于世的程(程颢、程颐)朱(熹)理学如今已成为天下儒学正统。也正因如此,受理学影响,世人对女子的名节也越来越重视,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已经成为了世人共认的至理。
当这些流言从军中传开并流传到琼山县内之后,听到这些流言,刘正华的姐姐为了不影响弟弟在军中的前程,也为了证实自己的清白,迫不得已之下已经准备入道观当一名女冠了。
自幼就和姐姐最为亲近,在父兄都已逝去之后,与姐姐相依为命的刘正华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自己最亲近,也是身边最后一个亲人就这样遁入道观孤老一生。
枢相文天祥听到这种无稽的荒唐之言后,对某些军将们不思杀敌报国却暗地里散播流言、争权夺利的行为震怒之极,当场下令枢密院军律司派员清查流言出处。可是面对着无形无迹的流言,军律司官员们却无处可查。总不能将那些向枢相提出过不满之意的禁军将领们,因为一番流言就全部打入大牢啊。
到最后也只能召集禁军将领们,当场向他们宣读了枢相的严辞警告之后,将此事不了了之。只是已经传遍琼山县内外的流言,却一时半会却仍然难以平息。
等这些流言通过朝廷命妇们入宫之际,传入太后耳中后,同为女人的太后自然清楚这等辱人名节的流言蜚语,对刘正芬这样一个末出阁的少女会有多大的影响。出于对刘氏姐弟这对忠烈之后的怜惜之意,太后亲传旨意命刘正芬入宫觐见,准备当面安抚刘正芬。
只是等刘正芬入宫之后,却凭白给赵昰惹出了一番意想不到的大麻烦。
不满十八岁的刘正芬如今正是一位少女最娇嫩美丽的时刻,娉婷婀娜的身姿和知书达理的言谈举止,不仅让太后怜爱之心更盛,而且出于一位母亲的心思,见到这样一位容貌、品行俱无可挑剔的佳人之后,再联想到已经传遍琼山县城内外的流言,太后不由就生出了干脆借着这番流言将刘正芬纳入宫中的念头。
心中有了这种心思之后,太后越看越觉得刘正芬顺眼,拉着刘正芬在宫内足足聊了一个多时辰。面对着温婉随和的太后,慢慢舒缓了紧张的情绪,刘正芬也渐渐与太后亲近起来。辞行之际,眼看着刘正芬孤单离去的身影,想到自己如今在宫内除了两个儿子之外其实也同样是孤单寂寞的情形,太后越发想将这位少女纳进宫来。
先册封一个嫔妃的名份,自己在宫内有了一个儿媳做伴,将来等赵昰十五六岁时再让刘正芬真正和皇帝圆房。以刘正芬的品行相貌,想必将来生出的孙子也必是仪表不凡。
至于天子的年纪在太后的心里这根本不是问题,普通富足些的百姓之家还常有童养媳之事呢。而刘正芬家中如今双亲俱逝,只有一个弟弟在军中为将,真入了宫之后也没有什么牵挂和拖累,而且有了姻亲关系后,还可以让新任龙骧左卫指挥使刘正华对赵昰更加亲近。
越想越激动之下,太后忍不住马上命人将枢相文天祥的夫人彭氏请入宫中,当面将自己的意思表明后,请文夫人出面试探一下刘正芬的心意和态度。
最后的结果并没有什么意外,一个双亲俱逝四顾茫然的柔弱女子,如何能拒绝当朝太后的美意。
入宫之行中,刘正芬对性情温婉、待人随和的太后也极有好感,自己如今也常常孤身一人呆在宅院中无事可做。弟弟的心思又不在家中,一个孤身弱女对于茫然未知的未来也常有一种恐惧心理。如今因为这满城流言,入宫成为天子嫔妃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更重要的是,如果刘正芬入宫为妃,天子与刘正华除了君臣关系外,还多了一层姻亲之谊,岂不是也能借此让刘正华的前程更加顺畅。
就这样,等赵昰得知此事时,太后已经在刘正芬点头应允之后,做好了将刘正芬迎入宫中的所有准备,甚至连朝廷两位宰相都已经被太后通知了此事。
与赵昰满脸震惊不知所措的样子截然不同,两位宰相对于这种类似于太后给少年皇帝找了个童养媳的小事毫无意见,反倒让家中的夫人各备礼物,入宫向太后道贺。
和姐姐一番长谈之后,在刘正芬一脸平静的解释下,想到姐姐如今快十八岁仍坐守空闺情况,再加上刘正华内心对赵昰也的确有种亲近和认同感。成为天子嫔妃,总是要比出家当一个女冠,或是再找一个普通官宦人家嫁出去要尊荣太多,刘正华也惟有同意了姐姐的决定。
因为天子尚未成年,而且为皇帝册封一位普通的嫔妃,对皇家和朝廷众臣而言也并非什么大事。几天后,只是由太后发下一道懿旨,直接派出宫中太监、宫女手持皇家仪仗,在御龙直侍卫的护送下将刘正芬接入宫中。
一道荒唐的流言之下,赵昰莫名其妙的有了一位妃子。龙骧左卫指挥使刘正华正式成了皇亲国戚,这倒是让原先散播流言居心不良的那些禁军将领们被惊的张口结舌。
(本章完)
第108章 众人皆喜我独忧()
刘正芬入宫当日,太后亲手将加盖好玺印册封刘正芬为婕妤的金书玉册颁下之后,赵昰在不满十二岁的时候拥有了第一位后宫嫔妃。
即便贵为天子,皇家与普通人家在婚嫁习俗上同样并没有什么不同,父母之命仍然是大过一切的。人都已经抬进宫来了,赵昰也只能茫然的按着一应宫中礼仪与刘正芬在宫内行过了一应天子纳妃之礼。唯一有些不同的是,等赵昰和刘正芬一道向太后跪拜问安之后,太后可不准备让自己的长子这么早就开始接触女色。
省了入洞房的环节,径直拉着刚入宫的新儿媳往已经收拾一新的临敬殿走去,那里将会是刘正芬今后在宫中的新家。
第二天,朝中文武百官司纷纷呈上奏表向太后和天子道贺,高坐于崇华殿内龙榻上,赵昰却总是有种荒唐和罪过的感觉。因为脑子里前世那些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只要一想到不满十二岁就有了正式的妻妾,赵昰就觉得自己浑身上下处处不自在。
对母亲借着天家威势,让刘正芬这样一位身世凄凉的弱女子入宫,赵昰心里总有种仗势欺人强抢弱女的罪恶感。以致于刘正芬和他在宫中行礼之时,每次看到刘正芬娇羞的微笑,赵昰却总感觉这位不满十八岁的少女,笑容背后肯定深藏着种种心酸和无奈。
故做镇静的接受了百官的朝贺,散朝之后,刚回到崇华殿后殿的花园里想静静心思,小林子却快步跑到赵昰身边通传道:“启禀皇上,龙骧左卫指挥使刘将军,前来向皇上谢恩!”
听到这个消息,赵昰心中猛的一跳,实在是有种恶霸刚抢了民女,就被民女的家人追上门来寻仇的感受。心慌意乱之中,赵昰下意识的就想逃避,转身准备绕回自己的寝殿躲开刘正华。
只是赵昰自己原本就不是一个重视礼仪的人,刘正华也是天子少有的几个心腹近臣,如今又刚刚成了皇亲国戚,小林子前面寻赵昰通传消息时,刘正华也习惯性的不等通报,跟着这个小太监就进来了。
等赵昰一转身,看着满脸兴奋带着喜意的刘正华,顿时有点诧异了,难道刘正华对于将姐姐送入宫中为妃很高兴?还是这家伙迫于无奈装出来的高兴模样?可这小子有这么深的心机和城府吗?
“臣龙骧左卫指挥使刘正华叩谢皇上隆恩。家姐幸蒙太后、皇上青睐,受封婕妤入宫服侍皇上,臣阖家上下皆与有荣焉。“
两人相处多时,相互之间早就极为熟悉了,从刘正华的动作、语气上,赵昰根本感觉不到一点不满之意,反而全是真真切切的兴奋和高兴。这就让原本心虚的赵昰慢慢安静了下来,先将伏地谢恩的刘正华拉起来,赵昰仍是不敢直接谈论刘正芬之事,故意将话题扯到了军中兵马操练的事情上。
等刘正华带着兴奋的心情将龙骧左卫军中诸事向赵昰仔细做了汇报之后,赵昰终于可以确定,刘正华对姐姐入宫为妃确实是很高兴的。
赵昰之所以有种慌乱无措的感觉,其实大半都是前世那些思维习惯在做怪。
始皇帝十三岁登基,十四岁时就生了长子扶苏;汉平帝九岁登基,十二岁即立王莽十三岁的女儿为皇后。在如今这种时代里,赵昰十二岁纳妃,实在不是什么让人惊讶的事。就是三、五岁的小皇帝,为了政治需要,由权臣或是太后指配一个皇后的事情也并不鲜见。
对于大多数臣子来说,自己家中的女儿能入宫为妃,不仅是一种莫大的荣耀,更会得到种种实实在在的利益和权势。刘正芬虽然知书达理容貌出众,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快十八岁还没出阁,这在官宦人家里也算得上是老姑娘了。在父兄俱逝家中没有长辈操持的情况下,想找个门当户对的好人家本就极不容易。
此番流言满天之际因祸得福,得太后垂青入宫为妃,刘正华高兴还来不及呢。刘正芬自己也并无一丝不满之意,一个女儿家对自己未来夫婿最大的梦想无非是功业、地位和仪表。赵昰相貌堂堂,天姿超群乃是太祖转世的传言,可是早就在大宋朝野流传多时了。再说这整个天下还有比皇帝功业更大、地位更高的人吗?
琼州内政安稳,朝廷又刚在湛江取得了一场歼敌数万的大捷,借着天子纳妃之喜,陆秀夫命朝廷户部给琼州各县分发赏赐了一批钱粮布匹,琼州上下处处欢腾之际,百姓们心底对少年天子自然更加忠诚、爱戴。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