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逐鼎江山-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了。
不过,朱由检似乎却喜欢这一套,还找苏景在横幅下面指指点点,深入地学习和探讨了一番。
没办法,他过来完全就是蹭人气的,因为云雪道长的名气很大,所以朱由检他如果能出席云雪道长的上任仪式,并且借机给大家传达一个他和云雪道长关系良好的讯息,这对他本人在民间的声誉也会有极大的帮助。
当然,也不全是朱由检蹭云雪道长的人气,他能来,也会给整个江淮地区的人传达一个朝廷对云雪道长表示支持的讯息,所以说,也算是双赢的局面。
云雪道长的表现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既然来了,就要尽心尽责,所以她不止是一个人来,甚至还带来了许多门徒……她手下那十几个小道姑,今后便会跟随云雪道长一起在养济院。
不过当天,还有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虽然眼下并非乱世,但晚明就是一部人类和天灾的对抗史,虽然天下并未大乱,却胜似乱世,许多百姓都甚至都难以生活下去,这样一来便催生出许多家中父母双王的孤儿。养济院的规定,暂时只接收十二岁以下的孤儿,可是这个年头,十二岁以上的孤儿也很难自食其力。
于是许多失去父母的男童只好纷纷自谋出路,要么进入大户人家当仆人,要么想办法进入戏班子混口饭吃……男孩还好,毕竟有身体,也稍微有点力气了,没有力气的也可以去当书童,或者少爷的跟班。
可是女孩子,就没有那么幸运,她们要么去当丫鬟,要么自己卖身去青楼、画舫,要么成为一些四五十岁老头子的侍妾,这些选择的下场自然都会很凄惨,所以有些女孩宁愿当乞丐落魄街头,也不肯做出这些选择。
听说云雪道长来了,许多衣衫破烂的女子,也纷纷来到养济院和生祠之外,她们跪求着,祷告着,希望这位传说中和神仙一样的道长能够大发慈悲,收留她们。
这件事情,闹出了不小的动静。
许多人都在围观,甚至养济院里面那些孤儿,都忍不住前来观察这些他们眼中的大孩子。
现在养济院,要养活的人数不在两千人之下。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每天光是喝粥,都得不少粮食。
可是现在,外面又聚集了上百个小女孩,而且还是在云雪道长和朱由检以及苏景这三人的面前,齐齐跪下求一条活路。
若是一概回绝,那被道德绑架着的三人,脸上都会不好看。
但要是全部收下,且不说会坏了规矩,就是今后也有人这样效仿怎么办?
十二岁以上的,养济院不收留,这是制定好的规矩,也不能破呀!
朱由检没有办法,便向苏景问道:“怎么办?”
苏景看向云雪道长,说道:“现在养济院的主持是道长,要你抄心干什么?”
“哦,也对!”朱由检这才反应过来,望向云雪道长问道:“道长,你看这件事情……”
云雪道长一伸手,然后睁开眼睛,对众人大声说道:“诸位,今日可否有空听贫尼讲道?”
“讲道?”
“开坛讲道吗?”
“云雪道长要渡化世人,这是大家的造化呀!”
众人都非常欣喜,于是要求云雪道长讲道的呼声也很高。
云雪道长点点头,她来到这些女孩的身前,挥手道:“你们都起来吧,然后像我这样坐下。”
说罢,她盘腿坐于尘土之上,丝毫不顾及这样会把她的衣服弄脏。
“大道无门,实属有门,盖玩物从无到有,无门亦是有门。修道之人,唯心固耳!所以万般妙法,无高下之分,无强弱之别,人也是一样……”
“有心向道,蝼蚁亦可成仙,又何况是人?”
“故而,上天有好生之德,贫尼既然答应出任养济院主持,今日便不会坐视你等。但古语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养济院成立之前,便规定年过十二者不可入。我看你们这些孩子,年龄都在十二之上了吧?若是如此……便只有一个办法。养济院不收你们,但是生祠可以收留你们!今日,这李公公生祠,又命名于养济观,暂时由贫尼的弟子松雀师太出任主持。你们之中,若是有能受得了清修之苦的,便可以随她前往拜师,拜师之后便算是养济观的人了!”
云雪道长说罢,让众人请起。
说是开坛讲道,可是她的说辞很简短,却处处体现出了修道之人悬壶济世之心,让众人再次忍不住对她歌颂和顶礼膜拜。
重点是,这些女孩子,云雪道长也找到了安置她们的办法。
而且,云雪道长还把李公公生祠,取了一个名号,改成了养济观。
换了个名称之后,生祠就容易被大家接受多了,毕竟膜拜一个还活着的太监,有些人虽然嘴上不说,估计心里还是多少有些不乐意的,时间短了可能还不觉得,时间一长定然会有意外。
有了养济观这个名称,而且也正式成为一家有女修的道观,对于百姓来说这是非常容易被接受的。不止是百姓,包括朱由检在内的一些官员,也对云雪道长这个决定非常满意,只有苏景这里,觉得这样做有些过河拆桥的味道,养济院建立起来了,大家就都开始忘记李实的贡献,这样可不好。
不过,云雪道长显然还是有分寸的,她虽然给生祠改了名,可是却没有让苏景正是更换牌匾,只是在南京,人们都已经开始叫李公公生祠为养济观而已。
苏景估计,等到李实不在了,这块牌匾迟早也会换掉。
没办法,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真实!
第494章 下雨的消息()
九月过去了,南京、扬州,乃至整个江淮,还是没有下雨。
天灾肆虐,天地不仁,生灵涂炭。
所幸,江淮有一个苏景,才不至于使江淮沦为人间炼狱。
甚至,因为养济院的建立,使得整个南京的居民顿时心中大定。
连这些孤儿都能得到收留和安顿,不至于让他们横死街头,作为有手有脚的大人,怎么可能连小孩子都不如?
只是,一直没有下雨,始终就像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每一个人的胸口。
就在这个时候,云雪道长经过半个月的修整,李公公生祠,也就是百姓口中的养济观,终于打开了迎接香客的大门。
南京城,再次出现了空前的盛况。
虽然当时,每家每户还多是靠着朝廷义仓赈灾的粮食度日,但是因为养济院中许多孤儿的存在,让他们都宁愿省吃俭用,也留下许多钱粮,就等着生祠开门的这一天到来,好前往捐献。
众志成城,这一天生祠之中便接待了不知道多少香客,甚至当苏景和朱由检到来的时候都傻眼了,因为他们根本就进不去。
“这是怎么回事?”
“啊哈,想不到大家的热情,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呀!”
“那怎么办?苏景,你快想想办法,这么多人,可别闹出事情来!”
朱由检还是有些担心的,生怕会出乱子,毕竟人心叵测,成千上万的人都挤在这个地方,万一出了乱子,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苏景想了想,自然觉得也是,便对朱由检说道:“那殿下你先在这里等着,我去调城防营的人过来。”
“把锦衣卫也调过来!”
“不行,锦衣卫过来了,谁来管城内的治安?”
苏景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自然不会因为朱由检说什么就是什么。
朱由检觉得苏景的想法没错,也就没说什么,不过他也好奇,这么多人都挤在生祠中干什么呢?
于是,他便带着几个属下往人群中挤了进去,但却低估了人流所产生的混乱力,结果没一会儿朱由检就发现自己的身边都挤满了陌生人,而他的属下都不知道哪里去了。
前后左右都是人,特别是后面,人们不断地往前面挤着,个个的嘴里还高喊着要捐献多少银子铜板或者是粮食,瞧这情形,哪里是刚刚遭受天灾肆虐了大半年的百姓?分明一个个都是土豪哇!
只是这样一来可就哭了朱由检,他堂堂亲王,今日微服出巡,本来是想凑个热闹的,结果却被卷入人群,身上的衣服、帽子都被挤得了拉扯得非常不堪……
甚至帽子都不知道哪里去了,头发也散了开来,后面的人还在往前面挤,朱由检从之前的好奇到后来的惊讶,然后是惶恐,接着是害怕、茫然无措,再到后来干脆麻木了,不管自己的形象如何,衣衫怎么样,就这样任由人群把他挤来挤去。
终于,骚乱开始了。
人数太多,所以在上台阶的时候,因为人流推动的力量太大,有人不慎摔倒,但是后面的人却没有注意停下脚步,或者说他们想停下来也停不下来,后面不断有人往前面拥挤着,所以……这些摔倒的人便悲剧了,被无数人从他们的身上践踏过去……
这时候,站在高处的云雪道长见到了这一幕,她连忙让人阻止人群继续前进,甚至还大声呼喊让大家不要挤了,可是哪里会有人听得到?
“无量寿佛,不可喜成悲也!”云雪道长念了一声佛号,然后她咬咬牙,居然来到众人的身前,就这样缓缓地坐了下去。
云雪道长也是女人,身体瘦弱,可是她盘腿而坐,却有一股不动如山的气势。
走到前面的人,见到云雪道长挡在了身前,也没人敢继续走了,纷纷回头大喊:“不要挤啦!”
喊声四起,可是人群的骚动却还是难以安静。
于是,前面几排的人不知道是谁带头,居然朝着云雪道长跪了下来,身边的也纷纷效仿,大家都跪下来,然后抱着旁边人的手臂和肩膀,大家勾肩搭背一起阻止后面的人继续上前。
终于人群彻底静止下来。
而处于人群中的朱由检,这个时候险些没有昏过去……
云雪道长睁开眼睛,看到人群终于静止下来,便对弟子们吩咐道:“都愣着干什么,快去救人!”
“是!”
小道姑们脆生生地回答着,然后来到人群前说道:“请让开一下!”
人群往两边拥挤着,让出了一跳小道让她们穿过。
终于,那些被人践踏受伤的人,全部被小道姑们扶着来到了云雪道长的身前。
“带进去救治!”云雪道长让弟子们去救治这些倒霉的人,然后她站了起来,看着众人说道:“今日,养济观第一天开门,想不到居然能够得到大家如此青睐……其实,贫尼也知道,大家都是看在养济院数千孤儿的份上,才前来养济观布施的。所以《道德经》上说‘上天有好生之德’!南京百姓心肠如此善良,又何愁天灾不会过去?贫尼道行不够,无法为江淮之地求雨,不过却也略晓风雨之事。请大家放心,不出一个月,江淮之地今年的第一场雨定然落下。而且这个冬天,也会有瑞雪……”
瑞雪兆丰年,此乃谚语。
意思是说,如果冬天的雪下得很大,那么明年农田就肯定能得到丰收。
等于是说,江淮的旱灾,总算是要过去了!
人们听到这番话,自然大惊,等反应过来,便纷纷朝云雪道长跪拜……
要下雨了,终于要下雨了!
“呵呵……”
好不容易,从人群中走出来的朱由检,一路傻笑着,显然也是因为知道这个消息而开心,所以他来到了苏景的面前,结果却把苏景吓了一跳,喝道:“呔,哪里来的妖孽?”
“是本王!”
“呃,你是殿下?你……不是,卑职只不过是离开了一会儿,殿下你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一言难尽……算了,不说这个。苏景,你听到云雪道长的话没有?”
“听到了,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我这个师父啊太耿直了,既然她料定一个月内必定会下雨,那为什么这么直接就说出来呀!”
第495章 苏景的担忧()
“什么意思呢?”朱由检不解。
苏景便解释道:“宣传啊,这可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我师父她老人家完全可以不用把这些话说出来的,要是她早点告诉我的话,那我就可以好好地帮她包装一下!”
“包装?”
“对,就是包装,比方说一个人本来……呃,就像殿下你现在这样,你看看你现在的样子,对吧,就像一个乞丐……”
“苏景,你!”
“诶,殿下别生气,本来就是嘛!你看你,帽子没了,披头散发的,咦……殿下你转过来我看看,噗……殿下,你就没感觉到屁股后面漏风呢?”
朱由检脸黑得不像话,屁股后面漏风?那岂不是……
“护卫,快,给本王一套衣服!”朱由检想起自己堂堂王爷,居然……居然当众露着半个屁股在外面,顿时整个脸都绿了。
换上了衣服,回来却发现苏景这个没良心的还在笑。
朱由检很生气,说道:“你接着说下去!”
“好!”
苏景又开始对着他评头论足了:“殿下你看,现在你这个样子就和刚才完全不一样了。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很简单,就是两个字:包装!因为你换了不同的包装,所以你整个人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之前像乞丐……”
“苏景,你够了!”朱由检不爽地吼道:“别拿本王打比方!”
“好,不拿你打比方了!”苏景忍住笑,转而说道:“就说我师父刚刚宣布的那个消息,她完全可以不说出来,等过了十天半个月还没有下雨,然后她就搭一座七星坛……就是类似《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借东风的那个祭坛,然后开坛作法,说是为百姓求雨。这个七星坛的法事可以一连做个七七四十九日,一个月内必定下雨嘛,所以作法事的时候做着做着,这雨就落下来了。到时候,何止是整个南京?就连整个江淮的百姓,估计都会前来感激她老人家。到时候,这生祠的香火起码比现在还要旺上十倍……”
“……”
朱由检一阵无语。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故弄玄虚,装神弄鬼吗?
朱由检不屑道:“哼,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