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弄臣 >

第338部分

大唐弄臣-第338部分

小说: 大唐弄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尤其是那些洛阳别的县城出身的人,也都有些不太满意,这个不是在骂自己故乡拖后腿吗?

    “对了,你也要问问人家本地人的意见啊!刘御史,你是孟津县人吧,你来说说你愿不愿意脱离洛阳,独立组成一个州郡?”马上有人问道。

    那个刘御史有些苦笑说:“这个我是当地人,不太合适说吧!”

    “说吧,你是当地人,最能够反应当地人的意见!”

    “如果是这样,那我还是选择不要独立为好!”刘御史说道。

    刘御史这么说,其实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归根究底还是洛阳这个城市是东都,政治地位不一样。如果孟津县脱离了洛阳另外组建一个州郡,那也就是失去了洛阳这个籍贯了。而洛阳籍贯的官员在朝廷里面是一个大派系,如果孟津县脱离了洛阳,那恐怕这个刘御史也就会被派系天然的排斥了。这样他不但不能够享受到派系的好处,反而要离开洛阳派系独自去奋斗。这个是他当然不想的,尤其是那些孟津县出身的官员,未必愿意孟津县独立出去组建一个州郡,这个也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因为他们是从自己的利益上面来考虑,而不是出于公正的想法。

    “你这个是在胡说八道,这里就你一个人是孟津人,你凭什么能够代表整个孟津县的人呢?所以,你也要去看看孟津县的普通百姓是否愿意啊!我想,孟津县当地的官员也一定会同意割开的。毕竟如果洛阳如果要以上级的身份抽取当地的财政,那恐怕当地根本无法发展了。所以还是独立为好,这样能够直接由中枢来负责统筹,不用经过洛阳这一级官府,反而能够让洛阳当地获得帮助。”马上有人指出来了。

    这个家伙是说到了马周他们的心坎里面了,因为如果把孟津县放置在洛阳府的下属,那洛阳府随时可以以上级的身份抽取洛阳的财政,并且对于孟津县的发展指手画脚。如果能独立出来成立一个州郡,那等于是上级只有尚书省这一个中央政府,而并没有更多的上级了。以后有什么事情,都可以直接上书尚书省,不用由洛阳府转达。这样对于孟津县的管理来说,是由很大的意义,减少了管理层级,这样对于当地发展有好处的。

    而双方各自都有各自的道理,可是他们这些道理后面,有些人是一片公心,而有些人却是私心一片。所以双方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尚书省几乎都成了菜市场了。这种把一个县城提升级别成为州郡,那自然影响是很大的。所以,这件事情就算是房杜两位宰相也都不敢擅自决定,必须要开会大家一起解决。

    “尔等吵闹,可以休矣!”房玄龄中气十足的喊道。

    而听到了房玄龄的喊声,大家也终于停下了吵闹,然后等待两位宰相的决定。甚至,这件事情还要由皇帝亲自来批准的,房杜两位宰相也都没有资格做最后的决定。

第804章 813、设立孟州(上)() 
听到了房玄龄的喊声,大家的吵闹终于停止了下来。而大家想要看看两位宰相如何处置这个问题,毕竟这个可是一个大事。如果是别的地方的县城提升级别,这个问题也都不大。可是这里偏偏是一个东都的下属县城,这个意义就不一样了。所以大家这才会吵闹的如此不可开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过,这里面还掺杂着很多私人的想法,这个就是不能够说出来的了。

    “按照情况,孟津县确实不太适合和洛阳别的县绑在一起了。所以,以我个人的意见来说,单独成立一个州,这个基本上是可行的。”房玄龄说道。

    而杜如晦却马上补充:“不是可行,而是一定行。如果一直让洛阳管着孟津县,那等于是在拖后腿,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够做。耽误人家发展,那这个不是遭人恨吗?如果洛阳别的县也都能够如此,那也可以给他一个光明前途。而我们也要奖励,既然孟津县发展的好,那我们也自然就要提升级别。可是如果发展不好,那我们也要相应的降低等级。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都要看各自的努力。如果以后哪怕洛阳不适合当东都了,那也要降低级别,这个是雷打不变的。所以,一切都要看各位的努力。不过既然孟津县做的优秀,那我们自然也就要考虑给给他们提升等级了。”

    这两个宰相也就是李世民的哼哈二将,专门配合得亲密无间。他们房玄龄负责抛砖引玉,而杜如晦做出最关键的一个决定,那正好是让大唐完善运转的好办法。所以这两个性格能力互补的宰相,对于尚书省来说是非常不错的人选。

    “你们看,这个孟津县人口已经有了五万多人,而且每天还增加上千人。这个可了不得了,可是相当于一个下州了。所以,从人口来说也都有资格提升级别了!”房玄龄说道。

    虽然孟津县目前才五万多人,可是这个对于唐朝时期已经是非常巨大的县城了。这个时候的县,并不像是后世那样,一个县就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这个时代哪怕是长安,也都没有百万人。长安人口达到百万,那是开元盛世时候才有的,这个时候能够有三十多万人都不错了。所以五万人的县城,已经是非常巨大的县城了,比起一个普通的州都不少了。所以,如果从人口来说,那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州。

    “接着,你们看看,这个孟津县的平均每一户人的收入。孟津县平均每一户人家的每年收入都比起别的县城要高不少,你们看看这个不就是富庶的表现吗?而百姓所谓可支配收入,那也都是在节节攀升。所以,他们富庶到了如此地步,难道还要强行把他们和洛阳扭在一起?这么富庶的地方,那都足以成为一个州,甚至比起不少上州来说他们生活都要好。”杜如晦说道。

    这个也就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让孟津县感觉非常有特色。这个时期,唐朝没一户人家基本上的收入都是一样的,因为他们都是靠着农业为生,如果没有什么风调雨顺,或者是什么旱涝灾害,那也都是基本上恒定,不会有太多的变化。而孟津的特色也就是女性也可以出来工作,这个是马周鼓励的。当然,景文并没有把这个方面上报到尚书省,因为如果上报到了上面,那恐怕影响很大。

    不过景文知道肯定很快就有别的县城会效仿,那就是因为他们有样学样,看到了孟津县会弄数据,然后他们也会让妇女出来工作,然后这样可以凑一份不错的数据报表上去。只要能够凑一份每一户人的可支配收入提高,那也就是意味着自己升官发财的时候到了。当然,如果光靠农业很难飞速提高可支配收入,所以只能够让妇女也出来工作,这样每一户人家的收入才会有明显的提高。

    这个就是唐朝的好处,他们没有收到所谓的封建礼教的毒害,认为女性出来工作就是洪水猛兽。虽然官府不明确支持,可是女性工作也只是被人议论,可是不会被彻底排斥。而如果女性出来工作能够让地方官有升迁的希望,那地方官员绝对不会继续排斥女性出来工作了。不要以为这帮地方官不会这么做,地方官为了升官,可是什么都可以做出来的。这个就是官迷的特色,而景文也就是想要利用这种特色来逐步提高女性地位了。

    而如果有一份非常不错的数据报表,那接下来也就非常的顺理成章了。而大家看了看这份报表,显然这些数据都让大家吃了一惊。他们之前都没有统计这些民生数据的习惯,然后再次对比了一下马周上任之前的情况,这个让他们都感觉到了孟津县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飞速的进步了。这几个月,人口增加,百姓收入增加,甚至是受教育的比例也都在增加,这样的地方肯定是比起洛阳都好了。洛阳都无法做到如此快速的增加,这样才算是最好的。

    “老夫支持这个孟津县提升,这个孟津县可真的几乎是有教无类了。他们能够读书的人占了人口的十分之一,这个也太厉害了,所以这个都是应该提升的。”孔颖达说道。

    孔颖达开口了之后,那些学术性官员也就主动开口,显然也都认可了这一点。毕竟如果一直让孟津县在洛阳的管辖范围之内,那反而是害了孟津县了,这个不是那些真正有公正心里的官员能够接受的。至于洛阳好歹也是一个东都,下属的县城有不少,大不了另外在此划拨一个县城过来也就行了。

    “好了,大家既然都达成了统一的意见,那我就上报给皇上,让皇上来圣裁。”房玄龄说道。

    不久之后,房玄龄也就来到了李世民的面前了。

第805章 814、设立孟州(下)() 
“皇上,这些就是孟津县的资料,县令马周申请把孟津县提升级别成为州郡,这样才能够匹配得上他们的地位。”房玄龄说道。

    而李世民却说:“是朕的那位贤婿弄出来的吧?孟津县短短几个月,就发展的如此迅速,简直已经是让人无法接受了。如果不是景文,那谁会能够有那么多鬼主意,并且能够发展得如此迅速呢?而孟津县的商业税已经占到了所有税收的四分之一,而且还在增加。如果这么下去,那恐怕孟津县会完成成为一个商业的县,这样还能够叫做一个农业县吗?”

    房玄龄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说,因为他对管理商业城镇,并没有多少经验。毕竟古代都是讲究农业,唐朝对于商业的策略也就是不故意的歧视,也不会明令支持。可是现在景文应是靠着商业投资,还有各种银行的扶持,把一个县城弄成了商业的基地。而孟津县北临长江,水利运输非常通常,这样也就是让一个商业县城能够飞速发展起来。而唐朝对于商业不故意打压的政策,也让唐朝中后期的商业发展非常迅速。到了唐朝的中后期,其实商业税已经是和农业税几乎对等了。可是唐朝却没有能够及时的改变治国观念,这才造成了地方割据,唐朝亡国。因为唐朝中后期的商业,都是地方的势力发展起来的,中央却不支持商业。这才造成了社会的变革,进一步引起了唐朝的政治局势崩溃。

    “皇上,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分析,其实商业和农业并不一定是天然的对立的。其实商业很多时候能够带动农业,也就是各种生产需要。如果是商人组织生产,那完全可以让百姓的粮食有足够的价钱,而各种物资也都可以由商人组织下生产出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来刺激农业,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如果我们一味的注重粮食增产,那也可能会有谷贱伤农的危害,粮食不是越多越好。而这个时候就需要商业来调节,商业可以作为调节全国物产的渠道。”

    而李世民却看向了房玄龄,有些吃惊的问:“你居然能够说出这些?”

    “呵呵,皇上,其实景文不也是说过了吗?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士农工商各有所分工,而不是一味的提高士人的地位,而使劲打压商人。而过去我们还是一定程度的限制商人,比如不让商人的后代考科举。可是臣最近也在思考,如果不能够让商人在全国各地互通有无,那我大唐和一潭死水有什么区别呢?我大唐国土广袤,如果大家都一直维持在原地不动,那我们大唐中枢衙门能够做什么呢?正因为商人带来的交流,才让我们大唐能够彻底连成为一片。不然大家都是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田,不问其他的世事,那我大唐成立也真的没有多少意思。”房玄龄说了一句非常不客气的话。

    “而且,商业也能够带来财富,从我们到西域换取大量的财富之后,那我们可以说是缓解了很大的压力。如果没有从西域换取的财富,我们大唐进行那么多的改革,那恐怕都要财力崩溃了。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大唐目前虽然人口不算很多,恐怕用不了二十年,我大唐的人口也就会越来越多,直到承受不了土地兼并的压力。而我们不可能直接限制土地兼并,不然那就是我们自己失去了支持。那我们只能够把这股压力转移,一方面可以考虑向南方开拓。可是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商业来吸收更多的富裕人口,这样才能够让我们大唐长治久安。”

    “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商业吸收富裕人口,那我们这些人口压力也就要自己承担,最后承担不起也就逼迫百姓造反了。所以这个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所以还请臣对商业的改观了不少。根据景文给臣的消息,他在孟津县已经招收了数千女工,这样从此以后女性也可以获得收入,这样对于朝廷稳定非常有帮助。如果我大唐一直把目光投放到农业上面,那农业一旦无法满足人口,那最后我们也只能够被迫转向商业。而到时候,恐怕发展商业的阻力也会越来越大。既然如此,我们不妨现在也就发展商业。”

    “玄龄,你的意思是说让朕直接同意孟津县单独设立一个州吗?”李世民问道。

    “是的,臣的意思和景文一样,也就是拿出一个州县作为实践。如果这种靠商业维持的州县能够持续下去,那以后可以考虑继续放宽对商业的限制,这样百姓能够有更多的获得收益的渠道。只要百姓有了收益,那我大唐也就是可以稳定很多了。”房玄龄说道。

    房玄龄也都支持景文这个商业特区,当然也是为了以后通过商业吸收大量富裕人口的因素。而古代工业和商业是无法分开的,所以房玄龄也就希望农商并重,这样才能够吸收更多富裕人口,让国家的人口压力不算那么大。

    而想要成立一个商业特区,那当然也就是必须要把孟津县的级别弄得高一些,这样如果让孟津县一直维持在洛阳的下辖,那恐怕洛阳很多官员都能够插手。用句后世的话来说,也就是上面的“婆婆”太多了。如果能够单独设立一个州郡,那孟津县的上头只有一个,那也就是直属于尚书省,这样被别人干涉的机会也就少了很多。这个也就是房玄龄的意思,让孟津县可以单独列出来,不会受到太多的阻碍干涉。

    “既然这样,那朕也就同意了孟津县单独组建一个州。那就叫做‘孟州’如何?”李世民问道。

    而房玄龄马上说:“皇上英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