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明-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响不好!”
李太后沉吟道:“要说郑家印女诫之事,哀家却也是知道,为此也很生气,但、但却从没下旨抓人封社啊!嗯——,这想来定是冯保自作主张了,这个先暂且不去管它,哀家问你,你怎么就如此肯定那郑家就没有诋毁哀家之意?如今先皇才去,钧儿登基未久,各方面政事哀家操心的多了些,而在这个当口郑家刊印了女诫这书,很明显就是在影射、攻击哀家么,你还未他们求情?哼!”
杨宁苦笑道:“要说这郑家真有这意思,别说娘娘不答应,奴才也定要让他们吃些苦头的,可这事实际上却是另有隐情!”
随即,杨宁便将冯保的侄子冯邦宁如何与郑钰争风吃醋,借机从中挑拨一事委婉地说了出来,言语中并没有明言指摘冯保,单和李太后说话没什么顾忌,但当着万历的面,却不能不顾忌,说起来万历与冯保的关系也是很不错的,万历都昵称冯保为“大伴”,足见两人关系之亲近。
李太后听完俏脸却是冷了下来,寒声道:“冯保可真是越来越胆大了,竟敢瞒着哀家干出这种事!他那个混账侄子在京城的劣迹哀家倒也略知一二,本来一直给冯保留着面子呢,没想到这叔侄俩竟又做出这种事,冤屈了良民不说,还害得哀家的名声也受到连累,当真可恶!这刑铁风是怎么办事的!来人!”
李太后越说越气,到后来扬声喊人,看样子是要立刻传召冯保责问,杨宁急忙道:“娘娘,冯公公毕竟是娘娘身边伺候多年的老人儿了,再者他也是护侄心切,这事既然没引起什么严重后果,冯公公那边,是不是娘娘私下里说几句训诫一下就行了,总要给冯公公留些情面!”
李太后有些诧异地望了杨宁一眼,显然不明白与冯保一向关系紧张地他怎会为冯保求情,可当李太后注意到身旁儿子似欲求情的眼神时,顿时明白了,犹豫一下才点头道:“好吧,这事回头再说,即便不重惩,也总要让他管好他那宝贝侄子才好。不像话!”
第三百一十二章 特务机构()
“娘娘,刚才既然提到了刑铁风,奴才正好还有关于他的一个请求!”
“他怎么了?可是也惹了祸事?”李太后问道。''
“哦,那倒不是!”杨宁沉吟片刻,索性道:“奴才干脆直接把话说明了吧,娘娘想必也知道最近奴才一直在整顿东厂,刑千户在很多事情上也非常配合奴才,但是——,他毕竟在东厂呆得太久了,有好多嗯观念和思想毕竟不是那么那么能跟上形势!”
李太后反应极快,颇有些诧异道:“你是想将他调离东厂?有什么想法直说就是了,看你吞吞吐吐这个费劲!嗯,你实话告诉哀家,是不是这刑铁风在某些事情上故意和你为难了?”
杨宁仔细观瞧,见李太后不像生气的样子,这才稍稍放下心来,闻言急忙道:“那倒没有,只是奴才既然下定决心要彻底改变东厂形象和作风,一切就要从根本上抓起,遵照全新的厂规,任用全新的人员,引进新鲜的血液等等!”
李太后点头道:“哀家明白了!其实,就算你不提,这一点哀家也早想到了,本来哀家的意思就是想先借着刑铁风的经验,以保你能顺利接手东厂,看来如今他的这个任务已经完成了,既然这样,他确实也不再适合呆在东厂了,钧儿,你觉得呢?”
万历一愣,没想到李太后会问他,他沉吟片刻才道:“儿臣觉得母后考虑的极是,宁哥儿想为咱们打造一个全新的东厂,刑千户在东厂多年,一些老思想、老作风未免浸染太深,应该将他调离东厂。但是,考虑到刑千户毕竟也为母后效力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对于他下一步的去处,咱们应该慎重才是,免得让他心寒,也让其他臣子奴才们心、心寒!”
万历说着说着,便有些说不下去了,因为他现李太后和杨宁望向他的目光都是越来越惊讶和不可思议。
“母后,儿臣、儿臣说得不对么?”万历有些忐忑地问道。
李太后缓缓摇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不,你说得很好,考虑得很周全!杨宁,看到没有,吾儿开始慢慢长大了!”
杨宁微笑道:“是啊!这都是太后娘娘教导有方,再加上皇上自个儿天资聪慧!相信用不了几年,皇上应付百般政事便会游刃有余了,娘娘也就不用如此操心受累了!”
“这话倒真是,只盼着那一天早早到来,哀家也就不用受那些酸儒的腌臜气了!”李太后仍是有些余怒未消地道。
若真到了那一天,万历长大、亲政的时刻,只怕也是我离开皇宫、离开你的时候了!杨宁心里默默地想到。
“说到这刑铁风下一步的安排,你可有什么好主意?”李太后问杨宁道。
这个问题杨宁早有准备,回道:“既然皇上说不能亏待了他,那自然得给他寻个好去处,这一点奴才早已经想好了,如今锦衣卫北镇抚司衙门的镇抚使叫黄锦,此人原是孟通的人,听说为人也不怎样,严刑拷打、冤屈良民的龌龊事也没少干,娘娘和皇上觉得让刑千户去接替这黄锦如何?”
“钧儿,你觉得呢?”李太后这次没有说话,而是有意识地先问万历道。
万历低着小脑袋认真想了一会儿,才对李太后道:“回母后,儿臣认为宁哥儿这个建议很好,这样既升了刑千户的职,又可以让他不离‘厂卫’这个老本行,又能控制住北镇抚司这个要害衙门,可谓是一举三得!”
李太后笑得一双凤眼都弯了起来,“哀家只想到了前两点,却倒忽略了第三点,还是吾儿想得周全!”
顿了一下,李太后又有些不满地道:“张居正执掌内阁也有段日子了,官员任用这一块怎么还没有整顿利落,那黄锦是孟通的人,怎么却还让他掌着如此重要的北镇抚司衙门!”
杨宁心里不由一阵无语:若是张居正一任辅便大肆排除异己,任用私人,只怕李太后现在就不如此说了!
“娘娘,这事却是怪不得辅大人,他掌内阁如此短时间,难免有疏漏之处,再者,若是官员任免变更太过急切,很容易会引起朝廷内外不安!”
李太后微微点头,“却也是这个道理!哦,对了,东厂现在的情况怎样,既然连刑铁风都不用了,应该快整顿彻底了吧?”
“正要禀报娘娘和皇上,如今正是到了整顿东厂的关键时刻,下一步奴才准备集中人手清理东厂所有的案卷,严查错案冤案,并借此再清理掉一批祸害百姓、假公济私的番役,然后再补充进东厂的年轻新鲜血液,整个东厂才算是彻底改造完成。而且,奴才还准备改造东厂的职能,不过这个得需要娘娘和皇上金口玉允才行!”
“哦?那你且说说这职能如何改法?”李太后来了兴趣。
“说到改变职能,那就要先说说东厂原先的职能。像监察百姓官员、各部有司衙门、侦缉妖言谋逆、听审大案要案、坐班各部衙门、查看邸报塘报、甚至各行各业、柴米油盐的百姓生活,这些都在东厂的侦缉范围之内,可以说职能非常的广泛,而且听起来也好像十分必要,但这却也直接造成了东厂高高在上的地位,造成了无数飞扬跋扈的东厂番役,也造成了引起极大民愤的冤案错案的生。因此,奴才觉得,作为朝廷一个如此庞大、缜密、高效的特务机构,咱们更应该准确定位、精简它的职能,将这块‘好钢’用在刀刃上,让它真正成为一支为朝廷百姓、大明江山保驾护航的‘利剑’!”
不知不觉中,杨宁已经站起身来,目光专注而坚定,神色间意兴飞扬,却没注意到李太后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视着他,目光迷离,两颊飞红。
“奴才以为,以后东厂,职能应该分为对内和对外,对内,依旧履行为朝廷监察谋逆、侦缉各地异动的职责,但至于旁听案情、干涉各部衙门正常运转,查看邸报等,就完全没有必要了,这些工作自有朝廷有关衙门去执行,没有必要再让不懂行的东厂横插一杠;至于对外,则主要是在朝廷边疆安全、对付敌国探子、甚至深入到敌国内部进行侦查获取情报,为朝廷制定有效的、迅的对外策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才是一个精干高效的国家特务机构所应该具备的基本职能!”
杨宁一口气说完,目光不由望向李太后,正好现李太后望向自己的异样目光,他心下不由一惊,却看到旁边的万历正低着头出神,显然是在思考他的话,心下不由松了一口气,李太后这时也有所警觉,俏脸不由更红,飞快地瞥了杨宁一眼,方才恢复了正常神色。
“嗯,‘特务机构’,这倒是一个新鲜名字,不过用来形容东厂所处的位置和扮演的角色,倒也是贴切得很!钧儿,你觉得杨宁的想法如何?”
万历迟疑一下才道:“坦白说,儿臣不能完全理解这番话,但却能肯定这个想法绝对是好的,也绝对对咱们大明有利!至于是否可行,还请母后做主!”
李太后微微点头,“你年龄还小,不能完全体会到杨宁这个想法的可贵之处却也正常,以后你就会慢慢明白的!”
说完,她目光霍然望向杨宁道:“杨宁,记得上次哀家就已说过,哀家与皇上授你专擅之权,东厂一切之事,你都可便宜行事,这次,也是一样,就按照你的构想,放手大胆地去做吧!”
杨宁不由一喜,正要道谢,却见李太后深深凝望他一眼,又道:“杨宁,钧儿才登基没多少时日,如今朝廷内外的局势想必你也了解一些,可谓是内忧外患、时局艰难,我们孤儿寡母的,钧儿年幼,哀家又是一妇人,实不知该如何应付这沉重复杂的局面,而正因为有了你嗯,还有张居正、冯保这些人在,我们母子呆在这皇宫里才能安稳许多,至于以后,希望你能继续尽心办事,为哀家母子分忧!”
说到后来,李太后的眼眶不由已是红了,万历在一旁也是默然不语。
杨宁心里明白,这话听着是对臣子奴才的劝勉之言,但因了两人的“亲密”关系,这话李太后实际上却是在全杨宁留下来,不想让他离开皇宫,离开她的身边。
杨宁心里不由叹道:娘娘啊娘娘,我又怎能不明白你的不舍柔情,又何尝不知朝廷内外的困境,只是你怎么还是不明白,你的儿子终究有一天是要长大的,到时候若察觉咱们两个的事,那让咱们两个又如何自处!
“奴才多谢娘娘和皇上的信任,只要只要奴才还在娘娘和皇上近前一天,只要娘娘和皇上还看重奴才,奴才必定竭尽全力,为娘娘和皇上尽忠,为大明江山出力!”
杨宁嘴上说着,但望向李太后的眼神里却是另外一层意思:娘娘,为报你这番深情厚谊,我杨宁只要还留在京城一天,自当竭力为你母子排忧解难就是了!
李太后何尝听不明白杨宁的意思,一时间心里又是欣慰又是失落,目光复杂之极。
第三百一十三章 太仓冲突()
这一日在乾清宫与李太后及万历的谈话,杨宁算是彻底地就东厂改革一事向李太后和万历说出了自己的打算,也取得了二人的鼎力支持。''
两人的态度倒也在杨宁意料之中,只是关于刑铁风的问题上,杨宁着实没有想到李太后对自己是如此信任,没有丝毫的怀疑与不满,这也让杨宁感动之余,更加下定了离开之前尽力为母子二人分忧解难的想法。
按照张居正所说,眼前大明的形势可以说极不乐观,北有强大的鞑子铁骑不断犯边,内有山东、河南、广西等地愈演愈烈的起义叛乱,偏偏整个朝廷上下又是官员**、国库空虚、兵备松弛,可以说整个大明江山已经陷入了一片内外交困、风雨飘摇的境地,随时都会有灭亡的危险。这样的局势,让杨宁早已经不敢再相信前世时所知道的明朝历史,也许,照此展下去,明朝最后一任皇帝不会再是什么崇祯帝,而是眼前年幼的万历皇帝。
自乾清宫出来,杨宁便去了福宁宫。如今只要进宫,杨宁总要去一趟福宁宫,陪永宁公主说话、用膳、逗她开心,还有趁迎儿及其他宫女太监不在的时候,偷偷摸摸占占永宁公主的便宜,说些让佳人脸红心跳、偏又内心甜蜜的情话,这些都已经成了“惯例”。
而对于杨宁老往福宁宫跑,李太后却也再没说过什么。
与永宁公主闲聊起来,不免便谈到了朝廷如今的局势,让杨宁惊讶的是,永宁公主虽然自小身居内宫,但对朝廷大事却是见解透彻、观点精辟,分析事情望望是一阵见血,直指要害,这让杨宁心里不由暗暗想道:这永宁公主若是生得男儿身,并当了皇帝,绝对要比万历那小子强了不知多少倍,不过可惜,嗯,也不可惜,若真是那样,自己又岂能有机会抱得美人归!
从福宁宫出来,已是午后时分,杨宁打算出宫回府,这几日因为忙于东厂事务,有些冷落了灵儿小丫头,因此杨宁觉得有必要多抽些时间陪陪她。
轿子才出了皇宫没多远,却突然停了下来,杨宁心里陡起警觉,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从上次昌平回京城路上遇袭之后,杨宁有些得了“轿子恐惧症”,坐在轿子里总也感觉不安稳,即便现在是走在京城的大街上。
“怎么回事?”杨宁立刻挑帘问道。
“公公,前面街上堵满了人,咱们过不去!”轿子旁跟随的张彪立刻禀道。
“过不去?平日里咱们走的这条路没那么挤啊,前面是什么地方?”杨宁奇怪问道。虽说他住的府邸在皇宫东面并不远,但若是走直路,不免要经过京城最为繁华熙攘的棋盘街,为了好通过,杨宁每次都是出宫门往北绕一段路再往东走,所经一带基本上都是朝廷的一些“冷衙门”所在,像宝钞司、铸印局、太仓等,因此人流比较稀少,道路一直是畅通无阻,没想到今日却竟被人群堵住了。
张彪又观察了一下,道:“街北边好像是储济仓前的大空场子,那里现在挤满了人,又都延伸到了街面上,这些人穿什么的都有,有各衙门的官员差役,还有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