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宋从靖康开始-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武堂学员中流行着一句话:“鞑虏未灭,何以家为?”这是仿照西汉名将霍去病的一句名言,而且还私下成立了一个组织,叫铁血团,都是热血好战分子,参加这个组织的军官都要发誓:一日不驱除金人,恢复大宋疆土,一日不娶!王石就是这个组织的骨干之一。所以刚才听到关晓东这句话,顿时那个气啊,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好好训练这帮新兵蛋子,要真正成为特训营的一份子,老子就让他们脱一层皮!”王石一腔怒火全部发到这帮厢兵身上。
类似于泗州这样的厢兵特训营在两淮地区十八个州陆续铺开,每个特训营人数从2500到3000人不等,经过逐步淘汰,最终保持在一个镇大约2000人左右,这样经过特训后的厢兵总兵力达到了36000人左右,基本也是三个厢的兵力。
特训营工作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作为设在扬州军部厢军训练司一天忙的不亦乐乎,毕竟厢军属于地方部队,和神武前军不隶属一个系统,于是调拨财物、资金、各州厢军日常的军纪管理,训练方案,乱七八糟的事情最后都反映到这里,于是厢军训练司这个新成立的部门成了军部最忙碌的一个单位。
这一天,厢军训练司的主事朱勇拿着一封信找到了赵君,面色古怪:“主帅,你看看这个,这是一个女子直接写给你的。”
第196章 必须“党”指挥枪()
赵君有些好奇,接过信打开一仔细阅读起来,原来是一个叫刘纤云的女子所写。
这个名字赵君看起来有些眼熟,似乎在哪里见过,文中提到王石这名军官的时候,赵君顿时回忆起来了,这不是泗州那个为自己爹爹伸冤的女子吗?而帮她忙的恰好就是王石。
等赵君看完这封信以后,啼笑皆非。刘纤云信中大意是王石救了她父亲,她也喜欢这个年轻军官,于是决定以身相许。但是王石却是推三阻四,推辞的原因并非是不喜欢她,而是说自己上军校的时候就发过誓:不灭掉金国绝对不成家。所以不要让她在找自己,这让刘纤云很是痛苦,所以请赵君帮帮忙说服王石,信的最后还用质问的口气问军校里是不是有这样一条规定?这样会误掉多少大宋女子的终身幸福云云。
“鞑虏未灭,何以家为?”看着心中这句话,赵君自然明白出处,他想了想问朱勇:“讲武堂里是不是流行这句话?”
“卑职没上过军校,故不知。”朱勇有些尴尬,本来他是要到讲武堂培训的,结果大战后受伤,这件事就算放下了,现
在想起来还是一个遗憾。神武前军的将士们现在哪个不以讲武堂的学生为荣?
赵君似乎看出了朱勇所想,笑着说:“没上军校又怎么样?你朱勇打仗比谁差?那天你愿意就把你弄到讲武堂当教官,好好收拾这帮兔崽子!“
“这个,免了,给那帮人当教官?打死我都不干!”朱勇听说那帮讲武堂的学员一个个都是原来营队的精英,也不是善茬,虽然在训练中服从教官的命令,但是在学习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刁钻古怪,让教官们也大为头痛,自己的学识就不要去哪里丢人现眼了。
赵君只是和朱勇开个玩笑,用来安抚一下他,对于军校情况,他本来想叫主持军校工作的刘越回来一趟,但是想到一来一回要半天时间太耽误事情,于是就让熊小山把谍情司的孙二狗叫来,整个神武前军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
果然,孙二狗到了赵君这里向他汇报说讲武堂校园里确实很流行这句话,还报告给了赵君一个很震惊的消息,说是在讲武堂学生中有个半公开的学生组织叫铁血团,都是狂热拥护赵君,宣扬要加强军人在国家中的地位,并且力主对金国甚至西夏等国用兵,用以恢复汉唐雄风。而鞑虏未灭,不成家则是进入他们这个组织的必要条件之一。
孙二狗说的倒是很兴奋,但是赵君听着听着脸色却变得阴沉起来:“二狗,这件事你怎么不早点向我汇报?”
“这个。。。。。。我认为是一帮青年将领只是拥护你,力主抗金,并没有出格之事,所以。。。。。。。”孙二狗解释说。
看来孙二狗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赵君现在也不好责怪什么,于是就让他把刘越从军校叫来,有些事情必须和负责军校的人说清楚才行。
孙二狗立即派人前往扬州城外的军校去叫刘越,赵君朱、孙二人先回去忙自己的事情,等有事在通知他们。
两人走后,赵君坐在书桌前陷入了沉思,这个军校里的铁血团这个军官组织,是他想起了二战时期日本发生少壮派的兵变事件,所谓的5。15事件。
1932年5月15日以海军少壮军人为主举行的***政变。政变者袭击首相官邸、警视厅、内大臣牧野伸显邸宅、三菱银行、政友会总部以及东京周围变电所。首相犬养毅被杀。由于政变规模小,缺乏建立政权的具体计划,为达目的,政变者自首。在审判中,军部大肆煽动舆论为政变者开脱罪责,并借此加强统治发言权。结果,5月26日成立以海军大将斋藤实为首的所谓“举国一致”的内阁,政党内阁时代结束。
后面还发生了2。26兵变,在日本发生的1483名陆军青年官兵反叛的事件,是一次由皇道派军人发动的未遂军事政变。
通过这两次政变,日本军部控制了政府,初步建立起军部主导的***政权。日本的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军部***升到了权力的顶峰,已经没有任何制约机制,如同脱缰野马,加速走向全面对外侵略扩张。就在“二•二六”事件一年半以后,爆发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坠入到战争的探渊。
由此可见这些手拿着武器,打着爱国的狂热军官,一旦失去对其的控制,所蕴藏力量是多么可怕。
虽然现在赵君只算的上一个封疆大吏,但是他也决不允许自己的军队中出现由自己控制不了的因素。
还是那句老话说的好啊,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
可惜现在没有建立政党的基础,但是这并不妨碍赵君准备进行一次整顿,军人必须服从上级命令,要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工作,要将这支队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等到下午,刘越才从军校匆匆赶来,赵君又把孙二狗和朱勇叫来,把自己所闻以及所想的告诉了刘越,命令他在讲武堂里学员里开展一次“纪律与服从的大讨论。”
其内容主要有两点:
一。所有军人必须牢记下级服从上级,一切行动必须服从神武前军军部的命令。
二。加强忠君爱国教育,不得散布过激言论。
刘越本来还兼着政工司的主事,自然对这些学些教育活动得心应手,等赵君讲完了,问道:“主帅,那铁血团这个组织是否取缔?”
赵君想了想说道:“暂时不用,但是要加强监管,你,孙二狗把这件事要放在心上。”两人点头称是。
“还有,把不灭金人就不成家这一条取消!还有那个王石”赵君对朱勇笑着说:“问问他喜欢不喜欢那个刘小娘子,如果喜欢就赶紧成家!我做他的主婚人。”
这件事就这么解决,刘越回到军校以后就在各班展开了这次“纪律与服从”大大讨论,遵照赵君提出的两点内容,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学习,交流,统一大家的思想。
而远在泗州的王石,接到赵君的口谕后,考虑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才有些害羞的给教导营回话,一切听从赵君的安排。
王石是个干脆利落之人,当日利用休息时间提了几件礼物就登门拜访刘士奇家,请求将其女儿嫁给自己,刘士奇一脸莫名其妙,但是旁边的刘纤云却羞红了脸,赶紧躲在闺房里不敢出来。
听闻王石说了整个过程,虽然刘士奇如普通大宋官吏一样,内心中有些瞧不起的当兵的,但是看到王石虽然是一个军人,但是谈吐不凡,又曾经救过自己的命,现在有越国候亲自主婚,面子也够大了,于是也就答应了。
王石是个孤儿,是从应天府招兵进入赵君的部队,也没啥亲人,于是朱勇自告奋勇充当男方家人,就在泗州城举办了一场
热热闹闹的婚礼,赵君亲自出席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福如早生贵子云云,一时间成了城里的一段佳话。
厢兵特训营的工作逐步走向了正规,按照这样的速度,不到一年时间这些厢兵就可以达到正规禁军的水准,只是缺乏实战经验而已,两淮地区的正规军兵力将会得到补充,这让赵君放下心来。
同时另外一件事情也让赵君感到高兴,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一赐乐业人那本羊皮卷《塔木德》全部翻译成了汉语,同时翻译的还有一本就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第197章 扬州辩论()
得到这个消息赵君兴奋不已,一本是哲学思想方面的巨著,犹太人的《论语》,另一本则是科学巨著。全部是人类文明的精髓,于是就指示扬州周刊和杭州周刊两家报纸,陆续登载这两本巨著的汉译本,而对于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一书,赵君还亲自做注解,自己在那个时空学到的东西总算可用上,这让赵君内心中有些得意洋洋,当然这个注解也是借用了犹太人艾萨克。辛格的名义。
现在的扬州周刊已经和往日不同,经过这几年发展,不仅报社人员已经增加的三十多人,分工更加细致,而且报纸也拆成了两份,其中名为《扬州娱乐报》每单数日发行,主要是一些生活、娱乐、市井趣闻,甚至还有些简单的白话小说,都是普通老百姓所喜欢看的。另一份叫《扬州评论》主要是登载宋金两国态势、朝廷政策、还有一些学术方面的研究和评论,诗词歌赋也包括在内,主要面对士子等精英人士发行,其影响力不仅限于两淮地区,包括江南一些大的城市如建康、平江、鄂州等也能见到扬州报社的报纸。
同样在杭州分社也分为《杭州娱乐周刊》和《杭州周刊》两种,只不过发行数量和规模都没有扬州这么大。
两家报社同时刊载《塔木德》和《几何原本》,顿时在两地士林中引起了轰动,纷纷写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塔木德》赞赏、宣传者有之,批评、咒骂着也有之,有的言之凿凿,很有道理,有的纯粹是打嘴仗,一时间热闹纷繁。而同时杭州也出现了一家报社,报纸名字叫《杭州邸报》,报纸内容偏于保守,经常和《杭州周刊》上的观点针锋相对,后来赵君才知道这原来是秦桧等人幕后操办的,对于这次讨论倒是冷眼旁观,没有参与进去。
赵君指示两家报社人员,一律不准参与到这场争论中,只客官公正的刊登各种思潮,同时将那些精辟的文章和坐着都做一记录,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这些都是赵君未来构建大宋的不可缺少的人才,最后在杭州士林中,有好事者竟然组团前往扬州,尽管这本书并没有登载完,还是准备和一赐乐业人就《塔木德》书中有些观点进行辩论。
这个消息是杭州谍情人员传给了赵君的,接到这个消息以后,赵君决定把犹太人的长老艾萨克。辛格请到自己府上商议。
自从沙拉离开扬州前往遥远的故乡,扬州城的犹太人大长老一职位就由艾萨克。辛格代替。当艾萨克。辛格听闻这个消息后,顿时大吃一惊,连声婉拒,自己作为一异教徒,客居在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怎么敢和这国家的精英进行辩论?如果说了不该说的话,没准也会被烧死吧?
“辛格长老不必担心”赵君看出了他的害怕,温言劝到:“此次辩论之关系学术问题,不涉及宗教和政治,我可以做这次辩论会的主持人,一定会保持公正,况且你们一赐乐业人在我们大宋处境也不是很好,许多宋人把你们看成是蛮夷之人,通过这次辩论可以扩大你们的影响,你们也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赵君最后一句话打动了艾萨克。辛格,又听到赵君作为辩论会的主持,于是就答应了。
犹太人这边同意,赵君立即下令给杭州报社在报纸上登载消息。说欢迎杭州士子来扬州进行学习辩论,扬州这边会提供必要的帮助,为了使辩论公平公正,而且越国候亲自作为主持人。
这一消息登载,原本只是小规模的民间行动顿时变成了一个半官方的行动,大批士子离开杭州陆续赶往扬州,同时平江、常州、湖州、建康一代士子也闻言赶往扬州,一时间扬州城了士子的聚会地,可与每三年一次的乡试比美。
赵君作为东道主,亲自命令政工司的种彦明和扬州府衙协调,一定要将这次辩论会办好。
时间定在三月初三,阳光明媚,花红柳绿,正是大好春光之际。地方在扬州著名的瘦西湖畔一个别院里进行,在一大片绿草地中,摆放了一张案牍,一把椅子。而士子们三三两两,有地席地而坐,有的站着和朋友窃窃私语,显得轻松。
赵君今天也脱下了戎装,换了一身浅青色的文士服,倒也显得洒脱,只是临走前柔福和洪小娥让他在发髻上插一枝红花,被他严词拒绝了,他实在接受不来这个流行发饰。
等赵君赶到的时候,只见整个院子里士子不下二百人,都很年轻,最大的不超过四十岁,一个个显得风华正茂。在这里赵君还见到了自己认识的人,除了扬州报社的欧阳澈、现在杭州分社的负责人袁飞,还有那个杭州士子聚会上大出风头的最后进入报社的梁清,那次聚会的史浩、王十朋都在列,众人见了赵君都纷纷上来打招呼,赵君笑着回应。
更让赵君感到惊讶的竟然看到了张九成,张九成是最初创办扬州报社成员之一,后来因准备参加三年一度的会试就离开了报社专心应考,正如历史上一样,张九成被殿试被皇帝钦点为状元,不过没有按照授镇东军签判,而是被任命为泗州府签判,不过还没有去报道,没想到在这里会遇到。
张九成看到赵君亲临,赶紧上来抱拳行礼:“下官见过越国候。”
“子韶(张九成的字)免礼,在这里都是朋友,没有上司同僚。”赵君笑着说道,他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