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雍王-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量货物在澎湖与大员交易中转。给两地带来大量的收入。而这一部分收入,在朱厚煌的划分之中,是属于雍王相府的。
这多出来的税银,也让朱厚煌紧巴巴的日子,好过了一点。
南洋舰队那边,魏家轻车熟路,扯大明的名义南下,很快在南方找到一个良港,并得到了很多小国的支持。
魏瑞舟的南洋舰队,居然在南洋站稳脚跟,让朱厚煌不得不承认,有些人自己带了一些运道,比如说魏瑞舟,真是一艘瑞舟啊。
许松也没有在江南久留,生意谈完了,从江南刮了一大笔钱之后。就继续经营少府。也不知道,是不是朱厚煌说许蓝的话,起来作用。还是朱厚煌的行动,让下面的看到了风头许松一回来,就极其关住各个工坊,那股殷勤劲让朱厚煌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对了吴凤仪,也将矿山的事情,交给汪直。但是汪直却没有高升,因为从半空之中,掉下来一个魏大临,也够他郁闷的。
吴凤仪跟在朱厚煌的身边,编织永远也编织不完的情报网络。
朱厚煌面对这么多事情,居然神奇的发现,需要自己直接负责的事情,却不多。让他放不开手的,只有水师学堂了。
朱厚煌越往水师学堂之投入心力,就越想往里面夹杂私货。
他首先,将朱裕找了过来,成为水师学堂的一位老师,讲解天文,已经他还没有完全完善的经纬度。月钟法。
朱裕在朱厚煌的麾下好吃好喝的,有大笔的经费拿着,也有一点不好意思了,这一段时间内,朱裕明显的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从历法上面,转到经纬度体系。他用古人的数据,做了一套星图。但是朱裕觉得不严谨,准备再次测量一些月球轨道,所以经纬度的敲定,定然在数年之后了。
第二门课是地理。地理课并不是一个人上的,而是郑路找了十几个熟悉各个地方水路的地理鬼,分别为学生讲解,各地海域的信息。
还传授种种制图之法,不过由于人才短缺,制图之法虽然是地理课的范围,却不得不挪到天文课上去上。因为,注意在研究经纬度的时候,顺便研究了一下制图法。而朱厚煌在地东雍实在也找不到其他制图大家了。
第三门课,是李大工上的,就是将船舶。
什么样的船舶有什么样的特点,以及船只的结构不同,攻击什么方位容易奏效。李大工作为大匠师,给这些不入门的小学徒讲解船舶。也算屈才了。
第四门课,并不是朱厚煌要求的,而是郑路要求的,就是语文,或者说识字课。无他,是生源问题。
水师学堂,虽然马上要开课了,但是学生却没有多少个了。即便是朱厚煌发动水师家眷报名上参加,总共也没有多少人。而且底子很差,有很多孩子,居然还不识字。
如果没有识字课,这些人只会在听天书。
这个情况,让朱厚煌不得不在自己的小本本上狠狠的写下两个字,教育。看来,想将东雍建设成他心目之中的根本之地,任重而道远。
剩下的就只剩下实践课,他们的实践课就是捕鲸,这个时代没有人将鲸鱼当成保护动物,而搏杀鲸鱼,是对他们这些水手最好的训练。
朱厚煌对这一所学校寄于厚望,朱厚煌虽然也在东雍办了一所学校,那一所学校就是府学,但是府学的目标太大了。朱厚煌想对府学的教材做手脚很不容易。即便他已经努力去做了,也无法影响到府学之中,儒家的决定地位。而在这一所学校之中,儒学的成分被压制的很低。自然科学的成分,占据很高的地位。
为了把握,学员对朱厚煌的忠诚。朱厚煌也时不时的给学员们讲课,但是朱厚煌的课,大多是历史课。
不过朱厚煌深刻明白一个道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朱厚煌的历史课,大多讲海洋,讲扩张,将西方人在航海上获得的财富,有意无意培养,学员向往海洋的氛围。
就这样一个月,朱厚煌除却在雍王府,处理例行公务,了解各方面的进展之外,其他时间,都在水师学院之中。
朱厚煌实际承担了校长,教导主任的位置。
不过,这样平静的生活,即将结束。这一天,朱厚煌正在学院之中游荡。虽然只是临时的驻地,但是在朱厚煌的关怀之下,建起一排排整齐的木房子。所有房子都松木建造的,推门而如,有一股诱人的松香味。
就在朱厚煌沉迷于这种气氛之中的时候。吴凤仪忽然来找朱厚煌了。
朱厚煌立刻知道不对,摒弃左右,问吴凤仪说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吴凤仪是朱厚煌的眼睛,一般情况绝对不会这么急的,定然是发生了大事。吴凤仪说道:“陛下决定南巡,内阁已经通过了。”
“什么?”朱厚煌大惊,从这一则消息,朱厚煌立即明白。宁王之乱,已经是迫在眉捷的事情了。
“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第二百一十五章南巡序幕()
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
热热闹闹的北京城,刚刚从过年的热闹之中,沉淀下来,又被另一场热闹惊醒。正德皇帝要南巡了。
正德皇帝从来是一个闲不住的主,不知道多少次,京城郊游,甚至跑到塞上去。与蒙古人打了一仗。正德要出巡,不想留在京师之中,并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情,不过奇怪的事情,这一次,正德南巡,却是内阁点头了。却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正德这样的跳脱的性格,让内阁诸位先生,厌恶之极。内阁诸位先生,不是一次两次的努力劝谏正德。正德自然是我行我素,根本不在意这些。但是想让内阁这样顽固的老先生向正德投降。也是根本不可能了。
但是今天好像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内阁诸位大佬居然点头,并且安排正德南巡之事。
也许是京城脚下的原因,北京城之中的百姓,喜欢谈论政治的风气,一直很浓。面对这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纷纷议论,不知道到底内情如何。
不过内阁大佬全部三缄其口,却挡不住想要求名的言官,这些言官前仆后继的上表阻止南巡,这一次正德毫不手软,即将所有求名的言官,统统下狱。言官之中的硬骨头,为之一空,自然没有人再来正德耳边呱噪。
正德伸出双手,好几个小宦官,一起为正德披上盔甲。
一片片盔甲在正德身上绑好。正德一只手整理自己的盔甲,另一只手抱住了头盔。说道:“许泰,与江彬,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丘聚说道:“以陛下之令,许泰将军,已经率领京营,先行一步,在运河乘船。江彬将军,就在外面等待着陛下。”
正德将头盔戴在头上,说道:“走吧。”
正德按在九纹龙剑上,甩着长长的披风,走出大殿。阳光照射在正德的身上,明亮的盔甲反射出金光闪闪的光芒。让人不敢直视正德。
“拜见陛下。”从大殿之外侍立的侍卫,一直到大门口,所有人都跪倒在地。正德大步走下来。
无数甲士跟在正德的身后,铁靴砸在青石的声音,叠加在一起。声势浩大。
正德出了大门,立即有人将一匹正德的马牵了过来。
这一匹马是正德的战利品。是正德从达延汗手中夺下来的。是正德的爱宠。正德轻轻拍了下马头,避开马儿想……舔正德的舌头,猛地一跃,带着几十斤的铠甲,翻身上马。
随着正德策马而行,京城大街上,全部被锦衣卫封锁了。无数士卒跟着正德出来北京城,少说有数万之多。
这数万士卒,都是跟着正德打过仗的精锐,足以横扫天下。
这一次南巡,在正德眼中,根本就是南征。
如果说在去年的时候,正德对宁王是不是想造反。还是摸查清楚,他甚至不明白,是不是有人在故意诬陷他这位王叔。
在皇帝的宝座上时间久了,正德早已褪去了所有天真,对所有人所说的话,都是只信上一半。为了查明真相,正德通过不同的途径,派人到南昌去。但是不管那一方面的人,回报的结果几乎上都一样。
宁王即将谋反。
正德这才审查宁王的兵力,却发现,宁王居然已经成了大患。据锦衣卫,东西厂的情报。宁王早已暗地聚兵,再加上宁王护卫,最少有数万士卒。
对于大明南方卫所的实力,正德再清楚不过了,指望南方的卫所兵,整个江山都丢了,恐怕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的。
所以,要平定宁王之乱,最好从北京调兵。正德京营东西两厅。几乎可以称得上四方之精锐,虎贲之士。用这些将士平定宁王即将的叛乱,自然是手到擒来。
不过,正德还是准备给宁王最后一次机会。正德在位之时,已经有一次安化王之乱,大大削了正德的颜面,如果可以,正德不想有下次。
就在正德南巡的同时。南昌也有了动静。
宁王府外面,一个老太监安步当车,站在宁王府外面。
不多时,宁王府中门洞开。两边甲士排开,宁王走了出来,躬身一礼说道:“臣恭迎天使。”
老太监的双眼猛地睁开了,眼睛之中露出一丝精光,轻轻一笑,说道:“宁王殿下多礼。老奴赖义,见过宁王殿下。”
宁王爽朗的一笑,说道:“公公是陛下身边的人,小王岂能失礼啊。来人。”宁王一声令下,立即有人端出一盘金子来。
太监没有不爱钱的,赖义看到这盘金子,眼睛都亮了,不过,他知道轻重缓急,收过来目光来,说道:“老奴此来,身负使命,还请宁王先接旨。”
宁王说道:“对,先接旨。公公请。”
宁王与赖义并排进入了宁王府,两人在宁王府正殿上站定。宁王府正殿,就是传说之中的银鸾殿。
在银鸾殿之中,赖义站在上首,恭恭敬敬的的从一旁的侍卫怀里取出圣旨,不丁不八的站开。缓缓的拉开,说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圣旨什么的实在不会写,省略过去了)
宁王在下面跪倒在地,缓缓的听着,越听脸色越难看。
圣旨写得文采飞扬,一看就是翰林手笔,不过宁王在意的不是圣旨的文采如何,在意圣旨之中的内容如何。
圣旨之中,只讲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撤除宁王护卫。
本来大明藩王都没有护卫的,被成祖,宣德皇帝都削干净了。但是宁王当初贿赂刘瑾,才有了宁王护卫,是宁王赖以谋反的武力基础。正德现在想,一笔勾销,哪里是那么容易的。
第二件事情,更让宁王受不了了。就是让宁王退还侵占民间的土地,约束子弟。
造反这样的事情,最后还是要落在一个钱上面。
没有钱那是什么也办不成。宁王想要造反,需要大把大把的钱,否则怎么拉拢人,怎么养兵。所以宁王暗地里做了很多不法之事。
比如江西的盗贼。宁王为自己增加护卫的理由,就是江西盗贼猖狂,但是恐怕没有人子弟,江西盗贼的幕后黑手是宁王殿下。
宁王怎么肯将吞进肚子里面的东西吐出来啊。
赖义的声音洪亮,语速不快不慢,最后道:“钦旨。”然后赖义恭恭敬敬的的将圣旨卷起来,卷成一个卷轴,半举着,说道:“宁王殿下请接旨吧。”
宁王说道:“殿下被小人蒙蔽,这圣旨不是出于圣上之手。”
“宁王殿下。”赖义的声音一点点的变冷了,说道:“圣上临行之时,有所交代:‘这封圣旨宁王叔可能不会接,不过也无所谓,朕不在乎宁王叔接与不接,这是朕给宁王叔网开一面,如果宁王叔现在认错,朕可以当做什么也没有发生,最多将宁王蕃,移蕃而已。如果宁王叔,真要想与朕战场相见,就请放马来吧,请看今日之域内,是谁家之天下。”
宁王脸色轻一阵白一阵,猛地站起身来,说道:“你找死。”
赖义说道:“老奴也不想如此,只是圣上的差事如此,老奴也只有一死了,不过宁王殿下,老奴在地下等着你,你可不要让老奴等太久了。”
宁王对自己暴漏,早已有心理准备,但是却没有想到正德会这样大大咧咧的处理,根本不将自己处心积虑的准备,放在心上,一时间又羞又恼,他一把将圣旨抓过来,顺手撕成几片,却不想圣旨的材质极好,他一下居然撕不开。
第二百一十六章宁王之乱()
第二百一十六章宁王之乱一
宁王也不撕了,将乱卷成一团的圣旨扔到一边,说道:“来人,将他给孤压下去。”
立即有侍卫将赖义压了下去。
宁王深吸一口气,脸色恢复正常,几步在银鸾殿上宝座上坐下来,说道:“将几位先生叫过来。”
不多时,宁王的几位谋士都过来了。
李士实,字若虚。是宁王的儿女亲家。进士出身,以刑部侍郎致仕,也是宁王夹带里面最出众的人物。
刘养正举人出身,最喜欢谈论兵事,以诸葛亮自比,在军事上,宁王也非常相信刘养正。
他们两个是宁王的左辅右弼。
还有其他几位谋士,但是远远比不上,宁王对他们两个人的看中。
宁王二话不说,将刚刚圣旨的内容告诉了他们说道:“诸位先生,孤该怎么办?”
李士实心中长叹一口气,暗道:“不知道我做的决定,对还是不对。”他很明白,宁王根本不是想询问他们的想法,而是要他们表态。传旨来的太监都已经下了大牢了,宁王还有其他选择吗?
“殿下,正德小儿,欺人太甚。事到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李士实说道。
“哈哈哈,殿下,这正德小儿却是弄巧成拙。”刘养正说道。
宁王说道:“哦,刘先生有何高见?”
刘养正说道:“如果正德进入南京之后,在下这样一封圣旨。对我们更不利,如今正德才刚刚出京,正是殿下先下手为强,抢攻南京,南京太祖寝陵所在,殿下只要攻下南京,在南京祭祖登基,进则图谋天下,退也可以与正德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