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雍王-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不管是什么东西,都被无数铅弹打得粉碎,即便没有粉碎,上面也有深深的弹痕,或者说弹孔。如果敌人是穿着着这样的盔甲,或者防具上阵,就已经被这数排火枪硬生生的逼了回去。
朱彬跟着正德身后,正德看过的东西,朱彬也看到了,只是朱彬的脸色相当难看。阴沉无比,好像是谁欠他钱一样。
正德说道:“不错。朱彬,你有什么话说?”
朱彬张张嘴欲言又止,最后叹息一声,说道:“臣,无话可说。”
正德说道:“皇弟,其实今天来找你,看看你练兵练得怎么样了。另有目的,看你够不够资格跟朕草原上走上一趟。”
朱厚煌吃了一惊,说道:“皇兄,要出塞。”
“不是,朕要出塞,而是小王子要入关。钱宁你来说。”
钱宁说道:“小王子在塞外大会诸部,应着如潮。不过,从大会诸部,到纵兵入塞,大概需要一段时间,一个月到两个月左右。”
“所以,朕决定先行到宣府,等着小王子。此去,必取小王子项上人头。不过凡事做最坏的打算,本来想让你留下,看你练得兵不错,就看你有没有胆子跟着朕走一趟。”
“臣弟愿意跟随皇兄纵横草原。”
经过这一段时间,朱厚煌也不是当初的傻甜白,知道正德这样做不仅仅是因为看中朱厚煌,而且不想京城之中,还有一个能成为明代宗的人物。这份忌惮,虽然隐藏的很深,但是朱厚煌还是能够感觉到的。朱厚煌就是不想去恐怕也不行。
第二十九章谷大用()
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
朱厚煌忽然想起正德上一次不成功的出塞经历,不由问道:“张钦怎么办?”
正德脸忽然黑了,有点咬牙切齿的说道:“放心,张钦此刻已经在江南享福了。”
皇帝毕竟是皇帝,想无罪贬斥某个人有点困难,但是升某个人的官却是轻而易举的问题。自从上次回来,正德一心想怎么弄掉这一块绊脚石。早早让张钦升官,让他去江南的温柔乡中享受去了。
不过这一次出关,与上一次并不一样,上一次出关,就算是正德本人,都知道是一场武装游行,不过是走一趟而已,但是这一次却要与小王子,硬碰硬的打上一场,正德可不会疏忽,也敢疏忽,这一次出动,不仅仅是几千步骑了,而是整个京营东西两厅,外四家军,除却留守的人马之外,已经全员出动了。
所以这一次出动的动静之大,在正德刚刚出京不过半天,内阁就知道了动静了。
内阁当然不是傻子了,正德如此大的动静,几乎所有驻军出动的大动静,连京城百姓都也有所察觉,更不要说内阁了。
正德刚刚到了昌平。
整个内阁都来了。
内阁首辅,文渊阁大学士杨廷和。还有大学士梁储,大学士蒋冕,大学士毛纪。一个不少,整个内阁都来昌平开会了。
昌平本就是皇陵所在,这里也有皇家行宫。正德万万没有想到,他们会来的这么快。
也怨不得他们如此上心,实在是正德已经有前科了,对上一次出关未成,正德耿耿于怀,岂不是内阁诸老爷是耿耿于怀,都在想幸好有张钦强项,否则将不堪设想。正德调整张钦的位置,给张钦升官,这样的手法,又怎么能瞒得过内阁诸位。
对正德的心思,大家都有所预计。只是没有想到正德会玩得这么大。
正德也没有想到内阁诸位来的这么快。来回走动,一咬牙说道:“丘聚,你去告诉他们,说朕累了,今日就不见他们了。”
丘聚立即下去准备。
正德对左右说道:“快去准备东西,朕现在就要走。”
朱彬不由担心道:“陛下的身体?”
正德说道:“你去准备就是了。”
内阁大学士在昌平休息一夜之后,第二天一早,就来到行宫之内。等了好长时间,也没有见到皇帝,连皇帝身边的近臣都没有见一个,杨廷和立即觉得不对劲了,厉声眼前的小太监道:“你当我杀你不得,快说,皇帝现在在什么地方?”
杨廷和作为大明首辅,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自然有一股凛然气质,恐吓之下,小太监哪里坚持得住,说道:“皇上,昨夜连夜去了居庸关。”
杨廷和还没有说话,身后一个白发老者已经一口热血喷了出来。
几个急忙扶住他,杨廷和问道:“毛兄,如何?”
这个吐血的人正是与杨廷和同为内阁大学士的毛纪。毛纪摆摆手,示意自己无事。推开搀扶自己的几个人,恭恭敬敬的的向居庸关方向跪下来,将头上乌纱帽,从头上摘下来,放在地上,说道:“身为大臣,不能匡扶正道,致君尧舜。要此物何用。”
杨廷和大急,说道:“毛兄,此刻正是我等奋发之际,你岂能?”
毛纪冷笑一声,也不知道笑谁。刚刚那一口血喷出来,的确伤了毛纪的元气,他摇摇晃晃的离开,在清早的阳光之下,将背影拉得好长好长。
杨廷和心中暗暗下定决心:“皇上这一次做得实在是太过分了。”
杨廷和与其他的内阁大学士,马不停蹄的从昌平来到居庸关下,还没有进居庸关,就发现了一个人,就等在居庸关门口。这个人身材高大,面白无须,身上一身大红蟒袍,身后还有小太监打扇。看上去威风凛凛,不可一世。正是谷大用。
宦官之中,也是要讲资历的。
在宦官之中,与正德最为亲近的,其实是刘瑾,刘瑾之外,就算得上谷大用与张永,搬到刘瑾,就是他们两个人与外朝合力而为。
不过两个人在搬到刘瑾之后,就分道扬镳了。
谷大用领兵平定刘六刘七之乱,劳苦功高。张永也抵挡过小王子,与小王子过过招。
不过,张永有一次想封侯,被杨廷和挡了回去,之后,张永有一点心灰意冷了,慢慢的淡出了正德的核心圈子,如今还在宣府带兵,而谷大用却不一样,他一心想如当初刘瑾一样,威压外朝,却不知道正德已经长大,早已不是当初刚刚登基,什么也不知道不清楚的皇帝了,正德一把将谷大用打发去御马监,带领京营。虽然位高权重,说起来,朱彬,许泰等人都是谷大用的部下。但是却失去了时时刻刻在正德面前的机会。
正德手中,也就谷大用能面对整个内阁而不怯场,如果让丘聚来,丘聚绝对会腿软了。如果让朱彬,许泰来,不要他们砍人很厉害,但是面对内阁,绝对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就是底气问题。
整个社会都在看中读书人,觉得读书人说的就是对的。而内阁就是读书人中的代表。正德见了心中也有几分心虚,更不要说这些资历浅的宦官,武臣。
见整个内阁来了,谷大用也不起身,说道:“诸位来了,正好啊,接旨吧。”说话之间,谷大用一伸手,从身边小太监手中拿出一卷圣旨,站起了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众卿之意,朕已知之,请诸位先生回京。无须再追。钦此。”
杨廷和等人跪在地上,他们从北京追到居庸关,只得到这一句话,杨廷和忍着起说道:“陛下,没有说别的吗?”
谷大用笑眯眯的说道:“陛下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还请诸位回京。”
杨廷和说道:“见不到陛下,我等无法向京中百僚交代啊。”
谷大用说:“诸位不想回去吧。也好,来人,给诸位阁老打扇,杂家,就与诸位阁老在这里一起等着。”
谷大用可不怕他们,当初刘瑾在的时候,把满朝文武弄得欲仙欲死。谷大用亲眼见过的,而且当初怎么搬到刘瑾了,杨廷和怎么与谷大用,张永密谋。谷大用是当事人一清二楚。在谷大用的眼睛之中,“杂家虽然是一个阉人,但是你们这些阁老,也不比杂家清白到什么地方。”
故而谷大用一点也不怯场。
居庸关城楼之中,只有正德,朱厚煌两个人。正德见状,微微松了一口气,说道:“还是大用有底气。”
朱厚煌总觉得这样有些不对,作为一个皇帝,将大明最高权力机构挡在外面,有一点不太合适吧。朱厚煌低声问道:“皇兄,我们就这样好吗?”
正德说道:“反正这些老先生,一个比一个能说讲道理,凡是都必须按照他们说的来,否则就是无道皇帝,三句话,就能转到父皇哪里。朕说不过他们,不过无所谓,等朕击败小王子,带大军回京,看内阁诸位先生,还有什么话说。”
朱厚煌欲言又止,最终什么也不没有说。
朱厚煌发现正德真是一个孩子,朱厚煌这半年来,因为练兵之事,深入了解大明的军事体系以后,就再也没有一点天真想法。而正德依旧天真的想,他带着大胜之威回朝,就能从文官之中,夺回话语权,能够在朝政之上,有能力发出自己的声音。
只是政治从正面到反面,都是漆黑无比。哪里有那么容易。
第三十章宣府()
第三十章宣府
正德并没有在居庸关停留多久,留下谷大用封锁居庸关,不允许内阁等人出关之后。正德一行人就向宣府而行。
整个宣大,就是宣府,大同,是整个北京的屏障,也是整个九边最重要的地方。
正德一来到宣府,张永立即来迎接。
正德立即将其他事情抛道脑后。只注意一件事情,小王子会从什么地方入关。
小王子其实并不小,最少比正德大多了。
为什么叫他小王子啊,就不得不提一个人的名字,就是满都海。是小王子父亲,满都鲁的夫人,不过满都鲁英年早逝,按照蒙古人的规矩,谁娶了满都海,就能继承满都鲁的部落,但是满都海出乎意料的嫁给了满都鲁的儿子,就是小王子,达延汗。
他被立为可汗的时候,才六岁。
所以就被明朝史官,叫了一辈子小王子。
从成化二十一年开始,小王子就开始骚扰边境。甚至有一种说法,弘治皇帝病重的时候,就是听到了小王子,入花马池,韦州,环县之后,才咽气的。这也是正德为什么与达延汗耿耿于怀的原因。
达延汗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是黄金家族的嫡系血脉,并且在满都海的扶持之下,击败了草原上的所有对手,再次统一了蒙古草原,成为草原上公认的大汗,不过这都是弘治年间的事情,在弘治后期,达延汗对明朝的攻击,从甘肃到辽东,几千里的边境之上,几乎无年不入。
正德四年,犯延绥,围陇州,犯花马池。六年,犯沿边诸堡。九年,犯宣大。破宁武关,最深到达蔚州,特别提示,蔚州虽然在山西的,但是离北京特别近,就在房山以西,现在的蔚县,根本就是北京的郊区了。
正德十年,犯固原,十一年,犯白羊口。
如果将达延汗所有军事行动标在地图,只能得到四个字,越演越烈。
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军事行动。
正德总结了所有细节之后,询问道:“这次小王子,会从什么地方入关?”
朱彬说道:“小王子,从什么地方入关,臣并不清楚,但是小王子会打什么地方。臣却有一猜测。”
“何处?”
“大同。”
“为什么?”
“因为陕西沿边,都是穷地方,连花马池都被攻陷数次了。陕西沿边,对小王子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油水了。”
“好一个没有油水了。”正德自嘲的冷笑。
陕西本来就是一个苦地方,唯一比较富裕的地方,还是关中,小王子还没有能攻入关中腹地的能力,而花马池是三边总制的驻地,当初王越就在这里驻兵,想以此为基地进攻河套,这样重要的地方,都已经被小王子攻克数次,哪里还有什么油水。
人头不是韭菜,割了还能长出来。
蒙古人犯边从来是为了财货,没有油水的军事行动,不会有人支持的。
陕西沿边已经弄得蒙古人都不去抢的地步,可见陕西沿边已经成为怎样的人间地狱。一想到这里,正德心中就猛地一紧。他强制按捺说道:“既然如此,就传令王勋,令他守好大同,如果有失,让他提头来见。”
丘聚立即记录下来,说道:“陛下,以什么名义发给他的。”
正德沉吟两句,这立即就有一个问题,怎么说。皇帝的圣旨范围并不是无限的,资治通鉴之中有一句话,“不经鸾台,凤阁,何得为敕。”就是不经过鸾台,凤阁的附署怎么能称作圣旨啊?武则天登基之后,将中书省改名为鸾台,将门下省改为凤阁。
也就是说不经过中书门下的附署,圣旨根本没有法律效力。
在大明也是同样的道理,正德自己写的那是中旨,这东西的根本没有法律效力。也就是说,大同总兵王勋如果强项一点,与上次那个张钦一样。硬顶着不办,正德还真拿他没有什么办法、为什么啊?乱命不从,这是大明的政治正确。
丘聚见正德为难,眼睛一转说道:“皇上,要不署名为总理天下兵马总兵官,这样正好管辖王勋。等仗打起来,他想抗旨也没得抗了。难不成他能打到一半就不打了吗?”
正德脑筋一转,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不过总理天下兵马总兵官,有点不好听。不如叫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的话。正德正想说什么。
朱厚煌一脑门子浆糊,立即出来劝阻说道:“陛下不可。当年太祖,成祖领兵之时,何曾用过这等办法,天下兵马皆为王师,谁不从命,斩之可以。何必多此一举,如果陛下担心,臣愿为陛下传旨,如王勋不听,臣为陛下斩之。”
儒家最重视名分二字,资治通鉴,开篇就是正名分。也许现代人多几个头衔不觉得什么,但是正德真得给自己的戴上一个大将军的头衔,绝对是一个天大的黑点。而且朱厚煌也觉得正德有点被文官搞怕了,看来他不知道多少次下令,被下面无视。不过正德没有注意到,王勋,不过是一个武臣,不是文官。
文官鄙视皇帝,鄙视太监,鄙视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