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雍王-第3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辰低声说道:“大人,有旨意。”
咯咯吱吱的城门开来,一行十几名锦衣卫进了嘉兴府衙。
一名锦衣卫站在正堂之上,说道:“有旨意。”
其实很多少时候,宣读圣旨都不是太监的话,一般是礼部官员,或者是锦衣卫。这一趟本该是礼部的事情,不过,事态紧急,所以才让锦衣卫一路快马加鞭的赶过来。
“臣张经接旨。”张经跪倒在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写不出来骈文,省略。)命张经为嘉杭湖兵备道,钦旨。”
张经浑身一震,从知府直接升为兵备道,可以说是高升,而且是实权高升。而且他的本职没有去掉,也就是他以嘉兴知府兼兵备道。政事兵事一把抓。简直是一个小军阀了。
兵备道是文官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卫所松弛之后,地面上弹压地方,平息民乱的责任,就没有人承担了。这些本应该是武将的责权,就被文官给生生的夺了过去。
兵备道刚刚开始的时候,是将军的幕僚机关,但是后来文官们以为这些武将,粗鄙无文,除却拎着刀杀人,什么也不会做,就让我伟大的士大夫来做吧。地方兵事全部掌握在兵备道手中,什么剿匪,平乱,等等都是兵备道责任了。
甚至兵备道权力还一路扩张,什么马政,为土司调解矛盾,乃至于与修建城墙,整顿水利,屯兵积粮。军中的后勤事务,也在兵备道手中。
大明后世武将不如一条狗,就是因为文官们将武将的事情都做了,而且自觉比武将要做的好。
如今危局之下,张经有这样的权力。更是心头振奋之极,说道:“臣嘉兴知府张经,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经从锦衣卫手中接过圣旨。
“张大人,如今江南局势如何?你也是知道,陛下第一个想起你力挽狂澜,不要辜负陛下的期望。”
第六百五十四章海上运兵()
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运兵
“臣定然不负陛下所托。”
张经满心是壮志得酬的激情。
在他眼中海盗其实也不过尔尔,那么是被叫做倭寇也是如此,他最大的敌人,从来不是倭寇,而是自己人,其实在大明初年,太祖皇帝就已经设立一系列海防卫所了,如果不是这些海防卫所全部腐朽到,不堪一击的地步,这些倭寇何至于猖狂到如此地步。
更让他难堪的,他必须依靠国家经制之兵来抵御倭寇,否则是过非功。他想组建新军都不行,这也是张经为什么用民壮,家丁,衙役当成了抵抗倭寇的主力。
这就是一个怪循环了,卫所抵抗不了倭寇,但是对付倭寇,只能用国家经制之兵,国家经制之兵,在地方上只有卫所兵。他如果用卫所之外的军队,就是大错特错。所以,张经用的只能是民壮。不过,张经就任兵备道之后,权力大增,可以在军事上干预军队。比当知府强多了。
张经这边就任的时候,
姚鏌与沈希仪拖了数日,才接到了圣旨。
姚鏌长出一口气,虽然都是巡抚,但是广西巡抚与浙江巡抚的含金量却是不一样的,姚鏌看似是平调,其实是升了一级。
姚鏌将沈希仪召来,说道:“圣上催的急,你有什么看法。”
现在姚鏌对沈希仪另眼相看,虽然在镇南关以南,红河以北,大片疆域被土司占据,归为府县的不拿过十之一二而已,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为大明扩土了。少说有半省之地,即便暂时在土司手中,将来有了功夫,也可以慢慢料理这些土司。
他对沈希仪的看法,认为沈希仪不仅仅是一个将才,还是一个帅才。所以他在大事上想问一问沈希仪的意见。
沈希仪说道:“浙江形式糜烂之快,出乎我等之预料,如果我们去得迟,恐怕局面不好收拾。应该越快越好,只是从广西到浙江,一路数千里路之遥。非数月不可,要想最快速度到浙江,非走海路不可。”
“走海路?”姚鏌皱起眉头说道:“怎么行啊?要知道雍王在海上。”
别人不知道,沈希仪本人不知道吗?不管东海,还是南海,唯一的霸主就是雍王殿下本人。想在海上运兵,而不惊动雍王殿下,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如果雍王心存歹意。海上的士卒简直是能有死无生。
沈希仪说道:“大人,我们即便是避开海运,但是以雍王在海上的实力,浙江的事情,也非得雍王同意不可。否则万事不可为?”
姚鏌有点不舒服,说道:“区区一个藩王,有这么厉害吗?”
沈希仪说道:“大人,倭寇不比山贼,倭寇巢穴在海上,而东雍战船数百艘,火炮千余门,如此规模的水师横行海上,如果他不愿意我们剿匪,我们怎么做都不成。甚至,末将还有一个怀疑………”
“你的怀疑不用说来了。”姚鏌一摆手,止住了沈希仪想要说的话。
姚鏌在九边待过,在西南待过,对陆上作战,还有一点经验,但是这一点经验却不能套用在海上,不过他选择了相信沈希仪,他之所以阻止沈希仪说下去,就是他早已猜到了沈希仪想要说些什么?怎么说啊,怀疑姚鏌的军事能力是可以的,但是怀疑姚鏌的政治敏感度,却是不可以的。
凡是能成为省部级别的高官,最基本的政治敏感度还是有的。
姚鏌不用沈希仪说,就已经猜到沈希仪要说什么了?无非是倭寇背后有雍王指使。姚鏌不是相信倭寇背后没有雍王指使,而是皇室的事情,猜到就行了,有些事情,做的说不得,有些做不得,也说不得。
“好,你从在广州乘船,去浙江,不过注意安全。”姚鏌思量了好一阵子。
他最终还是决定了。
他要试探一下东雍,他作为浙江巡抚,将来要与这些倭寇打交道,他们背后有没有雍王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不过,海上还是不大安排,你作为先锋,还是少带一点士卒吧。”姚鏌说道。
沈希仪不知道猜没有猜到姚鏌的意思,说道:“是,末将的本意就是不带太多人马,只带本部五千即可。”
不是沈希仪看不起倭寇,而是根本就看不上他。
真正大战场上厮杀过人,对海贼这种乌合之众都看不上眼,在沈希仪来说,倭寇最难对付的,并非陆战能力,恰恰相反是水战能力。只要双方堂堂正正的野战,沈希仪不认为自己会输,但是问题这海盗都是一伙一伙,散落开来,也没有什么目的性,到处游走。这样一来就难办了。
“什么时候这些海贼在聚集在一起,让我一网成擒。”沈希仪想到。
姚鏌的命令一下,沈希仪就召集部下,从桂林出发,去了梧州,从梧州乘船,沿着海岸线北上,一路上,沈希仪看似胸有成竹,但是实际上心中战战兢兢,但是他觉得他必须试探出东雍的态度,东雍是不是这些倭寇背后的主使,这关系到不同围剿策略。
如果是的,沈希仪一定会被刁难。而且大明与东雍的战争很可能会爆发,如果不是的话,这些倭寇再怎么离开,也不过是疥癣之疾而已。
东雍对海面上的监控特别的严厉,特别是对于海峡附近的时候。
很快这个消息就传到了黄士龙的耳朵里面,由黄士龙转给了朱厚煌。
东雍商船大多都已经南下了,依靠香料转运维持人员,但是东雍渔船却一点也不少,这一次就是被渔船发现了。
朱厚煌看着情报,心中暗道:“他该真相信我?”
朱厚煌看到沈希仪这个名字,心中不由升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沈希仪硬生生从朱厚煌盘子里面割出一块肉的经历,让朱厚煌很难对他生出好感来。有机会坑他一下,朱厚煌禁不住想试一试。
“殿下,海上风浪很大。很多船会出事的。”黄士龙说道。
“别乱来。”朱厚煌说道。他还不知道黄士龙吗?他是唯恐天下不乱。有机会坑一下对面,他毫不手软。
朱厚煌说道:“看他们谨慎的样子,都是沿着海岸线行船的,一旦有事情发现,你能保证杀干净吗?即便能杀干净,有什么很多事情,是不需要证据的。孤不想今上闹翻,派个人去提醒一下,让他们在福建下船,到了浙江海域,东雍水师就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了,到时候不要把屎盆子扣在孤头上。”
黄士龙说道:“是。”
其实黄士龙固然对那边很多人神怀恨意的,但并不是不知道轻重的,他之所以这样说,无非是再向朱厚煌表示忠心而已。朱厚煌一旦交代下来,立即就派人去做。
所以沈希仪的座船,刚刚进入了海峡之中,就遇见了东雍水师的一条战舰。
“大人,你来看。”沈希仪来到船头,远远的看见一艘战船鼓满了风帆冲了过来,不由的倒吸了一口凉气,只见上面大大小小的炮窗,一时间沈希仪居然数不清到底有多少门火炮。五根桅杆大船,船型比福船修长多了,船舷也比福船高了不少,看上去好像一座山峰压了过来。
沈希仪所在船只,全部是三桅福船,因为要运五千士卒,还有武器,数量多了一些,有大大小小几十艘船,但是这些船的战斗力,与眼前这一艘相比,都是渣渣。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第六百五十五章海上运兵二()
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运兵二
沈希仪简单的判断了一下彼此的实力,瞬间紧张起来了,不要看对面只有一艘船,但是这一艘船就不是他们一支舰队能够对付的,沈希仪的所有船只上只有一些碗口炮,虎蹲炮,最厉害的莫过于佛郎机炮,这佛郎机炮也是当初朱厚煌送给正德,正德下令推广开来的东西。
不过,很快沈希仪镇定下来了,他心中暗道:“如果东雍真想对付我,来的就不只是一艘船了,东雍又不是没有船,这一艘大概是示威的意思多一点。”
但是即便这样想,沈希仪的心中也安定不下来,心中暗道:“这种任人宰割,无能为力的感觉,我不想有第二次。”
沈希仪正在这样想的时候,忽然见一艘小船,从这一艘船上放了下来。
这一艘小船不一会儿,就靠近了沈希仪的座船。
几个人从小船之上爬了上来。
当头一个一身东雍水师的军装,问道:“谁是管事的?”
“是我?”沈希仪说道:“你们想干什么?”
“敢问高姓大名?”这一名东雍水兵带着,几分客气问道。
“新任浙江都指挥使,沈希仪。”
“原来是沈大人啊?”这名水兵眼睛一亮,“雍王殿下,让我传话给你。”
沈希仪一听这个最后的担心才放了下来。说道:“何事?”
“殿下传令,在福建海域,东雍可以保证你们的安全,但是到了浙江海域,就不能保证了,还请沈大人自己珍重。”
沈希仪知道东雍在海上的势力很大,但是也万万没有想到你,他们居然狂妄到如此地步。气的沈希仪浑身发抖,从来只有大明水师在海面上横行,现在却有小小的藩国水师在这里蛮横。而且用这种语气对他堂堂朝廷明国如此说,对沈希仪来说,简直是侮辱。
但是沈希仪知道现在不是发怒的时候,他咬着牙强忍着怒火说道:“还有吗?”
“没有了,殿下只是让我传这一句话。告辞。”
等东雍水兵走了之后,沈希仪依旧满脸铁青之色。
“大人,我们该怎么办啊?”
“到福州靠岸。”沈希仪一边推敲,刚刚那个人所说的话。随口说道。
现在的他依旧恢复冷静了。
他从这短短一句话之中,推敲出两条消息来,第一,就是对浙江的倭寇。东雍方面是知情的,最少比他知道的多,至于东雍与那些倭寇之间,有没有更深的纠葛一时半会也弄不明白。第二东雍方面与这些倭寇有一点点的默契,否则不会这样划分势力范围。
知道的越多,他反而越是忧心忡忡了。
之前所有的判断,都是基于两个前提,东雍会参与,与东雍不会参与,但是现在他才发现,他想到简单了,东雍就在参与不参与之间,轻轻摇摆。增加了不知道多少变数。
沈希仪在福州靠岸之后,拜访了一些卫所官员,发现东雍在这里的口碑,与自己想象的完全不同,他们似乎没有把海那边的人,当做敌人。而且一个劲称赞,除却官面上的人,一个劲强调敌意,强调为陛下除去心头大患的决心,但是其中有几分真情实意,倒也难说的很。
“一旦有变,此地非大明所有。”沈希仪更是有几分忧心忡忡。
他不知道,福建凡是有些势力的家族,大都参与进走私之中,从外面买进粮食,然后将布匹,瓷器,茶叶,等东西卖出去。可以这样说,整个福建都在东雍主持的走私之中,获得的利益,所谓黑眼睛见不得白银子。他们与东雍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共同利益,所以到福建很多称赞朱厚煌。
沈希仪虽然不知道内情如何,但是很准确判断处事态发展,他在福建一刻也不想停留,他只觉得在福建浑身不舒服。带着麾下将士,快马加鞭的北上了。
随着沈希仪的到来,五千精兵,从南到北,一连数战,剿灭不少倭寇,而张经也以嘉兴府为根基,四处征讨。倭寇的气焰为之一滞。
这些倭寇从狂热之中清醒过来了。
立即有明白人知道,不能在这样毫无组织进行下去。由于谢家灭门案引起的海盗上岸狂潮,大量带血的货物,专运到了日本,日本与大明之间,巨大的差价,让他们好好的赚了一笔,而且腐朽的卫所兵,也让他们见识了,什么叫做腐朽为无能。
江南的兵备已经衰弱到如此地步。简直如同任人玩弄的小姑娘。
一下子大明朝廷在他们心中的敬畏降低了好几个档次。如此一来他们肆无忌惮了。除却不敢公然攻城略地之外,他们到处洗劫乡镇,江南富庶,很多乡镇比西北的县城富裕,他们一路放开手抢劫,可算是狠狠的捞了一笔,但是好景不长。
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