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雍王-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定四时,协阴阳,以齐七政,指的是古代天文学的应用,四时,是指确定四季的时间,协阴阳,这里的阴阳所指的是阴阳消长。做具体的形象就是太阴,太阳,月亮在古代,被认为是阴气凝聚而成,而太阳,也是由阳气凝聚而成的、七政是指北斗七星。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就是用来指导农业生产。最明显的就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很明白的告诉所有人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而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是自古以来中国古代无数天文学家,不指导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观察,总结出来的规律,用于农业生产的。绝不是凭空出现,世界上也没有什么凭空出现的东西。
而这些天文学成果高度凝聚的成果是什么,是历法。
从炎黄二帝开始,就是古代帝王施政的重要措施,即便是到了明清,正统两个字也是由历法延伸出来。
但是以中国古代在天文学上的成就,想研究出一个合适的历法,并不困难。虽然明代的历法不准,但是明代现在所用的历法,是大明鼎鼎的郭守敬的授时历,在明朝被回回天文学家修改一番,被后世称为回回历,这个用了将近两百年的历法,虽然不准了,但是误差程度还在接受范围之内,否则早早的会提出修历了,不用朱裕来说。
不过即便是郭守敬编授时历的规模之大,四海测量,北到北海,南到南海,占城,东到朝鲜,西到西域的测量。也没有用多少人力,如果朱厚煌用朱裕当山长培育出来的天文人才,也没有那么的用处。
朱厚煌说道:“朱卿误会了。”他轻轻一笑说道:“孤没有想朱卿能培养出多少大家,而是想学以致用。”朱厚煌冷笑说道:“国朝以八股取士,所学的四书五经,不过是敲门砖而已,成了进士之后,有几个人再看一眼啊,所以孤的府学一定要学以致用,不管学什么必须学以致用。而以孤的意思,孤将来所你需要的官员,必须有一定的算学上的能力,断断不能断案托付于师爷,钱粮也托付于师爷,要他何用?孤何不请这些师爷做官。所以孤在府学之中设立算术,刑名之学,与四书五经分庭抗礼。为了矫枉,不得不过正,故而,孤想请朱卿为府学山长,当然了这是原因之一。”
朱裕干干净净,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朱厚煌喝了一口茶,说道:“不知道,经纬朱卿准备的怎么样了?”
朱裕有一点迟疑,最后咬牙说道:“其实,早就差不多了。”说出这一句话之后,朱裕整个人好像轻松多了。他继续说道:“其实殿下所求一点也不难。古时就有用天文测量地理的概念,说差一度,相隔千里,不过后来才知道不过是谬论而已。不过,在前朝时,郭太史在测量日食的时候就发现,在西域观察是日全时,在中原却是日偏时,或者不食,发生的时间也大不相同,殿下的想法,也就是按照这个原理,所谓的天钟法是也。然此事说难不难,从三国之事的步天歌开始,历朝历代测量星图,应有尽有,本朝也有测量,不过是在国初而已。虽然相隔百余年。但是星辰的移动不会那么快,殿下直接拿来用便是,至于月亮的运行轨迹,这些研究从晋时杨伟,到宋元之交,不知道有多少人研究。虽然时代有些久远,误差是有的,不过殿下不要求多精确现在就能拿来用。可以说从理论上已经完成大半了。只是经度需要一个起始经度,所谓本初子午线是也,却不知道何处开始。这一点不解决,剩下的不知道怎么进行了。”
朱厚煌大吃一惊,所谓隔行如隔山,以为很难的东西,用古人删删减减的东西就能用。朱厚煌不得不承认我们老祖宗给我留下的底蕴之深。只是他脸色勃然做色道:“既然如此,你为什么骗孤?”
“臣没有欺骗殿下。”朱裕说道:“剩下想要进行,也需要大量详细的测量。只是这些不过是对照收尾工作。最为繁琐,也消耗时间。不过殿下想要得到精准的星图还是需要以重现确定周天星图,并且以重新测量白道,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是这个简易版本的数倍。”
朱厚煌也能猜出来朱裕的一些心思,无非是他的精力从来不在经纬度上面,而是在历法之上,在他的眼中,历法的重要性比所谓的天钟法重要不知道多少倍了,只是自己对他不是加官又是赏银。让他有一点过意不过去了,这才说了出来。
朱厚煌的眼睛之中闪过一丝杀机。随即收敛起来,朱厚煌不知道什么时候不允许别人违逆自己了。不过朱厚煌也知道,在天文上,现在根本没有人能代替朱裕。
第一百二十一章科学的种子()
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学的种子
朱厚煌自己对自己说道:“我需要克制。”说道:“朱卿坦诚相告,孤自然不会怪罪,不过天钟法,关乎孤的开海大计,还请朱卿不要懈怠。”
“臣定当全力以赴。”朱裕说道。
朱厚煌可不敢相信朱裕到底有没有全力以赴,心中暗道:“看来我要让舅舅收买朱裕身边的人问上一问了。”这个念头不过一闪而过,随即说道:“既然提起这个,孤就给朱卿说说,航海究竟对孤有多重要。”他叹了一口气,说道:“孤出京的时候,带了二十万两银子,但是这个二十万两银子,不过半年的时间,消耗就差不多了。如果不是许大人下了一趟南洋,换来十万两银子,雍国都无法维持下去了,毫不客气的说,孤这个雍国就是建立这一道航线之上。没有这一条航线,就没有孤这个雍国。”
朱厚煌说得是真心话,为什么单单明朝时期倭寇之乱这么厉害?而之前没有。单单解释成明朝禁海,而其他朝代不禁海是不恰当的。而是因为这个时期,就嘉靖年间,海洋贸易的份额急速扩大,扩大到明朝本身,从皇帝到百姓都不适应这种夸大。故而才有海盗势力的急速膨胀。当然了一点也有其他原因,但是这个原因,这一条大航海时期的东西航线的最后一环,绝对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没有利益可图,他冒着灭九族的风险当倭寇。
所谓的倭寇本质上不过是一些走私商人的集合而已。
不可否认,如果没有这条航线如此大利益,朱厚煌不会请蕃台湾,最少当初不会。开荒从来不是游戏上轻轻一点就可以的。没有这一条航线上源源不断的利益,朱厚煌一辈子也不能将台湾建设成什么样子。
“所以经纬度对孤来说非常重要。而且能使用他的人,也非常重要,故而孤令你为府学山长,就是想让卿培养出一批航海人才。”
朱裕心中腹诽,暗道:“何不用牵星术?”
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并不差,所谓的牵星术也是一种用天上星辰来定位船只的方法。其实在航海应用之上,并不比经纬度差多少,特别是那些已经跑习惯的航道,甚至比用经纬度来定位更加方便。只是有一点问题,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宿疾,就是重测绘,轻理论。如果要找数据,那颗星辰的具体数据,中国古代的数据甚至能延伸到春秋时期,但是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一直是力有未逮,或者说他们不想多解释,在避讳着什么。
牵星术也是如此,他只是一种经验的总结。在探索过航道之后,记录星辰的变化,就好像是走过一条路,几乎路边景色来确定路标一样,如果没有去过,那就没有办法了。而经纬度却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有这个体系,理论上能够支持你到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
这才是朱厚煌一定要用经纬度而舍弃牵星术的原因,现在朱厚煌虽然蜗居一个小岛之上,但是他时刻记着,自己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在为未来的远洋探险,做准备。
不过朱裕虽然不了解朱厚煌想法,但是他即便再不懂人情世故,但也不会傻傻的问出来这一件事情,他说道:“臣定不负殿下所托。”
“对了,还有本初子午线。姑且以大员为准,不过我朝以北京为正统,等过一段时间,孤会派人到北京测量,到时候改过来便是了。”
“是。”这不是什么大事,与朱裕预料的相差不多。他便答应下来,却不知道,朱厚煌这临时起意的想法最后让本初子午线有了两条不一样的,一个叫本初子午线是指大员这一条,而北京那一条被称为正初子午线,这是后话,也是这个位面后世地理要考的知识点。
朱厚煌微微一笑,说道:“孤知道朱卿能做好。”他稍稍一停顿,继续说道:“只是西夷的地心说,爱卿验证的怎么样了。”
朱裕说道:“虽然有很多地方符合天道,只不过还有很多地方必须测量。”一提起这一点朱裕都眉飞色舞,这一段时间,朱裕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在澎湖还有大员都全部设立了观星台。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一是一个极大的工程。
朱厚煌说道:“能不能制造出一个以太阳为中心的浑仪。”
“以太阳为中心的浑仪?”这个念头一涌上朱裕心中,他立即觉得浑身都开始发热了,甚至连修历的事情,也不去想了。
无他,朱裕知道不管他怎么修历,以他一人之力,比不上京城之中,无数天文学家合力而为的,也许他这里还没有修好,那边新历就已经出来了,故而朱裕对修历的热气一点点的淡了下来,这也是朱裕对朱厚煌不满意的地方。
不过朱厚煌这个想法,一下子让朱裕找到了自己奋斗的目标了。
中国历史上浑仪是经久不衰的天文仪器,模仿天球,将太阳的运行轨迹,还有月亮的运行轨迹,等等标注上面,中国古代最好天文仪器,莫过于水运浑象仪了。即便是到后世也没有想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虽然很多时候这些天文仪器不过是推演历法的辅佐工具而已,但是朱裕知道,自己真能建立起太阳浑仪,以太阳为中心标注各个天体的位置,并且最好能自动运行,仿照天地运行的轨道。自己绝对能名垂青史,不比创立一部历法差。
朱裕脸色发红,精神焕发说道:“臣定然竭尽所能,完成太阳浑仪,只是殿下,这府学之事,臣只是暂领,等有了人选,还请殿下准臣辞职,专心研究此事。”
“当然。”朱厚煌笑道。
也许有人说了,一个太阳系模型有什么用处?对大航海有什么用处?
或许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朱厚煌愿意资助朱裕,让朱裕去研究这一切,因为很多领域是相同,中世纪的瓦解就是在一次次的天文大发现之后,摧毁了很多神学概念,他们才知道原来这世界是这样的。
朱厚煌相信这些观念在大明诞生,定然会给大明思想界带来不一样的冲击。也许让思想界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当然了即便什么也没有用,仅仅能培养出与自己世界观一样的人,朱厚煌就愿意这样做。朱厚煌觉得,天文学的发展,定然能引导其他行业的发展。
钟表的擒纵机构最早应用在什么地方上,就是在水运浑象仪之上。朱裕想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能运转的太阳系模型,就需要攻克很多难关,定然能让大明很多工艺得到发展,即便不能,也让朱厚煌了解一下,大明最顶尖的加工技术,到底到了什么样的地方。
其实朱裕本身这次研究就是一个科研项目。朱厚煌虽然不知道科学体系是什么,也不知道他到底该怎么建立,但是他想只要朱裕出了成功,哪怕仅仅是一台能用的太阳系模型。这次科研就算成功。朱厚煌最看中这样的模式之中,有学者参加,有顶级手艺人的加入,也有数学思维的体现。
虽然朱厚煌没有参加过科研攻关。但是他有信心以天文学为基础,建立起一个科学院,解决朱厚煌遇到的重重问题。在他看来,整个大明与科学最为接近的就是天文学了。朱厚煌扶持朱裕,只是为了种下一颗种子。一颗科学的种子。
第一百二十二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
托梅的心思
一艘西式帆船停在澎湖码头上。一个西洋人带着一顶斜斜帽子,腰间挂着一柄长长的刺剑,下了船。
他抬头望去,却见有好几十艘船都在这里停留。进进出出的。繁华无比,心中暗道:“即便是马六甲也没有这么繁华,也没有这么多人,听说这个码头今年才兴起,可见其潜力。”、
这个人正是托梅。他想来此直接交易,却被朱厚煌拒绝了。这一次托名旅行再次来道了澎湖岛上。虽然是区区数月而已。但是澎湖岛的变化很大。
杨慎当政以来,凭借他广泛的人脉,以及首辅公子的身份,给他带来很大便利。瘟疫的流言散去之后,各地移民到东雍的人口,络绎不绝。其中也分毫几类,比如官方流放的,迁移的流民,这些人一般是杨慎派遣徐栋的船只去接。这样一来,一般情况之下,是不会在澎湖停靠的,直接运到东雍去。
如果是活不下去的百姓前来投奔,自然会自己搭船到澎湖。澎湖是整个东雍的门户,东海上逐渐发达起的中转站。
在杨慎的主持之下,朱厚煌从正德那里讨过来的特权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除却佛郎机的船只之外,越南的,日本的,琉球的,朝鲜的,都在澎湖交易。很快单单税银就成了雍国的一项重要收入了。
这样一来,福建的很多贫困百姓也都会搭乘商船来到澎湖这里讨生活,很快整个澎湖小县,好像是吹着气一样膨胀起来。本来是东海上一座小岛的澎湖列岛,成为了大明海禁政策的一个漏洞,也成为东南亚贸易中心之一。
如此的场面,自然要比佛郎机人刚刚拿下来马六甲要繁华了不知道多少倍。
托梅的眼睛之中闪过一丝贪婪,暗道:“这样的城市,这样的港口。都因应该在主的光辉照耀之下。”
不过他必须暂时收敛自己内心的想法。因为他这一次来,有正事。
“李县令。佛郎机国与雍国是友好的伙伴。你们为什么不允许佛郎机的船只在澎湖停靠。这不公平。”托梅义正言辞的说道。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