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三国-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政;辨皇子年长反而少智,故而会被废弃!”
灵帝听到这里,先是仰天大笑,进而冷颜低哼道:“申生与重耳的区别么?”
宇信当下跪拜道:“陛下圣明,非是臣不愿庇护协,有道是天不偏私,此乃天意!协皇子的天生聪慧反而害了他……”
灵帝听后不由大摇其头,抬手示意宇信平身,随即缓缓躺倒在床,以背对着宇信。灵帝的内心在挣扎,他舍不得幼子。
宇信站在床边也不言语,静待灵帝旨意。饭要一口一口吃,不能再逼灵帝了,闹不好真得人财两空,得不偿失!
一个时辰过后,直等到宇信两腿发麻时,灵帝才缓缓开口:“爱卿!朕果然没看错你,你是个忠臣,可是却不太懂得奉迎。呵呵,你大可以好言欺骗朕,为何反要直言相告?难道你不怕朕一气之下,将你除之而后快?”
宇信望着灵帝略显佝偻的背影,知道所请之事已经十拿九稳,当下躬身答道:“臣名字中有一个信字,那是臣的师父替臣取的,他曾告诫臣要一辈子以信为本,故而臣不敢欺骗陛下!”
灵帝听完宇信的解释后,身躯明显颤动了一下,片刻后才挥手说道:“你下去吧,朕会将你所请的三道旨意亲书与你,另外朕还要再赐你一道圣旨,只望你不要背信弃义。朕累了,你回去吧……”
宇信当下跪拜谢恩,随后缓缓退出寝宫。正当宇信要迈出殿门时,却听到灵帝最后声嘶力竭的嘱托声:“替朕好好照顾辨,朕欠他的只好请爱卿帮朕偿还了……如果,如果有可能的话,也请爱卿能多给协一点支持。”
宇信听到灵帝这近似临终的遗言后,迟疑了片刻还是大步迈出了殿门:“看天意吧,如果我真能保全二位皇子,到时一定会尽力而为的。”
待宇信走后,张让来到灵帝床榻边,小心询问道:“陛下,你为何还要答应他?他并不能保证协皇子的安全啊?”
其实张让此刻最关心的不是辨和协的生死,而是他自己将来的命运。刚才他在室外竖着耳朵偷听,就想听到关于自己的预言,没想到宇信却对他只字未提。
灵帝吃力地撑起半个身子,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朕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朕这辈子做的尽是错事,但愿临死之前能做一件对的事……宇爱卿,朕此生不负你,朕不求你也不负朕,只求你不负我汉家江山!”
第一百五十七章 乱之本源()
宇信打从皇宫回到骠骑大将军府后,就将自己独自锁在书房里,并严令许定把门,不许任何人来打扰他。
二弟张飞见宇信从宫里回来就一声不响地钻进书房,整整一天水米不进,心中焦急万分。可每次当他想去敲门时,又被许定的虎卫军给拦住。
张飞深知许定的脾性,这是个在关键时刻只认主公不认兄弟的主儿,当下也不好与他为难。无奈之下张飞只好在院中徘徊,等宇信自己走出来。
次日深夜,张让独自来到骠骑大将军府后门,由许定亲自领进宇信的书房。府内的心腹皆知张让来访,而且肯定事关重大,所以一个个都在书房外等候宇信随时传见。
半个时辰后,张让悄然离开,但宇信仍然没出来。正当众人等的心急之际,书房内突然响起宇信的痛哭声。众人在外面只隐约听得清宇信说什么愧对圣上,愧对天下百姓之类的话。待众人想要靠前听个明白时,又被许定带人挡了回来。
第三日清晨,宇信终于有气无力地走出了书房。乖乖,两天滴水未进,还能走路就很不错了。
沮授鲁肃十分担心宇信的身体状况,赶紧迎上去想问个究竟,却被宇信无情地打断道:“什么都别问!快,我好饿啊,快通知厨子给我弄点吃的,我快要饿死了!”
沮授和鲁肃闻言一愣,旋即哈哈大笑起来,暗道自家这位主公有时真像个孩子,一点为人主上的威严也没有。
张飞最是高兴,看大哥的样子应该没啥大问题,于是在一旁取笑道:“大哥,你都两天水米没进了,小弟我还以为你得道成仙了呢?哈哈,都可以不吃不喝度日了。大哥如今是越发厉害了,小弟惭愧,惭愧。”众人听后又是一阵哄笑。
宇信用过饭后,望着座下众人,严肃地说道:“诸位,陛下已经答应我那三个请求了。昨夜张让前来就是给我送四道密旨的,前三道正如鲁肃所言,我就不多说了。只是,这第四道圣旨……陛下封我为……燕王。”
宇信说到这里便闭上双眼,静等堂内众人喧哗个底儿朝天。其实宇信也被灵帝这一手给震住了,说到底还是因为封王之事太招风了。
汉朝自立国以来,除去吕氏封的几个外姓王外,只有一人受过此殊荣,那就是王莽,可惜最后却成了乱臣贼子!高祖皇帝高瞻远瞩,曾杀白马为誓,非刘姓不得封王,正是担心心怀不轨者借机称王称霸!
沮授和鲁肃对视一眼,同时起身劝阻道:“主公,无论如何这第四道旨主公现在绝不能奉诏!否则必遭天下人唾骂,遗臭万年!”
二位军师出面阻止宇信遵旨称王,身为其弟的张飞可不乐了。所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升官发财不是人生两大喜事吗?
张飞当即起身反驳道:“二位军师,大哥被圣上封王这是好事,你们怎么还要阻拦呢?这可是那皇帝老儿自个儿送上门的,咱们不要白不要。大哥,依小弟看,这王可以称!”
张飞一发言,其余新近投靠的将领也纷纷表示赞同,把个沮授鲁肃急得直跳脚。他俩都在心底祈祷着,主公可千万不要一时头脑发热答应了下来。
就在众人争吵不休时,宇信说话了:“翼德休要胡言,两位军师的为人你还不知道吗?他们什么时候害过我?”
张飞见大哥发话了,低头嘀咕了两声又重新坐回了原位,可看样子还不服气。张飞的逻辑很实在,有便宜不捡白不捡,不然实在太对不起自己了。
宇信明白新投奔自己的将领希望自己进位为王,是因为这样他们也会跟着水涨船高。这是人之常情,宇信很理解众人的想法,当下安抚众将道:“诸位,二位军师劝阻的对,这王现在还不能称。你们可听说过先汉的‘王莽’?他称王了,后来还称帝了,可结果如何呢?没等几年就被打倒了,最后身败名裂,还遗臭万年。诸位投靠我无非是想建功立业,谋个好前程。我理解大家,我也可以向大家保证,只要你们愿意跟我一起努力奋斗,不出二十年,一样能够建立不世功勋!”
宇信一番话自然赢得了众人的信服,毕竟宇信在为他们前途着想的同时,还在为他们的名声考虑。这样宽厚的主公,放眼天下,那是打着灯笼也找不着啊!
半月后,宇信领着众人悄悄离开了雒阳,也没向灵帝请辞,低调地返回幽州去了。事实上,宇信已经和灵帝达成了一种协议,只要宇信没有篡逆之心,灵帝就会护他一日。
朝会上有人发现宇信多日不来上朝,就急着跳出来弹劾宇信不守规矩、侍宠无礼,要灵帝治宇信不恭之罪。
灵帝心里明白宇信的用意,出面替宇信遮掩道:“北疆近来有胡骑调动,骠骑大将军已经向朕请辞回幽州驻防去了。”
又过了两月,灵帝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已经开始大量吐血。尽管太医开出了许多药物,但灵帝病情依然没有一丝好转的迹象。
病重期间,大概是听了宇信的预言,灵帝常在张让面前提起他驾崩后江山不固的事。灵帝虽说看得很开,但若是江山真在他手里葬送了,他是不好意思下去见历代先帝的。
张让是灵帝的御用马屁精,为安灵帝之心,张让多次进言教灵帝效仿高祖,封刘姓宗族的人出任各州州牧,以防不测。
张让的主意虽好,但动机却不纯正,私下收了不少王公贵族的钱财。其中闲置雒阳多年的皇亲刘焉就多次上门拜访过张让,花钱求张让为他多说好话,争取早日外放地方为官。
刘焉自举荐宇信出任幽州牧后,一直被闲置在京城。虽说头上也挂了个虚职,但这显然不合他的胃口。后来听说灵帝病危,刘焉便开始四下活动了。最后他找上了张让,并教张让如何给灵帝出主意。
灵帝一想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当年高祖不是大封刘姓子弟为王才使得天下逐渐安定下来的吗?主意既定,灵帝当即颁旨将各州最高长官由刺史改为州牧。又封刘焉为益州牧,刘虞为冀州牧,刘岱为兖州牧,刘表为荆州牧,皇甫嵩为凉州牧,丁原为并州牧,田楷为青州牧,陶谦为徐州牧,张温为扬州牧,原冀州牧韩馥调任豫州牧,原豫州牧朱俊调任交州牧。
消息传到幽州,宇信看着各位上榜的州吏大员,心中感到十分好笑,当下对着三位军师说道:“陛下看来是怕他百年之后天下大乱,所以才想出重用刘氏宗族的人这个主意。不过,这法子看似管用,实则有很大的弊端。别的不说,就看这些州吏大员,有几个是真正有能力的。呵呵,他们大多不过是沽名钓誉之徒。”
鲁肃也跟着笑道:“主公,这样分封也好,日后咱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便能拿下周边的冀并青豫四州了。”
田丰沮授二人闻言,都表示赞同鲁肃的观点。刘虞丁原的辖地与幽州毗邻,也是宇信集团向内发展的首要障碍,而二人性情又一柔一刚,皆有空可钻。
而宇信听后却大摇着头,沉声叹息道:“看着吧,将来这些地方若要取来,免不了得打上几年恶仗。”
宇信一言让鲁肃不由身躯一震,思索片刻后才想起主公近来常说的那几位当世枭雄。曹操、袁绍、公孙瓒、丁原、刘虞,他们中任何一个都不是吃干饭的,更何况兔子急了还要咬人呢。看来,这中原之地并不是想像中的那样好逐鹿。
第一百五十八章 明争暗斗()
灵帝在各州进行州牧改制时,没有忘记将近年来一直在凉州拥兵自重的董卓换掉,改由忠心耿耿的老将皇甫崇接任凉州州牧。
无故调换边疆大吏历来就是兵家大忌,虽说灵帝本身不通兵事,但这个浅显的道理他还是懂的。灵帝之所以如此行事,也怪董卓在凉州做得太过火了。
自董卓升任凉州刺史后,在未经朝廷允许的情况下,就在凉州大肆招兵买马,不断扩充麾下军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武威太守马腾和金城太守韩遂先后三次上折,举报董卓治下军队数量已超十万!
如今天下太平,按朝廷以往的规定,地方戍卫部队不得过三万,即使边区情况特殊需要扩充军队的也得先报朝廷批准,任何官员私自扩军问罪当斩。
其实平心而论,马腾和韩遂也是有私心的。他俩之所以锲而不舍地在背后打董卓的小报告,是因为董卓的扩军行为已经严重威胁到两个昔日土霸主的利益。
当调任圣旨传到凉州,宣董卓即日回京出任少府一职时,董卓突然病了,而且病得很厉害,卧床不起的那种,所以暂时不能接旨。
前来顶替董卓接管地方的皇甫嵩甚感无奈,今日的董卓已不再是一年前的董卓了,手里握有雄兵十万,任何想要动他的人都得好好掂量掂量。
董卓拒不奉命,每天只是好酒好肉地招待皇甫崇,但就是不和皇甫崇交接权力。皇甫崇不是不知道董卓是在装病,但他压根没机会和董卓见上一面。
在凉州呆了半个月后,皇甫崇耗不起了,只好孤身返回雒阳复命。不过也算皇甫崇老实,没在凉州拉帮结派,不然董卓肯定不会让他竖着离开凉州。
灵帝在接到董卓称病拒不奉诏的消息后,不由大发雷霆,暗道董卓是一只豺狼,日后必定为祸天下。
不曾想灵帝一时激怒之言,数年后竟然成真了,这恐怕得让已经死去多时的灵帝都跳起来大呼自己是个预言天才。
灵帝本来是想兴师问罪的,只可惜朝廷近年来连年征战,如今国库已经拿不出多少钱来养兵。加上当事人皇甫嵩在讨伐凉州叛乱时曾受过董卓的恩情,他也不好意思和董卓翻脸,最后只好主动辞去凉州牧一职,并建议皇帝由董卓继续担任。
皇甫嵩主动放弃官位不仅还了董卓一个人情,也算是给灵帝找了个台阶下,让灵帝心里多少感到有些平衡,后来也就不再去追究董卓之罪了。
事实上,皇甫崇也很忌惮董卓的用心,但木已成舟,他也是没有办法才选择妥协的。若是朝廷坚持用兵,董卓身边有李儒在,恐怕也难成事。
为了安抚远在凉州的董卓,灵帝接受了皇甫嵩的怀柔策略,留董卓继续镇守凉州,并将皇甫嵩调任少府一职。
董卓奸计得逞后,遵照智囊李儒提出的武力扩张建议,加紧在凉州地区招兵买马,不到两年时间就坐拥近二十万大军。
凉州面积虽大,但地处西北,生存条件相当恶劣。因此,当地汉人数量不到一百万,加上聚居的羌民,满打满算也不过一百三十万。董卓左拉右抢,硬是拉起一支二十万人的大军。平均下来六人抽一丁,也够穷兵黩武了。
因在前次讨伐战中吃够了骑兵的苦,所以在扩军之时,董卓力排众议,坚决下血本来筹建一支五万人的骑兵部队。
为了训练这支骑兵,组军以来董卓多次无礼兴兵攻打周边羌族部落。后来在一次平原围剿战中更是全歼了羌人部队中的精锐湟中义从,算是报了当年的一箭之仇。
董卓的骑兵因大败羌族骑兵,赢得了铁骑的美名,正式更名为凉州铁骑。手握数万铁骑的董卓纵兵四处抢掠,盘剥当地百姓钱粮用于养兵,实力日渐强盛。
远在雒阳的灵帝的病情和凉州董卓军发展的情形相比,那真是悲剧得没话说。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的灵帝自知大限将至,白天愁眉苦脸,晚上还要吐血三升,让张让等近侍好不焦急。
这天,灵帝突然问起身边的新宠宦官蹇硕:“蹇硕啊,朕的身子一天天在变坏,指不定哪天就归天了,但朕有一事放心不下。朕欲立协为太子,又恐大将军何进在朕死后篡改朕的遗命,私自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