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村花的北宋市井生活 >

第104部分

村花的北宋市井生活-第104部分

小说: 村花的北宋市井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十九章   错过
徐东汉说着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后脑勺,一脸尴尬的向妙儿解释道:“张小娘子你千万别误会,我不是故意想打探你的私事的,我也不是故意把你的私事到处乱说,我……我就是喜欢说话而已……”
徐东汉后面说的话徐东临没有心思听下去、也不想听,只见他不等妙儿开口、就突然语气暴躁的出言打断徐东汉的话:“都别再说了,我们本来就是不同的人,就在这里分道扬镳吧!”
“四哥,你真的决定了?我们要是不护送张小娘子,他们会很危险的!四哥你再重新考虑下吧,我们……”
“少说废话,你要是不想走就跟他们一起去汴京!”
徐东临说完看都没看妙儿一眼,只草草的冲张大郎兄弟拱了拱手,随后便翻身上马、径直离去。柳十娘见了心里一喜,马上出声催促徐东汉上马,见徐东汉磨磨蹭蹭的、一副还是很舍不得妙儿一行人的模样,索性催起小厮随风、并且很快就和随风一起追着徐东临而去。
徐东汉见徐东临竟喜怒无常的说走就走,只能急忙忙的牵了马准备跟上,不过他临走前却十分体贴的塞了一小袋银子给巧娘,道:“我晓得你们的财物都被那山匪给抢光了,这些银钱你们先拿着备用,我们后会有期了!”
徐东汉把银子胡乱塞给巧娘后就急匆匆的走了,巧娘被徐东汉的举动弄得一时怔了怔、反应过来后马上冲着他的身影喊道:“平白无故的,我不能收下你的银钱啊!你快回来,把银钱拿回去!”
“不碍事,就当是你欠我的!等我们也去了汴京,我再去找你讨要!”
徐东汉只丢下这么一句回答、身影就飞快的消失在众人的视线里,把巧娘气得直跺脚、嘴里更是不忘懊恼的嘟嚷道:“我们到了汴京城都不晓得会去那儿落脚呢,你怎么来找我、向我讨要这些银钱?!真是的,也不留个地名什么的给我们!”
徐东汉此举也让张大郎万分感谢,道:“徐家两位少爷走的的确是太着急了些,我都没机会仔细的问问他们是何方人士、家住哪里,这些我们都不晓得、将来如何登门向他们道谢?”
而从初始到徐东临突然离去都一言不发的妙儿,待徐东临毫不留恋的离去后,突然也觉得心里有点郁闷和不爽,于是她一听了张大郎的话、马上赌气说了句:“人家既然不愿意说,我们也不必多问,以后有机会再向他们道谢吧!”
妙儿显然不想再在这个话题上多说,因此她马上就岔开话题、起身说道:“走吧,我们也赶紧上路吧!早点到那天子脚下的汴京城,我们也好早点开始过安稳平安的新日子!”
张大郎等人也想早点过上新生活,于是马上接受了妙儿的提议,一行人很快就策马踏上了前往汴京城的路途。于是两个共同患过难、对彼此都有着好感的人,因为不知道彼此的真正身份,就这样走上了两条截然相反的道路、错过了彼此。
妙儿虽然赌气的没有和徐东临告别,但随后一路上她却都一直抑郁寡欢,不像平时那样叽叽喳喳的和兄长、好姐妹说个不停,让张大郎兄弟隐约觉察到了一丝不对劲,但他们又找不出让妙儿不开心的真正缘由。
除此之外,巧娘的情绪竟也和妙儿一样低落,并且等众人停下来歇息时,巧娘还避开张大郎兄弟,又是惋惜、又是郁闷的和妙儿抱怨道:“妙儿,我好后悔没把徐五少爷的名字、身份、住址给问清楚!要是问清楚了,将来我还能凭着这些消息去找他,眼下什么都不知道、怕是以后很难再见上面了……”
巧娘说到这里下意识的问了妙儿一句:“妙儿,我见你和徐四少爷也聊得挺投缘的,你后不后悔没把和他有关的消息打探清楚?”
妙儿其实心里也觉得有点小遗憾,但一想到徐东临临走前那恶劣冷漠的态度,甚至他还没和她告别就急匆匆的策马离去,这让妙儿马上嘴硬的反问了巧娘一句:“我为何讨要打探和他有关的消息?我巴不得这辈子都不和那个大冰块再碰面呢!”
巧娘一听这话、以为妙儿心里不待见徐氏兄弟,于是只能闷闷不乐的打住话题,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妙儿聊起别的事来。
这巧娘心思全在徐东汉身上,妙儿的心思则全都在徐东临身上,两人聊起天来都有些心不在焉,且妙儿慢慢的心里也隐隐有些后悔,总觉得这一次她和徐东临错过了,以后他们可能就再也不会再遇见了……
于是直到此时此刻,妙儿才意识到原来她一路上虽然一直和徐东临抬扛,虽然对徐东临表现出一副不屑的姿态,但她的内心深处其实早就对徐东临有了一丝奇妙的感觉———也就是说妙儿若是继续和徐东临相处下去,这丝奇妙的感觉就很可能会慢慢的生根发芽;但若是两人从此天各一方,那这丝奇妙的感觉就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被掐断。
且先不提妙儿和徐东临心境如何,却说妙儿一行人离开同安县后,紧赶慢赶的再走了两天一夜,最终平平安安的抵达北宋都城汴京的外围。
这越靠近汴京城、沿途的景象便越是繁华和新奇,妙儿穿越到北宋这么多年了,还是头一回出远门、上京城,因此汴京的繁华让妙儿慢慢的忘记了心里的小惆怅,也让她内心有了一幕幕倒退的画面,张光、马氏、崔氏等人的面孔慢慢的在妙儿心里逐渐变得模糊起来,仿佛过往的一切在这一刻突然有了了结般……
慢慢的,妙儿心里只剩下那些美好难忘的记忆,那些不愉快的记忆全都让她赶出了内心!于是此时此刻,站在汴京城外的妙儿暗暗的下定决心,决定抛开过去的一切重新开始,好好的在汴京快快乐乐的开拓幸福的新生活,这样她才不枉费穿越时空到北宋活一世。
话说妙儿一行人走的是陆路,待他们慢慢的靠近汴京外城后,才发现前来汴京城的百姓大多选择走水路,也就是从扬州一带坐船、由汴水北上。
有热心的汴京本土百姓见妙儿一行人做外地人打扮,并满脸好奇和兴奋的盯着汴河看,便甚是自豪的主动出言介绍道:“这汴河可是我们汴京有名的河道,它通达江、淮两地的水道,由西到东、横贯整个都城!且河流上舟船如织,来来往往、日夜都不见停,两岸土地更是十分肥沃———可谓是物产富饶、百物众宝!”
妙儿他们这一路上走的都不是水路,因此一听那人的介绍,几人立马再生出了几分好奇心、伸长脖子多瞧了几眼热闹的汴河,见河上果然热闹非凡,稍微远一些的河面上更是密密麻麻的停满了大小船只,且还有不少轻巧、只容得下一、两个人的小舢板,在那些停着的大小船只中间灵活的来回穿梭。
妙儿见了觉得有趣,于是便拉着巧娘立在岸边,想瞧仔细那小舢板在河面上钻来钻去、究竟是在做些什么……妙儿往前走了几步、定睛瞧清楚后,才发现原来那小舢板其实是汴河上的“移动小卖部”!而它们之所以在船只间钻来钻去,为的就是挣大船上那些有钱人几个铜板儿!
妙儿深知他们一行人到了汴京城后,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找个能赚钱糊口的活计、或是做些小本买卖。因此在张大郎兄弟兴致勃勃的观赏着四下的风景时,妙儿却着重观察起河上那“移动小卖部”,并琢磨着能不能从中找到适合他们一家人的赚钱路子……





卷四 汴京篇
第一章    繁华汴京
妙儿仔细一琢磨,发现那小舢板上划着船的多是些半大的孩子,他们或叫卖水饭、熬肉、干脯等吃食;或叫卖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生淹水木瓜等解暑佳品;还有人叫卖旋炒银杏、嘉庆子、樱桃煎等干果子……总之只要是你想吃的汴京小吃,都能在这小小的汴河上听到有人大声吆喝着叫卖。
妙儿悄悄的将这个小商机记下,心想若是以后真找不到别的小生意做,那他们也可以弄条小舢板、然后整几样现代有名的小吃,依葫芦画瓢的到这汴河上来叫卖,多多少少也能挣几个钱糊口。
就在妙儿心有所动时,迎面突然走来了一群壮汉,那群壮汉很快就两人一伙,把妙儿旁边三三两两、同样做外地人打扮的人给围住了,其中两个则讪笑着立在张大郎面前,十分殷勤的问道:“几位官人、小娘子是刚刚进城的外地人吧?可有什么物事留在船上、需要我们帮着搬送?”
妙儿一行人的财物早就被那山匪给搜刮光了,身上也就只剩下几只包袱、压根就不要人帮忙搬运,于是妙儿当下便下意识的摇了摇头,道:“我们身上就几只包袱,没别的物事需要搬运,我们也不是坐船来汴京才,哪会带太多的物事?”
那两个壮汉闻言面露失望、肩膀更是一下子就垮了下去,但他们以为妙儿这些外地人是被他们的殷勤给吓坏了,于是马上不死心的解释道:“我们都是靠拉般载车、搬运物事糊口的脚夫,这码头边上到处都有像我们这样的脚夫、凑到初来汴京的外地人面前招揽生意,小娘子你不必害怕、更不必对我们起疑……”
妙儿等人是真的没有物事需要搬送,因此那两个脚夫虽然热心的解释了一通,但最终却还是只能空手离开、没能从妙儿几人身上挣到银钱。不过妙儿听了那两个脚夫的解释后,再细细的一观察大街上那些与众不同的马车,很快就明白汴京城流行的“般载车”究竟是作何用途。
原来码头附近随处可见的“般载车”,稍大点的叫“太平车”,这种车是有车厢而无车盖、车厢三侧围以栏杆,车箱如构栏而平,板壁前出两木,长二三尺许,驾车人坐在中间、捉鞭驾之。
这种般载车相当大,有实力置办行当的,一般会买骡子或驴二十余头、前后分两行在前面牵拉;本钱不足的,便只用六、七头牛来牵拉。太平车的车轮很大,与车厢一般高,车后还有两个斜木脚拖曳,车停下时可以将车身稳稳的支住。
除此之外,车厢中间还悬着一个大铁铃儿,一行走起来即会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声响,大老远就能让人听个清楚,让迎面而来的人或车能及时相避。
因这种车太大,载货量也大,所以在车后一般还会绑上两头驴或骡子,遇到下坡的时候,赶车人就挥鞭子吆喝车后的驴或骡子倒坐着,这样能让车慢慢的下坡……据说这样的太平车,一次能拉数十石重的货物。而平时没招揽到拉货等活计干时,赶车人便会三五成群的聚在码头,抢着帮那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搬运行李。
妙儿对这汴京城里的新奇事物都十分好奇,几经询问后,很快就知道那比太平车小一点的叫“平头车”,两轮前出长木作辕木,梢横一木;平头车一般是以独牛在辕内,项负横木,人则在一边,以手牵牛鼻绳驾之。
京城各大酒楼多用太平车载着大木桶,装了酒四处叫卖。一般一桶能装酒三斗多,价值一贯五百文钱……
妙儿一路瞧着那新鲜物事,一路往城内走去,很快就越过码头、往城门走去,他们走了一段距离后、最先看到的是汴京的外城———那外城方圆四十余里,城壕曰“护龙河”,阔十馀丈,濠之内外皆植杨柳,粉墙朱户、禁人往来。
过了护龙河,便见城内都建有瓮城三层,屈曲开门,唯南薰门、新郑门、新宋门、封丘门是直门两重,故此四门为正门,且皆有预留“御路”———即皇帝出行的御道。
新城南壁,其门有三———正南门曰“南薰门”;城南一边,东南门曰“陈州门”,傍有惠民河水门;西南则曰“戴楼门”,傍亦有惠民河水门。
妙儿几人初次见到那蔡水河,自是停下脚步立在河岸边驻足观赏,于是便又有那在河边乘凉的汴京本土百姓凑过来,指着那蔡河洋洋得意的介绍道:“此河正名‘惠民河’,不过此河还有一别名,你们可知晓?”
妙儿等人俱是摇头表示不知,那个本土百姓见状一脸满意、马上摇着蒲扇卖弄道:“因此河直通蔡州,所以我们汴京本地人都称它为‘蔡河’,只有那些外地来的人才会中规中矩的称它‘惠民河’!所以我奉劝你们一句———倘若你们上街买物事不想被当成那肥羊狠宰,那说话可得仔细些、拣我们汴京人惯用的词儿来说。”
那个本土百姓说完把头扬得高高的,似乎正在等候妙儿一行人感谢他的提点,可惜妙儿最瞧不起这些因生长在大城市、就比别人多出一股优越感的“城里人”……
于是妙儿直接无视了那个“热心”介绍的本土百姓,径直拉着巧娘指着几座跨河城门上悬着的铁窗说道:“我猜那些铁窗到了夜间便会放下来,用来阻止一些船只深夜由水路进城,否则这宵禁可就失了作用。”
妙儿猜的一点都没错,东城的东水门乃是汴河下流水门也,其门因跨河、所以有铁裹窗门,遇夜铁窗如闸垂下水面,两岸各有门通人行路,出拐子城,夹岸百馀丈;次则曰“新宋门”;次曰“新曹门”;又次曰“东北水门”,乃五丈河之水门也。
西城一边,其门有四———从南曰“新郑门”;次曰“西水门”,汴河上水门也;次曰“万胜门”;又次曰“固子门”;又次曰“西北水门”,乃金水河水门也。
北城一边,其门有四———从东曰“陈桥门”(乃大辽人使驿路);次曰“封丘门”(北郊御路);次曰“新酸枣门”;次曰“卫州门”。
新城每百步设马面、战棚,密置女头,旦暮修整,望之耸然。城里牙道,各植榆柳成阴。每二百步置一防城库,贮守御之器,有广固兵士二十,指挥每日修造泥饰,专有京城所提总其事。
进到内城一路慢慢的走到繁华地段后,妙儿才算是真正见识到京都的繁华和热闹,一双眼更是立马觉得不够瞧了———只见长街两旁店铺林立,有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百种圆药铺、梁家珠子铺,以及卖京城时行的纸画花果的铺席,叫人看得眼花缭乱、流连忘返。
紧接着妙儿一行人走到了浚仪桥之西,一抬头便瞧见了那鼎鼎有名的“开封府”!过了开封府入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是百姓住的屋舍。
州桥一带则依旧是一片热闹、人来人往,堆着琳琅满目货物的店铺一间挨着一间———有车家炭、张家酒店、王楼山洞梅花包子,以及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鹿家包子、薛家香药铺等等!
妙儿一行人一会儿盯着那曹婆婆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