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花的北宋市井生活-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徐家众人听完事情的经过后各有不同的感慨,徐天光是一脸欣慰的拍了拍徐东临的肩膀,称赞道:“好样的!不亏是我徐天光的儿子!你这次立了这么大的功劳,等任期一满、我再替你走动走动,少说也能从正八品升成正六品!”
能够得到皇上的赐婚、解决和妙儿的亲事之间横着的最大难题,徐东临就已经感到心满意足了,因此对升不升官徐东临倒是不太在意,只笑着说道:“就算真能升为六品,那至少也是两年后的事了,现下也急不得……”
徐天光点了点头,对徐东临如此沉得住气十分满意,一旁的徐东汉则大大咧咧的上前勾住徐东临的脖子,一脸八卦的问道:“四哥,当时的情形是不是十分危急?你怎么胆子那么大,就凭你那三脚猫的功夫你也敢上前救驾?你就不怕一个不小心给那些刺客给‘咔嚓’了吗?你还真是不怕死啊!”
“还有,那些刺客个个都身怀绝技、厉害得不得了吗?竟然把皇上身边那些武艺高强的亲兵给全都缠住了!皇上这回定是会好好的责罚那些亲兵,连几个小小的刺客都对付不了,还想继续留在皇上身边当差!”徐东汉嘀咕了几句后,马上又起了另外一个话题:“四哥,那九公主是不是生得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我听人说那九公主不但是皇上最宠爱的公主,还是……哎哟!”
话篓子徐东汉话还没说够就被丁氏赏了个爆栗,并被丁氏一把揪到边上去了:“你个话篓子给我一边呆着去!”
把徐东汉打发到边上后,丁氏才恨铁不成钢的看着徐东临,一脸痛心的说道:“大好的一门亲事,就这样被你给搅和了!你可是差点就当上驸马了啊!你当时要是点头答应,你爹现在可就是国仗大人了!哎哟喂!我一回想起这件事就觉得心痛啊!你这个不孝子啊!”
徐东临一见丁氏发难马上觉得头皮发麻,于是他立刻找了借口脱身:“娘,皇上也给张家颁了一道赐婚圣旨,我得赶紧过去张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解释一遍才是,免得他们一家人一直一头雾水、不晓得皇上为何会突然赐婚。”
徐东临说完马上拔腿往外走去,走到二门了才大声的提醒了丁氏一句:“娘,既然这徐、张两家结亲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那您可得赶紧动手准备成亲的大小事宜,免得亲事拖久了皇上责问!”
徐东临话还没说完、人影就已经消失不见了,徐东汉也想到张家去看热闹,于是他大声喊了句“四哥等等我,我和你一起去张家”就急忙忙的追了出去,兄弟二人很快就熟门熟路的赶到了张家,果然才一进门就见张家一家人都聚在正厅,显然是在商谈赐婚一事。
徐东临赶到后自是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又说了一遍,张家众人听了后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随后马上跟着高兴起来,尤其是妙儿得知徐东临为了娶她、竟拒绝当皇上的女婿,心头立马悄悄的浮起几分欣喜、心想徐东临这么做还算是差不多,勉强够格当她的夫君了……
苏二娘得知事情经过后,马上趁着徐、张两家兄弟讨论皇上遇刺一事,悄悄的把妙儿拉到一旁,一脸欣喜的说道:“妙儿,当今圣上亲开金口替你赐婚,这可是让你的身份立马高了不少!”
妙儿却是不觉得这是多大的荣誉,只随口说了句:“不过是面上看着风光一些罢了,其实也没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又不是封了我当郡主什么的,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苏二娘对这其中的弯弯道道、可是比妙儿这个当事人还要清楚一些,因此她马上把个中蕴涵的道理细细的说给妙儿知晓:“妙儿啊,你真是个傻丫头!怎么就没好处呢?你和四表哥的亲事既是皇上亲口御赐的,那今后徐家若是想要休妻、或是和离,也同样得皇上开口同意才行!也就是说我姨娘就是再不喜欢你,也不能随随便便的找个借口把你给休了!”
妙儿听了苏二娘的话后、脸上才有了恍然大悟的神色,不过妙儿从来就没怕过丁氏,因此她马上坦坦荡荡的说道:“反正我嫁到徐家后只要行得正、坐得端,并尽好媳妇儿该尽的本分,就不用怕丁氏这个婆母刁难我……”
第五十五章 欢喜成亲(一)
苏二娘眼下的心可是完全向着妙儿这头,因此她马上点头附和道:“没错,你只要尽了本分,那就不必觉得理亏!若是我那姨娘故意刁难你,你直接不理会她便是,她这个人有时候是势利、小心眼了一点!”
且先不说苏二娘和妙儿说了些什么悄悄话,却说这亲事一定下来,徐、张两家便开始忙着准备成亲的大小事宜———两家先是按照习俗把成亲前的仪式一一给走齐了,并商议着把成亲的具体日子给定了下来。
虽然比较重要的事都由苏二娘和丁氏商量着办妥了,但妙儿却也是一点都没得闲———她不但要开始忙着绣嫁妆、和做成亲第二天献给公婆的鞋袜等物事,还要和苏二娘一起穿梭在各大喜铺和首饰铺子,挑漂亮的嫁衣、以及出嫁当日要戴的各种首饰等等。
于是两家人热热闹闹的忙活了个把月,终于把成亲的大小事宜都给准备妥当了,这一忙活、一转眼成亲的吉日便一天天的靠近了。而一到迎亲的前三日,徐家就按照习俗,让媒婆把一早就备下的催妆花髻、花扇花粉盒、金盖头,以及画彩线果等物事送到了张家,此举谓之“催妆”,是北宋婚嫁习俗之一。
张家收到徐家送来的催妆物事后,则以金银双胜御、罗花璞头、绿袍、靴子等物回赠;再过两日,张大郎兄弟三人、苏二娘和巧娘这些妙儿的娘家人,就把一早就替妙儿备好的嫁妆给抬到了徐家……
这新嫁妇嫁妆的多寡,和她今后在婆家地位的高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也是新嫁妇在婆家的体面。且因为这丁氏本就有些瞧不起张家、看不上妙儿,因此妙儿的嫁妆苏二娘和张大郎商量过后,特意多花了些银子精心置办,打定主意要替妙儿挣这个脸面、让丁氏今后不敢小瞧妙儿!
于是妙儿的嫁妆按照习俗用箱笼装了后,大大小小加起来竟有六十四台之多!
在北宋,有钱人家预备妆奁嫁妆要够“抬”才会有面子,一般嫁妆都是十六抬至一百二十抬不等,六十四抬为全份、三十二抬则为半份。
嫁妆的多寡一般是根据女家家里的状况决定的,中等之家大多为二十四抬、三十二抬、四十八抬;稍微差一点的人家则为十六抬、十二抬,甚至八抬、六抬的也有。
张家在京城只能算是中等人家,按理说给妙儿陪嫁四十八台的嫁妆、就已算是十分不错了,但为了给妙儿长脸,苏二娘一口气替妙儿置办了六十四台的全份嫁妆!
这些嫁妆里头,大件的有箱子、柜子、被子、褥子,以及各式各样的器皿、摆件、古玩珍宝;小件的则有各色首饰头面、四季衣裳、苏杭上好的绸缎、文房四宝、珍珠玛瑙和一些压箱底的金子、银子。
除此这摆在明面上的物事外,苏二娘还替妙儿准备了几十亩良田、两座三进三出的宅院,以及本就是妙儿掌管着的两间铺子,不但十分大方、一点都没有藏私,还瞒着张大郎、悄悄的拿出自个儿的体己银子来贴补。
于是当张大郎等人把妙儿的嫁妆、齐齐整整的摆在徐家院子里后,丁氏那双势利眼果然立马闪闪发亮,随后苏二娘一把嫁妆单子递给丁氏过目,丁氏脸上的笑容便再也掩盖不住……显然妙儿的陪嫁大大的出乎了丁氏的意料,也让丁氏感到十分满意。
张家人见丁氏脸上有了笑容,才暗暗的松了一口气、心想总算是没让妙儿丢脸。紧接着苏二娘和巧娘便留下来、按照规矩亲自替新人铺房。
所谓铺房,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布置房间、铺设床铺。
依照北宋风俗,铺房时男家会事先准备好床席桌椅,女家则要准备被褥幔帐,并使亲人去男家铺设房奁器具,摆珠宝饰。
因此苏二娘和巧娘很快就把事先准备好、放在嫁妆里头的几个大箱笼搬进了徐家为新婚夫妇准备的新房里,二人打开箱笼把被褥幔帐等物取了出来,一一铺好、挂好,随后再把妙儿的一些陪嫁物件儿拿出来铺设屋子,为了给妙儿长脸,苏二娘特特将一些较为贵重的摆设,摆在那最最显眼的地方。
苏二娘和巧娘铺设完新房后,丁氏则按照规矩回了几封红包给她们二人。
铺房后的第二天便是迎娶的吉日了,也是妙儿在家睡的最后一晚。按照北宋习俗,这最后一个晚上妙儿本是应该和母亲一起睡的,由母亲教导嫁为人妇后必须懂的一些道理,和如何服侍公婆、做好媳妇儿的本分。
可惜尤氏早就不在了,因此苏二娘这个长嫂便代替了尤氏和妙儿挤在一个被窝里的,陪着她度过作为姑娘家的最后一个夜晚……
这苏二娘本就是个爽直口快、胆子极大之人,因此妙儿一和她一块儿钻到被窝里,她就咬着妙儿的耳朵、大大方方的向妙儿传授闺房之术和御夫之道,并且还讲得十分仔细、一点都没感到难为情和害羞……
苏二娘先是把她的亲身经验都教给了妙儿,教完才窸窸窣窣的从枕头底下翻出几本春*宫画册,一边塞给妙儿、一边嘱咐道:“这几本书你拿了后私底下找机会偷偷的研习,别到时候一和夫君做那档子事、就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
苏二娘的话立马让妙儿感到满头黑线,一时间不晓得该不该答应,不过这苏二娘大抵是知道妙儿这个未经人事的小姑娘害羞,因此她也不在意妙儿有没有答话,而是接着反复叮嘱妙儿在新婚之夜一定要好好的表现,争取一举把徐东临的身和心都牢牢的拴在自个儿身上!
于是经过这一夜后,妙儿对苏二娘的胆大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且拜苏二娘所赐,妙儿出嫁前这一夜,竟接二连三的做了好几个奇奇怪怪、带了某种颜色的梦,为即将到来的新婚之夜做了铺垫……
第二天天还没亮透,妙儿就被苏二娘从被窝里拉了起来,妙儿才刚刚手脚利索的洗漱完毕,专程来给妙儿梳头的梳头娘子也正好到了。那梳头娘子是苏二娘花了大价钱请来的,只见她一进屋就手脚麻利的拾掇起妙儿来,先是取了把木梳子把妙儿的一头青丝梳顺,嘴里也按照规矩说着一些吉利话儿……
待把规矩做足了,梳头娘子才往木梳上抹头油、替妙儿梳了个妇人发式,随后便取出胭脂水粉来替妙儿描眉、点唇,不一会儿就把妙儿收拾得漂漂亮亮的,只差往妙儿头上插些金钗、珠花,便可以盖上那红盖头了。
且先不说妙儿这头如何,却说徐家那头徐东临也是起了个大早,郑重其事的祭拜完祖先后,徐东临便带着一迎亲队伍、抬着大红的花檐,浩浩荡荡的前往张家迎新娘子过门。一路上又是敲锣奏乐、又是点放炮仗好不热闹,才走了几步就引了许多人出来看热闹。
徐东临和抬新娘子的花檐一到张家接人,见了张家请来做拦的女眷后赶忙分了些彩缎与她们,那些女眷收了彩缎后笑嘻嘻的让路,随后又收了不少利市钱、才准徐东临带来的吹鼓手作乐催妆。
这外头一响起催妆的乐声,早就打扮妥当的妙儿马上就被盖上了红帕子,随后妙儿再在屋里坐了一小会儿,摆足了新娘子的架子后,才由苏二娘搀扶着出门,一出了门就改而由媒婆接手、小心翼翼的引着上了花檐。
………………………………………………………………………………………………………………………………………………………………………………
终于成亲了,撒花~
话说,洞房花烛夜要写咩?要上肉咩?还是一笔带过好了……
第五十六章 欢喜成亲(二)
可妙儿上了花檐后,那几个抬花檐的人却还是一动不动、不肯抬轿起步,只笑嘻嘻的立在原地冲徐东临这个新郎官挤眉弄眼、做十分明显的暗示,甚至还有大胆的轿夫直言这利市钱给的太少了,让他们没力气抬花檐、送新娘……
这轿夫嚷嚷着要钱倒不是故意刁难新人,而是按照北宋的规矩习俗行事,这在北宋叫做“起担子”,意思就是给足了喜钱轿夫才肯抬轿起步,也只有给足了喜钱这轿子才算是抬得吉利。
因此一见轿夫嚷嚷着讨要利是钱,苏二娘马上命丫鬟把那贴了“囍”字红剪纸的小箩筐搬了过来,抓了里头的铜板儿便往花檐撒去,几个轿夫见状立马身手敏捷的接起了喜钱来。徐东临见状立时心领神会,并马上大方的跟着再给了遍利市钱,几个轿夫得足喜钱了,才喜笑颜开的把花檐给抬了起来、慢悠悠的抬出张家……
这花檐一出门,迈着小碎步跟在花檐旁的媒婆赶忙低声提醒了妙儿一句:“轿子出门了,新娘子该掷扇了!”
妙儿得了媒婆的提醒,赶忙将一早就藏在袖袋里的扇子拿了出来、丢到了轿子外,早在一旁候着的张四郎见了马上上前将那扇子捡了起来。这扇子掷了后妙儿也按照规矩哭了几声,随后便有人在轿子后头盖上一张“竹筛”,用以象征繁荣。
轿夫抬着花檐不紧不慢的朝徐家走去,一路上更是没少放炮仗,迎亲的队伍一到徐家大门前,女方跟随的人以及男方的亲友、便闹哄哄的围着丁氏等人讨要喜钱花红等物事,这一风俗和先前的“起担子”相对应,被宋人称作“拦门”……
妙儿的花檐经历了“拦门”后又经历了“撒谷豆”,最后才稳稳的停在徐家大门外,一直到此刻,妙儿才得以在媒婆的搀扶下慢慢的走下花檐。随轿的媒婆一边指引妙儿下脚,一边小心的在妙儿耳边叮嘱道:“新娘子的脚必须踏在青布条上不得踏地,否则便不吉利。”
妙儿不敢有丝毫马虎、马上乖乖照做,随后有人捧镜倒行,引着妙儿跨过马鞍、草垫以及金秤等物事,最终才将她引入徐家门、慢慢走进新房。
入新房后妙儿这个新娘子却还是不能歇着,而是又经历了“牵巾”、“撒帐”、“合髻”等仪式,随后又和徐东临一起喝了“交杯酒”、并掷了杯盏和花冠子于床下,一直到掷出个一仰一合、俗称“大吉”的好兆头来,新房里闹腾的人们才簇拥着新郎官出去吃酒,让妙儿这个新娘子终于可以松口气单独呆一会儿了。
妙儿昨夜被苏二娘拉着说话说到了半夜,今儿又是一大早就被拉起来梳妆打扮,就连早膳也只草草的用了几口,因此这一路折腾下来妙儿已是又饿、又累、又困,恨不得立刻寻些热腾腾的吃食吃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