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丝路大亨 >

第376部分

丝路大亨-第376部分

小说: 丝路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爹爹谬赞了,都是几位世伯抬爱!”吴伯仁小心答道。

    “不过长进归长进,有些事情还是莫要太过自作聪明了!”吴世衡的目光闪动,突然问道:“我问你,你为何想去朝鲜?”

    “孩儿方才已经说过了,是想亲眼看看当地的风土人情!”

    “这是假话!你想去那边是因为刚刚发生的事情!”吴世衡冷声道:“说实话!知子莫若父,别人看不出来,我可是看得出来的!说,你到底打的什么主意?不要逼我行家法!”

    吴伯仁身体颤抖了一下,脑海中又闪现出年幼时严父的“家法”,以过往的记忆,父亲可是完全做得出来的。他低下头去道:“朝鲜那边的事情,可能与孩儿的一位朋友有一点关系?”

    “你的朋友?”吴世衡皱起了眉头:“你这些年不是在故乡专心读书吗?什么时候认识朝鲜的朋友了?”

    “是在考上举人之后认识的!”吴伯仁低声道:“爹爹您记得孩儿写的那本《海上荡寇志》吗?”

    “你是说关于平定海贼的那本书?这又有什么关系?”

    “孩儿这本书中讲的乃是一位海上异人之事!”

    “这位异人便是你的朋友,难道说这次朝鲜的事情与他有关?”

    “孩儿还不能肯定,不过十有八九是的!”吴伯仁低声道。

    “那你把事情从头到尾说一遍给我听听!”吴世衡厉声道。

    吴伯仁没奈何,只得将自己在泉港与周可成结识,随周可成一同击破巨寇曾一本,周可成拿出重金资助自己出版《海上荡寇志》一书,赠刀和倭仆,与吴家合伙经营纺纱厂等一系列事情从头到尾细细讲述了一遍。

    “这么说来,倒的确是一位一场异人!”吴世衡听到这里,微微点头:“你能与他结识,倒也是缘分,不过为何你说朝鲜的事情可能与他有关呢?”

    “回爹爹的话,因为他在朝鲜那边也有生意,做的还不小!”

第三百一十二章偶遇() 
“呵呵,光凭这个说明不了什么吧?”吴世衡闻言笑了起来:“按你这般说法,这人在倭国、安南、琉球、南洋也有生意,莫不是那边出了事情也和他有关系?这不是笑话吗?”

    “爹爹说的是!”吴伯仁陪笑道,腹中却暗想:“琉球南洋我是不知道,但倭国若是生出什么大乱子,十之八九和周先生有关的,周先生上次来信中提到礼成港到底太过狭小,又距离对马海峡太远,不利于封锁尼子家的商路,还是要想办法在朝鲜一个叫做釜山的地方弄一个港口,即方便通商,也多一个供己方舰队停泊的港口!我估计这次朝鲜的事情,十之八九背后有周先生的影子!”

    “伯仁!”确定了儿子的想法,吴世衡的态度变得轻松了起来:“按说明年就是会试了,你是不应该做这些分心的事情。不过你今天晚上有句话说的不错,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圣贤书是要读的,但只读圣贤书却是不够的。为官者替天子牧养百姓,既要懂得治兵谷,又要懂得新修水利,还要会刑律,很多东西书本上不会写也没法写,你现在就懂得留心这些,对你将来大有好处!不过仅仅是这个我还不会应允你的!”

    “那还为了什么呢?”吴伯仁不解的问道。

    “礼部的陈老可是当初的文章圣手,又在京中多年,你同他一同出使,无论是文章还是朝廷风向上都可以多向他请教,这也不比你在京中苦读差,记住,去朝鲜是去朝鲜,学问是一日也不可放下的!明白了吗?”

    “多谢爹爹提醒!”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元月。

    加里浦。

    黄昏时分,宣旨船缓慢的绕过一个布满陡峭岩石的陆岬,乌黑色的岩石上布满残雪,看上去分外冷清。吴伯仁将身上的皮裘又裹紧了几分,向船首走去,不远处的峭壁下,一条渔船正在海面上飘荡,船上却看不到人。他看到不远处的栈桥,在栈桥不远处是一片片废墟,对面崎岖的岩岸边到处可以看到船只的残骸,宛若死去海怪的尸体,房舍也仅仅剩下残垣断壁和冷却烟尘,只有一间刚刚搭好的茅屋,几只乌鸦盘旋在茅屋上空,不时发出呱呱的叫声。

    “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身后传来熟悉的吟哦声,吴伯仁回过头来,正是此行的正使大明礼部主客清吏司郎中陈谦(字延益),只见其看着岸边的景象,眉头紧锁,目光中颇有悲悯之意。吴伯仁知道对方方才吟诵的是晚唐诗人钱珝的《江行无题》,正是描写战争之后的残破景象,他灵机一动,接着吟诵道:“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好一个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陈谦拊掌叹道:“眼前这等景象,实在是不忍目睹呀!若是那尹元衡为了一己之利,搞得生灵涂炭,纵然一时可以侥幸,死后也必遭报应!”

    说话间,宣旨船已经划进港口,早有朝鲜人的划船赶来将其拖入港内。不久后,船靠上栈桥,早有朝鲜官吏带着一仗在栈桥旁敛衽下拜:“下官礼曹参议金元何跪迎上国天使!”

    “金大人请起,在下乃是大明礼部主客清吏司郎中陈谦,见过金大人!”陈谦昂然受了对方的下拜,方才微笑着伸手虚扶对方起身,这即显示了大明的宗主国地位,又表明了个人的谦逊。

    “陈大人请!”金元何叹了口气:“本来依照礼仪应当是在这里搭建房屋仪仗,迎接上国天使,只是去年有倭寇入侵,这里被兵火蹂躏的不成样子了,只能请大人您随我前往镇城,那里有准备好的馆舍,下官在那里为大人您接风洗尘之后,明日再去汉京!”

    “原来是倭寇作乱!”陈谦点了点头:“本官明白了,客随主便就是!”

    “多谢陈大人体谅!”金元何闻言大喜,赶忙让依仗在前开路,自己上马在前引路,一行人到了镇城馆舍,酒宴上宾主尽欢不提。

    吴伯仁用罢了酒宴,回到自己的住处刚刚换了衣服,突然听到门外传来两下敲门声,他还以为是自己的仆人打了洗脚水来,便头也不回的高声道:“进来把水放到床边便没你的事情了!”

    吴伯仁换好衣服才觉得有点不对,回过头来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的锦袍人正微笑着看着自己,不是周可成又是何人?吴伯仁又惊又喜的问道:“周先生,你怎么在这里?”

    “我为何不能在这里?”周可成笑着走进来:“我听手下人说伯仁你也来了还以为他们看错了,想不到这么巧!怎么了,读书读腻了,出来散散心?”

    “周先生说的哪里话!”吴伯仁笑了起来:“这次出使的陈大人乃是家父的同年,我想出来开开眼界,便央他做了使团中的一个随员,想不到在这里遇见您!您为何在这里呢?”

    “我为什么在这里?”周可成眼珠一转,笑道:“我若是说我也是来这里游玩的,伯仁你信不信?”

    “不信,周先生你手头上事情那么多,哪有时间来这里游玩?”

    “不错!”周可成闻言笑道:“周某这个劳碌命的确抽不出时间四处游玩!”

    “那您在朝鲜是为了——”

    “无他,做一桩大生意罢了!”周可成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不瞒你说,你来这里也与我有几分关系!”

    吴伯仁听到这里,已经明白了六七分,低声道:“这次朝鲜的事情与先生您也有关?”

    “何止是有关,上任朝鲜大王就是被我的人杀的!”

第三百一十三章道路1() 
“啊?”吴伯仁惊骇的看着周可成:“这,这,周先生,您与那位朝鲜大王有仇?”

    “呵呵!”周可成笑了起来:“伯仁,这些年来的确有不少人死于我手,但却没有一个是因为仇怨。”

    “那,那您为何要对他下手?”

    “为何要对他下手?伯仁,我当初出兵斩杀曾一本、徐海,我与他们也无仇怨,你为何不问我为何要对这两人下手?”

    “曾一本、徐海都是海贼,您出兵斩杀他们乃是天经地义,又要什么理由?”

    “曾一本、徐海是贼,李崱峭酢K晕疑痹槐居胄旌D憔途醯锰炀匾澹崩顛‘你就觉得大逆不道是吗?可这朝鲜李朝开国太祖本是前朝的大将,起兵篡位方才成了王,难道说他起兵之时是贼,打进汉京城后就成了王?看来这王贼之间的差别倒也不是那么大嘛!”周可成冷笑了一声:“伯仁,在我眼里,徐海、曾一本与李崱⑽耷穑疑崩顛‘的原因也和杀曾一本、徐海的原因一样,徐海曾一本劫掠东南沿海,使得商旅裹足,海贸停滞;李崱砭映蚀笸踔唬揖臀薹ɡ┐笥氤实拿骋祝嵌际堑沧×宋仪敖牡缆罚晕揖蜕绷怂牵褪钦饷醇虻ィ 

    “他们挡住了你前进的道路,所以你就杀了他们!”吴伯仁看着眼前的男人,声音颤抖:“如果其他人也这样,你也要杀了他们?”

    “是的!”周可成神色轻松:“伯仁,不管你信还是不信,上天让我来到这个世界是要让我做一件大事的,为了这件大事,我无事不可为!”

    “什么大事?”

    “伯仁,你应该知道大明不等于整个天下!”

    “当然,天下除去大明还有蒙古、瓦刺、倭国、琉球、安南许多其他国家!”

    “很好!你果然不是那等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腐儒!”周可成笑了起来:“不错,大明虽大,但只是天下一角罢了,除了你方才说的那几个之外,泰西便有数十国:葡萄牙、西班牙、英吉利、法兰西等等,还有阿非利加州、阿美利加州等等,天下之地若有十分,大明能有一分就不错了!”

    “大明只有一分?”吴伯仁大吃一惊,他认识周可成之后眼界宽广了不少,但自小耳濡目染,天朝上国、中央之国的想法早已是深入骨髓,但他认识周可成以来,也知道对方虽然时有出惊人之语,事后却发现从不妄言。

    “若说一分还是多了!”周可成暗自盘算了下,明朝的领土如果只算两京十三布政司大概只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即便把奴儿干都司这些地图开疆的加起来估计也就六百多万平方公里,而仅仅亚洲就有四千多万平方公里,地球的陆地面积更是超过了1。49亿平方公里,即便刨去南极洲这个基本是无人区的大陆,大明在剩余陆地面积中的比例也没有十分之一。

    “不过若是算人口来,大明大概占全世界的六分之一左右!全世界大概有六万万人,大明算上隐户大概有一万万!”

    “呵呵!”吴伯仁得意的笑了起来:“我大明果然是人烟茂盛、物产丰饶的中央之国!”

    周可成冷笑道:“你这话倒也不算错!不过反过来说就是人均资源匮乏、百姓辛苦终日难求一饱、人口相对过剩之国!”

    “周先生你这是什么意思?”吴伯仁一愣,问道:“我怎么觉得你这是在说我大明的坏话!”

    “我只是实事求是,又有什么好话坏话?”周可成笑道:“你总该读过《商君书》吧?当时三晋人口稠密,土地狭小;而秦国土地平旷,人烟稀少,而商鞅便以田宅相诱三晋之民西迁而来,免其田税三年,三晋之民则接踵而至。五口之家有地百亩、桑田五亩、竹漆五亩百姓只需力耕便可丰衣足食,可若是只有二十亩,那便会人力有余,不得不出外为人佣工,终日劳苦难求一饱,你说现在大明普通农户有百亩田地,桑园、竹漆各五亩吗?”

    吴伯仁顿时哑然,周可成方才说的五口之家有田百亩,桑竹漆园十亩并非顺口胡诌,却是战国秦汉时候理想化中产阶级的标配,基本所有诸子百家都认为一个五口之家如果拥有百亩田地,相应的桑竹漆园就可以自给自足,过上按照当时社会标准来说颇为富足的生活。但明代南方的五口之家能有十亩水田就已经是相当不错了,距离秦汉时期的理想社会有天壤之别。这其中有三个因素,首先战国秦汉时期的亩比明代的亩要小得多,其次战国秦汉时期的人口比明代少得多,自然每家农户可以拥有更多的农地;最后那些书籍说的也只是一种理想情况,估计当时的普通农户也没有几个能过上拥有百亩田地,桑园、竹漆各五亩理想生活。不过以上三个因素吴伯仁未必知晓,即便知晓恐怕也不会拿出来反驳,毕竟儒家知识分子的厚古薄今已经是一种本能了。

    吴伯仁不解的问道:“那您的意思是我大明还不如那些蛮夷之国呢?”

    “我的意思是有短有长,大明的长处是人多,短处是地少。”周可成笑道:“所以就要扬长避短!以己之长易彼之短!”

    “如何才能以己之长易彼之短?”

    “贸易!”周可成答道:“我大明人多,那就应该多发展手工业,生产需要人力和技术的丝绸、布匹、陶瓷、草席、铁器等货物,与海外交换粮食、木材、矿石等多余之物。还要向外迁徙人口,还有若有富饶平旷、交通方便之地,则将国中贫困无以谋生之百姓迁徙出去,这样一来可以让贫困之百姓得沃土,二来也可以让国内安定!”

第三百一十四章道路2() 
“原来如此!”吴伯仁听到这里,脸色微和:“周先生所说的大事便是大兴海贸吗?这倒也是一件于国于民有利之事,那为何不禀明天子呢?那样岂不更好?”

    “哈哈哈!”周可成闻言笑了起来“伯仁你不是在开玩笑吧,若是朝廷今天知道我真的想干什么,明天中左所和金山卫就会被废止,大明也会征收新饷来攻打我了!”

    “周先生你这话未免有些差了吧?”吴伯仁皱起了眉头:“按照你先前所说,大兴海贸一有利于百姓、二可以国用富饶、三可以让国家安定,这都是于国于民有利的好事,朝廷为何会不应允呢?”

    “因为此国非彼国,此民非彼民。与此国有利,未必与彼国有利,与此民有利,未必与彼民有利!”

    “这个此国彼国,此民彼民又从何说起?”

    “打个比方,我大明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