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明-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块玉牌,跟随在下多年!家父战死,母亲病亡,族人遭奸人陷害,逃的逃,死的死,孙家只剩下在下一人了!今日得遇皇上,偶然护驾,之前言语冒犯,还请皇上恕在下心中有怨!”
孙世宁双手捧着玉牌,缓缓跪在了朱勉面前,朱勉见此,便是明白,眼前孙世宁的身份确凿无疑了。
此时,朱勉不禁心中有感,可怜功臣后代,竟是落魄到如此境地,无人顾及,便是缓缓道:“怪不得当你听说本公子就是当今圣上的时候,不像寻常人那般惊慌失措,原来是家传渊源。你是名将后代,又是护驾有功,朕自然是要重点对待了。自今日起,你就是朕身边的四品带刀侍卫,护卫朕之左右!”
“你心中的怨气,大概是对先皇的一些为政举措不满吧,但朕不是先皇,朕乃大明国第十七世皇帝!”
“微臣领命!”听着朱勉掷地有声的言语,孙世宁的身形一怔,似是打消了什么念头一样,深深的伏下自己的头颅,叩首而言,“愿效犬马之劳!”
朱勉不能下旨的地方,仅仅是朝堂上的一些国家大事,而对于身边侍卫的任免,却是可以独自做到的,当然这一点,也是要跟太皇太后徐氏说上一声才行。
当下,朱勉交代张生全安排好孙世宁住的地方后,便是前往了徐氏的慈宁宫,这一行,他不光光要说上一声孙世宁的事情,还有高参之子高虬的问题。
而与此同时,京城高参的府中,大堂之上,灯火通明,高参脸色阴沉的走来走去,显然是在想着什么对策。他已经知晓,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冲撞了微服私访的皇上,甚至是还有刺杀的嫌疑在里面,关键的问题不在这,而是万一有人揪着这件事不放,弹劾他一道,自己的乌纱帽,恐怕就难保了!
“中堂大人,常言道,不知者不罪。少公子不知道那名徐公子就是当今圣上,年轻人之间,难免血气方刚,只要向皇上阐明了这一点,少公子或许能够免除罪责,您也能全身而退!”
第22章 引蛇出洞(一)()
大堂之中,有人起身,神色凝重的劝告着高参。在他的眼中,这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要想保下高参的最小儿子,又是要保证高参不被这一件事牵连,只能如此做。
“这一件事必然会被太皇太后知晓,中堂大人您可以去往徐国公府上走一遭,探一探太皇太后的口风,毕竟大明国的最高权力,实际上是在太皇太后的手中。您是先帝遗诏密旨中所确立的辅政大臣,只要太皇太后不发话,就算是群臣激愤,也不可能将你罢权免官的。”
“罢了,徐国公府就不要去了。还是先想办法,怎么在朝堂上给皇上一个说法,不然明天下不了台,才是最难受的!”高参阴沉着脸,在灯火照耀下,仿若上了一层黑漆一般,“这个小祖宗,什么事都做不成,净给本官惹乱子,哼!”
皇城内,慈宁宫中,朱勉正乖巧的给徐氏揉捏着肩膀:“皇祖母,您看这一件事,是不是交给孙儿自个处理?”
他已经将今日微服私访的事情,跟徐氏讲了一遍,当然他并没有把杜元甲出来,作为自己班底的人,朱勉自然是要暗中收拢。对于孙世宁任命为自己的四品带刀侍卫,徐氏已然同意,至于高虬的处置,正是他与徐氏此时此刻所说的问题。
“你自个儿行吗?”徐氏抬了抬眼皮,似是有些不相信朱勉的能力一样,“处理这高虬呢,轻了难以服众,重了又会连累高参,这高参的能力你也是瞧见了,朝堂上离了他能行吗?”
“皇祖母,孙儿不是那个意思!”朱勉闻言,连忙摇了摇头,“老实说,孙儿并不想怎么处理高虬,而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去真实的了解一下朝堂!”
“哦?这大明国的党争,你可是看见了?”徐氏脸上有些惊异,“你国舅姥爷为了这一件事,才病倒的。怎么,你想来一出引蛇出洞?”
听徐氏这么说,朱勉心中不由得打起了小鼓,这个太皇太后徐氏还真是政治老油条,自己没有点明,她就猜得出来自己要干什么。
没错,朱勉确实想要利用高虬一事,在朝堂上来一出引蛇出洞。他要看看,站在高参背后的到底有哪些官员。换句话说,朱勉想要知道,跟高参是一党的,到底有多少人。他要为自己将来独掌乾坤,打下一份政治基础。
老实说,对于朝堂上的各个官员,尤其是那四个辅政大臣,朱勉怎么看,都像是奸臣贼子的样貌。自从曹攸一事发生后,这种看法越发强烈。
谁也不清楚,在将来的某一天,这些臣子会不会将自己按在牢笼里。
“这样子一来,你恐怕没有办法收场!”
“皇祖母,您应该相信孙儿!”
望着徐氏紧皱的眉头,朱勉下定了决心,四大辅臣虽说没有太明显的擅权行为,但先下手为强,他要做好准备,以应对将来发生的这种情况。
徐氏闻言,沉思了半晌,方才松了一口气,道:“既然如此,你就去做吧!明日金銮殿上你要是控制不了局面,那本宫今后可就要垂帘听政了!”
最后一句话,听在朱勉的耳中,那是一种威胁,或者说是一种警告。此时此刻,朱勉已经明白过来,眼前的徐氏,恐怕并不允许自己轻易的做到独掌乾坤。
换句话说,徐氏到头来还是要限制自己这个皇帝的,她仍然是要为自己身后的徐国公一家考虑,若是自己真的独掌乾坤了的话,那也就没有她徐家什么事了。
“果然,大明国的局势,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外戚的力量虽然没有正式显现出来,但本质上,已经掌控了整个朝堂。这对于我来说,是最为致命的。”朱勉心中自语,他感到自己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做皇帝难,做能够独掌乾坤的皇帝更难!”
“孙儿绝不会让您失望的!”朱勉拍了拍胸脯,向徐氏保证道,“皇祖母您放心,这一次孙儿会自有分寸的!”
“哀家等着!”
此时此刻,深夜降临,月上中天,朱勉问安完毕后,便是离开了慈宁宫。这一番交谈,让他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徐家的恐怖,那是隐藏中的威胁,比之朝堂党争更加可怕。
“定王朱洵曾经说过,十七年前,先帝爷是靠着太皇太后的帮助,才登上皇位的。看样子,抽个空,得去宗人府一趟,看一看这个定王朱洵,说不定能够套出一些关于徐家的一些内幕来!”
朱勉已然明白,徐氏背后的徐家,甚至是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自由废立皇帝的权力,这让他如坐针毡。
这一夜,朱勉在后怕中进入了梦乡,直至次日,三声鸡叫后,方才醒来。
今日的早朝,比之以往,格外的热闹。朱勉上朝,众人行礼,金銮殿上方才安静了下来。
“俗话说得好,这谁要是遇见了奇异之事,就会拿来和大家共同分享。”朱勉接受朝拜之后,便是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走入朝堂中,“昨儿个朕微服出巡,便是遇到了这么一件奇异事情:高参,你那小儿子高虬到底是要杀朕还是要羞辱朕呢?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你这个父亲有没有什么过错啊?”
此言一出,众多大臣便是议论了起来,而高参则更是脸色变得惨白,连忙从自己的座椅上起来,跪在地上磕头道:“臣下知罪,臣之幼子,年幼无知,不知皇上微服,方才说出了那番羞辱皇尊的话!臣祈请皇上,念在老臣年事已高,膝下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在身边,万望饶恕他的性命!臣愿意为此而被罢官免职,回家养老,终生不仕!”
“那照你这么说,如果朕不是皇帝,而是个平民百姓,高虬就能肆意羞辱,甚至是打杀?更何况,当时张生全已经表明朕的身份,他仍然下了手,要不是孙伯雅之子孙世宁出手相救,恐怕今儿个站在这里的就不是朕了,而是别的王爷!”朱勉一改往日温和的神色,言语之中带着威严,嗓门也提高了几度,但旋即缓和了下来,“这一件事,列位臣工,你们怎么看?”
听着朱勉如此威严的声响,众臣心中一惊。他们对于昨日朱勉微服出巡的事情,早已经知晓,而且高虬与朱勉言语冲突,直至最后高虬想要破釜沉舟要斩杀朱勉的事情也清清楚楚。
对于这一件事,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到底要不要治罪高虬,要判定一个怎样的罪过。然而,说到根上,那就是要不要处置高参!
毕竟,朱勉已然说过,子不教,父之过,这就是将众臣对高虬的注意力,转移到了高参的身上。
事实上,几乎每一个大臣,也都是心知肚明的,问题的焦点,就在于会不会连累到高参,而不是高虬的如何惩罚问题。
“启禀皇上,根据《大明律》规定,任何人言语侮辱皇尊,都属于大逆不道的举动,依律当凌迟处死;任何人企图刺杀天子,都属于悖逆造反的行为,依律当诛灭九族!所以,这一件事,应当以律法为基本来对高参高中堂治罪:诛其九族!”
第23章 引蛇出洞(二)()
说出此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刑部尚书包义。很显然,他这是依照律法来办事,几乎无人能够反驳。一时之间,朝堂中陷入了某种诡异的氛围里,寂静的落针可闻。
“哦?但朕听说过,不知者不罪的这个情形啊!言语侮辱,确实是在不知道朕的身份情况下发生的,这对于寻常人来说,高虬这个少爷侮辱其人,最正常不过的了,也不算什么大罪,更不会牵连到他的家人。”
朱勉咳嗽了一身,走到了包义身边,脸上的严肃逐渐放松了下来,他像是在为高虬开脱一般。
“尽管后来知道了朕的身份,仍然决定要刺杀朕,这一点朕倒是想明白了。朕贵为天子,手握处理生死的大权,他恐怕想到了,若是不杀朕,朕必杀他这一点。如此看来,倒像是一个莽撞之后的应激反应,人之常情嘛!”
“但这子不教,父之过的道理,诸位大臣也应该明白,高参啊,你这家风,是真的不好。”
这是朱勉第二次提到“子不教,父之过”的言语,一下子,众多大臣便是开始窃窃私语了起来。跪在地上的高参,已然明白,这一件事到头来还是引到了自己的头上,现在商议的,恐怕就是对自己的处罚了。
“启禀皇上,高中堂乃是先帝密旨所确立的四大辅臣之一,万不能轻易处罚啊!”
朱勉话音落下,便是见到一名青年模样的人走出,像是在为高参辩解着什么。朱勉循声望去,心中便是有了大概,此人是吏部左侍郎鲁星声,必然属于高参一党。
“臣认为,家风不良,乃是身为人父的高中堂没有起到带头作用,这仅仅是家事而已。皇上不如降下恩典,以宽为本,选派合适的大臣,去往高府替代高中堂好好教化高虬!”
又是一人走出队列,拱手劝谏,朱勉望去,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此人是工部尚书严力,而且此人说话之时,眼神也直勾勾的盯着高参,就像是那见了人的狗一样,不断摇曳尾巴。
此时,朱勉心中也已经有了数,这个严力,必然是高参一党的。
“皇上,子不教,父之过,高虬犯下滔天大罪,高参身为父亲,自然也要承担责任。臣,恳请皇上免除高参辅政大臣之职!”
这话是公孙庆国说出口的,朱勉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从之前的种种事情,他已经看得出来,这个公孙庆国目标是要挤进辅臣的位置中去,可惜一直未能如愿。
朝堂上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朱勉听着他们的言语,心中计算着,便是发现整个朝堂上,有五分之一的人,支持不处理高参;另有五分之三的人处于中间派,认为处理也行,不处理也可以;至于剩下的五分之一,则是坚持严肃处理,甚至是要将高参诛灭九族才行。
此时此刻,朱勉已然对朝堂上的党争,有了个清晰的认识。
“几位辅政大臣,你们怎么看!”直至最后,朱勉方才询问其他三位辅政大臣,在整个过程中,他们三人也都不曾说过一句话,“长者为尊,唐浩你先说!”
唐浩的眉头早就皱了起来,此时听见朱勉叫他,方才松了下来,起身道:“这一件事,想必皇上心中有数了,臣不敢多做评判!”
朱勉闻言,不由得暗骂起来,这个唐浩真是个老狐狸,竟然把皮球踢给了自己。不光光朱勉有这么个想法,就是跪在地上的高参也在心中咒骂着唐浩。
“集思广益才行!”朱勉不想多说什么,也敷衍了两句,打着哈哈,“慕容烈,你说呢!”
“罢职免官,永不录用!“
好狠的心,亏我高参曾经帮过你。慕容烈的话音刚落,高参心中便是不住的暗骂起来,他与慕容烈之间有着些许交情,此时此刻正指望着这笔交情能够为自己说上几句好话,谁曾想到竟然是这么个结果。
这无疑是一盆冷水,狠狠的浇在了高参的心头上。
“臣附议!”
曹攸更是干脆,短短的三个字,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朱勉闻言,脸色不由得阴沉了下去,慕容烈与曹攸,明显是在落井下石,而唐浩压根就是不想去管这件事,如此看来,这四大辅臣之间的勾心斗角,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严重。
事实上,当众多大臣为高参进行辩解着的时候,朱勉的引蛇出洞,便是宣告成功了。至于辅政大臣们的态度,朱勉已经不在乎,毕竟从一开始,他就明白,四个辅政大臣之间,实际上是各怀鬼胎,谁都想独揽朝政。这也就是为什么,曹攸和慕容烈,会说出那般近似于落井下石的言语来。
“经过诸位大臣们这么一说,朕的心中也大概有了个数。”朱勉回到自己的龙椅上,“不过呢,朕这里要另外说一件事,这有过的人要处罚,有功的人则是要表扬,张生全宣太后懿旨。”
“奉旨昭告天下,即日起,孙世宁敕封为四品带刀侍卫,随侍皇帝左右!”
张生全话音落下,便是有人手提官刀,大踏步走入金銮殿,那便是孙世宁:“吾皇万岁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