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明-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只不过是暴风雨之前的寂静罢了。
朱勉闻言,便是明白眼前的东方剑修猜到了自己的计划,但于朱勉来说,自己的计划,越少人知晓,就越好。然而,他现在很需要百工阁的力量,只好点头道:“这一件事若是成了,那便是功在千秋,利在万代;若是不成,就是朕也难逃杀生之祸!”
“我虽然是个局外人,但自从皇上您将那一份武器装备的帛书交给我的时候,就已经表明我正在参与皇上的计划!”
东方剑修长呼了一口气,一脸壮志满满的样子,让朱勉不由得放下心中顾虑。
“朕未雨绸缪多时,有你的相助,想必此计划必然能够成功!事成之后,你的功劳,朕必当重奖。”
朱勉虽然和东方剑修接触不多,但对于东方家族的人,还是有所了解的。作为朝堂上的中间派,并不是意味着孤立于党争之外,相反的却是最大参与者。归根结底,这并不是党争利益使然,而是这个家族有着为大明国着想的心思。
事实上,从那一次和亲计策开始,朱勉就暗中察觉到很多大臣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于外人来讲也许并不稀罕,但于朱勉来说,却是极为重要的。至少他明白,朝堂上很多大臣,并不是与徐家同流合污的,而是心向大明。
徐家并不能代表大明国,只有他这个皇上才能代表。只要是稍微有点忠心的人,就会认得清形势,而重新选择站队,这也是朱勉想要的结果。毕竟,朝堂官场之上,大臣们改换门庭的事情,时常发生,也许今天还是徐家之友,或许明天就可能是徐家之敌了。
“皇上曾经对草民的恩情,臣自然不敢忘,如今正是报恩之时,岂能再作别的要求?”
东方剑修摇了摇头,表明自己帮助朱勉这个少年天子是性感情愿的。其言语之中的事情,朱勉自然知晓。
作为百工阁的少阁主,其人因为家世缘故,自然是出落得风流倜傥,英俊帅气,故而为青楼女子所追捧。不幸的是,勾栏之下,东方剑修也不免染上花柳之病,那年他才十六岁。
恰好当年,十五岁的朱勉出阁,教习工部诸事,听闻东方剑修的遭遇后,出于人情需要而介绍了一些皇宫御医给他。皇宫御医自然不是寻常郎中所能比的,三两服药下去,东方剑修便是痊愈了。
也正是因为这么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才让朱勉与东方剑修之间结识。
“功过自然要分明!”朱勉笑道,“既然那愿意为朕效劳,朕便与你商议诸事。你刚刚说西洋火炮……”
朱勉打开话匣子,自然是停不下来,直至中午时分,方才结束。一上午的时光,朱勉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计划的进展比他想象的要快。
于百工阁中用完餐,朱勉便是起身告辞。回归皇宫的路上,朱勉又是去了一趟唐家,见了见自己未来的皇后唐凝,与唐浩唐修商量了一些事情后,便再次离开。
“去包义府上!”
朱勉原本打算今天下午召见包义,询问太平道刺客之事,但因为时间上的冲突,又恰好路上有包义的府邸,他便是临时决定去一趟包义府上。
“包义,朕今日前来,想必不用说,你也知晓要做什么吧?”
大堂之上,众人问礼完毕,朱勉便是直截了当的询问着包义。
“太平道刺客的事情,到底有没有证据指向徐家或者是汉王?”
“皇上,微臣虽然没有查到其中的关联,但却从刺客的口中知道一件事。前些日子,兵部进了几门红毛大炮,由太平道的人负责押送,去往了河东省!”包义屏退左右,脸上小心翼翼的神色,这是他处理事情一贯的作风,“这是臣不解的地方,也是臣要去核查的事情。”
“你说……红毛大炮?”
朱勉听着包义的话,却是有些愣了,东方剑修此前也提到红毛大炮的事情,而现在包义又提到了。同样是河东省,同样是兵部,不一样的是多了个太平道。
而至于兵部,不用想,也明白指的是徐家。
太平道、徐家、红毛大炮、河东省、汉王,将这些东西串联起来,朱勉神色就阴沉了下来,他在未雨绸缪的计划着夺取独掌乾坤的权力,没想到徐家也在做着相同的事情。
“这件事暂时不要查了!一月十五日的早朝,你上书一道,就说自己无能为力,无法侦破太平道刺客一案,请求辞官并降罪处罚!”
第66章 再提和亲()
朱勉话音出口,不待包义反应过来,便是转身就走。他在包义府邸呆的时间,还没有一刻钟,这让回过神来的包义,不禁觉得奇怪起来:“臣恭送……”
只是包义的话还没说完,望着朱勉的背影,便是明白过来,心中不由得庆幸起来,幸亏太平道刺客的事情没有继续查下去。
“爹,皇上怎么了?”朱勉离去,包义的儿子便是从门外进的大堂凑了上去,“您惹他生气了?”
“没有!”包义毕竟是见过大风浪的刑部尚书,政治智慧不是普通人所能比的,“今日起,封闭大门,不见任何客人。你也吩咐下去,家中佣人亲戚子侄,一律从后面小门来往,而且都给我夹着尾巴做事!”
此言一出,包义之子包仁不由得吓了一跳,他从未见过自己父亲这般神色,但包义的话,他又不敢违拗,只好点头下去吩咐了。
见得包仁离去,包义的额头紧皱的纹路不由得松了下来,渗出的冷汗,跟后背上的一样,都快化成小水流留下来了。
朱勉脸色阴沉的坐在马车上,他心中很不平静。他现在掌握的所有信息,都在表明一个结论:徐家在外部行省中扶持藩王,准备另立皇朝。
而这个关键点,就是那个太平道刺客。
虽然说自己得到这样的结论有些草率,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理念,支撑着朱勉认为徐家确有此意。
朱勉之所以不让包义继续审查这件事,其中的缘由,也是徐家,或者换句话说,是为了保护包义。常言道,狗急了还会跳墙,万一包义最后查到了徐家的头上,那等待包义的将会是罢官免职,甚至是死亡。
事实上,朱勉已经明白,包义审查太平道刺客一案,实际上已经打草惊蛇了,要不然也不会有兵部发往河东省诸多兵器装备的事情。这里面的阴谋,朱勉多多少少能够猜到一点,至少跟汉王脱不了干系。
不论是汉王暗中养兵自重,还是徐家扶持汉王,他们的目的,都是自己屁股底下的皇位。一想到这里,朱勉浑身就开始打颤,徐家的心机之深,让自己难以提防。
但话又说回来,徐家只要明面上没和他这个皇帝撕破脸,朱勉就不能把徐家怎么样。毕竟,那是太皇太后徐氏的娘家,更何况还握有兵部大权,全国十之八九的兵马,都在他们的手中掌握着。
冲着这一点,朱勉就算是再有万全的计划,也不敢轻举妄动。此前徐家暗中毒杀岳武穆的事情,包义已经调查清楚,诛杀忠良可不是个好听的罪名,但若是铲除徐家的势力,只有这么一个理由,远远不够。
“皇上,进宫了!”随同的张生全,敲了敲马车的门柱,示意朱勉已经到了神武门,“今儿个的守卫,比往常多了些!”
听着张生全的话,朱勉不禁有些疑惑,以前出入神武门的时候,张生全可没有这么特地提什么事情。带着疑惑,朱勉拉开了马车的帘子,朝外望了望,恰好见得一名将军模样的卫士,走到马车前。
“奉太皇太后懿旨,于此恭迎皇上!”
“嗯?”朱勉听着卫士的话,有些错愕,寻常自己出宫,可没有这么多规矩,怎么今儿个多了这么一条?
“太皇太后找朕有什么事?”
“启禀皇上,西凉省有呈文发来,兵部转呈太皇太后批阅,事关军国大事!”
听到这里,朱勉心中就有些不高兴,这朝堂上的政事都不是自己做主,怎么西凉省的军情呈文发来,就找上了朕?尽管自己此前已经了解其中的内情,但他并没有在朝堂上明确提出来,其目的自然是要给徐家一种无形的压力,大明国朝廷不是他徐家的一言堂,更不是徐家搬弄权力的地方。
如此方法,便是要迫使徐家主动将西凉省的事情说出。可没想到,自己等来的却是太皇太后的懿旨。
“朕用不着你迎接,自己会走!”
朱勉脸色冷峻,表明了他内心的复杂,从马车上下来后,于众多卫士手中接过龙袍披风穿上,朱勉便是大步流星的进了神武门。
片刻之后,慈宁宫内,朱勉坐定,手中拿着徐氏给的帛书:“皇祖母,这西凉省的事情,应当是徐长恭他老人家管的,您把这募兵令给朕看,也没什么用啊!”
“皇帝,你今天早上提起西凉省,哀家就猜到了。想必是有人走漏了西凉省军情的风声,才会让你如此羞辱徐长恭。”徐氏脸上闪过一丝的不悦,“不管怎么说,徐国公也是你的国舅姥爷,你应当尊重他!”
“他提出的政令,都是为了国家考虑的。虽说这募兵令是哀家提出来的,但具体操作过程则是国公爷提出的。再者,若是想休兵止战,也不一定用这种方法。”
“朕的皇玉玺,还在瑞华宫,这件事交给辅政大臣们去办吧!”朱勉听出来了,原来是要在帛书上加盖皇帝玉玺进行募兵的事情。
“其实,皇祖母您既然掌政,这种事情,就没必要跟孙儿讲了。”
朱勉的话有些酸溜溜的,也只有在加盖皇帝玉玺的一些事情上,徐家或者自己的皇祖母,才会找自己商量。然而,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却并没有太多的底气去提出自己的建议,只能被动的接受。
“不管怎么说,你是皇帝,有些责任得由你来挑。和大金国的联姻在即,想要与西域诸国休兵止战,也可以再来一次和亲嘛!”
听到这里,朱勉算是明白了,原来徐氏拐弯抹角的,就是为了说这件事。
“大金国许配公主,朕还能理解,毕竟是人家先提出来的,不论怎么说,这明面上,朕的面子是保住了。”朱勉脸色变得难看起来,“但,皇祖母您的意思,是想让朕像西域诸国低头,这不可能!”
朱勉说的斩钉截铁,谁料话音落下,徐氏便是将手中的茶碗重重的磕在了桌子上:“你也老大不小了,为了大明国,这点尊严都不能牺牲,将来怎么当好一个皇帝?”
“太皇太后,朕为了大金国和亲的事情,都敢退位相逼,其中的决心,您应该比谁都清楚!”朱勉换了称呼,顺手将帛书放到了桌子上,“今儿个主题,恐怕不是什么募兵令吧!”
第67章 诸王朝贺()
徐氏听着朱勉如此说,神色一愣,旋即很是不悦的说道:“你就不怕进碧波宫吗?”
“朕就算进了碧波宫,也会这么说!”
朱勉自然清楚徐氏口中的碧波宫是什么地方,那相当于软禁皇子的宫殿。
“朕说了,宁可粉身碎骨,也不会向西域诸国低头的。再者说了,这大明国的江山,将来会怎么样,朕一概不负责,西凉省是他徐长恭的地盘,朕的手还没那么长!”
朱勉这是在说反话,或者是在讥讽徐家,大权独揽,却不对大明国江山做任何的回报。徐氏怎能听不出朱勉的话中话,尽管面对的是自己的亲孙儿,她仍然不免有些恼火:“你这是在说谁呢?哀家还没你说的那么糊涂,徐国公如何,难道这十六七年你没看到他的功绩?”
“更何况,皇上你别忘了,你可还没亲政呢!我看,等大金国公主来了以后,你就进碧波宫养老吧!”
徐氏说到这里,冷哼一声,便是起身进去慈宁宫的内堂,殿中只留下了朱勉。朱勉怎能听不出来徐氏的威胁,这是要软禁自己!
“二月二日是吧?”朱勉心中记着这个日子,一咬牙一跺脚,“朕还没到养老的年纪!”
朱勉明白,自己的计划,必须加快进度了。否则的话,不等徐家出手,自己的皇祖母太皇太后徐氏,就要剥夺自己独掌乾坤的权力。这是他最不希望看到的,堂堂七尺男儿,岂能为一女子而误国?
带着微怒的心情,朱勉出了慈宁宫,回到重阳宫。他不再去过问西凉省的事情,因为他明白,自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空耗下去,只会让自己白白浪费时间,这不是朱勉想要的结果。
在重阳宫一呆就是三天,因为大婚的缘故,一切都在准备着,朱勉也暂时将西凉的事情抛在了脑后。退一万步讲,在这么个喜庆的日子里,朱勉不想让这种糟糕事情影响到自己的心情。
一月十五日清晨,金銮殿。
大婚之前,诸王朝贺,这是历来的规矩,朱勉也不能例外。来的藩王除了汉王,还有楚王、周王、燕王、福王等,这些人都是朱勉的叔伯辈,以往朱勉见不到的,现在也都见到了。
“臣等恭贺皇上,诏立皇后,母仪天下。”
“众位皇叔皇伯免礼!”朱勉坐在龙椅上,点了点头,只是神色上显得有些疲惫,“朕前一阵子遭遇太平道刺客,受了点伤,中了点毒,精神不佳,希望众位皇叔皇伯多多担待!”
“皇上保重龙体要紧!”站在金銮殿上的众多藩王,听着朱勉的话,口中虽然敷衍着客套话,但心里却活动开了。
太平道之人行刺朱勉的事情,虽然并没有刻意传播出去,但在场的藩王们,哪个不是人精,早就时刻关注京城的变动了。此时,听着朱勉如此说,皆是猜测着什么。传闻太平道的起源地在河东省汉王封地,难道这件事还跟汉王有关?
此时此刻,一些藩王的眼神就有意无意的飘向了汉王朱珞的身上。朱珞似是料到这种情况的发生,只装作不曾看见,却上前一步拱手道:“皇上,臣下认识一些河东省的名医,可以请他们来为皇上您诊断一番!”
这话一出,朝堂上的众人就齐齐的看向汉王朱珞,太医院的御医虽然只为皇帝和后宫嫔妃服务,但人家的医术可不是盖的。你虽然是个藩王,但这么明目张胆的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