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明-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句话说,如今的大明国稻米,即便是只靠其他省份供给,也是绰绰有余的。
“今年的新稻,要等到三四月份以后才开始种植,此时改稻为桑,正合适!”
唐修接上了话茬,他很清楚,改稻为桑的目的是什么。
大明国的确是稻米年年丰产,但是所谓有得必有失,稻米丰产的原因,是因为这几年大明国的政策是朝着农垦方向偏移的,这也就意味着稻米种植面积会以几何倍数的形式增长。这也是大明国稻米产量增加的根本原因,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的话,用以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土地面积就会减少。
“所以说,要现在发布命令,将原本的稻田分出去一半,去改种桑树,作为桑田。桑田之后,便是要让那些农民们多多产出真丝,再然后卖到南洋各国,以增加我大明国的外贸收入。”
“至于具体步骤与措施,朕已经拟好了旨意,现在就可以发给你们看!”
朱勉挥了挥手,示意身旁的万树天,将内室书桌上的圣旨拿出,分发给在场的众多大臣。
“虽然如此,但是臣下仍然有话要说。改稻为桑,并不是不可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今东南沿海,东瀛倭寇泛滥,若是不加以清缴,那么真丝将会无法卖出去。换言之,海路就是我大明国的财路,海路不清,财路不宁!”
唐修点了点头,眼前皇上的所做,的的确确是一个解决财政不足的最为有效的办法。
不多时,万树天便是将朱勉拟写好的圣旨,分发到众位大臣的手里。
“皇上,圣旨中所做的事情,可谓是一大创举啊!意图开拓海路,借此机会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师。纵然我们现在跟东瀛之间有着不平等的条约,但所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如果我们借助官方的军事力量为我们的货船护航的话,那么即便是东瀛倭寇想要截船恐怕都没那么容易了。”
众多朝臣心里都有个底,那就是当下东南沿海的倭寇,十有八九是东瀛王朝暗中资助的。倘若是没有他们的暗中资助,这些倭寇早就自生自灭了。
“臣等谨遵旨意,绝不辜负皇上厚恩!”
此刻,桑弘阳已经明白过来,原来大明国的财政情况,早就被皇帝朱勉装在了肚子中了。要不然,也不会给出如此妥善的解决方法,更何况这等方法可谓是一举两得。往深了一层次想,大明国水师一旦建立起来,在经过和倭寇的作战后,将来与东瀛打仗那可是十拿九稳的胜利。
要知道,自从不平等条约签订以来,大明国朝堂上下都憋着一股子气,希望皇上能够一战而定乾坤。现在,正好是这个契机。
skbshge
第141章 抗议()
朝堂上的圣旨,自然是以最快速度传播到了各个行省之处。当然,建立大明国水师的命令,也随之一道传到了各级都督之处。
正月一日还没过去几天,江南省的行高官徐庆的府邸中,就坐满了一众江南省各地官员。这还不到正式办公的时间,但恰恰这些都督郡守之类的官员,都来了。
这在新年时节,本不应出现的局面,却出现了,且每个人的眉头上,都写满了古怪神情。
“各个郡守知府,今日前来,想必是为了皇上发布的改稻为桑的命令吧?”徐庆不用猜,都能够明白这些人前来这里究竟是为了什么。
江南省在大明国的南方,又是靠近大海,正好处于大明国对外贸易的门户。故而,朝堂上发布的改稻为桑的圣旨,对于江南省来说极为重要。要知道,江南省虽然作为产粮大地,但基本上都是用于出口海外的,与真丝一样,都是作为大宗海外贸易的货物的。如果改稻为桑实行起来的话,那么产生的后果将会十分难以预料的。
从货物的价格来看,真丝远比稻米来的贵重,但真丝的需求量,却是远远不及稻米的。南方沿海,稻米的销售,主要往较为远方的南洋各国,那里虽然四季风调雨顺,但是百姓们没有开化,而且稻米种植技术远远不如大明国,故而对大明国的稻米需求十分旺盛。
至于真丝,其销售的对象,是跨过南洋,转到西南,往大陆另一边而去,这一来一回的时间,都得有半年有余,故而真丝的价格在那边极为昂贵。当然,其需求量并不是很多。
利润虽高,可总的收入却并不如稻米。
“改稻为桑,的确是一项惠民的措施,但是稻米出口占据江南省财政大部分收入,皇上这么做,恐怕是有些文不对题了。”金陵府的知府张守夜脸上有些忧愁,“虽然说,种植桑树的成本,远比稻米来的低,单价所获得利润也是稻米的几十倍,可就需求量而言,真丝反而不如稻米。所以,一旦改稻为桑,恐怕其结果并不会如同想象的那么好。”
“是啊,金陵府的张大人说的对极了。稻米带来的出口收益,远远比真丝大得多。现在一旦改稻为桑,我们江南省必定会造成亏损,尽管,对于全国来说,南方各省实行这样的政策,确实是有益的。”建业府的知府郑少青脸色极为铁青,从整个江南省的角度出发,实行改稻为桑,必定会对江南省造成大范围的影响。
从稻米这一领域出发,到时候必定会造成整个行省范围内的稻米价格波动,甚至是远高于现在的几倍。由此而产生的后果,恐怕不是真丝利润所能够弥补的。
再者,稻米的作用,远远不是作为食物的那么简单,由稻米二衍生出来的米酒,也是整个江南省最重要的经济物品。
有传言称,朝堂上将会把盐、铁、酒等大宗资源收归于国有,以增加财政收入。那么如果改稻为桑实行的话,必然会对这些东西造成影响,其后果也不是人们所能够预料的。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话,言下之意,很明显是在抗议朝堂上的政策,徐庆自然清楚,不过他认为,这些人怕是对朝堂政策产生了误解。
skbshge
第142章 初见成效()
尽管朝堂上发来的圣旨,徐庆已经让人传达下去了,但其中的过程,必定会有人以讹传讹,导致皇上的意图遭到了曲解。
“本官知晓,你们对皇上的意思产生了误解,一级一级的传播下去,原本只有一丝一毫的疑惑,等到了最后就是极为广大的不解了。以讹传讹,人言可畏!”
徐庆拍了一下面前的桌案,厅堂中的众人,旋即安静了下去。
“大人,我等也是为了江南省财政着想。”
众人见着徐庆有些微怒,便是赶紧请罪,他们的出发点很好,但对于实际情况确实有着太多的不理解。
首先一点,如果朝堂上不明白实行改稻为桑的弊端和利益,那么断然不会下此决断,要知道当今皇上乃是罕见的明君。其次,朝堂上传来过消息,皇上已经让人对财政进行估测,若是不能够实行改稻为桑的话,恐怕今年的财政税收都会下降一个档次。
最为关键的一点,皇上要借助这个契机建立一支强大的大明国水师,这是利国利民的策略,若是不能够按照计划完成,那恐怕到到最后这些地方官吏都没有好果子吃,尤其是像徐庆这种身在高位的一方封疆大吏。
“皇上下令改稻为桑,并没有要求将所有的稻米田地全部改变,而是发布诏书将现有的稻米田地十之二三改造。这是最佳的比例,身为皇上,他怎么会不知道实行一项新政策的后果?”
“那万一百姓们愿意呢?”有人提出了疑问,虽然众多臣子会遵守诏书中的内容,但是对于老百姓们来说却未必。
天高皇帝远,江南省距离京城蓟州,可是有着一段不小的距离,一来一回传递消息,没有个十天半个月那是不可能的。
“一切都得靠我们啊!只有我们说动了老百姓,他们才会按照皇上的预想做啊!”徐庆明白这个道理,种了一辈子的稻米,突然改了,推广种植桑树,以让百姓们多养蚕缫丝,那显然有些不适应。
因此,徐庆能够预见到,推行改稻为桑的过程中,将会出现一大批百姓们的反对。这个时候,能靠的也只有他们这些当官的人了。
“这些情况,我会发出庭寄给皇上的,也许他会有办法。”
众人又是议论了许多事,但归根结底,仍旧是对改稻为桑这件事的抗议。徐庆无奈,为了使改稻为桑能够顺利推广,可以初见成效,他不得不承诺下去,先选择一部分进行试验,然后再推广。当然,这一过程,他自然是要发送庭寄给朝堂的。
朱勉收到来自于徐庆的庭寄,已经是在一月十五日了。这几日,各个行省也都有奏表递交,朱勉不用猜,也清楚是为了改稻为桑的事情。
算算日子,皇后唐凝的生产预期也快到了,朱勉决定将这一件事托付给唐修处理。当然,他也会进行一番查证的。
事实上,朱勉能够猜得出,这些奏表中,大部分都是反对的声音,毕竟改稻为桑,涉及到了粮食项目,那可是要动摇一个行省财政根本的。然而,如果革新不能够拿出魄力的话,朱勉也就不会坚持下去了。
“来人,传旨下去,诏令天下,今后但凡有改稻为桑的事情,皆是由各行省单独处置,只需将处置结果,发来朝堂上即可。”
这是一个折中的办法,朱勉也只能这么做,不然的话,一个一个的反对声音,会扰得他不胜其烦。
当然,朱勉的注意力,现在在唐凝的身上。
弘光六年二月一日,一声清脆响亮的啼哭,传遍了整个重阳宫。
skbshge
第143章 请辞()
那声啼哭,是属于大明国皇帝朱勉亲子的。
“朕后继有人了!”朱勉从奶妈的手上抱住婴儿,不禁感慨道,“传旨下去,赐名皇子朱昭,依照祖制立为太子,号昭明太子。”
“臣等恭喜皇上,恭喜皇后。此乃是我大明国之幸,也是吾皇之幸!”
重阳宫中,山呼海啸的声音,昭告着世人,大明国后继之君已经确立。当然,这也宣告着,当今唐家成了大明国的第一大家族,背后靠着皇后,自己的外孙又是当今太子,未来的皇帝……一时之间,前来唐家拜贺的人络绎不绝。
不过,唐修并没有什么开心的表情,相反却是极为忧愁的。
“常言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也不知道,我那外孙成了当今太子,对于我唐家来说,究竟是好事情还是糟糕的事情?”
唐修的作风,自然传到了朱勉的耳中。朱勉只是微微笑了两声,便是不再说什么评论性的言语。很多人自然将这件事看在了眼里,本以为皇帝朱勉会采取措施限制唐修的权力,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谁料到皇太子诞生的第二日,唐修竟然递交了告老还乡的申请。
“臣本无才,依靠父亲和女儿的连带,才做了这上书房行走,总管朝政的事情。但是,这数年下来,臣越发觉得心力不济,不能胜任各种事情,因此请求告老还乡。”金銮殿上,唐修站在那里,岁月在他的头发上已经留下了印记,“臣请皇上,赐下田园小宅一座,良田三亩,以作为臣下养老之用。”
朱勉坐在龙椅上,仔细打量了一下唐修,心道这个唐修倒是会做人,在这个大明国蒸蒸日上的时候,自己家族又是极为显赫的情况下,竟然选择了急流勇退。事实上,朱勉也并没有防备唐修的意思,作为大明国有史以来最为年富力强的皇帝,朱勉脑袋磕清醒着呢。
至少,朱勉现在掌控着朝政,明白自己的作用。或者说,大明国在朱勉在位的时候,是绝不可能出现外戚专政的局面的。
“唐爱卿,这大明国的体制刚刚改革完成,你怎么能撒手不管呢?更何况,你若是告老还乡,这上书房或者说是瑞华宫中,将来谁能主政?”
朱勉说了几句的挽留的话,从内心的角度出发,朱勉确实有挽留的意思,毕竟唐修的能力也摆在那。
“皇上,臣下是那种只会规划的人,往后的具体事情操作,已经不是臣下所能做的。再者,臣下的确是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够长时间的主政了。这大明国的政事,公孙大人、高大人、曹大人等等几位,都是可以替代臣下的。”
朝堂之上,被唐修点名的几位大人,纷纷向他表示感谢。当然,这几人也不忘说出一番挽留的话来。毕竟,唐修的意思,众人能够感受得到,他的告老还乡并不是随意说说的。
“既然如此,那朕就准奏。”朱勉也听的出来,唐修绝非是随口说说的,他这是在认真的向自己请辞,“传旨下去,赐唐修蓟州城外一百亩良田,一座庄园,以表彰其功勋!”
是日,唐修褪下官服,带着家丁,搬离了唐府。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自然让一些人无所适从。
skbshge
第144章 十五年之功()
唐修请辞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朝野,原本极为热闹的唐府,只是没几天的功夫,就变得人烟稀少了。甚至是,有些人路过唐府的时候,脸色带着一丝的不悦和嘲讽。然而,这些对于唐修来说,已经没有什么了,毕竟他现在已经赋闲在家,过自己想要的晚年了。
春去秋来,时光荏苒,大明国朝堂上的事情,本就是你来我往,一环接着一环。随着政治体制革新的深入,以及各项革新的经济体制,大明国旧有的一些矛盾,正逐渐的被消灭,曾经的弊政也正逐渐被纠正。
自弘光六年开始,直到弘光二十一年,共计十五年的时间,大明国在朱勉的治理下,早已经脱胎换骨。原本脆弱的民生经济,变得富裕起来,海外贸易的发展,使其在整个世界上占据了主动权。
然而,大明国如此发展,却并不是十分的顺利。
弘光七年,东瀛诸国,纠结水师十万,发兵大明国东南沿海,烧杀抢掠,侵占江南省金陵府、建宁府等地,此后孙世宁率领水师十五万反击,不慎中计。虽然孙世宁身死殉国,但东瀛诸国联军也因此退兵。
弘光九年,东北边境战事再起,曾经的大金国,经过十数年的吞并战争,已经横扫大明国北部各国,完成了对北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