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回首"文革" >

第3部分

回首"文革"-第3部分

小说: 回首"文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错误,同时讲贡献,表示我们党对『毛』泽东同志的谅解,这种谅解是诚实的,不是违反事实的。这个评价我看很对。我们不是为了谅解而硬编一些他没有做过的好事,来减轻、平衡他的严重错误,而是严格按照历史的面貌,严重错误不含糊,可是做了好事,对党对人民有贡献,我们也如实肯定。也就是坚持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肯定应该肯定的东西,否定应该否定的东西。

    提交六中全会讨论的稿子,第23节有二三百字讲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行,反革命的本质,反革命的阴谋活动。全会讨论过程中间,郝建秀同志说,起草人出于好心,想把『毛』『主席』同林彪、江青区别开来,实际上这样一比,倒把『毛』『主席』比低了,革命家怎么能跟林彪、江青相提并论呢?她主张把这段删掉。这个意见很好,中央接受了这个意见。《决议》掌握一条很严格的界限,就是主要处理党内问题,不是处理对反革命分子的批判和论断的问题。

    《决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十年中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广大群众,一方面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斗争,另一方面也对『毛』泽东同志的错误进行不同程度的抵制。正因为这种共同斗争,才使得我们尽管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但是这种破坏还是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国民经济虽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固定资产增加一倍半,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每年平均为百分之六七。这当然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们的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经过艰难曲折的斗争,我们终于战胜了这些反革命集团。党、国家政权、人民军队的『性』质,整个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历史再一次证明,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顽强的生命力。

    在讨论文化大革命所以发生而且持续十年之久的原因的时候,大家都在考虑,将来会不会再发生文化大革命呢?《决议》的分析表明,多种特殊的原因、特殊的条件的综合作用,才造成文化大革命。这些原因和条件消失以后,再像1966年到1976年那样搞文化大革命,起码是很困难的。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同志有那么高的威望,他的一些主要论点又离开了『毛』泽东思想的轨道,形成那么一套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只要我们全党和党的领导同志,都从文化大革命、从『毛』泽东同志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全党同志、全国各族人民的觉悟都大大提高,而且党和国家从制度上进行一系列改革,我们就一定可以避免重犯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因此,我们应该是有信心的。《决议》的分析是多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除了『毛』泽东同志领导上的错误这个直接原因以外,第24节着重分析了两个方面的社会历史原因。有的同志觉得不容易理解,但是绝大多数同志认为写得比我们过去的认识深刻多了。篇幅很短,把很多意思浓缩成为千把字,要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理解其中的相互关系,确实比较费力。要真正把这些道理说通说透,需要有若干篇有分量的文章来详加论述。

    第一个原因提出了几个层次的问题。

    首先,搞社会主义的历史不长,经验不多,许多问题的答案需要我们去探索,难免犯错误。有同志说,1966年总比开国的7年经验多了,那时候经验更少,为什么搞得很好,后来倒犯了那么大的错误呢?所以,光讲这一层还不行。

    其次,意思是,『毛』泽东同志不愿意停步,不断地探索,党很难抵制他的左倾错误,很多同志反而接受了这种左倾错误。党内多数同志,特别是领导同志,都是在长期阶级斗争环境中成长的,熟悉和习惯于阶级斗争的观念,阶级斗争的经验,阶级斗争的方法,而对于新的情况却很不熟悉。所以,在『毛』泽东同志探索出一系列的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道理以后,尽管我们一时跟不上,但是总还是想办法跟,后来就一步一步接受了。

    再次,我们都相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间,还多次提倡我们读马列,庐山会议九届二中全会以后讲,庐山会议闹了大笑话,几百个中央委员,上了政治骗子的当。他反复要我们读《哥达纲领批判》、《国家与革命》、《法兰西内战》等著作,他自己也从这些著作中找理论根据,用他的探索来证明这些理论,又用这些理论来证明他的探索是符合马列主义的。我们都认为,『毛』泽东同志在马列主义的修养上,水平比我们高得多,因此相信他,相信他对马列主义的解释。而恰恰在这些问题上,《决议》说,从领导思想上来看,把马列著作中的某些设想和论点加以误解或教条化了。

    最后,《决议》肯定了我们反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正义斗争。这一条,任何时候都站得住。这场斗争是他们挑起的。我们不能受欺负,才被迫应战。但是八届十中全会重提阶级斗争,接着『毛』泽东同志就讲,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怎么办?没有这个危险吗?于是把国际斗争引到了国内、党内。所以,『毛』泽东同志提出这个问题以后,你说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搞社会主义的人,对威望这么高的人提出的这么一个问题,脑子里头不想一想?想一想是完全合乎当时的思想状况的。

    《介绍和答问………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书由北京出版社于1981年10月出版。

第4章 介绍和答问………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 
这几个层次的因素凑在一块,尽管文化大革命初期说,我们对文化大革命很不理解、很不得力、很不认真,但是各级领导干部还是想办法紧跟。既然不理解就想办法理解吧,既然不得力就想办法得力吧,既然不认真就想办法认真吧。至少绝大多数的人,不论是被打倒的、被打倒以后又出来工作的,还是一直工作的,都相信『毛』泽东同志那一套是对的。即使被抓到监狱里头了,隔离起来了,也都是诚恳地作检查、作交代、作自我批评。那个时候有两句话,从路线上找错误,从世界观上找原因。慢慢地,先承认错误,然后承认右倾错误,然后承认修正主义错误,修正主义路线错误,然后自己戴上修正主义分子的帽子。1968年『毛』泽东同志说,不要一提走资派,就认为都是坏人。我那时被隔离审查,听到传达,心里感到,总算有希望了,有出头之日了。从此有了走资派和犯走资派错误这样两种提法。我觉得,能够给个犯走资派错误的结论,就心满意足了。这些说明,固然『毛』泽东同志的那些论点是导致文化大革命严重错误的主要因素,他是要负主要责任的。可是那些论点如果只有他一个人相信,一个人接受,这个文化大革命就发动不起来。即使发动起来以后,也延续不了十年之久。因此,文化大革命不是单由『毛』泽东同志一个人的作用能够完全说明的。它是当时党内、国内以至国际上的各种条件互相起作用、互相影响的结果。

    第二条原因,比较容易理解。『毛』泽东同志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骄傲,权力过分集中于一个人,等等。这里讲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没有解决领袖和党的关系问题而出现的一些严重偏差给我们的消极影响。起草过程中间,看了一下第一国际的章程。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写信表态,他们不高兴个人崇拜,但是那个章程中各个支部和国际的关系,国际和领袖的关系,是搞得很集中的。『共产』国际比那个时候更集中了,各国党都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必须服从『共产』国际。下级服从上级这一条,把各国党管得死死的。列宁很注意发扬民主,但是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也说,社会主义的民主制与实行个人独裁之间,绝无任何原则上的矛盾。斯大林搞得更厉害。所以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没有很好地解决领袖和党的关系问题。我们接受了这些东西,对党的建设,不能不发生影响。1980年8月讨论小平同志在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讲话的时候,讲到对封建主义在我们政治思想上的遗毒不可低估。乔木同志提出,我们党内的问题、党内的关系、领袖和集体的关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封建主义影响这一个因素,还应该看到『共产』主义运动史上这个问题历来没有解决好。我们受这个影响不小。当然,我们对封建主义的影响也确实不能低估。所以,这一段最后讲,所有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就造成一种条件,使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滋长起来,也就使党和国家难以预防、难以制止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发展。

    第九个问题,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为了对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更好地进行探讨,除了需要对文化大革命中间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之外,还需要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分析历史现象的科学方法。建议同志们对照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认真读一读恩格斯1890年写给约?布洛赫的一封信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61页,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

    恩格斯首先指出,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不能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而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其中包括阶级斗争的各种政治形式和这种斗争的成果,包括宪法、各种法权形式的影响,也包括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宗教的观点等各个方面。所有这些因素是互相交错起来发生作用的。然后他说: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创造的。这就要求我们分析文化大革命产生之前,我们党内、我们国内以及世界范围内,当时已经存在的前提和条件是些什么。《决议》中间说的原因很扼要地提到了是在一些什么样的条件底下,文化大革命才发生,发生之后才持续十年之久的。要理解两条里头的八层意思,发挥和论证这些意思,就要遵循恩格斯所说的这个方法。

    恩格斯又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个人有个人的意志,各个团体有各个团体的意志,各个单位有各个单位的意志。单个意志相互冲突,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但是,各个人的意志………其中的每一个都希望得到他的体质和外部的、终归是经济的情况或是他个人的,或是一般社会『性』的使他向往的东西………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这一事实中决不应作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地,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恩格斯概括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现象,对一种历史发展的规律作了表述。遵照他的论述研究文化大革命发生和文化大革命的过程、结果,是很有启发,能够使我们理解很多问题的。乔木同志说,如果『毛』泽东同志活着的话,很想问问他,究竟发动文化大革命想达到一个什么目的。他说,他估计,『毛』泽东同志也很难回答清楚。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展,同『毛』泽东同志原来的设想已经很不同了。拿时间来讲,原来他希望半年,以后说一年总可以结束。结果没有想到,一搞搞到他去世也结束不了。从过去的事实,从文化大革命中的情况看,他是要解决刘少奇同志的问题的,但怎么解决,原来的想法跟后来的结果完全不一样。八届十一中全会对刘少奇同志的地位作了调整。刘少奇同志在这个会上作了个检查。『毛』泽东同志看了这个检查,有一段批语,说检查是好的。『毛』泽东同志的目的非常明确,是要把刘少奇同志拉下来,使他承认错误,以后在党中央起不了多大作用。可是把刘少奇同志整成叛徒、内『奸』、工贼,这不是『毛』泽东同志一开始就设想过的。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确实是江青他们制造许多伪证造成的。『毛』泽东同志的想法受到林彪、江青他们的意志的影响,其结果,就不是『毛』泽东同志原先所预想的那样了。要整刘少奇同志就要依靠一个力量,选来选去,选到了林彪。历史上林彪曾和『毛』泽东同志有过很多争论。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战场打不打锦州,打不打到外线去,平津战役进军分路怎么办,采取什么步骤。林彪对这些问题的态度,『毛』泽东同志当然是知道的。后来他讲:争论很大,可是还是执行了嘛!高岗的事情,实际上林彪是后台,『毛』泽东同志也知道。那么究竟为什么选中了林彪?还是『毛』泽东同志讲的:个人崇拜一定时期是需要一下的。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大家都批评这个错误、那个错误,唯独林彪讲了一段话,说总结我们党成立以来到现在前进的经验,『毛』『主席』的路线不受到干扰的时候,我们就一切都取得胜利,『毛』『主席』的路线受到干扰的时候,我们就遭到挫折甚至失败。林彪进行政治投机,后来大提倡特提倡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编选《语录》,背诵什么最高指示。『毛』泽东同志要搞掉刘少奇同志,要发动文化大革命,要他的那套观点得到实行,就需要有林彪这个人。1966年5月18日,林彪讲了那么一篇话。『毛』泽东同志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