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女相不为妃 >

第2部分

女相不为妃-第2部分

小说: 女相不为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屋里没人答他,他往前探了探身,却被身后的人敲了一下,他捂着头,回了身,要是平常白芷的力道,他早就疼的嚷了起来,不过这柔柔的力道,明显是自家公子,他nǎ里敢浑说。

    “公子,您怎么没在屋里头?”他嘻嘻的笑着。

    布衣男子看了看天上的云彩,“今儿个天儿不是那么明,就不上山了。”说完,就往屋里走去。

    不想胳膊被常山抓了个紧,“公子,今儿您跟我上街卖豆花吧。”他说的急,声音却也小。卖豆花是公子让他去的,为的就是给他找点事儿干,倒是也不指着他能挣多少银子,只是多少是份差事。

    冯公子疑惑地回头看着常山,“何事?”这小子虽然平时有点滑头,却也是从来不敢跟他使心眼的,今天一而再的反常,定然是有事了。

    “公子莫要理他,他不知是答应了哪家的姑娘,要你上街给人家姑娘相看,以解相思之愁呢。”白芷把豆花都分成小份,整齐的摆在小车里,擦了擦手,朝二人走来。

    常山摇着头,“不是的公子,我才不会做那样的事情呢,是吧,公子。”看到白芷往他这边走来,连忙就躲在了柱子后头,生怕白芷对他动手。

    白芷笑道,“公子,你看他吓的那个样子,我又不会怎么他,倒是这月还没到十五,公子要出门吗?外面可都是采阴补阳的小妖精。”这家公子的迷信,十五后才会出门,平日里,基本是闭门不出的。用他的话说,十五之前,月不圆,鬼魂气盛,出门有损阳气。这些鬼神之类的事情,白芷原是不信的,不过老是看自家公子在那里扑卦算神,久而久之,也信了三四分。

    常山扁扁嘴,小声道,“公子,是小的不好,做的豆花不香,没得那么多人买,这快入夏了,日头大的,那豆子都黏了,要是再不多卖些,就都白送了。”

    那柏青色的布衣轻轻一转,身影慢慢移动到那小车旁边,伸手拿起一羹匙,舀着豆花,嗅了嗅,回身进了屋,幽幽传出了一句,“白芷,我那双青花底的靴子呢?”

    白芷应着,“我来取,在东屋的柜子里呢。”往屋里跑去,伸手拍了常山一下。这公子不到十五出门,回来定要斋戒沐浴一番,少不了折腾她。再一个,公子要是上街,街上又要乱一天了。

    水阁村,有一冯姓书生,长得是俊美非常,为人有礼,风度翩翩,有才学,有家底,没人知道他来自何方,却都知道他家底殷实,从来不缺吃穿,甚至城里的知府大人都亲自到他家里拜访过。年过十九,未曾定亲,也不见家中有不懂事的亲戚上门,这冯书生说的上是十里八乡的姑娘们最中意的如意郎君了。

    水阁村虽然是小地方,也有比较繁华的街道,进了村往往东走个几步,就有一条名为长生路的水清大道,两旁的村户都是村里的老人了,房子也基本没有人住了,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条商贩们聚集的大道。

    一大清早叫卖声还比较少,街上也显得冷清,街边上的茶摊才刚刚支上,就来了两个小村姑,长得很是清秀,两人要了些果子,就坐在那儿慢慢的吃着,不时的往路口那儿张望着,像是在等人。

    那茶摊老板似乎也是和她们相识,说道,“怎么了,张家妞姐,这是等人啊?”

    着粉色衣衫的轻轻笑了笑,说道,“没,没等谁,这不是花神节要到了,我和姐妹准备上山去采花,没等谁。”

    那茶摊老板又说了几句什么,她都笑着应了,不过神情匆匆,精神头显然不在这果子上。

    茶杯里的热气还没散,一旁的小妹子就推了推她,高兴的说道,“来了,来了。”

    张妞兴奋的抬起了头,看远处一辆小车慢慢的往这边来了,她笑的弯了眼角,想站起身,却又忙乱的扯着衣服,点着茶水摸了摸头发,“怎么样?头发乱了吗?今儿风太大了。”

    那小妹子往那处看着,拍着她的手道,“莫要急,莫要乱。”

    她抿着唇,应着,眼神焦急的看着那车,由远及近。

    且看那人一身柏青色的布衣,看似简单的衣衫,却绣着细细的小花,一看就知道是行家之作,袖口上都绣着小小的几只竹子,是他的习惯。玉质的发冠,将黑色的长发束起,俊秀的面庞,双眼冷迆,迎着风,衣袍微微扬起,俊美的不似人间之人。

    两个小丫头看直了眼,还未走出半步,就听得身后人的惊呼,“冯虚公子来了,冯虚公子来了。” 

第三章 凤虚龙阳水阁君() 
木质的小车是人力来推动的,常山不止一次说过,想要买头驴子来拉车,可是都被冯虚拒绝了,他说,万物皆是有灵性有知觉的,怎可为了自己的舒服就束缚他物,如此和那昏庸的君主又有什么差别。

    常山推着车,冯虚在后面慢悠悠的跟着,手上拿着一卷竹简,上面空无一字,若是仔细一看到是有些细细的划痕,这就是冯虚看的书,这样的书,他有百十来本,平日里都放在他卧房,是他最宝贝的东西之一。冯虚是个博爱的书生,对于很多东西都珍爱非常,而这些东西在常山白芷眼中,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再一,他看书,似乎是纯为消遣,从不朗诵,也从不赶考,村里的人也都叫他冯公子,很少叫他冯生。算是对他贵族公子的一种肯定。

    冯虚并不是真的来卖豆花,他只是远远的在一旁看着常山摆摊子,像他这般的人物,如何能入了厨,他要做的就是站在一旁,那么十里八乡的姑娘们都会来这里买豆花。他从不与她们交谈,若是哪一位姑娘能得了冯虚一个点头,一个笑容,对他们来说都是天大的乐事,是要去山上的小寺中还愿的。

    每每常山的豆花卖不出去了,他就会跟着来看看。他心中也纳闷自己为何这么做,豆花总不会因为自己看着它们,就变得美味非常。算了,就当自己是个活招牌吧。

    不远处摆好了的摊子卖的都是些木头,猎物。水阁村名字中虽然带水,却和水没有半分关系,村中甚至还出现过旱灾。对于这个名字,大家只认为是老祖宗为了祈雨而改。村中大部分人靠种地来维持生计,若是想卖些旁的钱,多是靠上山打猎,伐木。像冯虚他们这样卖吃食的,还真是少之又少,这豆花卖不出去,也不能怪罪常山。一来,这东西许多人家也都会弄,二来,显少有人花这闲钱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只是,这一切的事情,在冯虚出现后都会变得不同。

    朝阳徐徐上升,洒满一地的阳光,村民们也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生活,男人们外出做事,或是下地干活,女人们就在家里做些杂活。得了闲的就会上街逛一逛,不像城里的大家小姐们一般买饰品买玉器,她们多是挎着篮子买些家中缺少的物拾。

    常山这人嘴上虽是皮了些,手脚上却不耽误,不一会儿,摊子就摆好了,一米见方的小桌立在车上,上面摆着几个小碗,用来给人现吃,一旁也有小篮子可以带回家吃,篮子做的精美,是白芷闲着的时候无意中做的,做工很细,就是拿到城中去卖,也值个不少。为这事,冯虚还夸赞了她两句。

    他在前面打了幡子,上面是冯虚的亲笔题字,‘常家豆花,二文一碗。’这摊子的事,是冯虚给常山出的主意,并没有参与其中,在起名一事上,便没有冠上自己的冯姓。他总说,常山和白芷不同,他是冯家的雇工,并不是冯家的仆人。而白芷虽是他的女婢,他也从没欺负过她,也一再说,等白芷到了岁数,就给她寻个好人家。

    冯虚是说到做到的君子,白芷和常山都为遇到他这样的好主子感到幸运,在这样的小村子里,没有几家有仆从的。他们刚跟着冯虚的时候还有些担心,若是这主子摆架子,不给他们吃穿,该怎么办。可事实上,冯虚待他们就如家人,比一般的主仆亲切了不知多少。他只是不喜言笑,是喜静的人罢了。

    旁边摊子上卖木头的小哥人长得老实,心眼也实诚,和常山打了招呼,就不再说话,却是边归拢木头,边打眼看着冯虚。在这个小村子里,消息闭塞,来的人也少,冯虚这样的人算的上是贵人了。

    就算是落魄的贵人,沦落到这里,那也是贵人不是,没准哪一日就飞黄腾达了。在他们眼中,冯虚有几分高深莫测,前年村中人在山上遇了大熊,伤了人,又跑了,反反复复,村长们都没有了主意,最后还是常山领着人平了这祸患,自那后,村里一有事,他们最先想到的人,就是冯虚。只怕早上那人之所以会找到冯虚家,也是哪个村民指的路。

    村里的新鲜事少,无非是些东加长李家短,都是靠人来口耳相传。这不,冯虚出来卖豆花的事情,不一会儿就传开了。

    常山在前面摆碗,吆喝。冯虚在后面的竹椅上看书,面色清亮,双眼在竹简上游走,似是看的津津有味,不过看了几行,一抬眼,面前已经摆了长长的队伍。他自是认为平日里也是这般境况,殊不知,就连县老爷来了,也未有这般的场面。

    看着客人一个接一个,常山乐的屁颠屁颠的,才不管是什么原因,把豆花都卖出去了才是正事,公子不是老教导他们,要省食不lang费吗,lang费,才是天大的罪恶。

    茶摊的老板看着那长长的队伍,心中羡慕,还有些向往,也暗暗叹气,有什么办法,谁叫自己没有个风流俊逸的儿子,边想着,边停了手上的活,喊道,“二蛋,喂鸡了吗?”

    那两个小丫头站在队伍中,排着等着,还时不时的看看冯虚。她们脸上那如沐春风的笑容和其他姑娘是一样的。

    豆花是其次,看冯虚才是正事。

    “烦劳小哥,给我一碗。”张妞紧紧握着手中的铜板,这是她上月绣花攒下的,连胭脂水粉都没买,就等着买这常家豆花,而且还是在冯虚来了的时候,一次买一碗,等午头过了,她还能排到,就能再近近的看上冯虚一眼。

    声音灵脆动人,脸上有些许红晕,看的常山眼晕晕,连忙盛了一大碗,可这样的表现,在冯虚眼中,实在是引不起注意。

    不管女子们对他如何是好,他都是彬彬有礼的婉拒,不留尾巴,也不伤人。

    常山有时候也想,若是公子答应了哪家姑娘,只怕这姑娘也会被其他人中伤,那样的情况,并不是好事。

    远处马车慢悠悠的走了过来,却被这长队阻了去路。且道这车上的人就是早上到冯虚家的老者一行。四轮马车,两匹骏马,若是平日,定然要引起一番一轮的。可是今日,人们都去买豆花了,无人关注他们。

    车夫看了看前面的路,回身小声说道,“爷,前面过不去了,咱是等,还是绕?”

    车里的人怒气冲冲的来了一句,“乡野小民,在此处作甚?”他本就不常出门,平日也是和气待宫人,可这一路奔波劳累,比军营的生活还要枯燥,又没能寻得龙家遗女,如何能让他不气愤。

    让堂堂太子等在村民身后吗?这可是他未曾受过的待遇。

    听到主子气不顺,车夫也不敢做声,只等着陈太傅来圆这个场,普天之下,怕是只有这个陈大人能止住这未来皇帝的怒气。

    那陈太傅慈眉善目的样子,再加上微笑的表情,当真是让人生不起气来。慕天佑坐在车中,手上握着一张地图,目光灼灼的看着摇动的车帘。原本想着得了龙家后嗣的消息,可以带回宫去,在父皇面前表现一把,也能治好父皇的怪病。

    出来月余,却无功而返,这颜面上如何过得去。他恼怒的低着头,不想看见陈太傅的双眼,只听得耳边低低的一声叹息,随后却是一声疑问,“竟然是他家!”声音中还带着一丝笑意,按着他对自己老师的理解,他这是对什么事物生了好奇之心。

    他抬头顺着老师的目光看去,不过是一些村民在买什么东西,属实没什么好看的,正要开口让车夫去赶人,就听得陈太傅说道,“早些时候那村长说的冯公子就是这人。”

    慕天佑蹙眉,想起那人得意的神色,好似这冯家在当地很有名望一样,“是今早路过的那家?”

    陈太傅点点头,翻身下了车。慕天佑无奈,也跟着跳下了车,罢了罢了,再耽搁一次,就打道回府吧。

    日头此时已经上了中天,快要入夏的天气着实有些热了,不少村民脸上都染了薄汗,陈太傅走上前,找了个小摊问道,“敢问小哥,这是在做什么?好生热闹的样子,是什么节庆吗?”

    那人正看热闹看的高兴,见有人来问,自是忙不迭的答话,“您是外地来的吧,这个呀,可不是节庆,而是我们水阁村的一大特色,看着那边的豆花摊了吗?”

    陈太傅回身张望,慕天佑也随着看过去。简单的小摊子,一人忙活着,一边不起眼的地方坐着个看书的公子,两人面前便是那挡路的长队。陈太傅看了看那冯虚,接着问道,“老朽看到了,这玄机何在啊?”

    慕天佑也仔细的听着。

    那人慢慢的说道,“后面那看书的公子就是玄机所在。”

    “这是何解啊?难道他是什么人物?”慕天佑耐不住好奇,在陈太傅开口之前问道。

    看他们衣着光鲜,那小摊主也不敢再吊人胃口,张口答道,“此人名叫冯虚,是我们水阁村的冯公子,风流俊逸,这些个人都是来看他的。” 

第四章 十里村山贵公子() 
慕天佑听他这么说,又回身看了看冯虚,那人眉目清淡,阳光下显得有些消瘦,头轻轻的垂着,两鬓的长发随风轻轻飘动,衣着简单,细细看来,倒是有些仙风道骨的飘逸之气。慕天佑看的不禁有些呆了,晃了晃神,再看下去,又不觉入迷,心中有些怪怪的感觉。蹙眉,转身,内心之中还是有些起伏之气。

    心中不禁叨咕,这书生是学了什么媚术,竟让本太子看他看的入了迷,莫不是这山野之中,盛行的什么巫蛊之术。

    他正想着,手臂上一阵刺痛,他吃痛的想要骂人,却见自己的老师掐着自己手臂上的穴道,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神,连忙整了整衣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