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直播之春秋苦旅 >

第287部分

直播之春秋苦旅-第287部分

小说: 直播之春秋苦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基石打断道:“你说的这些!怎么跟老子当初对我讲道的时候一样?老子先生也说!只有内心的真实才是真实的,表面的形式,都有可能是假的!”

    孔子笑道:“然也!殊途同归!老子先生讲的,跟我悟道出来的是一样的。也正是因为老子先生的讲道,让我更快地悟道了……”

    “你悟道了?”

    “我悟道了!”

    “我感觉你好像没有悟道!”

    “怎么没有悟道?你要我怎么证明给你看,才算我悟道了?我不是说了:殊途同归!万变不离其宗!就那么回事!我的学说思想和老子先生的学说思想,最终的目的是一样地!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希望人民过上好日子!

    不同地是!老子先生是把社会化整为零,从人性的本质出发,再组合成社会、国家。而我的学说思想是:直接站在现实的角度、环境上,站在国家的角度、立场上,来管理国家、社会。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不是?我们无法逃避!千万年来,自从有史以来,就是有国家存在的!如果我们不站在国家的角度、立场上来管理国家、社会,教育人类,我们就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去管理、治理好国家、社会。

    老子先生的学说思想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表面上是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人类问题。可站在现实环境的角度上,就显得不切实际……”

    方基石听出来了,孔子与老子学说思想的不同,就在于:出发点不同!

    孔子学说思想的出发点,是站在国家、管理国家的角度、立场上的。而老子的学说思想,是从人性的根本出发,来讲管理、治理社会的。

    老子认为:社会是人与人的组合,才形成社会的。国家!是因为人类自我保护的需要,才形成的。当国家不能保护人民生活和安全的时候,国家就名存实亡。所以!老子告诉人们,不要过分相信和依赖国家机器。

    老子的意思是:不要过分地相信和过分地依赖国家机器,而不是反1社1会、反1国1家,甚至是反1人1类。而是!不要过分地相信和过分地依赖。

    我们需要地是:自强、自立!

    把国家机器夸大,甚至是认为唯一的办法并强迫人民接受,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国家机器要腐败。因为!没有了人民的声音,只有了国家的权威、官员的权威,必然会滋生腐败……

    而孔子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时之间人类还无法离开国家的保护。既然如此!还不如利用国家机器来管理、治理社会,给人类带来福祉。

    殊途同归、万变不离其宗!老子学说与孔子学说思想的最终目的,都不过是为人民服务,希望人民过上好日子,远离战争。

    所以说!把孔子的学说思想归结为:克1己1复1礼,恢复旧制,为封建君王服务等等,都是弱智者在抹黑孔子的智慧,以及孔子的良苦用心。

    孔子只是想把自己的学说思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利用现实环境来改良、改造,改变社会、改变人类的命运。而不是彻底地为了为封建君王服务,更不是“学而优则仕”,单纯地为了升官发财。

    如果单纯地为了升官发财,后来的孔子就不会一意孤行,推广他的学说主张,最后被迫周游列国了。只要达到目的后,就可以在君王下面混个大官,最后持俸禄而终,名利双收,岂不美哉?

    而老子!也不是消极无为、被动退让、苟且偷生,等等。他只是看到了人在社会中的无奈,以及如何更好地生存下去。他只是看到了人的本质和社会的本质,告诉我们:没有必要去争斗什么地,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为活着而活着而已。

    所以说!把老子的学说思想归结为:消极无为、被动退让、苟且偷生等等,都是某些头脑简单并且带有政1治1目1的的吹鼓手无脑瞎扯出来的。

    他们都没有从人性、社会学的根本出发,而纯粹地为了达到某个1政1治1目1的而瞎扯出来的,他们的言语是对学术、人类的极度不负责任。

    不仅贬低了先哲的智商,也暴露出他们的愚蠢和肤浅!

    特别是那些混在官场为统治者服务的吹鼓手,更是让人鄙夷。他们为了拿那一份俸禄过比别人优越的生活,而不负责任地瞎扯,是极其不负责任、极其可恶地。

    (本章完)

第611章 方忠失势了() 
经过这次谈话,方基石与孔子的关系,更进一步了。不!是方基石对孔子的认识更进一步,更感兴趣了。

    之前!他只是站在后世者的角度上,把孔子当成圣人看待。自从听了老子的讲道后,他更是信仰老子的道学,而不怎么相信后世的儒学。

    因为!孔子的儒学是站在国家的角度、立场上的,而不是站在人性的角度、立场上的,没有从根本上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是肤浅的。

    正如老子所说:那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庸医思想。

    而孔子!对待他,是一贯的。自从认识他始,一直到终,都把他当成大哥。

    方基石在孔子的印象中,一直是大哥形象,一直到死,都尊称他为“大哥”。

    在孔子的解读下,方基石理解了:孔子不是标新立异,不是存心跟老子过不去。而是!与老子的治世见解不同。两人的最终目的,都不过是为人民服务、为人类服务。希望人类过上好日子,远离战争,社会有序,人人懂礼。

    把话说开后,两人之间没有了隔亥,在之后的日子里,相聚的次数也就多了起来。

    孔子在很多问题上,一般都是过来“请教”大哥的。

    因为!方基石与老子接触的时间长,接受的道学多些、深些。而他!与老子相处的时间太短暂了。再则!当时的相处是不愉快地。所以!有很多问题,他都没有来得及请教老子。

    两人除了交流学说思想外,还交流“道家心法”。

    在道家心法上面,孔子是文人,心静的原因,他提前修炼出了“开天眼”的功夫。而方基石,却因为那些年刺杀周王子姬朝而耽误了,结果没有修炼成功。

    不过!让方基石感到欣慰地是:在孔子的耐心指点和鼓励下,他终于“开天眼”了。更是让他无比兴奋地是:他开天眼后,范围就相当地大。

    孔子当初修炼开天眼的范围是很小的,等到他发现是开天眼,告诉他的时候,也只有一丈方圆。而他!修炼成后,范围就达到了“目所能及”。

    什么叫目所能及?就是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在开天眼的境界下都能看见。还有!他还可以在境界中随意而行。他的意念到哪里了,那里的一切,都在他的视线范围内。

    不过!方基石并没有告诉孔子,说他的范围有多大。只告诉孔子,他已经开天眼了。

    平时的时间,除了孔子带着学生来乡下郊游到他家来玩,他也经常到曲阜城中去找孔子喝酒。经常地情况是,他的腰间挂佩着剑,站在孔子的身边,两人一边欣赏美景一边说着话,有那种形影不离的感觉。

    鲁昭公死后,经过多年的沉绽,鲁国终于恢复了一些生机。这个时候,鲁国的有识之士,又开始寻找振兴鲁国的方法。

    在这个乱世当中,真的!要想找到治国之大才,还真的不是一般地容易。鱼目混珠,有很多庸才混迹在市场上,把自己包装成人才。结果!没有改变这个世界,却改变了这些庸才自己的生活。

    某些庸才被人当成人才后,得到了丰厚的物质回报,过上了富裕生活。而那些真正地人才,往往不会炒作自己,被埋没了。

    鲁国的季氏家族,仍然承袭着大权,管理着鲁国。

    而鲁国的新任君王,仍然是个傀儡君王。只是!这个傀儡君王比上任傀儡君王聪明多了,不再作无用之争,一切任由三桓执掌鲁国大事。他只管挂个君王的招牌,享受君王的待遇,就心安理得了。

    真的!人生不过如此!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何必折腾呢?那些喜欢折腾的人,就让他们折腾去吧!只要我的生活、生存没有问题,而且还是上层社会的君王生活待遇,我又何必去折腾呢?

    有了这么好说话的君王,下面的臣子们自然是喜欢的。自然!在三桓的家族中,一些人又在蠢蠢欲动了。

    特别是作为家臣的阳虎,更是不安分起来。

    自从季平子死后,阳虎的地位又上升了。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他的势力更是庞大了起来。

    在这个同时!作为季氏家族上门女婿的方忠,也一样不安分起来。不!不是他不安分,而是!生存的压力逼迫着他,不得不努力抗争。自从季平子死后,他和他的妻子就再也没有人宠爱和保护了。

    人无打虎意,而老虎却有吃人的心思。

    季氏家族中的某些人,就开始打他们的主意。因为!在季平子时期,他们夫妻得到了不少分封。如果把这个上门女婿赶走,或者是找个理由收拾他,就可以收回季氏家族的一些封地。

    因此!方忠一家人的处境,变得艰难了。

    而此时的方忠,与父亲方基石以及娘亲这边,关系一直没有缓和,仍然处于对立的状态。

    不过!让方忠没有想到的是!阳虎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却处处维护着他。在阳虎的维护下,他才勉强保持原来的状况。在季氏家族中,拥有着有限地权力。

    在这个封建大家族中,你要是没有一定地权力,没有一定地话语权,你的后代很快就会沦落为平民的。甚至!你要是不赶紧离开这个家族、脱离这个家族,你会死无葬身之地。

    残酷!现实就有那么残酷!

    可是!许多不了解内幕的人,都渴望自己能够生在世袭贵族家中,享受一刻的荣华。却并不知道:你不去争斗,一定没有好结果!

    在季氏家族这边,越来越孤立。而与爹娘那边,又断了联系。一段时间之内,方忠的人生进入迷茫期。

    很多时候,他是以泪洗面的。很多时候,他又是那么地坚决。他怨恨过爹娘,认为他们都不理解他。怨恨他们,当初那么地狠心,把他送到季府中来。而现在!却不闻不问他一家人的生死。

    有好多次,他鼓起勇气,准备回家。可每当想起爹娘的坚决,他又放弃了。最后!他还是偷偷地来了一次孔子的家,决定找孔老师说说话,吐吐心里的苦水。

    这天!他找了一个理由,离开季府,潜入曲阜城内。天黑后,来到孔子家门外。

    可是!不巧地是!他听到老爹方基石的说话声,又却步了。徘徊了好久,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第612章 春秋时就有蒸馏白酒() 
可以想象!有孔老师在现场,老爹只会脾气更大。老爹是个爱面子的人,当年的事,让他丢了面子。所以!老爹是永远也不会原谅他的。

    可他!当年的他,处在那种情况下,处在那种危险的境地中,他能怎样呢?他能抛下祖父(季平子)而离去?

    他要是那样做了,他只会更不是人!

    在季府这边!他对不起妻子,更对不起祖父的(季平子:妻子的祖父)宠爱,只会被季府的人唾骂。

    在爹娘这边!他虽然帮助了鲁公打败了季平子,可他的行为一样会被爹娘骂的。认为他背叛了季府和妻子,辜负了季平子对你的宠爱。

    在外界!他一样被人唾骂。

    反正!当时的他,无论怎么做,都是里外不是人。

    他不想这样,可当时的他,被季平子带在身边,他想躲避都躲避不了。要是他不在现场的话,他还可以选择“装着不知道”来回避。可季平子把你当成蚂蚱一样,栓在一条绳上,你无法回避。

    要是他当时没有帮季平子而选择帮了鲁昭公呢?会是什么后果?

    如果是那样地话?后果也是可以想象的。假如!鲁昭公成功了,他会如何对待季平子以及三桓呢?很有可能!三桓中的一些人,是要死的。

    如果是那样地话?他的罪恶就更大了。

    方忠抹了一把眼泪,只得离开孔子家门口,往回走。曲阜城的夜晚,又渐渐地变得冷清起来,跟他的心情一样。

    今天!他是下了好大地决心,才决定来找孔子的。

    因为!在来之前,他就猜测到了,孔子对他的态度好不到哪里去,一样要说他一顿的。只是!孔子说话相对来说要温和一些,不会像老爹那样直接和暴躁。

    可结果呢?他是准备挨这一顿骂的,结果连骂都没有挨到。

    在这种失落的心情下,方忠当时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大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也不知走到哪里了,方忠就那么糊里糊涂地走着,仿佛没有尽头。

    没有目的的路,是没有尽头的。

    “客官!里面请!”

    来到一家酒肆门口,一个小伙计以为他是来喝酒的,热情地招呼着。

    “上等的好酒马上就要开锅啰!免费品尝!欢迎多提意见!……”

    小伙计把方忠招呼进酒肆内部后,又站在店门口的大街上吆喝起来。

    “客官里面请!上等的好酒马上就要开锅啰!欢迎光临!”

    这是一家很大地酒肆,可能是因为搞活动的原因,来免费品酒的人很多。酒肆的一楼大厅里,早已坐满了。二楼的雅间内,也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酒肆的后面是酒坊,有不少人按捺不住激动地心情,朝那边探头探脑焦急地看着,打杂的小伙计忙进忙出。酒坊那边,热气腾腾,应该已经开始酿酒了。

    方忠找了一个地方坐下,把头低得很低,不想让别人把他认出来。现在的他,不!十几年的他,就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有不少人都骂他是季平子养的一条狗,不忠不义,帮助季平子赶跑了国君。所以!他不想被人认出来、被人当面唾骂。

    尽管!事情过去有十多年了,已经没有多少人认识他,也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当年的事了。可他的心里,就是因为这件事而折磨的,不愿意有人提及。

    这件事!毕竟是他心中的痛。

    不一会儿,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