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河山别样红-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31年8月17日,得州当局宣布东得克萨斯处于“公开暴动和紧急状态”,对四个主要产油县实施军事管制,派国民警卫队数千人进驻油田,几天内油田暂时停止了生产。这一招果然有效,油价开始回升。得克萨斯铁路委员会下达按比例分配产量的指令,并由国民警卫队强制执行。1932年4月,原油价格回升到每桶98美分。各石油公司,包括那些大公司在事实面前承认州政府的管制上有效,接受了产量配额。1932年11月,得州当局召开州立法机构的特别会议,通过了准许按比例分配产量的法案。
但是,情况没有进一步好转。铁路委员会对东得克萨斯油田规定的产量限额过高,而且,许多生产商只顾自己多产多卖,偷偷地超额生产“热油”。石油泛滥成灾。原油价格又一次降到每桶10美分。看来,单在一、两个州采取管制措施是不行的;何况联邦法院还一次又一次否定得州的措施。1933年5月5日,斯特林州长发电报给联邦内务部长,宣布“州政府已经无法控制局面”,要求联邦政府干预。国会授权总统制止“热油”跨州买卖。罗斯福总统下令禁止违背本州法律生产的石油跨州或对外买卖。并由内政部强制执行。内政部强制推行产量限额。情况逐步好转。
赵振中将自己知道的这些原本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事情简略说了一下,又接着说道:“我提出同洛克菲勒合作,除了因为其在石油行业依然处于龙头地位,有实力吃下我们准备出让的油田土地份额并有序生产外,还因为其在其他方面的成就也有利于我们的发展壮大。比如说,洛克菲勒在纽约成立的医学研究中心和他们在北京成立的协和医院就有助于我们培养医学人才。另外,洛克菲勒在美国以及世界上广泛的商业渠道也有助于我们力量的发展壮大。”
“老赵,那个汉布尔公司可是在1919年就被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掌握了一半股份,现在也是洛克菲勒家族旗下的公司,你为什么不选它?”周昊有些疑惑。
“那不一样的。”赵振中摇摇头,接着说道:“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的确是洛克菲勒旗下的公司,不过,那是老洛克菲勒原来的标准石油公司被解体之后存续下来的众多公司之一。而汉布尔公司则是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中间可是隔了两层呢。”
“何况,纽约这边还有小洛克菲勒掌控的由原来纽约标准石油公司改成的美孚石油公司。我们何必舍近求远呢?别忘了,在老洛克菲勒退休后,基本上就是小洛克菲勒在掌控那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要是我们能够和他进行合作的话,那么关于得州大油田的一切都将不成问题。”
“你说的这些要是能实现的话,的确是很好。可我们现在要是去求见小洛克菲勒的话,肯定见不到。”周恬嘀咕道。
“呵呵,我来想办法吧。别忘了,我们四海实业可还有位股东是美孚石油公司驻青岛经理呢。我想找到他,再通过他向上反映情况的话,应该能行得通。”赵振中说道。
“你说的是考特曼?”周昊明白过来。
“是他。等过几天到波士顿的时候再通过怀特找他吧。估计他们会在一起。”赵振中点头承认。随即,又问道:“如果我们同小洛克菲勒达成合作协议的话,有哪些技术知识是需要我们留学人员着重学习的?”
周恬想了想,道:“医学方面不过是借用他们的研究中心方便我做出一些产品好申请专利罢了,基本上用不着从他们那里学什么。至于石油化工方面,我就不是很清楚了。”
“有你这个医学专家,我们当然用不着和他们学习什么了。”赵振中笑了,又接着说道:“我说这个,是想在将来我们留学人员到他们那里时也好提出来,以便能够真正学到一些有用的先进技术。”
“我从那次听了你的建议回美国开设了几家公司后,就对动力燃油进行过一番了解,对眼下一些石油冶炼技术也知道一些。洛克菲勒旗下的公司中,除了1913年他们的工作人员通过‘热裂解’工艺,使汽油出油率翻一番达到40%,并对该工艺申请专利外,再没听说他们有什么新的技术发明。”周昊挠挠头,回答道。
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煤油是标准的点灯用燃料。当时的石油冶炼依赖简单的蒸馏过程,将石油中沸点不同的成分分离出来。煤油的沸点较高,很容易同沸点较低的汽油以及其他杂质分离开来。煤油成为原油炼制的主要产品,而汽油和其他成分则往往被白白烧掉。
在20世纪前20年,研究人员发现,内燃机采用汽油这样的轻型燃料,反而运转得更好。但采用蒸馏法,仅能从原油中提炼出20%的汽油。尽管美国石油勘探人员在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州、奥克拉荷马州及德克萨斯州打出很多油井,但冶炼汽油的低效率,极大地阻碍了汽车工业的发展。后来,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两名工程师,威廉姆·伯顿和罗伯特·哈姆福瑞斯解决了提炼汽油的低效率问题。两人对蒸馏法进行了改进,在其标准加热过程中增大压力,将煤油“裂解”成汽油。这种“热裂解”工艺使汽油的冶炼效率增加了一倍,出油率达到40%。1913年,伯顿获得了有关这一工艺的专利。美国生产的汽油从此赶上了汽车需求的步伐。
“在这个年代,这样的生产效率已经不错了。”赵振中评论完,又问道:“要是我们自己保留一些油田的份额,进行开采、冶炼的话,你们觉得能行吗?”
“这个行倒是能行,不过,老赵,你要是一边和洛克菲勒合作,一边却自己另搞一块,我估计他们不会同意。”周昊疑虑道。
“其实,我是希望通过我们自己开办的公司,尽量培养一些技术力量。除了我们每年的留学人员外,能不能再送一些具备初中文化的青年过来,把他们锻炼成熟练工人?这样,我们的人才培养结构也会更加完善一些。”赵振中说出了自己的意图。
“那不可能的!”周恬神色有些黯然地回答道。
“为什么?”赵振中有些奇怪。
“唉……”周昊长长地叹了口气,说道:“老赵,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更何况,弱国无外交啊!别看美国人自我标榜民主、自由、平等,可那是对他们所谓上层人士适用的。即便是林肯宣布废除黑奴过去70年的今天,美国国内仍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种族歧视。不仅歧视黑人,还歧视其他外来民族。而且,很不幸的是,我们华人也在被歧视之列。并且是由国会通过议案,由总统签署,以法律的形式对我们华人进行歧视,迫害华人!”周昊原本时常乐呵呵的脸上一片愤懑。
第三章 :置地得州(三)()
大声呼唤: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你说的可是那《排华法案》?”赵振中一怔。
“除了那个狗屁玩意,还有哪个?!”周昊依旧忿忿地说道:“你说历史上的日本人在中国肆意横行,甚至屠城,可谓罪大恶极,可他们也没有制定专门的法律来对付华人。能和美国人这一做法相媲美的恐怕只有希特勒在历史上通过的反对犹太人的一系列法案了。可希特勒通过《纽伦堡法案》那是1935年,而美国人的《排华法案》却在1882年,比希特勒整整早了53年!”
“我在以前世界中虽然也曾听闻这个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可对其具体内容和影响却并不清楚。在这个世界中也只是和几个美国人接触过,加上25年到美国的时候又来去匆匆,对这个法案也就谈不上了解多少,你俩好好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赵振中苦笑着说道。
“原本我们25年来到美国后,开始只是在学校读书,对这个时代的美国并没有多少了解。不过,在几个月时间的适应时间过去后,我们渐渐发现了美国人对我们华人那种深深的歧视。而通过波士顿当地的一些华人社团,我们才了解了造成眼下这个状况的根源就是《排华法案》。”
“由于这个法案的存在,不仅华人在历史上曾惨遭迫害,使得美国华人的数量严重减少,还将对我们在美国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周恬开始向赵振中述说自己所知道的一切。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大炮给轰开,清政府奉行已久的“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一些不堪忍受国内状况的华人开始流向世界各地。其中,到美国的华人随着1849年加利福尼亚开始兴起的淘金热和19世纪60年代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的修建而大量增加。这些当时到美国的华人,大多数是来自太平天国运动后陷入战乱和贫困的华南、华中等地区。
在开始的时候,加利福尼亚那里有着充足的表层金,华人劳动力的出现受到当地白人矿主的热情欢迎和接纳。而参与中央太平洋铁路修建的华工也凭借其吃苦耐劳的精神赢得了铁路承建者的认可。
不过,吃苦耐劳的华工多了,白人矿工和路工就不高兴了。以爱尔兰裔为主的白种工人,从未见过留有辫子、头戴瓜皮帽的东方黄种人,而这批黄种人,个子虽小,却很能干活,颇获老板欣赏,老板希望多雇华工,白工对此十分不满。加上华工的饮食习惯与白工不同,白工厌恶中国食物的味道,也讨厌华工的语言和生活习惯。
随着容易获取的黄金储量的缩小,淘金竞争开始加剧,美国人对华人的憎恶也随之加剧。本土主义者团体开始声称,加利福尼亚的金子是美国人的,并随后开始对外籍淘金者进行**侵害。华人们在被强行驱逐出金矿之后迁入了城市,主要是旧金山,从事薪酬劳动和仆役。
在那一时期,在嫉妒与敌视交织的种族蛮力下,美国西部一带频传白工集体凌辱、打劫和屠戮华工的血腥事件。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有:1871年10月24日,洛杉矶数百名白人暴民在洛城尼格罗巷—带杀死19名华人;6年后,同一地区的华人住宅全被纵火烧毁;1880年10月13日,三千多白人暴民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闹区包围越400人的华人住宅区,一名华人被杀,受伤者无数,房舍财产损失超过5万美元。当时的清廷驻美公使陈兰彬向美国当局交涉赔偿,而白宫和国务院却理都不理。弱国无外交,以此为甚!
随着美国经济的衰败,针对华人的憎恨被加州州长约翰·彼格勒政治化,他将美国的不幸归咎于华人苦力和1864年和1869年间签约建造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华人劳工。
华人劳工并不仅仅给美国带来利益,他们在19世纪70年代也成为替罪羊。他们被认为带有不道德和不卫生的生活习惯,通过压低工资进行不正当的商业竞争,他们也是群体暴力的受害者。
在**情绪持续高涨之际,1882年,美国国会受理了加州共和党参议员约翰·米勒提交的排华法案。为此,美国国会参议院对这一根据1880年《柏林盖姆条约》而制定的法案进行了长达8天的激烈辩论。
主张排华者的主要依据是:华人有诸多的恶习和偏见,不可能在生活上美国化,更不可能接受美国建立在基督教基础之上的伦理道德标准;而且华工的大量涌入,造成了同美国工人抢饭碗的紧张态势。反对排华者的理由则是:排华违背了中美《蒲安臣条约》中的自由移民政策,而且违背了美利坚共和国“自由、平等”的立国原则。
美国西部一带的两党参议员和南方的民主党参议员都支持米勒,只有东北部的两党参议员反对。参院以29对15票决通过排华法案;众院再以167票对66票55票弃权通过。最终,排华主义获得了国会多数票的支持。
1882年5月6日,切斯特·阿瑟总统签署了这项在美国史上第一个限禁外来移民的臭名昭著的法案———《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即通常所谓的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
这项法案的内容主要有十点,最重要的即是华工十年内不准赴美,中国人变成美国白人排斥外人的唯一对象。
该法案除了规定十年之内禁止华工入美,以及对没有持合法证件的华人驱逐回中国外,更明确规定:“……自此法案生效日期起,任何州法院或联邦法院不得给予中国人美国公民身份。若有法律与此法案相悖者,以此法案为准……”。彻底杜绝了华人通过移民取得美国国籍的道路。
受该法案影响,在1882年,只有3。95万华人赴美,而移民英国的有10。29万人,移民德国的有25万多人。
1868年的《柏林盖姆条约》,1882年的法案本是临时性通过的,可是后来,这一排华法案却成了永久性的。1884年该法案的修正案强化了允许先前到来的入境移民离开美国和回国的规定,同时阐明,该法适用于一切华人而无论他们的国籍为何。1892年,该法案由《基瑞法案》延长十年。而1904年4月27日,美国国会决议,将所有排华法案无限期延长。
1904年排华法案被无限期延长的消息传出之后,激起了中国民众的极大愤慨。随后,中国国内于1905年爆发了抵制美货运动,迫使美国政府下令放宽教师、学生、商人和旅游者的入境限制,但华工仍严禁如旧。在历史上,美国当局于1924年和1930年又连续颁布新的移民规定,杜绝华工进入美国。虽然这一法案后来被废止,但是它却长期以来是《美国法典》的一部分。即便是后世,尽管它所有的部分都被废除已久,但是其第8篇第7章题名为“排除华人”。它是第8篇(外国人和国籍)的15章里完全针对一个特定国籍或族群的唯一的章节!
从1910年开始,美国当局又在旧金山湾的天使岛设立移民站,专门负责处理数以十万计的华人移民。在那里,30%到达美国的华人移民被遣返中国。
正是受排华法案及美国当局一系列措施的影响,到19世纪20年代末,全美国的所有华人仅有10万多人,远远低于其他列强国家中华人的数量。
“正是受排华法案的影响,我们开设的几家公司虽然引进了一些生产线,可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