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万里河山别样红 >

第119部分

万里河山别样红-第119部分

小说: 万里河山别样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受排华法案的影响,我们开设的几家公司虽然引进了一些生产线,可现在除了无关轻重的纺织厂、食品加工厂在正常运营外,其他几家公司都因为缺乏可靠工人,只能处于半生产状态。”周恬有些无奈地说道。

    听了周恬所说的一切后,赵振中心中感到一种沉重的压抑,他长长地吐出一口闷气后,问道:“既然华人在美国被剥夺平等工作机会以及拥有土地和经商等权利,你们又是怎么能开办公司还获得油田所在区域的土地的?”

    “这个我特意请教过一位名人律师,在美国被剥夺平等工作机会以及拥有土地和经商等权利的华人,是针对那些到美国居留但没有美国国籍的人,已经获得美国国籍的华人并不包括在内。我们通过一些关系,使少量华人取得了美国国籍,规避了相关法案的限制,才开办起这几家公司的。这少量取得美国国籍的人中,除了有我们7名留学人员外,其他的都是来自纽约和波士顿华人社团的可靠人员。不过,所幸的是,排华法案在眼下的美国,各地执行情况都大不一样。对于能为当地美国民众带来利益的华人,许多地方当局往往会睁一眼闭一眼。”

    “可不管怎样,就眼下的态势,除了留学人员外,我们不可能派出大量华人劳动力到美国从事各种商业生产活动的。就是我们这些人员还是因为有留学生的身份,加上以取得美国国籍华人的名义才得以开展相关活动。”周恬满是无奈。

    “看来真是限制重重啊。对于东得克萨斯油田这个诱人的大蛋糕,我们只好另做打算了。就是其他方面,我们也要好好计划一下了。”赵振中沉吟道。随即他又省起一事,问道:“你和小昊没有加入美国国籍吧?”

    “老赵,你放心!我和老姐这点觉悟还是有的。我们的未来在中国!你是不知道,我们头一批39个人在知道排华法案的前因后果之后,都不愿意要那美国国籍,最终还是通过硬性指派决定了7个人选。”周昊想起当时的情景不由得微笑起来。

    “那你们是怎么解决华人获得美国国籍问题的?”赵振中有些疑惑。

    “呵呵,老赵,要说这个问题,还要感谢你当初为我们三个编造的身世啊。正是我们三个那所谓的身世,让我们有了灵感,加上一个大人物的帮助,我们才比较顺利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周昊笑了起来。

    

第三章 :置地得州(四)() 
继续呼唤: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在25年下半年的时候,我们得知关于排华法案前因后果之后,就一直在想办法解决我们面临的难题。不过好在老姐所从事的股市投机不属于排华法案所禁止的范围,加上得到波士顿当地华人社团的一些帮助,没有影响到从26年开始的淘金大计。”

    “也就是在25年下半年的时候,我们从学校图书馆所存留的当年报刊上发现了一则消息,说是英国在当年早些时候将萨摩亚群岛中的斯温斯岛赠送给了美国。同时,报纸上还详细报道了有关东萨摩亚群岛的消息,说根据主要酋长契约,东部岛屿在1904年就转让给了美国,可美国国会一直到25年都没有表示接受,并对美国国会办事拖沓进行讽刺。”

    “看到这个消息后,我和老姐想起你当年为我们三个编造的在东萨摩亚遭遇海啸后回国的身世,也想起了你当时告诉我们的有关东萨摩亚在1929年才被美国国会接受,成为美国领土的事情。”

    “随后,我们就通过波士顿华人社团和一位名人的关系,打通了东萨摩亚当地酋长的关节,使得许多华人获得了东萨摩亚的出生证明。这些获得当地出生证明的人,在今年美国国会接受东萨摩亚为其领土之后,都自动获得了美国国籍。解决了我们和波士顿、纽约两地华人的不少麻烦。”

    “不过,在这之前,也就是27年下半年的时候,我们就以波士顿华人社团中已经取得美国国籍的可靠人士的名义分别创办了几家公司,并开始从事一些商业生产活动。”

    “这几年,你在国内发展队伍奋力拼杀,打下了一块稳固的根据地。我们这些人在这边却受限于这些乱七八糟的臭规矩,有力没处使,一切都还没上正轨。”周昊深有感触。

    赵振中听了周昊所说的让留学生和当地华人获得美国国籍的方法,心里却感觉有几分怪异:这种办法倒是和后世一些提前知道政府市政规划内幕,急忙在相应地段购置产业,等待政府拆迁补偿类似。

    看周昊兴致有些不高,赵振中便笑着宽慰他道:“呵呵,已经很不错了。不说别的,就小恬所说的股市淘金、得州置地这两件事情,可是实实在在的惊喜。特别是从股市中能有如此大的收获,这可是我从来都没想到的。就是东得克萨斯油田,要不是我们受美国排华法案的影响不得不割舍,那也将是一笔惊人财富。何况,前两年你运回国内的那些物资,那可是解决了根据地内的大问题。再说,你们这边不是也开了几家公司么,哪怕就是只让留学人员练练手,实践和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也是一大成就。”

    “好了,你们两个也别互相恭维了,还是说说这个关于这个油田,我们到底怎么处理吧。”周恬在一边插话道。

    “既然我们难以从国内调来劳动力培养产业工人,美国大鼻子还和我们国人之间存在这些恩怨,我们也就用不着替美国人考虑什么石油产业的有序生产。和洛克菲勒合作的话,拿出35%的油田开发面积就完全能够实现我们各方面的目的,其他50%的油田开发面积我们完全可以在发现油田后分散处理掉。让美国人的石油产业乱去吧。”赵振中决定道。

    “嗯,这个主意不错,我赞成!”周昊也点头同意,“无序开采就无序开采,把整个世界的石油工业弄的破败不堪那更好,到时候需要下大力气恢复的是他们,反正我们现在连石油工业的影子都没有。只要我们每年都能获得足够的廉价石油进行储备,为将来石化工业起步阶段准备一定的原材料并囤积一定数量的成品油料那就足够了。”

    “不过,我有不同意见。”周恬说道:“虽然我们无法实现为国内培养石油工人,不过,我觉得我们可以让获得美国国籍的华人来做。这样,既能发展壮大美国华人的力量,又能在将来我们国内需要的时候,由这些美籍华人出力支持国内。”

    “这倒也是个办法。不过,可不要我们费尽心力帮扶的这股力量在将来却被国内其他势力所用。”赵振中有些疑虑。

    “呵呵,美国其他地方的华人我不敢说,可纽约和波士顿一带的华人社团基本上不会和国内南京政府有多少合作,他们各自的领导者相互之间可是敌意很深的。”周恬笑着保证,“我想等过几天为你引见几位美国华人领袖人物你就明白了。在谈妥成立石油开发公司的事情之后,由他们出面召集一些可靠的、具有美国国籍的华人组成一个石油开发公司。我想两、三千人应该还是不成问题的。加上他们和纽约当局还有些特别情分,应该能行得通的。”

    “华侨领袖人物?是谁?”赵振中有些好奇。

    “现在先不说,等过几天见到后你就知道了。嗯,这也算是给你个惊喜吧。”周恬继续向赵振中推销她的惊喜。

    看周恬兴致不错,赵振中也没有继续追问,说道:“那就听你安排吧。不过,我还是坚持把30%的油田开发面积分散转让出去。对于这个华人石油开发公司,我觉得他们占有的开发面积最多不能超过20%,要是再多的话,会引起其他大公司的觊觎的。”

    “那要是分散出去的部分被人无序开采,损及华人公司怎么办?”周恬问道。

    “跟他们说明利害。石油是稀缺资源,早晚价格会恢复正常。即便是原来历史上曾经因无序开采导致石油供给远远超过需求,给石油产业造成极大破坏,可在36年的时候也基本恢复正常。只要他们能保本经营,维持石油产能,将来就一定会获得可观回报。要是石油价格真的低于生产成本的话,我们可每年以略高于成本的价格从他们手中收购一定数量的石油,让他们能够维持正常生产状态。后世不是有什么农产品补贴么?我们现在可以实行石油补贴。这样,我们能够得到足够的石油,他们能够不亏本经营,还可以培养和锻炼石油工人,双方互利。当然,我们也可以派出石油地质专业的留学生跟随学习一些成功经验。”

    “呵呵,以略高于成本的价格作为保护价,这个办法倒不错。”周恬听了之后笑了起来,“这样不错,我也同意你比例上的分派。而且,在发现石油之后,将油田开采面积分散出售出去,完全可以收回我们前期投入的所有资金。另外,还能获得同洛克菲勒以及华人石油开发公司的合作。”

    “确实不错,这样,不但每年我们能增加一笔收益,还能获得稳定的石油和成品油料,增加我们的战略储备。同时,还可以派留学生到洛克菲勒的公司中学习石油化工方面的技术,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周昊也笑了起来。

    “好了,我们几个先不要在这里高兴了,等过段时间一切敲定再说。”赵振中看着周恬、周昊说道:“前面小恬说的美国排华法案的事情给我提了个醒。我觉得我们对到美国来留学的人员应该进行一些国情教育,把我们国家从鸦片战争以来的屈辱史告诉大家。”

    “让大家清楚从鸦片战争以来我们国家、民族所遭受的苦难;让他们知道正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列强的侵略,加上我们国内腐朽反动势力的争权夺利,才造成眼下国内的混乱局面;让大家明白弱国无外交,弱国的国民在那些列强眼中更是低人一等;让大家明白,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各种科学知识,以便将来能改变自己祖国的现状,洗刷列强强加在我们身上的屈辱,打破眼前不合理的一切!”

    “我们不靠天,不靠地,就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奋斗,去改天换地!”

    “老赵,你说的这些,我们现在已经在做,只不过没有你说的那么全面。”周昊解释道:“从25年下半年我们弄清楚排华法案的来龙去脉之后,就对当年我们一起都美国的39人详细讲述过。让大家明白我们在美国的状况。26年以后的几批留美学生,到美国之后,在进入学校之前,我们除了给他们详细讲述在美国学习和生活中所要注意的事项之外,就是对大家讲述排华法案的一切。可以说,这已经成了大家在进入学校学习专业知识之前的必修课。”

    “今后,我看可以通过创办《四海之声》,让大家对国内、对世界有个更为清楚的认识。把大家牢牢的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

    “这样也好。”赵振中点头同意,“让大家亲自体会一下美国这个自我标榜民主、自由、平等,自诩为西方民主典范的西方列强,其真实面目到底是怎样一副嘴脸;让大家知道国外列强侵略、欺压、排斥我们华人的真相,也可以进一步坚定大家奋发图强的决心。”

    “另外,通过《四海之声》对国内情况的报道,让大家也认清眼下国内各方势力的真实面目。现在国内两个政党,一个举着日本黑龙会的旭旗,一个举着苏联的国旗,不但双方势成水火,就是他们内部也各成派系,相互倾轧。”

    “那对于我们根据地和护卫军报道吗?”周昊问道。

    “可以有选择的报道。不要说根据地内具体情况如何,只说自治政府通电内容和护卫军战绩就可以。当然,战果不需要详细列明,只说传闻其两次击败大军进剿即可。”

    “老赵,看来我们只能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啊。”周昊感叹道。

    “我们只有这一条路。”赵振中语气坚定地说道。

    

第四章 :公司状况(一)() 
大声呼唤: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好了,老姐、老赵,都已经中午了,我们先去吃饭,等下午再说其他情况。”看看时到中午,周昊提议道。

    赵振中、周恬两人看看时间,发现三人不知不觉间竟谈论了一上午,也就同意下来。

    在食堂用餐的时候,赵振中看着不时经过身边并笑着和三人打招呼的留学人员,想起一事,便问道:“对了,我记得前年的时候,和李云凤他们一起到美国的留学人员中有个叫方范的青岛大学学生,他现在怎么样?”

    “哦,你问他啊”,周昊想了起来,“要是别人我还真不一定清楚,不过他是唯一一个不属于四海学校出来却跟大家一起到美国留学的人员,印象也就深刻一些。”

    “你知道,他家境不错,自己不用担心在美国这边的用度,自然也就不属于我们每月资助人员的范围。加上他的思想认识和我们有些不同,也就有些瞧不起我们那些还经常到工厂做工的留学人员。因此上,他虽然也和我们留学人员当中的一些人有些往来,不过却不属于我们这个团体。听说他今年夏天离开美国,到欧洲去了,说是要去学习欧洲强国的军事。”

    “唉……强扭的瓜不甜。算了,由他去吧。”自己在这个时代想招拢的一位名人就这样离去,而且似乎又回到其原本历史上的轨迹,这让赵振中有些无奈。

    在原本历史上,方范是从25秋年开始到日本留学,并在29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随后又与同学一起去去法国慕漠尼航空学校学习航空、去德国学习炮兵技术的。而现在,方范虽然没有在日本留学的经历,却还是在29年的时候去了欧洲。

    午饭后,三人在一个小型会议室休息了一会儿,赵振中便开口问道:“上午小恬说了两件让我很惊喜的事情,下午你们有什么好消息告诉我?”

    “除了那两件事情之外,还有另外几件也值得高兴的事情,就是几个公司的发展情况还不错,我们同纽约、波士顿当地华人社团的关系也比较密切。还是先让老姐和你说说纽约这边公司的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