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河山别样红-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世界中,赵振中在看过一些关于九?一八事变前后中日实力对比的数据后,就对老蒋所谓的延缓冲突以谋求国内实力上升,为将来全面抗争做准备的论调不屑一顾。
由于1923年东京大地震和1929世界性经济危机的连续打击,在整个20年代日本都不得不压缩军费开支,甚至裁减军队。在1931年,如果日本经济按正常情况运行,其生产能力根本无法满足全面侵华战争需要。实际上,1931年日本军费为4。54亿日元,仅生产步枪3613支,机枪514挺,火炮90门,坦克12辆,飞机410架,这些数字甚至弥补不了一次大规模战役的消耗。也就是说,1931年的日本并没有足够的国力来侵略整个中国,其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政治体制、动员程度、军事能力都不可能支持一场大规模战争,甚至无法支持一场长期的局部战争。
最能明显反映出当时日本窘状的,是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日本藏相高桥是清曾说过的一段话。当时,由于19路军积极抵抗,日军4易主帅,3次增兵。在战局僵持不下时,日本藏相高桥是清曾说:“我国海外信誉正在急剧下降,目前在海外筹划资金已不可能,这样下去,军费连3个月都维持不了。”
对比之下,在九?一八前后,中国虽然实力也差,但与日本之间的差距却远没有37年的时候大。此时中日间力量的对比,就如同在起跑线上,日本骑着的是没有油的摩托车,中国蹬的是自行车。如果中国不尽快想办法把自行车换成性能更好的跑车以全面超越日本,那日本在得到加油之后,其速度就绝非中国所能赶上的,两者之间的差距必然会越来越大。
不幸的是,九?一八之后,资源丰富的东三省给日本加满了油。由于日本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军事冒险成功,对东三省的占领又使日本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资源、劳动力、商品市场,帮助日本早日摆脱了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其政治、经济、军事上完成了向军国主义道路转变。经过几年积累后,从军事冒险和一次次的对华挑衅中尝到甜头,并且实力已经甩出中国老大一截的日本便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此消彼长之下,老蒋在九?一八之后,又认准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死理,不但同**打,还同国民党内的其他派系和地方军阀打,几乎从31年打到了37年。一些人为老蒋粉饰的所谓“黄金十年”,其结果就是丢了东北后,中国国内到抗战爆发前连105以上口径的重炮都造不了。而张学良被日本人占去的东三省兵工厂,至少在九?一八之间就已经能造150口径的重炮。
虽然知道这些历史上的情况,不过,赵振中也知道,如果自己现在带领人马跳出来到东北抗日,那不用日本人打,东北军、中央军就会先朝自己扑上来。毕竟在历史上,老蒋不但借**力量消灭地方势力有一手,借抗战消灭地方军阀更有一手;而西安事变前的张学良大多数时候又听从于老蒋的命令。
正是基于种种考量,赵振中才会在一年前就在沈阳做出相应布置,并决定自己还是闷声发大财,趁日本在东北发动的时机尽力降低其夺取东三省战果,同时暗中获取一些资源发展壮大己方实力得好。
……
沈阳这边的情况了解完毕后,赵振中便与刘成林等工程人员乘坐腾空救灾物资的汽车去了葫芦岛。在那里乘船南下。
7月10日上午,在轮船抵达天津时,赵振中交给刘成林一张纸条,低声说道:“这上面所写的,就是你回山东后要制作的手令内容。另外,除了手令,还要制作几份张学良副总司令部的军官证件,军衔上就按中校、上校来,到时候我们用得着。”
刘成林打开纸条看了看,大吃一惊,有些迟疑地问道:“师叔,这能行么?这可比我们原定的那个行动更难,危险性也更大啊!”
“做事要胆大心细,大胆假设后,经过充分、仔细的论证,一般不会出什么大问题。”赵振中自信地笑了笑,“既然有些东西东北方面不在意,那干脆还不如我们拿来派更大的用场。放心吧,只要我们多做准备,基本上还是可以趁乱取利的。不过,手令和证件的事情你亲自处理,准备好后就先去沈阳坐镇。等我到时候再调人过去。”
“回山东那边后,你和马仁明商量着再调100辆汽车到葫芦岛,以运送救灾物资的名义,奔波在葫芦岛到沈阳之间,提早熟悉情况。另外,我会让天津的华美分公司在葫芦岛和沈阳之间的黑山一带,设立一个车辆维修和油料补给点,方便物资运输。不过你记住,从山东调来的车辆驾驶人员必须是我们的可靠人员。”
“师叔放心,我会和马仁明处理好的。”想了想,刘成林又问道:“那我们不用提醒东北方面提防日军么?”
“就怕我们提醒他们也不会信啊。”赵振中心情沉重,苦笑道,“不过,我会和于学忠说的,能不能听进去,那就要看他们了。”
不出所料,当天晚些时候,在平津卫戍司令部,于学忠在听了赵振中的提醒后,第一感觉就认为这是天方夜谭。
“老弟,你不是和我开玩笑吧?日本人在东北充其量也就两万来军事人员,敢和我们近40万东北军打?”于学忠一副不可思议的神色,“虽说我们眼下有不少兵力抽调到关内,可东北那边正规军和其他军事人员加一块仍然有近20万人,几乎是日本人的十倍!况且,我们东北军的装备也不比日本人差,关内部队又可通过铁路及时驰援关外,到时候我们就是40万大军对付他们两万来人,日本人怎么敢和我们真打?!”
“老哥,我知道这很难让人信服,可日本人那种疯子是不可用常理来衡量的。”赵振中无奈地苦笑道,“而且战争中往往会有很多意外因素,并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据说现在东北军的精锐基本上都被抽调到关内,关外的部队基本上都是张大帅时的几个老兄弟在掌握。可那几位东北军的元老麾下的战力如何想必老哥也清楚。如果万一日本人和他们打起来,你说结果会如何?”
“虽然他们几位的部下尚未经过新式整编,不过想来20万人怎么也能对付得过两万来日本人吧?”于学忠不以为意地说道,“别的不说,沈阳那边王以哲旅可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光他们就能对付日本人一阵。退一万步说,哪怕关外部队对付不了日军,可至少抵挡一阵总没问题吧?怎么也能给我们关内部队驰援留出足够的驰援时间来。”
见赵振中还想再劝,于学忠又说道:“我知道老弟是好意提醒,不过,你说的这种情况也太匪夷所思了。我要是把你的这种说法拿到副总司令部和其他人说,非让他们笑掉大牙不可。再说,我们眼下刚从关外调集部队防备石友三,总不能因为老弟的这番猜测就让老哥我出面说动大家,置平津、河北等地的安危于不顾,再回师关外防备日本人可能的袭击吧?”
按照常理来说,于学忠的说法没错。不过,他在低估日军战力的同时,又高估了关外东北军的战力,他更不会想到,当战斗打起来的时候,那位张少帅竟会给面临敌人枪炮威胁的部下下达“绝对不抵抗”这种荒谬绝伦的命令,甚至在日军占领沈阳等地后向东三省其他地方推进时,竟寄希望于国联,在关内坐视东三省沦陷!
既然于学忠无法相信日军会发动战争,那赵振中后面的话也就无从提起,只好转移话题,谈起了救灾等事宜。赵振中此番对东北军的预警也就无疾而终。
第三章 :再克宁夏(一)()
由于关外日军兵力和东北军在数量上存在着数量级上的差别,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前,东北军里自张学良以下的许多将领都不觉得日本人会武力侵占东北,只认为日本人在通过一次次的挑衅、摩擦,并进而发展成武装冲突,是想在东北谋取更大的利益罢了。他们绝不相信日本人凭借两万多军事人员就能巴蛇吞象,武力侵占整个东北。
不光东北军上下如此认识,南京方面的要人、大员们也是如此看法。在7月份万宝山事件激化,朝鲜仇华暴行愈演愈烈的时候,老蒋于12日电告张学良,称现在不是对日作战的时候,要东北方面克制、忍耐。就连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也在13日致电张学良,说“中央现在以平定内乱为第一,东北同志应加体会”。而南京方面的这种认识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了东北军上下的判断。
若非赵振中知晓历史发展,也自不会相信40万装备精良的东北军会对两万多日本武装人员一退再退,坐视东北失陷;更不会相信,日本关东军从两万多武装人员,后来竟发展成几十万的规模,成为日军最大的一支战略力量。见难以说服于学忠,赵振中也打消了继续努力的念头,在谈了一些有关救灾方面的安排后也便告辞离去。
在去往保德的路上,赵振中一边琢磨着该如何谋划才能让日本人的收获降到最低,一边想着宁夏作战也是提到日程上的时候了。
当赵振中、李云天两人于7月12日返回保德时,却发现该县境内正处于水灾肆虐之中。在7月9、10两日,保德连降暴雨,导致山洪爆发,平地水深数尺,地里的庄稼尽被淹没,许多村庄里用黄土、茅草建造的房屋大多倾塌,不少民众避往山间。
好在赵振中等人在修建保德——朔州公路时,已经将沿路附近保德最大的河流朱家川两岸予以加固,使得洪水造成的灾害降低了许多。而同蒲铁路总工程师劳之常也抽调了一些修筑过公路的施工人员到保德救灾,使得灾情范围并没有扩大。在和劳之常、王铁山等人了解过情况后,得知这次洪灾并没有对保朔公路造成破坏,也不会影响铁路施工,而且受灾民众也得到一定救助后,赵振中松了口气。
现在黄河已经进入汛期,从包头那边经黄河水道向保德运送物资的事情已基本停了下来,眼下各类物资正通过自大同向南伸展的同蒲铁路以及保朔公路向修路建设工地、保德以及山中物资储藏基地运转,可不能让这条通道出现问题。
“劳先生,同蒲铁路现在进展如何?”暂且放下心来的赵振中问道。
“眼下大同到怀仁间的路段已经投入使用,怀仁到山阴间的路段预计到下个月初也能投入使用,而到年底,神池以北的路段都能投入使用。我敢说,我们现在修建同蒲铁路的速度,绝对是国内第一,就是在世界上也是数得着的。”谈及同蒲铁路的修建,劳之常两眼放光,大为得意地说道,“能有这样的速度,除了我们利用阎锡山当初勘测的结果,以及去年冬天以来我们在人员、物资等方面的各项准备充分外,赵先生从美国弄来的那些工程机械绝对是功不可没。这近300辆的推土机、挖掘机、铲车以及卡车,节省的人力、物力可太多了,把我们的工效可提高了老大一截。”
“能物有所用就好。”听说同蒲铁路已经有路段投入使用,赵振中大喜,“修路上的事,劳先生是专家,情况自然由你掌握。我能做的就是尽力提供各种便利,让劳先生和有关工程人员能没有后顾之忧,尽力提高工程的速度和质量,修建出一流的铁路来。”
“能和赵先生合作,真是人生一大幸事,痛快啊!”劳之常大笑道,“既然赵先生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那没说的,我保证修建出一条国内第一的铁路来!”
交谈一阵后,赵振中送走了心情舒畅的劳之常等人。随后,又将整备物资,救助灾民的事情交代给了李云天。接下来,赵振中便投入到为宁夏战役的筹划中。
这个时代的宁夏省,其版图东南到甘陇一带的同心城,西北到甘肃酒泉北方的居延海,东北到后套吉尔召一带,整个面积在27。5万平方公里左右。不过,出于对自身力量以及防御便利等多方面考虑,赵振中此次宁夏作战只想把贺兰山以东地区纳入掌握。这一地区的面积与后世宁夏自治区的版图相差不大,约有6万多平方公里。
1929年宁夏建省后,便处于冯玉祥的控制下。中原大战时,冯玉祥孤注一掷,将西北的兵力抽调一空,宁夏方面仅有省主席马鸿宾上任时所带领的2000多人及其就任后所组织的各县护路队,总共不过3000多人。中原大战结束后,冯玉祥败北,马鸿宾在陕西渭北的22师余部,在马玉麟、马显诚的率领下,离开陕西,于1930年年底返回宁夏。由于路上不少人开了小差,最终返回宁夏的不过4000人,而枪还不足4000。
到30年年底,马鸿宾被南京方面任命为甘肃省代主席,其部被整编为暂编第七师,下辖两旅四团,加上工兵营、炮兵营,一共约有6000多人马。在31年年初,马鸿宾到甘肃上任时,考虑到宁夏安定地方和防备盗匪的需要,便只将暂编第七师带走了一个步兵团、一个骑兵营、两个直属连,共约2000人左右。宁夏境内剩余兵力4000多。
4000多兵力要防卫眼下宁夏27万多平方公里的面积,那简直是个天大的笑话;就是用来防备贺兰山以东黄河两岸6万多平方公里的区域,那肯定也是漏洞百出。何况,这4000多人连老掉牙的步枪尚且做不到人手一支,重武器更是缺乏。要不是考虑到拿下宁夏后河西方面要防备绥远、甘肃两个方向的敌人,以及考虑到其后作战的需要,赵振中自信仅凭张明瑞的一纵就完全可以包打宁夏!
通过电报联系,在确认一纵大部已经渡河进入贺兰山地区,且经过轮番抢运各项储备物资已基本能满足为期4个月的作战和救灾所用后,赵振中随即于7月16日发出关于宁夏作战的指示电:
一、组建宁夏战役河西作战指挥部,由张明瑞、陈致远、陈海澜为指挥部成员,张明瑞负总责;所部兵力为一纵全部,特纵一部;
二、河西我部作战任务为:甲,封锁住河西之敌向北、向南、以及向西的退路,将该部敌人彻底解决在河西,保证我方夺取宁夏后封锁消息,以争取休整的时间;乙,解决宁夏贺兰山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