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宋朝原来是这样 >

第26部分

宋朝原来是这样-第26部分

小说: 宋朝原来是这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徽宗,这位著名的艺术家皇帝,面对危局时并比不童贯高明多少。他的第一个念头同样是逃跑,因为时局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他所能控制的能力。金兵从北杀来,宋徽宗打算向南逃窜,可是一国之君逃跑了,国家怎么办?国都怎么办?宋徽宗便把太子赵桓任命为“开封牧”,目的是让太子留守国都,让他去处置这个烂摊子。

    时任太常少卿的李纲认为:“如今敌人猖獗,若不正式传位给太子,不足以招徕天下豪杰。”他与吴敏等人联合向宋徽宗进谏,要求传位给太子赵桓。这位艺术家皇帝说了一句话:“我平日『性』刚,不意金人敢如此。”直到这个时候,他还自以为是个『性』格刚强的皇帝,其实内心深处,他只不过是个胆小怕事的皇帝罢了。说完这句话后,他突然间一阵心悸,胸口被一股气堵住似的,忽然不省人事了。等到他醒来时,吩咐左右取来纸笔,用漂亮的瘦金体写下:“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处龙德宫。”

    国难当头,宋徽宗并没有自己说的“『性』刚”,而是选择了逃避,采纳李纲等人的意见逊位,由儿子赵桓继位,即宋钦宗。

    宋钦宗在风雨飘摇中尴尬登基,可是坏消息却不断传来。

    金兵的铁骑正呼啸而来。金东路军统帅宗望攻破信德府后,宗弼紧接着攻取汤阴,进『逼』濬州(河南浚县)。面对金兵强大的攻势,宋军的防线全面崩溃,士兵望风而逃,濬州很快失陷,金兵渡过黄河,已经逊位的宋徽宗也顾不上颜面,从开府出奔,一直逃到了京口(江苏镇江)。

    新朝廷出现了对立的两派,一派主张逃跑,一派主张抗战。主张逃跑的人认为新皇帝不能待在危险的都城,应该马上南渡长江,或是西奔关中。被提拔为兵部侍郎的李纲则坚决主张抗战,并建议宋钦宗亲征。宋钦宗摇摆不定,他先是答应亲征,但当金兵『逼』近开封时,他又想开溜,被李纲所制止。

    李纲力驳各种逃跑主义言论,他说:“为今之计,当整饬兵马,固结人心,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可是宋钦宗犹心存疑虑,他举目四望,谁人可抵挡金兵呢?李纲『毛』遂自荐,挺身而出,并表示愿意“以死相报”。李纲的勇气与责任感感动了皇帝,宋钦宗任命李纲为“亲征行营使”,全权负责开封城的防务。

    此时金兵已经开始对开封发起进攻,李纲崭『露』出卓越的军事组织才能,他领导开封军民英勇备战,修楼橹、安炮座、设弩床、运砖石、施燎炬、垂檑木、备火油,严防死守。其实从兵力的对比上说,开封的宋军在数量上并不少于金兵,可是说到战斗力,连皇帝都没信心。李纲把禁军、厢军,保甲兵等安置于开封城四面,布下数道防线,又组织马步军四万人,日夜『操』练。金兵几度进攻,都被李纲所击退。

    正当李纲在前线苦战时,朝中主和派乘机在皇帝面前煽风点火,以太宰李邦彦为首的主和大臣主张割地求和。宋钦宗毕竟不是雄才之君,在生死关头,他的信心再度动摇,遂依了李邦彦,遣使请和。

    为了讨好金人,宋钦宗打算花钱消灾,把每年输给金国的岁币提高到三五百万两,另外还将以“犒军费”的名义赔偿金国白银三五百万两。想当年海上之盟时,宋朝许给的岁币不过二十万两银,如今猛增了十几二十倍,这已是远远超过大宋朝廷所能承受之范围。

    可是金兵统帅宗望却狮子大开口,要求将“犒军费”增加到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同时宋朝还要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并以亲王、宰相入为人质。这些条件简直苛刻到了极点,宋钦宗为了保命,竟然打算同意。

    李纲惊骇地说:“犒师金币,其数太多,虽竭国内之财且不足,况都城乎?太原、河间、中山为国家屏蔽,割之何以立国?”然而宋钦宗已被吓破了胆,他一方面搜刮京城中的金银财宝以作为战争赔款;另一方面把弟弟康王赵构、少宰张邦昌送到金营充当人质。

    不久后,宋钦宗有点后悔了。

    在一阵惊慌失措后,皇帝忽然又看到希望了。

    希望来自于各路勤王之师,自从朝廷发出勤王令后,大宋帝国各路兵马打着“勤王”的旗号救援开封,种师道、姚平仲等各路兵马相续抵达京师,兵力达到二十万人之多。此时开封城外的金兵,总数不过才六万人,而且大部分是归附于金的奚、契丹、渤海等部落,骁勇善战的女真部落骑兵人数并不多。敌我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宋军在兵力上已占据明显优势。

    李纲不失时宜地提出:“吾勤王之师集城下者二十余万,固已数倍之矣。彼以孤军深入重地,当以计取之。”宋钦宗的对敌政策又如同钟摆一样摆回主战一方,以多打少,胜算总有把握吧。

    靖康元年(1126)二月,宋将姚平仲提出偷袭金营的计划,企图一举活捉金兵统帅完颜宗望,救回康王赵构。想法固然很好,可是这次军事行动却为金兵所料知,姚平仲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被金兵杀得大败而回。完颜宗望乘机发动心理战术,派遣使者指责宋朝一方失信,破坏达成的和约。

    面对宗望的威胁,宋钦宗的信心再度崩溃。主和派领袖李邦彦主动派人到金营谢罪,低声下气地说:“此乃李纲、姚平仲之谋,非朝廷意也。”大敌当前,大宋朝廷居然内部纷争不断,毫无信心,这战还怎么打?为了讨好金人,宋钦宗把主战派领袖李纲解职,派使臣携国书及割三镇诏书、地图,前往金营谈和。

    李纲被解职激起了开封城军民的强烈愤慨,太学生陈东率诸生数百人跪在宜德门下,上书为李纲抱不平,并要求惩罚李邦彦等投降派分子。城中军民有数万人参加集会,这引起皇帝的恐慌,担心酿成民变。不得已之下,宋钦宗只好重新起用李纲担任尚书右丞兼京城防御使,但这也只是为安抚民心罢了。

    宋钦宗的勇气,比起当年澶渊之盟的宋真宗还不如,一次反击的失败就让他对胜利失去了信心。李纲虽然复职,但不意味主战派控制局面,朝廷与金人的和谈仍在继续。其实宋钦宗并不知晓,金兵孤军深入后,兵力上又居于绝对劣势,连完颜宗望也没有把握能占领开封。眼看着李纲重新起用、开封防御线密不透风,宗望也见好就收,遂不再坚持所提出的五百万两黄金以五千万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同意宋朝方面所提出的和谈条件。

    宗望的让步,令宋钦宗喘了一口大气。根据和约,宋朝方面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赔偿黄金二十万两,白银四百万两,另以肃王赵枢代替康王赵构为人质。宗望在捞足了好处后,终于引兵退去。这时宋钦宗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对皇帝来说,保住小命最重要,什么金银土地都是浮云。

    强敌退去,皇帝与一帮主和大臣拍手相庆,国家终于转危为安了。

    国家真的转危为安了吗?

    事实上,一场更大的风暴正悄然酝酿呢。

第33章 靖康之乱:两个皇帝当了俘虏() 
宋钦宗是一个意志薄弱、优柔寡断之人。大敌当前,他毫无信心;大敌退后,他又觉得大丢面子,在群臣面前失去尊严。皇帝当然不愿承认自己的无能,便把丧权辱国条约的责任一股脑地推给了投降派,于是李邦彦等投降派分子被免职,而李纲则入枢密院。这意味着皇帝的钟摆又摆向主战方了。

    正好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

    当初金兵分东、西两路进攻宋朝,东路军统帅宗望兵临开封城下,迫使宋朝割地赔款请和,可是西路军统帅宗翰却在太原城下遭遇宋军的顽强阻击,久战无功。本来宋朝方面已经答应把太原割让给金国,只是尚未完成交割。宗翰听说宗望捞到那么多好处,心理不平衡,遂也派人使宋,索取战争赔偿。宗翰的无理要求,遭到大宋方面的断然拒绝。要是就这么空手而归,那么风光岂不都让宗望独占了么?宗翰索『性』出兵,越过太原,攻打隆德府,进『逼』泽州。

    这件事,正好给了宋钦宗一个毁约的借口。

    既然金人不遵守和平协约,擅自出兵进攻大宋,那么宋朝一方也不必守约,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不再割让给金国,三镇军民,应当誓死固守。宋钦宗与宗望所达成的城下之盟,一年数百万两白银的岁币及三镇之地,就这样一笔勾销了。

    我们得思考一个问题,在对外政策上,宋钦宗为何如此轻率呢?他一会儿主战,一会儿主和,刚签订完盟约,马上又要撕毁,变化之快,令人瞠目结舌。说实话,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愿意蒙羞,他之所以没有自信,在于大宋王朝积弱太久,特别在对外战争上乏善可言,心里着实没有底气。那么积弱的原因在哪呢?宋钦宗认为是『奸』臣当道,特别徽宗时代,蔡京、童贯等人把持朝政,搞得乌烟瘴气,民怨甚大。在开封解围后,宋钦宗获得了喘息之机,他认为只要铲除『奸』臣,重整朝纲,大宋帝国自然有实力与金国对峙。

    在之后的几个月里,朝廷发起了大规模的除『奸』行动。

    最恶名昭著的『奸』臣有六人,分别是:蔡京、梁师成、李彦、朱勔、王黼、童贯。王黼最早遭到清算,他被宋钦宗流放后,赐死于途中。紧接着,李彦被赐死,朱勔被流放,梁师成被贬官后赐死。政坛不倒翁蔡京也未能幸免,被流放儋州,途中死于潭州。与蔡京同样曾经权倾朝野的童贯命运更惨,他被宋钦宗下令诛杀。

    在宋钦宗上台后短短几个月内,徽宗一朝的『奸』臣们悉数被铲除,这固然是大快人心。可是这些『奸』臣玩弄权术这么久,早把国家整得国将不国了,想要恢复元气,还需时间。在撕毁与金国签定的条约后,金国却不留给大宋帝国一丁点儿时间了。

    完颜宗望从开封城下满载而归后,满心欢喜地准备接收宋朝所割让的中山、河间两镇。岂料宋钦宗突然反悔,中山、河间两镇军民响应朝廷号召,坚守不降。宗望勃然大怒,遂发兵攻打中山、河间。此时宋钦宗又派大将种师中率军增援两镇,宗望既攻不下两镇,又受到宋援军的威胁,不敢恋战,便引兵北去。

    此时,宋钦宗对局势做了错误的估计。他认为在前一阶段的战争中,大宋军队之所以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乃是因为金兵不宣而战。如今大宋保住了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精锐部队开赴前线,首都开封城的危局不再,总算站稳了脚跟,就算金兵再度发起进攻,顶多也就是边界线上的交锋罢了。

    然而金国既然有消灭辽国的实力,其军事力量绝不是吹出来的。

    既然宗望在接收中山、河间两镇中受挫,金国便把争夺的焦点集中于太原。

    在此之前,太原军民已经受住金兵的多次进攻。为了守住太原,宋钦宗命姚古、种师中会师后,率兵前往救援。在宋军高级将领中,种师中以老成持重见长,在当时被誉为名将。当种帅中的援军抵达寿阳时,遭到金兵的袭击。种师中与金兵交锋五次,胜了三次。由于姚古的援军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抵达战场,导致种帅中陷入金兵的重围之中,最终力战而死。

    种师中战死后,救援太原的另一名宋军将领姚古也被金兵击败。此时太原城已经为金兵围攻达数月之久,若无外援,势必难以坚守。在这种情况下,宋钦宗任命李纲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负责救援太原。李纲本是文臣,无法节制其麾下诸将,这个统帅可谓是有名无实,没有实权,如何能打胜仗呢?

    朝廷对太原城的救援行动以失败而告终,太原附近的汾、晋、泽、绛等六州出现了大恐慌,老百姓纷纷渡河南逃,以躲避金兵,各州县几乎成为空城。

    金国人的野心,绝不仅仅只是一座太原城。

    在围困太原的同时,金太宗正悄悄地酝酿着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靖康元年(1126)八月,完颜宗翰出云中(山西大同),完颜宗望出保州(河北保定),兵分两路,对大宋帝国再度发起疾风暴雨般的进攻。

    太原保卫战注定结局惨烈。张孝纯、王禀等人坚守孤城两百多天,粮尽援绝,而金兵的攻势却有增无减。宗望把攻城重武器全用上场了:金兵在太原城外列炮三十座,炮就是大型投石机,投掷出的巨石,呼啸般地飞入城内,凡被砸中者无不毁坏。在金兵的疯狂进攻下,太原终于沦陷,张孝纯被俘,王禀战死。太原失守后,宗望率金兵长驱直入,一鼓作气攻陷平阳、隆德府,进破泽州。金兵所到之处,官吏弃城而逃,根本没有强有力的抵抗。

    宗翰在西路节节进『逼』,宗望也不甘示弱,在东线战场连连得手。宗望兵出保州后,大破宋军于井陉,之后围攻真定府。真定府的宋军不满两千,面对强敌压境,英勇顽抗,坚持了四十天之久。真定失守后,金兵攻陷中山,向大宋都城挺进。

    面对金人的二度南侵,大宋朝廷大惊失『色』。

    宋钦宗高估了自己的力量,却远远低估了金人的力量,他没料到金兵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再次大举南犯,根本没做好充分准备。

    此时京城内又『乱』成一锅粥了,朝廷之上,主和派与主战派又打起口水战。主和派认为,金人南犯,原因在于宋朝毁约,现在赶紧割让北方三镇,与金人和谈才是上策。更有甚者,他们诬蔑主战派领袖李纲“专主议战,丧师费财”。温室里长大的宋钦宗六神无主,听信馋言,把李纲贬为洞霄宫提举,闲置不用了。紧接着,皇帝又派王云为和谈使臣,与康王赵构前往金营,欲割三镇求和。

    岂料赵构与王云行到半途时,被愤怒的老百姓围攻,国土沦陷,大敌当前,朝廷居然只知投降。愤怒的人群把王云视为卖国贼,杀之而后快,康王赵构见民怨沸腾,也不敢去金营,便躲到相州。与此同时,金人也向宋朝开出和谈条件,价码自然又提高不少,割让三镇已经不能满足其要求了,必须再割让两河之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