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从挽明开始-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明清的议和一开始还比较顺利,崇祯皇帝让陈新甲全权负责此事,陈新甲派兵部马绍愉以二品官衔赴沈阳与皇太极进行秘密谈判,皇太极热情地款待了马绍愉,并表示了同意议和的诚意,须知,此时清军已经攻陷了松山和锦州。
在清军处于优势地位时,对明清的议和,皇太极提出了几点要求,首先是要大明承认清朝的合法地位,然后划分国界,基本在宁远和塔山之间,这意味着明朝将基本放弃辽东除了宁远,在宁远和塔山之间建立两国互通贸易的交易区域,皇太极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增加国家财力的目的。另外,皇太极要明朝每年馈赠黄金一万两,白银一百万两。
皇太极对于此次议和,也表明了态度,他给崇祯皇帝写了一封信,结尾处写道:“……约九月不至则治兵。”
陈新甲看到马绍愉的信件之后,知道了谈判结果,这应该是一个好消息,可惜,百密一疏,这件事属于国家最高机密,他的保密意识太差,就这么放在桌上了,他的秘书以为是一份普通的塘报,竟发表在邸报上,这就相当于将议和之事公布于天下。
言官们马上蜂拥而上,弹劾陈新甲卖国投敌的奏则,犹如雪花一般飞到崇祯皇帝的御案前,一场口水仗开始了,崇祯皇帝震怒,看来这个责任他是不会负的,内阁辅臣诸如周延儒之流,也不是有担当的人,没有出来说公道话的,能够担这个责任的,就只有陈新甲了。
陈新甲就有点儿犯书生意气了,非常没有大局观,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文章,还声称这是皇帝要他做的,崇祯皇帝没办法,只得杀了他。
陈新甲被杀之后的1643年,再也无人敢向崇祯皇帝进言与清朝议和,袁嘉升那天早朝,招来陈新甲的兄长陈新第,任命他为钦差大臣,主动提出和满清议和,并说:“前段时间,朕派人招降李自成,效果不佳,他们占据开封自立。攘外必须先安内,朕去年错杀陈新甲,乃大错也。策辽事者,不宜战而宜和也!”
要是换了别人,估计不敢接受这个议和钦差大臣的身份,陈新第这个人,还是很忠君爱国的。历史上他任定番知州,张献忠的农民军攻定番,他率军坚守,斩数百人,最后战死了。他接受了:“臣遵旨。”
袁嘉便下旨,让陈新甲的儿子继承了他的爵位和俸禄,派陈新第去盛京议和。
朝中的舆论自然又是一片哗然,给事中方士亮、给事中马嘉植等言官咄咄逼人,盛气凌人跪在地上,说:“臣等誓死反对以民脂民膏款建虏。”
魏藻德等内阁大臣们也纷纷跳出来反对和满清议和,武英殿内大臣们跪在地上齐呼:“请皇上收回成命!”
袁嘉升抚掌大笑,从御座上站起身,大声说:“如此看来,卿等可真是忠君爱国啊!但你们可知道,你们反对议和,动动嘴皮子容易,战场上流血的,却是我大明的将士们,死的也是我辽东的百姓!”
魏藻德说:“他们为国尽忠,流血牺牲都是本分。”
说完,魏藻德给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使了一个眼神,光时亨心领神会,立即跪下道:“我等誓死守卫大明的大好河山,与建奴寸土必争!”
光时亨说完,在大殿上砰砰砰磕头,很响亮,直到自己头破血流。
袁嘉升大笑道:“好一个为国尽忠!好一个寸土必争!!这样吧,今日在这朝堂之上的,都是食我大明俸禄之人,更应该为国尽忠。这样吧,主战的,站左边;主和的,站在右边。”
大殿内的大臣面面相觑,不知道袁嘉升的意图。但皇帝乃是金口玉言,袁嘉升开了口,诸臣就开始战队了,这一点大明的官僚非常擅长。
一阵喧哗之后,内阁大臣魏藻德、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给事中方士亮、给事中马嘉植等人立即起身,站在了左边,坚决主战。
只有兵部尚书张国维、户部尚书倪元璐、左都御史李明睿等少数大臣站在了右边。
“来人,点香。”袁嘉升朗声道:“诸位爱卿都打定主意了哈,主战的站在左边,主和的站在右边。你们还有最后一柱香的时间考虑。”
魏藻德、光时亨、方士亮等人说:“臣等不用考虑,誓死……”
“诶呀,你们别把话说得太早,还是考虑一下吧,今日主战的官员,朕会立即下旨,让他的九族和他一起立即赴辽东战场,为国尽忠。”袁嘉升坚定地说:“君无戏言。朕可是认真的哦,你们还有一炷香的时间选择。”
“啊?君无戏言。这……”
魏藻德等人很尴尬,再次面面相觑,在朝堂上耍嘴皮子他们责无旁贷,真正要他和他们的家人上战场,那辽东的战场,可是九死一生……想到这里,给事中马嘉植马上一路小跑站到了右边。
“哎,马大人,等等我……”给事中方士亮假装去追马嘉植。
大殿上站在左边的大臣们开始躁动起来,毕竟这个崇祯皇帝,像是变了一个人,最近行事跟太祖朱元璋一样,办事雷厉风行,一言九鼎,有些人叹了一口气,就自觉跑到了右边。
魏藻德也想走到右边,碍于面子,等了一会,便大踏步要站到右边。这时,光时亨一把拉住了魏藻德的衣袖,说:“魏大人,你怎么……”
“哎,光大人,我家里尚有八十岁老母,可不能让她去辽东……”魏藻德一甩袖子,站到了左边。
到最后,光时亨很悲哀地发现,左边主战的就只剩下了他一个人。在一炷香快烧完的时候,他正准备转身去右边。这时,袁嘉升发话了:“很好!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忠君爱国,特许他的九族立即起身,赶赴宁远,为国尽忠!”
“皇上,香还没烧完……”光时亨急得满头大汗,欲辨已忘言。
“哦,朕是看形势已经很明朗了,就没等那香烧完。”袁嘉升道:“难道光大人不愿为国尽忠?哼,你刚才可明明说誓死守卫大明的大好河山,难道你是欺君?你该死!!”
欺君之罪,也是诛杀九族。光时亨跪在地上,看了一眼魏藻德等人,他们闭目不语,才发现自己已经入坑了,没有退路了,只好从命。
“行了,既然没有人再反对议和,朕就下旨了。”袁嘉升微笑道。
第26章 豪格的机会()
袁嘉升任命原来大明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兄长陈新第为钦差大臣,启程去盛京找皇太极的儿子豪格议和,临别送行,他特意交代了陈新弟一些事,要他一定先要去找豪格,目的是挑拨豪格和多尔衮的关系。
陈新弟等人带着袁嘉升的亲笔信,那封信中写道:“大明皇帝谨致大清国可汗:今大明内乱不止,流寇施虐,百姓民不聊生。然大明积德累仁,民心未失,江南等地可战之兵,披甲百万。王以盖世英雄,可速选精兵,助大明灭流寇,示大义于大明。则大明则酬报大清相助之礼,岁送财帛,开边境贸易,互通世代友好。”
陈新弟等人带了袁嘉升的亲笔信,到了盛京,按照袁嘉升的吩咐,他没直接到皇宫,而是到了豪格的肃王府前。
当时满清皇位继承人还未定,豪格当时正在府内,和手下家臣图尔格、鳌拜等人商议大事。当时两黄旗的一些将领,极力主张要立皇子,豪格在皇子中年长,军功最高,鳌拜等皇太极的亲信支持豪格。
陈新弟到了肃亲王府前,派人通报说:“大明皇帝的特使求见大清国可汗。”
“求见可汗?”豪格听说大明皇帝的特使到了,叫他们进来。
见到陈新弟,鳌拜上前道:“你们找错地了吧,我们大汗刚过世,新汗未立。这里是肃亲王府。”
陈新弟说:“没错,大明皇帝特意嘱咐,大清国可汗的长子豪格乃是名正言顺的可汗王位继承人。”
“真的是找我?”豪格一听,心中一喜,没想到自己在明朝这么出名,问道:“大明皇帝真这么说?要你来见本王?”
“是的,千真万确。”陈新弟点点头,道:“大明皇帝说了,肃亲王乃是大清国汗位排第一的继承人,议和之事,要求他首肯才行。如果大清肯出兵帮助大明剿灭贼寇,我们将承认北朝,互通贸易。”
“说说看。”豪格一听,这条件还不错,他也知道皇太极一直想和大明议和。
“只要清朝帮助大明平定了叛乱,大明每年能馈赠万两黄金、百万两白银。当然,作为回报,清朝应该上贡明朝貂皮千张、人参千斤。至于国界,明清可以塔山为清国界,以宁远双树铺中间土岭为明国界,在中间地段,则可以设立集市,互通贸易,如何?”
豪格心想,当年南宋也是如此向金国议和,这是自己的机会。满清八旗做梦都想回复当年大金的荣耀,如果自己和济尔哈朗联手,还让明朝承认清朝的正统地位,还能互通贸易,自己也算完成父汗遗愿,为大清国立下绝世奇功,这样一来,就可以拉拢人心,完全能压倒多尔衮俩兄弟,让自己稳坐金国可汗的位置。
“哈哈,双方议和,乃是大事。不过本王先要跟叔伯们商议一下。”肃亲王豪格心里十分高兴:“你们跟我去郑亲王府。”
当时的皇位之争,多尔衮、多铎两兄弟控制着八旗中的三旗,豪格统领正蓝旗,而且有两黄旗支持,礼亲王代善统领两红旗,他一度分了一旗给儿子岳托,但岳托那时已经死了,所以两红旗又回到了代善手里,他那时年约六旬,唯一的要求就是别内讧,而郑亲王济尔哈朗统领镶蓝旗,他的态度十分关键。
豪格想去争取济尔哈朗的支持。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儿,在满清以谨慎着称,因为他的家人多死于政治斗争,比如
舒尔哈齐被努尔哈赤幽禁致死。济尔哈朗的二哥阿敏也被皇太极找借口幽禁病死。有了父兄幽禁致死的教训,济尔哈朗一直极力避免自己陷入满清权力的斗争。对豪格的到来也不置可否。
“六叔,和大明议和,是父皇的遗愿。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你不要犹豫了。”豪格希望济尔哈朗能支持他,建立大功:“到时候我当了皇帝,选你当第一的辅政王。”
“兹事体大,得大家公议。”济尔哈朗的内心十分矛盾,一方面觉得这是个机会,另一方面觉得这么大的事,还得找代善、多尔衮等人公议。
豪格摇头,苦劝济尔哈朗:“和大明议和,这机会难得,如果被多尔衮和多铎两兄弟抢了功,我们以后就被动了。”
“是啊,郑亲王,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济尔哈朗的勋臣额亦都也劝济尔哈朗道。
这时,陈新弟已将崇祯皇帝的借兵信交给了济尔哈朗,说:“我们大明皇帝说了,大明只认大清国皇长子豪格,不知有多尔衮,大明和大清的百年之和,在此一举。”
“不要多说了,你们先去驿馆休息,本王要先进宫面见皇太后。”济尔哈朗还是难以下定决心,决定进宫。
“好吧,六叔,我陪你进宫,派人去叫多尔衮,我倒要看看他到底怎么说。”豪格说。
于是,济尔哈朗、豪格等人进宫,皇太后等人召诸王贝子和满汉大臣开大会,讨论与大明的议和。
多尔衮听说大明皇帝写信给豪格,而没有找他,一开始就大怒,对济尔哈朗说:“与明朝议和,这种事非大汗再世不可决定,你们何必来问本王!”
济尔哈朗面色发白,道:“此事关系大清国的前途与命运,本王这不是第一时间就找大家来共同商议吗?”
代善也出来说话,安抚多尔衮,说:“与大明议和,乃是先帝遗愿,咱们好商议。”
多尔衮道:“此事不可轻易答应。大明现在已经穷弩之末,我们马上就会派人拿下宁远城,此时与大明以塔山为界,我大清就吃亏了。”
豪格站出来,大声对多尔衮说:“大明来议和,正是我们的好机会。你不同意,恐怕别有用心,你是看大明认为我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所以才反对。”
“豪格,当一个与大明议和的大汗,是很有出息么?”多尔衮怒道。
这时,范文程站出来,对豪格说:“肃亲王,此时汗位未定,与大明议和………”
“呸,范奴,你给本王闭上乌鸦嘴,与大明议和,乃是先父遗愿,你们不知道吗?”豪格瞪了范文程一眼,大声吼他道。
范文程被豪格骂为“范奴“,自尊心受损,他的脸色发青,不再说话。
当时皇太极刚去世,满清入主中原那么大的野心,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能占领全国,能够在东北立国,得到大明朝的承认,就已经很满足了。当天朝议,济尔哈朗、豪格,阿济格、额亦都、费英东、扬古利、遏必隆、鳌拜等将领也觉得可以借机入关,帮助明朝,双方安好。但礼亲王代善、多尔衮等人表示,应该先立皇位继承人,稳定大清的局势,再来与大明议和。
第27章 多尔衮的选择()
满清诸王公议,豪格突然说:“父皇!您怎么不留一句话就撒手走了呢?您的遗愿,儿臣要帮你实现。奈何诸位叔伯们不帮忙。您快教教我!我该怎么办哪?你的尸骨未寒……!”
“豪格,你怎么说话呢?”代善很不高兴。
众人闻言尽皆神色错愕,孝端太后皱着眉,表情凝重。多尔衮和多铎等人愠怒变色,但又不好发作。不过多尔衮随即恢复了冷静。
那天的公议没有结果,回到睿亲王府,多尔衮内心翻江倒海,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想好好梳理一下思绪。多铎敲开门,道:“哥,你不要犹豫了,诸王之中,论功劳你最大,论才干你最强,这皇位本来就是皇阿玛要传你的!”
多尔衮恼火地道:“要不是豪格,现在抛出一个什么议和,我早就下定决心了!他阿玛夺了我的皇位,如今他还要来抢!你没看见豪格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
多铎道:“就凭他?哼!我第一个就不服。”
多尔衮道:“现在不是你服不服的问题,正蓝旗和两黄旗都支持他。”
多铎道:“可我们兄弟加起来有三旗!未必干不过他。”